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y 发布的文章

Debian 项目于 6 日正式宣布发布了 Debian 的最新稳定版本 Debian GNU/Linux 10 “Buster” 操作系统。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Debian Buster(Debian 10)现已宣布达到稳定,可用于生产环境中部署。它是一个主要版本,带来了许多更新的组件和许多新功能和改进。

“经过 25 个月的开发,Debian 项目很自豪地推出了新的稳定版本 10(代号 buster),它将在未来 5 年内得到 Debian 安全团队Debian 长期支持团队的共同支持。”

Debian GNU/Linux 10 “Buster” 新亮点

Debian GNU/Linux 10 “Buster” 版本的主要新功能包括:

  • GNOME 桌面环境的显示服务器将采用更安全的 Wayland 显示服务器,而不是 X.Org 服务器。但是 X.Org 也将默认安装,用户可以自行切换默认显示服务器。
  • 借助 Reproducible Builds 项目,Debian 10 中超过 91% 的源包构建为 逐位相同 bit-for-bit identical 的二进制包。这是一个重要的校验功能,可以保护用户免受恶意篡改构建网络和编译器的攻击。
  • Debian GNU/Linux 10 “Buster” 中会默认安装并启用 AppArmor 开源访问控制框架,为操作系统添加新的安全层。
  • APT 现在正在使用 seccomp-BPF 沙盒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安全性。
  • 从 Debian 7 就包括的 UEFI 安全启动支持得到了极大改进,这个版本中包括的安全启动功能支持 amd64、i386 和 arm64,将可以在大多数支持安全启动功能的机器上工作,这意味着不再需要禁用固件的安全启动功能。

Debian 10 将默认带有多种桌面环境:

  • Cinnamon 3.8
  • GNOME 3.30
  • KDE Plasma 5.14
  • LXDE 0.99.2
  • LXQt 0.14
  • MATE 1.20
  • Xfce 4.12

Debian GNU / Linux 10 “Buster” 中的主要更新组件包括 Linux 4.19 LTS 内核、systemd 241、GCC 8.3 和 7.4、GnuPG 2.2、OpenJDK 11、Samba 4.9、BIND DNS Server 9.11、Golang 1.11、Vim 8.1、KDE Plasma 5.14、 GNOME 3.30、Xfce 4.12、LXQt 0.14、LXDE 0.99.2、Cinnamon 3.8、MATE 1.20 和 LibreOffice 6.1。

Debian GNU / Linux 10 “Buster” 官方支持 10 种架构,包括 32位(i386)、64位(amd64)、AArch64(arm64)、ARM EABI(armel)、ARMv7、MIPS、PowerPC(ppc64el)等等。

下载与安装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 Debian 10 “Buster” 而暂时不想安装它,你可以使用 live 镜像 在内存中启动一个只读的完整操作系统。这些镜像支持 amd64 和 i386 架构,可以写入到 DVD、U 盘和网络启动盘上。 用户可以从各种桌面环境选择其一。

你也可以下载安装镜像并将其写入到蓝光盘、DVD、CD、U 盘和网络启动盘上,将其安装到机器上。

大多数情况下 Debian 9 可以通过 APT 包管理系统自动升级到 Debian 10。一般情况下升级过程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建议你在升级前阅读发布公告安装指南

红帽 今日宣布,其企业 Linux (RHEL)发布了最新版本 8.0。“对于在任何环境中运行的任何工作负载,红帽企业 Linux 8 提供一种企业级 Linux 的体验,以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的独特技术需求。”

红帽企业 Linux 总裁兼总经理 Stefanie Chiras 说:“跨越整个混合云,这个世界领先的企业 Linux 平台为 IT 组织提供了一剂催化剂,它不仅能够应对当今的挑战,还能做更多的事情。它为他们提供了创建自己未来的基础和工具,无论他们想要什么。”

红帽企业 Linux 8 是针对混合云时代重新设计的操作系统,旨在支持从企业数据中心到多个公共云的工作负载和操作。随着混合云和多云部署的重要性不断增长,操作系统也必须不断发展。根据 IDC 2018 年 9 月的一份报告,70% 的客户已经部署了多云环境,当今典型 IT 产品组合中 64% 的应用程序都基于云环境,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红帽企业 Linux 一直被认为是应用程序最稳定、最安全的基础设施。但是,在过去很难获得开发人员想要的最新语言和框架,而不会影响稳定性。红帽企业 Linux 8 引入了 应用程序流 Application Streams ——在此流中会经常更新快速变化的语言、框架和开发人员工具,而不会影响红帽企业 Linux 作为企业基准的核心资源。这样可以在单一的企业级操作系统中实现更快的开发人员创新和生产稳定性。

