2020年11月

Linux 内核 5.10 的开发正在进行中。已确认这是一个长期支持的版本,将带来更新的硬件支持和其他承诺的功能。

Linux Kernel 5.10 将是长期支持版本

主要稳定内核维护者 Greg Kroah-Hartman 在 Linux 基金会欧洲开源峰会的 “Ask the Expert” 环节上发言,确认 Linux 5.10 将是下一个 LTS 版本。

尽管早期有一些关于 5.9 是 LTS 版本的猜测,但 Greg 澄清说,一年的最后一个内核版本永远是 LTS 版本

目前来看,Linux 内核 5.4 系列恰好是最新的 LTS 版本,它增加了很多改进和硬件支持。另外,考虑到开发进度,Linux 内核 5.8 是目前最大的版本,而 Linux 5.10 的第一个候选版本也很接近,所以下面有很多事情要做。

让我们来看看 Linux 内核 5.10 的一些功能和改进。

Linux 内核 5.10 特性

注意: Linux 内核 5.10 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因此,我们将定期更新文章,以更新最新的补充/功能。

AMD Zen 3 处理器支持

新的 Ryzen 5000 产品线是 2020 年最大的看点之一。所以,随着 Linux 内核 5.10 发布候选版本的推出,针对 Zen 3 处理器的各种新增功能也在陆续推出。

Intel Rocket Lake 支持

我并不对 Intel 的 Rocket Lake 芯片组在明年(2021 年) Q1 出货报太大希望。但是,考虑到英特尔在不断地压榨 14 纳米制程,看到 Intel Rocket Lake 在 Linux 内核 5.10 上所做的工作,绝对是一件好事。

Radeon RX 6000 系列开源驱动

尽管我们是在 Big Navi 揭晓前一天才报道的,但 Radeon RX 6000 系列绝对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可以和 NVIDIA RTX 3000 系列竞争。

当然,除非它和 Vega 系列或 5000 系列遇到的同样问题。

很高兴在 Linux 内核 5.10 上看到下一代 Radeon GPU 的开源驱动已经完成。

文件系统优化和存储改进

Phoronix 报道了 5.10 也对文件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存储改进。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会看到一些性能上的改进。

其他改进

毫无疑问,你应该期待新内核带来大量的驱动更新和硬件支持。

目前,对 SoundBlaster AE-7 的支持、对 NVIDIA Orin(AI 处理器)的早期支持以及 Tiger Lake GPU 的改进似乎是主要亮点。

Linux 内核 5.10 的稳定版本应该会在 12 月中旬左右发布。它将被支持至少 2 年,但可能一直会有安全和 bug 修复更新,直到 2026 年。因此,我们将继续关注下一个 Linux 内核 5.10 LTS 版本的发展,以获得任何令人兴奋的东西。

你对即将发布的 Linux 内核 5.10 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中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via: https://itsfoss.com/kernel-5-10/

作者:Ankush Das 选题:lujun9972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终端上工作时,通常会发现终端屏幕上显示了太多的命令及其输出。

你可能需要清除终端屏幕并专注于要执行的下一个任务。相信我,清除 Linux 终端屏幕会很有帮助。

使用 clear 命令清除 Linux 终端

那么,如何清除 Linux 中的终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 clear 命令:

clear

clear 命令无需选项。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你还需要了解其他一些内容。

clear 命令和其他清除屏幕的方法可能取决于你使用的终端模拟器。终端模拟器是用于访问 Linux Shell(命令行)的终端应用。

如果你在带有 GNOME 终端的 Ubuntu 上使用 clear 命令,它将清除屏幕,并且你将无法看到之前屏幕上的内容。

在许多其他终端模拟器或 Putty 中,它可能只清除一页屏幕。如果使用鼠标或 PageUpPageDown 键滚动,那么仍然可以看到以前的屏幕输出。

坦白说,这取决于你的需要。如果你突然意识到需要引用以前运行的命令的输出,那么也许可以使用该方式。

在 Linux 中清除终端屏幕的其他方法

clear 命令不是清除终端屏幕的唯一方法。

你可以在 Linux 中使用 Ctrl+L 键盘快捷键来清除屏幕。它适用于大多数终端模拟器。

Ctrl+L

如果你在 GNOME 终端(Ubuntu 中默认)中使用 Ctrl+Lclear 命令,那么你会注意到它们的影响有所不同。Ctrl+L 将屏幕向下移动一页,给人一种干净的错觉,但是你仍然可以通过向上滚动来访问命令输出历史。

