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

前一篇的指导教程中,我们看到了读、写以及重放音频文件的简单步骤,我们甚至看到如何从一个周期函数比如余弦函数合成一个音频文件。在这篇指导教程中,我们将会看到如何对信号进行叠加和倍乘(调整),并应用一些基本的数学函数看看它们对原始信号的影响。

信号叠加

两个信号 S1(t)和 S2(t)相加形成一个新的信号 R(t),这个信号在任何瞬间的值等于构成它的两个信号在那个时刻的值之和。就像下面这样:

R(t) = S1(t) + S2(t)

我们将用 Octave 重新产生两个信号的和并通过图表看达到的效果。首先,我们生成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看一看它们的叠加信号是什么样的。

第一步: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oog 文件)

>> sig1='cos440.ogg';                  %creating the audio file @440 Hz
>> sig2='cos880.ogg';                  %creating the audio file @880 Hz
>> fs=44100;                           %generating the parameters values (Period, sampling frequency and angular frequency)
>> t=0:1/fs:0.02;
>> w1=2*pi*440*t;
>> w2=2*pi*880*t;
>> audiowrite(sig1,cos(w1),fs);        %writing the function cos(w) on the files created
>> audiowrite(sig2,cos(w2),fs);

然后我们绘制出两个信号的图像。

信号 1 的图像(440 赫兹)

>> [y1, fs] = audioread(sig1);
>> plot(y1)

信号 1 的图像

信号 2 的图像(880 赫兹)

>> [y2, fs] = audioread(sig2);
>> plot(y2)

信号 2 的图像

第二步:把两个信号叠加

现在我们展示一下前面步骤中产生的两个信号的和。

>> sumres=y1+y2;
>> plot(sumres)

叠加信号的图像

和信号的图像

Octaver 中的效果

在 Octaver 中,这个效果产生的声音是独特的,因为它可以仿真音乐家弹奏的低八度或者高八度音符(取决于内部程序设计),仿真音符和原始音符成对,也就是两个音符发出相同的声音。

第三步:把两个真实的信号相加(比如两首音乐歌曲)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使用 格列高利圣咏 Gregorian Chants 中的两首歌曲(声音采样)。

圣母颂曲 Avemaria Track

首先,我们看一下圣母颂曲并绘出它的图像:

>> [y1,fs]=audioread('avemaria_.ogg');
>> plot(y1)

圣母歌曲

赞美诗曲 Hymnus Track

现在我们看一下赞美诗曲并绘出它的图像。

>> [y2,fs]=audioread('hymnus.ogg');
>> plot(y2)

赞美诗曲

圣母颂曲 + 赞美诗曲

>> y='avehymnus.ogg';
>> audiowrite(y, y1+y2, fs);
>> [y, fs]=audioread('avehymnus.ogg');
>> plot(y)

圣母歌曲 + 赞美诗曲

结果,从音频的角度来看,两个声音信号混合在了一起。

两个信号的乘积

对于求两个信号的乘积,我们可以使用类似求和的方法。我们使用之前生成的相同文件。

R(t) = S1(t) * S2(t)
>> sig1='cos440.ogg';                  %creating the audio file @440 Hz
>> sig2='cos880.ogg';                  %creating the audio file @880 Hz
>> product='prod.ogg';                 %creating the audio file for product
>> fs=44100;                           %generating the parameters values (Period, sampling frequency and angular frequency)
>> t=0:1/fs:0.02;
>> w1=2*pi*440*t;
>> w2=2*pi*880*t;
>> audiowrite(sig1, cos(w1), fs);      %writing the function cos(w) on the files created
>> audiowrite(sig2, cos(w2), fs);>> [y1,fs]=audioread(sig1);>> [y2,fs]=audioread(sig2);
>> audiowrite(product, y1.*y2, fs);    %performing the product
>> [yprod,fs]=audioread(product);
>> plot(yprod);                        %plotting the product

注意:我们必须使用操作符 ‘.*’,因为在参数文件中,这个乘积是值与值相乘。更多信息,请参考 Octave 矩阵操作产品手册。

乘积生成信号的图像

乘积信号的图像

两个基本频率相差很大的信号相乘后的图表效果(调制原理)

第一步:

