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企业 下的文章

开源朗读者 | 淮晋阳

每当人们知道我在 Linux 基金会 Linux Foundation 工作,他们总是会问我们的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有时候,他们会一直问我是不是开发 Linux 操作系统的。我只能回答说,我们做的是开源软件,并试图在他们失去兴趣之前,在短短的 20 秒钟内介绍它对世界的影响力。如果他们的兴趣还在,想要进一步了解,我就会给他们深入分析一番:企业为何想参与到开源软件项目之中?它们为何会使用开源软件?没错,企业确实会这样做,无论它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外,成千上万的企业会将企业内部代码捐给开源项目,为推动开源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和优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开源软件的使用范围有多广

引用我们最近发表的一项报告《 企业开源指南 A Guide to Enterprise Open Source 》:“ 开源软件 open source software (OSS)改变了世界,是数字经济的支柱,数字世界的基石。从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到开拓未来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开源软件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科技行业的命脉。在今天,开源软件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推进科学技术取得突破,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手机、汽车和飞机等设备,家庭、企业和政府等群体都在使用着开源软件。但就在 20 年前,开源软件还仅仅为少数人所知,它的使用也仅限于一小部分专门的爱好者。”

开源软件(OSS)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成为我们数字经济的支柱和数字世界的基础。

而它实际上:

  • 在各行业的 垂类软件栈 vertical software stacks 中,开源软件的占比达到了 20% - 85%。
  • 超过 90% 的网站服务器和联网设备都依靠 Linux 来运行。
  • 安卓手机系统也是基于 Linux 内核。
  • 用于应用程序开发的 AMP、Appium、Dojo、jQuery、Marko、Node.js 等 主流的库和工具 均属于开源项目。
  • 世界上排名位列前 100 名的超级计算机都在使用 Linux。
  • 大型机客户均在使用 Linux。
  • 亚马逊、谷歌以及微软三大云服务供应商都在使用开源软件运行服务,并在云端托管开源解决方案。

企业为何想参与到开源软件项目之中

企业参与开源软件项目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 企业向开源社区捐赠自家开发的软件。
  • 企业向开源软件项目提供直接的资金援助。
  • 企业向开源项目分派软件开发人员以及其他员工。

人们经常会问,为什么这些企业愿意放弃自家软件的所有权?为什么它们不让员工专攻自家软件的开发呢?

从整体上来看,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企业和组织聚集起来,合力解决共同的难题,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各自专注于在这基础上的各类难题。这些企业明白,将资源聚集在一起,能够更好地解决基础问题。有时,这种现象被叫做“ 竞合 coopetition ”,大概的意思是企业在一些领域可能互为竞争对手,但是它们在另一些领域则会互相合作。

“竞合”现象的一些典型例子:

  • 铁路公司采用统一的铁轨尺寸,统一规划建设。得益于此,火车就可以在同样铁轨上运行,铁路公司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换设备。
  • 在数码相机诞生之前,不同的公司在电影和摄像机行业各行创新之路,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但为了推进电影行业的发展,它们在相机链轮间距这一问题上达成了统一。
  • 娱乐产业在开展竞争的同时,也一致坚持采用家用录像系统和蓝光格式。

如今,企业、组织以及个体在合力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自身的产品与业务。

  • 来此加密 Let’s Encrypt (LCTT译注:Let’s Encrypt 官网并没有用“来此加密”这样的称呼,但是在一些场合有这样的译名。我们认为此翻译很贴切。)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的自动化证书颁发机构,旨在通过简化安装程序,减低安装费用,快速扩大安全网络协议的应用范围。该机构为超过 2.25 亿个网站提供服务,每天平均发放证书约 150 万张。
  • 好莱坞成立的 学院软件基金会 Academy Software Foundation 通过共同开发软件,推动娱乐、游戏和媒体等产业的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开放标准,在电影行业内 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 超级账本 Hyperledger 基金会管理多个企业级区块链软件项目。众所周知,这些项目 消耗的能源远比其他解决方案要少
  • LF 能源基金会 LF Energy 推动 电网朝着更加模块化、互操作和可拓展的方向发展,助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 无人机代码基金会 Dronecode 致力于无人机软件的开发,促进企业在无人机领域进一步开拓创新。
  • 开源软件软件安全基金会 OpenSSF 聚集了顶尖的科技企业,共同强化开源软件的安全与韧性。
  • Kubernetes 是 Google 捐赠给 Linux 基金会下属的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一个项目,是管理基于云计算软件的首选方案。

上述只是企业参与的一小部分开源软件项目,点击 此处,可以在 Linux 基金会官网浏览全部项目列表。

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和参与开源软件项目?

若想要更好地利用开源项目,更有效地参与开源项目,企业可以向 Linux 基金会寻求帮助。我们最新发布的报告 《企业开源指南》 提供了企业与组织需要了解的大部分信息。这份报告凝聚了来自多家顶级企业、具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开源领袖的知识与智慧,报告主要分为以下六个章节:

  • 使用开源软件
  • 准备参与开源
  • 制定开源策略
  • 部署基础设施
  • 建立人才团队
  • 应对多方挑战

此外,Linux 基金会还提供了许多开源 培训课程、全年 活动LFX 平台,发起开源项目,协助企业与组织利用和参与开源项目,比如:

  • TODO 工作组 为开源项目办公室的建立和运作提供资源,包括其自身 丰富的指导意见
  • Openchain 项目 旨在提供和维护国际开源许可标准,包括各种许可规定的相关信息。依赖于此,企业可以确保自身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 FinOps 基金会 目前正在将自身打造为“不断发展的云财务管理和文化实践平台,通过促进工程、财务、技术以及商业团队之间在数据驱动支出决策方面的合作,确保企业能够最大化实现商业价值”。
  • 软件数据包交换标准 Software Data Package Exchange (SPDX)是一个用于交流 软件物料清单 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 (SBOM)的开放标准。在该标准下,每个用户都能清楚了解整个软件包中包括哪些软件。