某些其他终端模拟器将此键盘快捷键设置为 Ctrl+Shift+K

你也可以使用 reset 命令清除终端屏幕。实际上,此命令执行完整的终端重新初始化。但是,它可能比 clear 命令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reset

当你想完全清除屏幕时,还有几种其他复杂的方法可以清除屏幕。但是由于命令有点复杂,所以最好将它作为 Linux 中的别名

alias cls='printf "\033c"'

你可以将此别名添加到你的 bash 配置文件中,以便作为命令使用。

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主题,大多数 Linux 用户可能已经知道了,但这对于为新 Linux 用户介绍基本主题并没有什么坏处。是不是?

在清除终端屏幕上有些秘密提示​​吗?为什么不与我们分享呢?


via: https://itsfoss.com/clear-terminal-ubuntu/

作者:Abhishek Prakash 选题:lujun9972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通过将这些工具放在自己的技能包中,提高你在终端内、外的工作效率。

前段时间,我参与了一个在科技人士中广为流传的 Twitter 话题。“挑战?只挑选五个你不能没有的工具。”我开始结合我的日常生活来思考这个问题,只挑出五个工具并不容易。我使用了许多我认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用来与同事和朋友联系的 IRC 客户端(是的,我仍然使用 IRC),一个用来做各种事情的出色的文本编辑器,一个用来保持有条不紊的日历应用,以及当需要更直接的互动时的一个视频会议平台。

所以,让我给这个挑战来个变化:选出五个能提高你工作效率的开源工具。这是我的清单。请在评论中分享你的清单。

tmate

 title=

哦,我喜欢这个工具。tmate 是著名的 tmux 终端多路复用器的一个复刻,它允许你启动一个 tmux 会话并通过 SSH 共享。你可以用它来进行结对编程(这是我的主要使用场景),也可以用来进行远程控制。

如果你经常与你的团队成员合作,并且你想要一个简单的、与发行版无关的、开源的方式与他们一起编程(而且共享终端访问对你来说已经足够了),这绝对是你必须加到列表中的东西。

tmate 的网站上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在 GitHub 上查看代码。

ix

ix 是一个命令行粘贴板。你不需要安装任何东西。你可以通过 curlix.io 站点来创建新的粘贴。例如,echo Hello world. | curl -F 'f:1=<-' ix.io 会给你一个到 ix.io 的链接,那里粘贴了消息 “Hello world” 的信息。当你想分享日志用于调试或在没有桌面环境的服务器上保存配置文件时,这非常方便。

有一个缺点是源码还没有公布,尽管它的目的是自由开源。如果你是作者,并且正在阅读这篇文章,请发布代码,这样我们就可以为打磨它的过程做出贡献。

asciinema

是的,这是另一个终端工具,asciinema 可以让你记录你的终端。使用它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一般用它来制作演示。它非常容易使用,而且有很多 Linux 发行版和其他平台的软件包。

要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可以看看这个酷炫的演示。是不是很棒?

asciinema 的网站上获取更多信息,在 GitHub 上访问其源代码。

GNOME Pomodoro

 title=

好了,关于终端工具的介绍就到此为止。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简单的宝物,它让你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你听说过 番茄工作法 吗?Pomodoro 基本上是一个时间管理工具。它使用一个番茄形状的计时器,帮助你将时间分成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默认情况下,25 分钟的工作后有 5 分钟的休息时间)。而且,每隔 4 个“番茄”之后,你就会有更长的休息时间(默认为 15 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在工作时间内保持专注,而在休息时间内进行伸展和放松。

这听起来非常非常简单,你可能会对让一个番茄形状的时钟来控制你的生活感到犹豫,但它确实帮助我变得跟有条理,并且在试图同时专注于许多事情时避免感到疲惫。

无论你是什么角色,我都强烈推荐这种做法。而在众多实现它的不同工具中,我推荐 GNOME Pomodoro 应用。它适用于主要的 GNU/Linux 发行版,所以它需要你使用 GNOME 桌面环境(这可能是它的缺点)。