生成两个频率为 220 赫兹的声音信号。

>> fs=44100;
>> t=0:1/fs:0.03;
>> w=2*pi*220*t;
>> y1=cos(w);
>> plot(y1);

载波

第二步:

生成一个 22000 赫兹的高频调制信号。

>> y2=cos(100*w);
>> plot(y2);

调制中

第三步:

把两个信号相乘并绘出图像。

>> plot(y1.*y2);

调制后的信号

一个信号和一个标量相乘

一个函数和一个标量相乘的效果等于更改它的值域,在某些情况下,更改的是相标志。给定一个标量 K ,一个函数 F(t) 和这个标量相乘定义为:

R(t) = K*F(t)
>> [y,fs]=audioread('cos440.ogg');        %creating the work files
>> res1='coslow.ogg';                
>> res2='coshigh.ogg';>> res3='cosinverted.ogg';
>> K1=0.2;                                %values of the scalars
>> K2=0.5;>> K3=-1;
>> audiowrite(res1, K1*y, fs);            %product function-scalar
>> audiowrite(res2, K2*y, fs);
>> audiowrite(res3, K3*y, fs);

原始信号的图像

>> plot(y)

信号振幅减为原始信号振幅的 0.2 倍后的图像

>> plot(res1)

低余弦

信号振幅减为原始振幅的 0.5 倍后的图像

>> plot(res2)

高余弦

倒相后的信号图像

>> plot(res3)

倒相余弦

结论

基本数学运算比如代数和、乘,以及函数与常量相乘是更多高级运算比如谱分析、振幅调制,角调制等的支柱和基础。在下一个教程中,我们来看一看如何进行这样的运算以及它们对声音文件产生的效果。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octave-audio-signal-processing-ubuntu/

作者:David Duarte 译者:ucasFL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从各方面来看,互联网向 IPv6 的过渡是件很缓慢的事情。不过在最近几年,可能是由于 IPv4 地址资源的枯竭,IPv6 的使用处于上升态势。相应的,开发者也有兴趣确保软件能在 IPv4 和 IPv6 下工作。但是,正如近期 OpenBSD 邮件列表中的讨论所关注的,一个使得向 IPv6 转换更加轻松的机制设计同时也可能导致网络更不安全——并且 Linux 发行版们的默认配置可能并不安全。

地址映射

IPv6 在很多方面看起来可能很像 IPv4,但它是一个不同地址空间的不同的协议。服务器程序想要接受使用二者之中任意一个协议的连接,必须给两个不同的地址族分别打开一个套接字——IPv4 的 AF_INET 和 IPv6 的 AF_INET6。特别是一个程序希望在主机上的使用两种地址协议的任意接口都接受连接的话,需要创建一个绑定到全零通配符地址(0.0.0.0)的 AF_INET 套接字和一个绑定到 IPv6 等效地址(写作 ::)的 AF_INET6 套接字。它必须在两个套接字上都监听连接——或者有人会这么认为。

多年前,在 RFC 3493,IETF 指定了一个机制,程序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 IPv6 套接字工作在两个协议之上。有了一个启用这个行为的套接字,程序只需要绑定到 :: 地址从而在所有接口上接受使用这两个协议的连接。当创建了一个 IPv4 连接到该绑定端口,源地址会像 RFC 2373 中描述的那样映射到 IPv6。所以,举个例子,一个使用了这个模式的程序会将一个 192.168.1.1 的传入连接看作来自 ::ffff:192.168.1.1(这个混合的写法就是这种地址的通常写法)。程序也能通过相同的映射方法打开一个到 IPv4 地址的连接。

RFC 要求默认实现这个行为,所以大多数系统这么做了。不过也有些例外,OpenBSD 就是其中之一;在那里,希望在两种协议下工作的程序能做的只能是创建两个独立的套接字。但一个在 Linux 中打开两个套接字的程序会遇到麻烦:IPv4 和 IPv6 套接字都会尝试绑定到 IPv4 地址,所以不论是哪个,后者都会失败。换句话说,一个绑定到 :: 指定端口的套接字的程序会同时绑定到那个端口上的 IPv6 的 :: 和 IPv4 的 0.0.0.0 地址。如果程序之后尝试绑定一个 IPv4 套接字到 0.0.0.0 的相同端口上时,这个操作会失败,因为这个端口已经被绑定了。