同样,上述这些只是 Linux 基金会所有项目中的一小部分。所有这些项目都致力于帮助企业接受和使用开源项目,引导企业为开源项目做出贡献、提供捐赠。

总而言之,目前,企业正在迅速投向开源软件项目,借此解决共同的难题,并探索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而 Linux 基金会将为它们提供帮助。

该文 《企业为何使用开源软件,又为何推动开源软件的发展》 首发于 Linux 基金会 官网。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why-do-enterprises-use-and-contribute-to-open-source-software/

作者:Dan Whiting 选题:lkxed 译者:aREversez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随着网络中流动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由于领导力和技术问题,网络正在滞后于数据的发展速度。

又过了一周,另一项调查发现,IT 已经无法跟上不断膨胀的数据过载。这次的问题将主要是网络带宽和整体性能。

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对 300 名 IT 专业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 发现,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企业网络无法胜任处理大数据的任务和物联网部署的任务。只有 43% 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的网络已经准备好支持云服务、物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

一个关键原因(58%)是“IT 与商业需求之间的错位”,这延缓了这些项目的进展。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因为 85% 的受访者还表示他们的网络已经完全或者大体上已经准备好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计划。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呢?

第二和第三大时常提及的障碍是“业务需求和运营需求间固有的复杂性”以及“对带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超过交付能力”,各占 45%。

由于分析技术和其他大数据技术的推动,大量传输的数据持续涌入网络线路,网络瓶颈持续增长。调查发现,带宽需求并未得到满足,目前的网络性能依旧达不到要求。

其他原因还包括缺乏网络技术、设备扩展和设备老化。

网络性能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SDN

埃森哲发现,大多数公司表示 软件定义网络(SDN) 是应对带宽和性能挑战的解决方案,77% 的受访企业在调查中表示正在部署 SDN 或者已完成部署。它指出,虽然 SDN 可能在组织的某部分中存在,它并不总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统一地推出。

如今看来,似乎从未有人有足够的预算来满足他们所有的 IT 雄心,但 31% 受访者认为为网络改善提供资金是“简单的”,而且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团队的控制范围内,相较于直接下属(13%)或基础设施/网络主管和副总裁(19%),首席信息官/首席技术官更可能将融资过程报告为“轻松”(40%)。

报告指出,“仅靠传统网络无法支持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和性能。”报告呼吁拥抱新技术,但没有提到 SDN 的名字。同时它还呼吁首席执行官和他们直接下属间加强合作,因为很明显,双方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上存在分歧。

报告总结说,“我们认为需要一种新的网络范式来确保网络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然而,尽管有进步的迹象,但变革的步伐缓慢。公司必须承担起重担,才能实现统一和标准化企业能力,提供必要的带宽、性能和安全,以支持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


via: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440519/most-enterprise-networks-cant-handle-big-data-loads.html

作者:Andy Patrizio 选题:lujun9972 译者:chenmu-kk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11 月 24 日,Gdevops 全球敏捷运维峰会的 2017 年度收官之站在广州盛大举行。老王受邀参加了本次大会,本做了本次大会的首场演讲《略谈企业的开源战略》。

说起来,Gdevops 已经举办了两年多,我曾经多次参与和主持过大会,开场的视频所滑过的一幕幕,让我不禁心生感慨,逝者如斯夫啊。

虽然参加了两年的 Gdevops,也曾经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过多期,但是这次还是老王第一次以演讲者的身份登上 Gdevops 讲台——结果原本感觉 30 分钟还是比较长的,结果讲 high 了,差点没搂着时间。

以下是整理自本次演讲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大家也可以下载演讲的稿件(PDF,2.3Mb)。

演讲的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追本溯源,简单介绍了开源的历史:

从软件的由来、专有软件的兴起谈到了古典黑客文化的回归:

然后谈到了开源软件的“正确打开方式”:

什么是开源软件(或者自由软件),很多人都有一些理解,不过 开源软件 Open Source Software 其实是有严格的定义的。开源软件推进联盟(OSI)对其有着完整严密的定义,不过主要是以下几点:

同样,自由软件也有着严格的定义,这个定义的风格很有 RMS 风格。这就是自由软件的四大自由:

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有所不同,但是又联系紧密,通常来说,自由软件属于开源软件的一部分,其定义更严格一些。当然,有些场景下,我们会使用更中立的说法:FOSS(自由及开源软件),也有时候用 FLOSS 的写法(L 代表 Libre)。

那么,了解是什么是开源软件之后,开源软件可以赋予你什么权利呢?

开源不等于公共领域,所以开源也是有限制的(许可证),正是因为这些限制,才有开源生态的生生不息的发展:

开源软件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遵循了这些规则,开源软件能给你带来数之不尽的受益:

一般来说,“打开”开源软件有几个阶段,按照深入程度分别是:

而在这个过程中,开源软件也不单纯是只会带来受益的,也存在一些“打开不当”的风险:

只有以“正确打开”的方式,才能真正受益于开源软件,而不是在拥抱开源的时候,遇到风险:

最后,以企业的视角,来谈谈企业在开源方面的实践操作。基本上,如果不是浅尝辄止,企业在开源方面的实践,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进行开源计划的规划,而不是随便试试:

并且落实开源方面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如果公司规模比较大,那么不妨从 内部开源 Inner Source 做起来,这有利于公司内部转换思想、流程,也可以比较早的发现问题:

内部开源有了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逐步走向外部社区:

最终形成开放平台和开源生态:

这样,企业的开源才算得上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我的本次演讲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