GNOME Pomodoro 的网站上查看更多信息,并访问其 GitHub 仓库来获取源码并了解如何做出贡献。

Jitsi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 Jitsi。当你在一个远程、遍布全球的团队中工作时,你需要一种与人们联系的方式。即时通讯是好的,但有时最好还是开个快速会议,面对面地讨论事情(嗯,看到对方的脸)。有很多视频会议工具可用,但我很喜欢 Jitsi。不仅因为它是免费和开源的,还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简洁、实用的界面。你可以设置自己的 Jitsi 服务器(用于商业目的),但你也可以通过访问 Jitsi Meet 网站来试用一个公共的 Jitsi 实例。

设置这种会议的一个好做法是:只有在你心中有明确的议程时才使用它。而且要时刻问自己,这个会议能不能用电子邮件代替?遵循这些准则,谨慎使用 Jitsi,你的工作日将会非常高效!

Jitsi 网站上了解更多信息,并通过访问其 GitHub 仓库开始贡献。


我希望我的清单能帮助你在生产力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你的 5 个不能离开的开源生产力工具是什么?在评论中告诉我。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0/10/open-source-tools

作者:Victoria Martinez de la Cruz 选题:lujun9972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随着网络中流动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由于领导力和技术问题,网络正在滞后于数据的发展速度。

又过了一周,另一项调查发现,IT 已经无法跟上不断膨胀的数据过载。这次的问题将主要是网络带宽和整体性能。

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对 300 名 IT 专业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 发现,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企业网络无法胜任处理大数据的任务和物联网部署的任务。只有 43% 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的网络已经准备好支持云服务、物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

一个关键原因(58%)是“IT 与商业需求之间的错位”,这延缓了这些项目的进展。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因为 85% 的受访者还表示他们的网络已经完全或者大体上已经准备好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计划。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呢?

第二和第三大时常提及的障碍是“业务需求和运营需求间固有的复杂性”以及“对带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超过交付能力”,各占 45%。

由于分析技术和其他大数据技术的推动,大量传输的数据持续涌入网络线路,网络瓶颈持续增长。调查发现,带宽需求并未得到满足,目前的网络性能依旧达不到要求。

其他原因还包括缺乏网络技术、设备扩展和设备老化。

网络性能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SDN

埃森哲发现,大多数公司表示 软件定义网络(SDN) 是应对带宽和性能挑战的解决方案,77% 的受访企业在调查中表示正在部署 SDN 或者已完成部署。它指出,虽然 SDN 可能在组织的某部分中存在,它并不总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统一地推出。

如今看来,似乎从未有人有足够的预算来满足他们所有的 IT 雄心,但 31% 受访者认为为网络改善提供资金是“简单的”,而且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团队的控制范围内,相较于直接下属(13%)或基础设施/网络主管和副总裁(19%),首席信息官/首席技术官更可能将融资过程报告为“轻松”(40%)。

报告指出,“仅靠传统网络无法支持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和性能。”报告呼吁拥抱新技术,但没有提到 SDN 的名字。同时它还呼吁首席执行官和他们直接下属间加强合作,因为很明显,双方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上存在分歧。

报告总结说,“我们认为需要一种新的网络范式来确保网络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然而,尽管有进步的迹象,但变革的步伐缓慢。公司必须承担起重担,才能实现统一和标准化企业能力,提供必要的带宽、性能和安全,以支持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


via: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440519/most-enterprise-networks-cant-handle-big-data-loads.html

作者:Andy Patrizio 选题:lujun9972 译者:chenmu-kk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Fedora 33 Workstation 是我们这个免费的、领先的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你现在就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它。Fedora 33 Workstation 中有一些新的和值得注意的变化。请阅读如下更多细节。

GNOME 3.38

Fedora 33 Workstation 为各类用户提供了最新版本的 GNOME 桌面环境。在 Fedora 33 Workstation 中的 GNOME 3.38 包含了许多更新和改进,包括:

一个新的 GNOME Tour 应用

现在,新用户会看到一个“新的 Tour 应用,重点展示了桌面的主要功能,并为第一次使用 GNOME 的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欢迎页”。