当然有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程序可以调用 setsockopt() 来打开 IPV6_V6ONLY 选项。一个打开两个套接字并且设置了 IPV6_V6ONLY 的程序应该可以在所有的系统间移植。

读者们可能对不是每个程序都能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没那么震惊。事实证明,这些程序的其中之一是 网络时间协议 Network Time Protocol OpenNTPD 实现。Brent Cook 最近给上游 OpenNTPD 源码提交了一个小补丁,添加了必要的 setsockopt() 调用,它也被提交到了 OpenBSD 中了。不过那个补丁看起来不大可能被接受,最可能的原因是因为 OpenBSD 式的理由(LCTT 译注:如前文提到的,OpenBSD 并不受这个问题的影响)。

安全担忧

正如上文所提到,OpenBSD 根本不支持 IPv4 映射的 IPv6 套接字。即使一个程序试着通过将 IPV6_V6ONLY 选项设置为 0 来显式地启用地址映射,它的作者也会感到沮丧,因为这个设置在 OpenBSD 系统中无效。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是这个映射带来了一些安全隐忧。攻击打开的接口的攻击类型有很多种,但它们最后都会回到规定的两个途径到达相同的端口,每个端口都有它自己的控制规则。

任何给定的服务器系统可能都设置了防火墙规则,描述端口的允许访问权限。也许还会有适当的机制,比如 TCP wrappers 或一个基于 BPF 的过滤器,或一个网络上的路由器可以做连接状态协议过滤。结果可能是导致防火墙保护和潜在的所有类型的混乱连接之间的缺口造成同一 IPv4 地址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协议到达。如果地址映射是在网络边界完成的,情况甚至会变得更加复杂;参看这个 2003 年的 RFC 草案,它描述了如果映射地址在主机之间传播,一些随之而来的其它攻击场景。

改变系统和软件正确地处理 IPv4 映射的 IPv6 地址当然可以实现。但那增加了系统的整体复杂度,并且可以确定这个改动没有实际地完整实现到它应该实现的范围内。如同 Theo de Raadt 说的

有时候人们将一个糟糕的想法放进了 RFC。之后他们发现这个想法是不可能的就将它丢回垃圾箱了。结果就是概念变得如此复杂,每个人都得在管理和编码方面是个全职专家。

我们也根本不清楚这些全职专家有多少在实际配置使用 IPv4 映射的 IPv6 地址的系统和网络。

有人可能会说,尽管 IPv4 映射的 IPv6 地址造成了安全危险,更改一下程序让它在实现了地址映射的系统上关闭地址映射应该没什么危害。但 Theo 认为不应该这么做,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是有许多破旧的程序,它们永远不会被修复。而实际的原因是给发行版们施加了压力去默认关闭地址映射。正如他说的:“最终有人会理解这个危害是系统性的,并更改系统默认行为使之‘secure by default’。”

Linux 上的地址映射

在 Linux 系统,地址映射由一个叫做 net.ipv6.bindv6only 的 sysctl 开关控制;它默认设置为 0(启用地址映射)。管理员(或发行版们)可以通过将它设置为 1 来关闭地址映射,但在部署这样一个系统到生产环境之前最好确认软件都能正常工作。一个快速调查显示没有哪个主要发行版改变这个默认值;Debian 在 2009 年的 “squeeze” 中改变了这个默认值,但这个改动破坏了很多的软件包(比如任何包含 Java 的程序),在经过了几次的 Debian 式的讨论之后,它恢复到了原来的设置。看上去不少程序依赖于默认启用地址映射。

OpenBSD 有以“secure by default”的名义打破其核心系统之外的东西的传统;而 Linux 发行版们则更倾向于难以作出这样的改变。所以那些一般不愿意收到他们用户的不满的发行版们,不太可能很快对 bindv6only 的默认设置作出改变。好消息是这个功能作为默认已经很多年了,但很难找到被利用的例子。但是,正如我们都知道的,谁都无法保证这样的利用不可能发生。


via: https://lwn.net/Articles/688462/

作者:Jonathan Corbet 译者:alim0x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Tianhui Michael Li 和 Ariel M’ndange-Pfupfu 将在今年 10 月 10、12 和 14 号组织一个在线经验分享课程:Spark 分布式计算入门。该课程的内容包括创建端到端的运行应用程序和精通 Spark 关键工具。

毋庸置疑,云计算将会在未来数据科学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弹性,可扩展性和按需分配的计算能力作为云计算的重要资源,直接导致云服务提供商集体火拼。其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正是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谷歌云平台(GCP)

本文依据构建时间和运营成本对 AWS 和 GCP 的 Spark 工作负载作一个简短比较。实验由我们的学生在 数据孵化器 The Data Incubator 进行, 数据孵化器 The Data Incubator 是一个大数据培训组织,专门为公司招聘顶尖数据科学家并为公司职员培训最新的大数据科学技能。尽管 Spark 效率惊人,分布式工作负载的时间和成本亦然可以大到不能忽略不计。因此我们一直努力寻求更高效的技术,以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好和最快的工具。

提交 Spark 任务到云

Spark 是一个类 MapReduce 但是比 MapReduce 更灵活、更抽象的并行计算框架。Spark 提供 Python 和 Java 编程接口,但它更愿意用户使用原生的 Scala 语言进行应用程序开发。Scala 可以把应用程序和依赖文件打包在一个 JAR 文件从而使 Spark 任务提交变得简单。

通常情况下,Sprark 结合 HDFS 应用于分布式数据存储,而与 YARN 协同工作则应用于集群管理;这种堪称完美的配合使得 Spark 非常适用于 AWS 的弹性 MapReduce (EMR)集群和 GCP 的 Dataproc 集群。这两种集群都已有 HDFS 和 YARN 预配置,不需要额外进行配置。

配置云服务

通过命令行比通过网页界面管理数据、集群和任务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对 AWS 而言,这意味着客户需要安装 CLI。客户必须获得证书并为每个 EC2 实例创建独立的密钥对。除此之外,客户还需要为 EMR 用户和 EMR 本身创建角色(基本权限),主要是准入许可规则,从而使 EMR 用户获得足够多的权限(通常在 CLI 运行 aws emr create-default-roles 就可以)。

相比而言,GCP 的处理流程更加直接。如果客户选择安装 Google Cloud SDK 并且使用其 Google 账号登录,那么客户即刻可以使用 GCP 的几乎所有功能而无需其他任何配置。唯一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忘记通过 API 管理器启用计算引擎、Dataproc 和云存储 JSON 的 API。

当你安装你的喜好设置好之后,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比如可以通过aws s3 cp或者gsutil cp命令拷贝客户的数据到云端。再比如客户可以创建自己的输入、输出或者任何其他需要的 bucket,如此,运行一个应用就像创建一个集群或者提交 JAR 文件一样简单。请确定日志存放的地方,毕竟在云环境下跟踪问题或者调试 bug 有点诡异。

一分钱一分货

谈及成本,Google 的服务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有优势。首先,购买计算能力的原始成本更低。4 个 vCPU 和 15G RAM 的 Google 计算引擎服务(GCE)每小时只需 0.20 美元,如果运行 Dataproc,每小时也只需区区 0.24 美元。相比之下,同等的云配置,AWS EMR 则需要每小时 0.336 美元。

其次,计费方式。AWS 按小时计费,即使客户只使用 15 分钟也要付足 1 小时的费用。GCP 按分钟计费,最低计费 10 分钟。在诸多用户案例中,资费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成本的巨大差异。

两种云服务都有其他多种定价机制。客户可以使用 AWS 的 Sport Instance 或 GCP 的 Preemptible Instance 来竞价它们的空闲云计算能力。这些服务比专有的、按需服务便宜,缺点是不能保证随时有可用的云资源提供服务。在 GCP 上,如果客户长时间(每月的 25% 至 100%)使用服务,可以获取更多折扣。在 AWS 上预付费或者一次购买大批量服务可以节省不少费用。底线是,如果你是一个超级用户,并且使用云计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那么最好深入研究云计算,自己算计好成本。

最后,新手在 GCP 上体验云服务的费用较低。新手只需 300 美元信用担保,就可以免费试用 60 天 GCP 提供的全部云服务。AWS 只免费提供特定服务的特定试用层级,如果运行 Spark 任务,需要付费。这意味着初次体验 Spark,GCP 具有更多选择,也少了精打细算和讨价还价的烦恼。