The new GNOME Tour application in Fedora 33

拖动重排序应用

GNOME 3.38 用一个单一的可定制的、一致的视图取代了之前分开的“常用”和“所有”应用视图,这允许你重新排列应用并将它们组织到自定义文件夹中。只需点击并拖动即可移动应用。

GNOME 3.38 Drag to Reorder

改进屏幕录制

GNOME Shell 中的屏幕录制基础架构已被改进,以利用 PipeWire 和内核 API。这将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并提高响应速度。

GNOME 3.38 还提供了许多额外的功能和改进。查看 GNOME 3.38 发行说明以获得更多信息。

B-tree 文件系统

正如之前宣布的,新安装的 Fedora 33 将默认使用 Btrfs。每一个新的内核版本都会为 Btrfs 增加一些特性和增强功能。变更日志有一个完整的总结,它介绍了每个新内核版本给 Btrfs 带来的功能。

Swap on ZRAM

Anaconda 和 Fedora IoT 多年来一直默认使用 swap-on-zram。在 Fedora 33 中,将默认启用 swap-on-zram,而不是交换分区。查看 Fedora wiki 页面了解更多关于 swap-on-zram 的细节。

默认使用 Nano

新的 Fedora 33 将把 EDITOR 环境变量默认设置为 nano。这个变化影响了一些命令行工具,当它们需要用户输入时,会打开一个文本编辑器。在早期的版本中,这个环境变量的默认值并没有被指定,而是由各个应用程序来选择一个默认的编辑器。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会使用 vi 作为它们的默认编辑器,因为它是一个小应用,通常在大多数 Unix/Linux 操作系统的基础安装中都可以使用。由于 Fedora 33 的基本安装中包含了 nano,而且 nano 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加直观,所以 Fedora 33 将默认使用 nano。当然,想要使用 vi 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环境中覆盖 EDITOR 变量的值。详见Fedora 修改请求获取更多信息。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whats-new-fedora-33-workstation/

作者:Gregory Bartholomew 选题:lujun9972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早些年,我们在建设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曾经建立过矩阵,希图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建设不同垂直方向的内容公众号,但是后来由于内容不足,这个事情后期我们就停止了。

而随着这些年微信逐渐开放了更多生态,我们也除了公众号之外,也做了更多尝试,这包括小程序、视频号等等。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我们在微信生态方面已经有了各种入口,特此汇总整理一下。

公众号

公众号是我们的主要且最重要的内容传播渠道。

Linux中国

首先是我们最早的公众号:Linux中国。这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微信平台,目前已经有 16.5 万粉丝。

这个订阅号的定位是综合平台,基本上会完整的反映 Linux 中国开源社区的所有内容输出,主要包括 LCTT 翻译发布的文章、社区成员投稿文章、Linux 中国开源社区的官方动态,我们组织发布的其它内容等等。

Linux中国:综合订阅号

Linux

大家可能都订阅了很多公众号,内容多到你都看不过来。我们的“Linux中国”上推送的内容,实话说,也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是一样的好。为了给大家节约时间,我们使用“Linux”这个公众号发布精选后的内容,除了时效性稍差,每天发布的一篇都是我们认为值得推荐的好内容。

这个公众号的粉丝有 8.3 万,正好是我们的主号的一半。基本上每天都只推送一篇,一般情况下都是早上 8:30 推送。

Linux:精选订阅号

璃霓思

嗯,这个号的名称就是叫“璃霓思”——一个你可能觉得古怪的名称。其实这个词是“Linux”一词的音译,可能有的同学也注意到了,这也是我们这些社区背后的法律实体。

这个服务号主要是用来发布 Linux 中国开源社区推出的一些服务和产品,比如说小程序之类的。由于是服务号,所以每个月最多只能推送 4 条,而其实我们往往每个月也就推送一条而已。对于关注我们社区的动态的同学,可以订阅这个号,既不会造成干扰,也能及时注意到我们的动态。

璃霓思:产品服务号

Linux每日动态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也在发力视频、直播方向,因此建立了一个视频号。不过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也发现视频号有一些不足,比如比较难找到历史内容,需要在各种形形色色的视频号中随机刷到等等。因此,我们想,可以将我们的视频号内容汇总到另外一个公众号当中,以便大家在订阅号内容流中也能找到。