性能比拼

我们通过实验检测一个典型 Spark 工作负载的性能与开销。实验分别选择 AWS 的 m3.xlarg 和 GCP 的 n1-standard-4,它们都是由一个 Master 和 5 个核心实例组成的集群。除了规格略有差别,虚拟核心和费用都相同。实际上它们在 Spark 任务的执行时间上也表现的惊人相似。

测试 Spark 任务包括对数据的解析、过滤、合并和聚合,这些数据来自公开的 堆栈交换数据转储 Stack Exchange Data Dump 。通过运行相同的 JAR,我们首先对大约 50M 的数据子集进行交叉验证,然后将验证扩大到大约 9.5G 的数据集。

Figure 1. Credit: Michael Li and Ariel M'ndange-Pfupfu.

Figure 2. Credit: Michael Li and Ariel M'ndange-Pfupfu.

结果表明,短任务在 GCP 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是因为 GCP 以分钟计费,并最终扣除了 10 分钟的费用,而 AWS 则收取了 1 小时的费用。但是即使长任务,因为计费方式占优,GPS 仍然具有相当优势。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存储成本并不包括在此次比较当中。

结论

AWS 是云计算的先驱,这甚至体现在 API 中。AWS 拥有巨大的生态系统,但其许可模型已略显陈旧,配置管理也有些晦涩难解。相比之下,Google 是云计算领域的新星并且将云计算服务打造得更加圆润自如。但是 GCP 缺少一些便捷的功能,比如通过简单方法自动结束集群和详细的任务计费信息分解。另外,其 Python 编程接口也不像 AWS 的 Boto 那么全面。

如果你初次使用云计算,GCP 因其简单易用,别具魅力。即使你已在使用 AWS,你也许会发现迁移到 GCP 可能更划算,尽管真正从 AWS 迁移到 GCP 的代价可能得不偿失。

当然,现在对两种云服务作一个全面的总结还非常困难,因为它们都不是单一的实体,而是由多个实体整合而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并且各有利弊。真正的赢家是用户。一个例证就是在 数据孵化器 The Data Incubator ,我们的博士数据科学研究员在学习分布式负载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本的下降。虽然我们的大数据企业培训客户可能对价格不那么敏感,他们更在意能够更快速地处理企业数据,同时保持价格不增加。数据科学家现在可以享受大量的可选服务,这些都是从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得到的实惠。


via: https://www.oreilly.com/ideas/spark-comparison-aws-vs-gcp

作者:Michael Li Ariel M'Ndange-Pfupfu 译者:firstadream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Shinken 是一个用 Python 实现的开源的主机和网络监控框架,并与 Nagios like 兼容,它可以运行在所有支持 Python 程序的操作系统上,比如说 Linux、Unix 和 Windows。Shinken 是 Jean Gabes 为了验证一个新的 Nagios 架构思路而编写,但是这个想法被 Nagios 的作者拒绝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网络系统监视软件,并保持了与 Nagios 的兼容。

在这篇教程中,我将会描述如何从源代码编译安装 Shinken 和向监视系统中添加一台 Linux 主机。我将会以 Ubuntu 16.04 Xenial Xerus 操作系统来作为 Shinken 服务器和所监控的主机。

第一步 安装 Shinken 服务器

Shinken 是一个 Python 框架,我们可以通过 pip 安装或者从源码来安装它,在这一步中,我们将用源代码编译安装 Shinken。

在我们开始安装 Shinken 之前还需要完成几个步骤。

安装一些新的 Python 软件包并创建一个名为 shinken 的系统用户: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setuptools python-pip python-pycurl
useradd -m -s /bin/bash shinken

从 GitHub 仓库下载 Shinken 源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naparuba/shinken.git
cd shinken/

然后用以下命令安装 Shinken:

git checkout 2.4.3
python setup.py install

然后,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还需要从 Ubuntu 软件库中安装 python-cherrypy3 软件包: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cherrypy3

到这里,Shinken 已经成功安装,接下来我们将 Shinken 添加到系统启动项并且启动它:

update-rc.d shinken defaults
systemctl start shinken

第二步 安装 Shinken Webui2

Webui2 是 Shinken 的 Web 界面(在 shinken.io 可以找到)。最简单的安装 Shinken webui2 的方法是使用shinken CLI 命令(必须作为 shinken 用户执行)。

切换到 shinken 用户:

su - shinken

初始化 shiken 配置文件,下面的命令将会创建一个新的配置文件 .shinken.ini

shinken --init

接下来用 shinken CLI 命令来安装 webui2

shinken install webui2

至此 webui2 已经安装好,但是我们还需要安装 MongoDB 和用 pip 来安装另一个 Python 软件包。在 root 下运行如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mongodb
pip install pymongo>=3.0.3 requests arrow bottle==0.12.8

接下来,切换到 shinken 目录下并且通过编辑 broker-master.cfg 文件来添加这个新的 webui2 模块:

cd /etc/shinken/brokers/
vim broker-master.cfg

在第 40 行添加一个模块选项:

modules     webui2

保存文件并且退出编辑器。

现在进入 contacts 目录下编辑 admin.cfg 来进行管理配置。

cd /etc/shinken/contacts/
vim admin.cfg

按照如下修改:

contact_name    admin       # Username 'admin'
password        yourpass    # Pass 'mypass'

保存和退出。

第三步 安装 Nagios 插件和 Shinken 软件包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安装 Nagios 插件和一些 Perl 模块。然后从 shinken.io 安装其他的软件包来实现监视。

安装 Nagios 插件和安装 Perl 模块所需要的 cpanminus

sudo apt-get install nagios-plugins* cpanminus

cpanm 命令来安装 Perl 模块。

cpanm Net::SNMP
cpanm Time::HiRes
cpanm DBI

现在我们创建一个 utils.pm 文件的链接到 shinken 的目录,并且为 Log_File_Health 创建了一个新的日志目录 。

chmod u+s /usr/lib/nagios/plugins/check_icmp
ln -s /usr/lib/nagios/plugins/utils.pm /var/lib/shinken/libexec/
mkdir -p /var/log/rhosts/
touch /var/log/rhosts/remote-hosts.log

然后,从 shinken.io 安装 shinken 软件包 sshlinux-snmp 来监视 SSH 和 SNMP :

su - shinken
shinken install ssh
shinken install linux-snmp

第四步 添加一个 Linux 主机 host-one

我们将添加一个新的将被监控的 Linux 主机,IP 地址为 192.168.1.121,主机名为 host-one 的 Ubuntu 16.04。

连接到 host-one 主机:

ssh [email protected]

从 Ubuntu 软件库中安装 snmp 和snmpd 软件包:

sudo apt-get install snmp snmpd

然后,用 vim 编辑 snmpd.conf 配置文件:

vim /etc/snmp/snmpd.conf

注释掉第 15 行并取消注释第 17 行:

#agentAddress  udp:127.0.0.1:161
agentAddress udp:161,udp6:[::1]:161

注释掉第 51 和 53 行,然后加一行新的配置,如下:

#rocommunity mypass  default    -V systemonly
#rocommunity6 mypass  default   -V systemonly

rocommunity mypass

保存并退出。

现在用 systemctl 命令来启动 snmpd 服务:

systemctl start snmpd

在 shinken 服务器上通过在 hosts 文件夹下创建新的文件来定义一个新的主机:

cd /etc/shinken/hosts/
vim host-one.cfg

粘贴如下配置信息:

define host{
        use                 generic-host,linux-snmp,ssh
        contact_groups      admins
        host_name           host-one
        address             192.168.1.121
        _SNMPCOMMUNITY      mypass        # SNMP Pass Config on snmpd.conf
    }

保存并退出。

在 shinken 服务器上编辑 SNMP 配置文件。

vim /etc/shinken/resource.d/snmp.cfg

public 改为 mypass -必须和你在客户端 snmpd 配置文件中使用的密码相同:

$SNMPCOMMUNITYREAD$=mypass

保存并退出。

现在将服务端和客户端都重启:

reboot

现在 Linux 主机已经被成功地添加到 shinken 服务器中了。

第五步 访问 Shinken Webui2

在端口 7677 访问 Shinken webui2 (将 URL 中的 IP 替换成你自己的 IP 地址):

http://192.168.1.120:7767

用管理员用户和密码登录(你在 admin.cfg 文件中设置的)

Webui2 中的 Shinken 面板:

我们的两个服务器正在被 Shinken 监控:

列出所有被 linux-snmp 监控的服务:

所有主机和服务的状态信息:

第6步 Shinken 的常见问题

NTP 服务器相关的问题

当你得到如下的 NTP 错误提示

TimeSync - CRITICAL ( NTP CRITICAL: No response from the NTP server)
TimeSync - CRITICAL ( NTP CRITICAL: Offset unknown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所有 Linux 主机上安装 ntp。

sudo apt-get install ntp ntpdate

编辑 ntp 配置文件:

vim /etc/ntp.conf

注释掉所有 pools 并替换为:

#pool 0.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1.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2.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3.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0.id.pool.ntp.org
pool 1.asia.pool.ntp.org
pool 0.asia.pool.ntp.org

然后,在新的一行添加如下限制规则:

# Local users may interrogate the ntp server more closely.
restrict 127.0.0.1
restrict 192.168.1.120 #shinken server IP address
restrict ::1
NOTE: 192.168.1.120 is the Shinken server IP address.

保存并退出。

启动 ntp 并且检查 Shinken 面板。

ntpd

check\_netint.pl Not Found 问题

从 github 仓库下载源代码到 shinken 的库目录下:

cd /var/lib/shinken/libexec/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Sysnove/shinken-plugins/master/check_netint.pl
chmod +x check_netint.pl
chown shinken:shinken check_netint.pl

网络占用的问题

这是错误信息:

ERROR : Unknown interface eth\d+

检查你的网络接口并且编辑 linux-snmp 模版。

在我的 Ununtu 服务器,网卡是 “enp0s8”,而不是 eth0,所以我遇到了这个错误。

vim 编辑 linux-snmp 模版:

vim /etc/shinken/packs/linux-snmp/templates.cfg

在第 24 行添加网络接口信息:

_NET_IFACES         eth\d+|em\d+|enp0s8

保存并退出。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erver-monitoring-with-shinken-on-ubuntu-16-04/

作者:Muhammad Arul 译者:LinuxBars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Save and exit.

多数的的桌面 Linux 用户都会选择三种发行版本:Debian/Ubuntu、Fedora 或者 Arch Linux。但是今天,我将给出你需要使用 openSUSE 的五大理由。

相比其他的 Linux 发行版,我总能在 openSUSE 上看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我说不太好,但它总是如此的闪亮和个性鲜明。这绿色的大蜥蜴是看起来如此的令人惊叹!但这并不是 openSUSE 即便不是最好也是要比其它发行版更好的原因!

请别误解我。我在各种场合用过许多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同时也很敬佩在这些发行版背后默默工作的开发者,是他们让计算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 openSUSE 一直让人感觉,嗯,令人崇敬——你是不是也这样觉得?

openSUSE 比其他 Linux 发行版要好的五大理由

你是不是认为我在说 openSUSE 是最好的 Linux 发行版?不,我并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其实没有任何一个 Linux 发行版是最好的。它真的可以满足你寻找 “灵魂伴侣” 的需求。

但在这里,我准备给大家说说,openSUSE 比其他发行版做得要好的五件事。如下:

1 社区规则

openSUSE 是一个典型的社区驱动型项目。我经常看到很多用户在升级后抱怨开发人员改变了他们喜欢的发行版。但在 openSUSE 不是这样,openSUSE 是纯社区驱动的项目,并且任何时候都朝着用户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2 系统的健壮性

另外一个是操作系统的集成程度。我可以在同一个 openSUSE 系统上安装所有的最好的 Linux 桌面环境,而在 Ubuntu 上则因为系统的稳定性,坚决不允许用户这样做。而这恰好体现了一个系统的健壮程度。因此,对于那些喜欢自己动手完成每一件事的用户,openSUSE 还是很诱人的。

3 易于安装软件

在 Linux 的世界里有很多非常好用的包管理工具。从 Debian 的 apt-get 到 Fedora 的 DNF,它们无不吸引着用户,而且在这些发行版成为流行版本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openSUSE 同样有一个将软件传递到桌面的好方法。software.opensuse.org 是一个 Web 界面,你可以用它从仓库中获取安装软件。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打开这个链接 (当然,是在 openSUSE 系统上),在搜索框中输入你想要的软件,点击“直接安装”即可。就是这么简单,不是吗?