目前这个“Linux每日动态”订阅号,主要是同步当日的视频号发布内容,包括视频版的“新闻拍一拍”。

Linux每日动态:视频垂直号

小程序

小程序更多是作为一种工具而提供的,用于完善内容阅读体验、给用户提供帮助等等。

Linux

这个小程序也叫做“Linux”,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对大多数 Linux/MacOS/Posix 命令的解释、常用用法等。经常使用 Linux 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它比 Linux 的手册页更方便一些。

这个小程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 tldr.sh 项目,并由众多贡献者完成了汉化翻译。发布以来,已经有 14400 位用户将其添加到了“小程序收藏”里。这个小程序也频繁地用在我们的公众号文章内,因为我们文章经常会有各种 Linux 命令,可以直接点击查看该命令的进一步说明——除了简要说明之外,也有我们相关文章的链接、完整手册页的入口。

Linux 小程序

文章助手

阅读我们的公众号文章的同学会发现,我们的文章内的链接是“可点击的”。很多人都知道微信文章内的链接基本上是不可点击的,对于非技术/学术类的文章,这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我们,链接不可点击会让文章失色很多。因此,我们从发布公众号的那一天起,就在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做过将链接 URL 直接以文字形式呈现、放到文末汇总、通过原文链接提供点击支持等等。但是这些都不够符合用户体验,因为这一两年经常会有读者问,为啥链接不能点击……。

后来,在小程序进一步和公众号融合后,我们发现可以做一个小程序来提供“点击链接”这个用户体验,这就是“文章助手”这个小程序出现的原因。当然,我们并没有敝帚自珍,而是开放给大家公开使用,并提供了一个“文章助手”的助手来帮助订阅号编辑使用这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目前已经提供了 22 万次的链接点击服务。更多细节和使用方法,这里不赘述,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

文章助手 小程序

Linux文章

其实,我们一直希望有个独立的 App,但是鉴于本身的能力和现在超级 App 垄断的情形,一直没有开发“Linux中国”的独立 App。作为折中的尝试,我们做了一个“Linux文章”的小程序。这样,这个小程序可以与其它几个小程序互动关联起来,可以提供相关文章的阅读体验。目前,这个小程序只提供了我们的文章的内容同步,并采用了一种不太寻常的导航方式。

希望以一种新的方式阅读、分享、搜索我们的文章的同学,可以用一下

Linux 文章 小程序

视频号

终于说到视频号了,视频和直播能力是我们今年以来着重发展的。

我们得到测试视频号的机会并不早,之前对视频类内容也没什么经验,因此很多时候“Linux中国”这个视频号都在摸索和寻找读者们的偏好。之前是偶发的将一些内容以视频方式展现,后来,我们决定将日更的“新闻拍一拍”栏目转换为视频方式,这才做到每日都发布视频号内容。

由于并没有专业的视频制作能力,我们想了一个取巧的做法,就是以演示文稿的方式来展现当日的“新闻拍一拍”内容。虽然对于这种形式,我们遇到了一些批评和建议,比如说,有人觉得用视频演示文稿的方式来展示文章内容是多此一举(这话说的客气了),也有人觉得为了在一分钟内传播三条新闻过于仓促。所以,我们顶着压力(汗),尝试过将视频分拆成多条;后来发现完全不必受限于视频长度,视频号和其它视频平台都支持几分钟长度的视频,因此,后来的视频内容都是一分钟以上的。

Linux 中国 视频号

直播

除了视频号,我们也在努力尝试直播,我们在视频号简单做过尝试,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常规场景。一般来说,我们会对业界的一些会议进行直播,但由于视频号目前还没有开放推流支持,所以,都是进行的现场直播,希望以后可以分享给大家一些更多有趣的直播内容。

小商店

微信发布小商店之后,我们自然也尝过鲜,建立了一个“Linux小商店”。不过,目前对于如何经营小商店并没有特别好的想法,现在只是放了一个带有测试性质的“Linux中国•荣耀会员卡(电子卡)”,用于大家体验。我们也在考虑,是否放一些新奇的开源硬件,比如树莓派,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Linux 小商店


好了,林林总总,整理了一下,发现我们居然做了这么多,想想我们就这么点人,我自己都有点吃惊。对于我们,大家有什么建议么?

此外,除了这些微信生态内的部分,我们还有其它内容渠道和活动方向,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没有你们,我们不会有这 7 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