听起来就像是在使用 Google 商店一样,是吗?

4 YAST

毫不夸张的说,YaST (LCTT 译注: YaST 是 openSUSE 和 SUSE Linux 企业版的安装和配置工具) 绝对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操作系统上最好的控制中心。并且毫无疑问地,你可以使用它来操控系统上的一切:网络、软件升级以及所有的基础设置等。无论是 openSUSE 的个人版或是 SUSE Linux 企业版,你都能在 YaST 的强力支撑下,轻松的完成安装。总之,一个工具,方便而无所不能。

5 开箱即用的极致体验

SUSE 的团队是 Linux 内核中最大的贡献者团体之一。他们辛勤的努力也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经验来应付不同的硬件条件。

有着良好的硬件支持,一定会有很棒的开箱即用的体验。

6 他们做了一些搞笑视频

等等,不是说好了是五个理由吗?怎么多了一个!

但因为 Abhishek 逼着我加进来,因为他们做的 Linux 的搞笑视频才使 openSUSE 成为了最好的发行版。

开了个玩笑,不过还是看看 Uptime Funk,你将会知道为什么 SUSE 是最酷的 Linux

LEAP 还是 TUMBLEWEED?该用哪一个!

如果你现在想要使用 openSUSE 了,让我来告诉你,这两个 openSUSE 版本:LEAP 和 TUMBLEWEED。哪一个更合适你一点。

尽管两者都提供了相似的体验和相似的环境,但还是需要你自行决定安装那个版本到你硬盘上。

OPENSUSE : LEAP

openSUSE Leap 是一个普通的大众版本,基本上每八个月更新一次。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openSUSE 42.1。它所有的软件都是稳定版,给用户提供最顺畅的体验。

对于家庭用户、办公和商业用户,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它合适那些想要一个稳定系统,而不必事事亲为,可以让他们安心工作的用户。只要进行正确的设置之后,你就不必担心其他事情,然后专心投入工作就好。同时,我也强烈建议图书馆和学校使用 Leap。

OPENSUSE: TUMBLEWEED

Tumbleweed version of openSUSE 是滚动式更新的版本。它定期更新系统中所使用的软件集的最新版本。对于想要使用最新软件以及想向 openSUSE 做出贡献的开发者和高级用户来说,这个版本绝对值得一试。

需要指出的是,Tumbleweed 并不是 Leap 的 beta 和 测试版本 。它是最新锐的 Linux 稳定发行版。

Tumbleweed 给了你最快的更新,但是仅在开发者确定某个包的稳定性之后才行。

说说你的想法?

请在下方评论说出你对 openSUSE 的想法。如果你已经在考虑使用 openSUSE,你更想用 Leap 和 Tumbleweed 哪一个版本呢?

来,让我们开干!


via: https://itsfoss.com/why-use-opensuse/

作者:Aquil Roshan 译者:GHLandy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各位 “Linux 中国”的朋友们,无论你是在用电脑还是手机,无论你是用浏览器访问“Linux 中国”的网站还是用微信接收推送,抑或者你就是用 RSS 阅读软件一直订阅我们的频道的。那么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调查,希望得到您的反馈。不长,一分钟就行。

1、我不知道有这个东西

1.1、我不会去订阅 RSS

1.2、告诉我 RSS 地址在哪里,我去订阅

2、我已经订阅了“Linux 中国”的 RSS

2.1、RSS 订阅中有标题和摘要就行了,感兴趣我会点击链接的

2.2、RSS 订阅还是要全文的,毕竟我不喜欢再打开浏览器

请在下面发表您的评论即可。

更新:

本来发此文是考虑将现有的 RSS 从全文方式改为摘要方式——倒不是为了引流,而是为了规避部分恶意爬虫。不过没有想到得到了大家这么多的回复,而且使用 RSS 的人要比我预想中的多得多。

虽然大家有不少人提到了有标题和摘要就可以了,不过也还有更多的人提到要全文,那就保持不变吧,还是全文好了~

最后,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回复,如有任何建议,请随时反馈给我们。

更新2:

增加了一个专门提供摘要方式的 RSS :https://linux.cn/rss-digest.xml 大家可以试试(页面左上角也有链接)。如发现有不足之处,敬请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