红帽企业 Linux 8 抽象出了红帽企业 Linux Web 控制台背后的粒度系统管理员任务的许多深层复杂性。该控制台提供直观、一致的图形界面,用于管理和监控红帽企业 Linux 系统,从虚拟机的运行状况到整体系统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易用性,红帽企业 Linux 支持就地升级,为用户将红帽企业 Linux 7 实例转换为红帽企业 Linux 8 系统提供了更加简化、高效和及时的途径。

红帽企业 Linux 8 还包括了红帽企业 Linux 系统角色 System Role ,它可以自动完成许多关于在生产中管理和配置 Linux 的更复杂任务。系统角色由 Red Hat Ansible Automation 提供支持,它是预先配置的 Ansible 模块,支持现成的自动化工作流程,用于处理常见的复杂系统管理员任务。这种自动化使新系统管理员更容易采用 Linux,并有助于消除导致常见配置问题的人为错误。

为了增强安全性,红帽企业 Linux 8 支持 OpenSSL 1.1.1 和 TLS 1.3 加密标准。这提供了对加密保护中最强大的最新标准的访问,这些标准可以通过单个命令在系统范围内实现,从而限制了对特定于应用程序的策略和调优的需求。

从红帽 OpenShift 4 和即将推出的红帽 OpenStack Platform 15,红帽企业 Linux 8 构成了红帽整个混合云产品组合的基础。同样基于红帽企业 Linux 8 构建的是即将推出的红帽企业 Linux CoreOS 系统旨在托管 Red Hat OpenShift 部署。

红帽企业 Linux 8 的推出也与 红帽通用基础映像 Red Hat Universal Base Image 的普遍可用性相吻合,红帽通用基础映像是一个源自红帽企业 Linux 的用户空间映像,用于构建经过红帽认证的 Linux 容器。使用它构建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任何地方运行。

UCloud 技术副总裁杨镭首谈 UCloudStack、保护客户隐私、回馈开源社区背后的故事和挑战。

日前,Linux 中国社区的老王参加了 UCloud 用户大会,并有幸和 UCloud 技术副总裁杨镭进行了面谈。以下将我们谈话中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杨镭,UCloud 技术副总裁。全面负责 UCloud 产品研发和产品运营工作,有超过十年 IT & 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在网络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

为什么专门开发了 UCloudStack?

今天的大会上面您提出一个针对私有云的 UCloudStack是否可以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在有了生态很成熟的 OpenStack 的情况下,UCloud 还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去研发UCloudStack

杨镭:

我们在 OpenStack 上做的还比较早的,当时我们的认知就是公有云是公有云,而私有云 OpenStack 做的比较好。但实际上,通过不断的时间验证,我们发现 OpenStack 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复杂。

回到用户对私有云需求来讲,用户实际上关注的还是能不能解决他的需求,而不是说要不要用 OpenStack。所以,我们考虑到,既然已经有了多年的云计算的开发和运维经验,如果从头开始做一个自己的私有云产品,是不是会做的更好?

我们做了 16 个月就做出来了这个产品,在完成核心产品之后,整体的代码量还是很少的。代码量是相对来讲是衡量一个项目复杂性的很好的指标。我们根据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做下来,我们发现这个事情并没有那么的难,而且,现在这个时候,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认知就和几年前不太一样,我们会比以前想的成熟很多。我们相信做出来的东西会比 OpenStack 更轻量、更好用,这是我们做这个产品的一个主要的想法。

其实现在真正能自己独立用 OpenStack 产品的公司一般都有一个一定规模研发的团队,至少十个人。但是云计算这个市场的人才竞争还是蛮厉害的,一个公司很难有这样一群比较好的人去做这个事情,所以它的门槛会很高。如果说公司的目标只是为了有一个私有云,那么这样研发投入的必要性是打问号的。这些企业的目标和我们云服务商的目标不一样,它的云只是一个工具,不像我们的云是我们本身的一个产品。所以这时实际上企业往往会考虑说怎么能把这个私有云更好的建起来,很快、很稳定的用起来,在成本上比较合理。所以在我们的这个产品上,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点确实就是在轻量上。

假如你对 OpenStack 需要做一些改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为了做某个功能可能要改造底层的东西,这个时候整个过程在研发上来讲就太“重”了,所以我们如果从零开始做,其实我们的底层就是可控的。我们在第一次推出的时候,我们总的代码量才八九万行,而 OpenStack 所有项目代码量加起来有几千万行,这之间的复杂性灵活性是完全不能比拟的,这是它的一个轻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因为我们做这个产品的目的性会比做一个开源的社区项目更明确一点,比如说我们做产品的路线很不一样。当我们的核心产品完成以后,我们做的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是和传统的网络打通,我们 UCloudStack 部署完了以后和传统的网络做很大的打通,这点和开源社区项目的目标不一样,它要让这个东西更加通用。这在产品的改变选择的路径差别特别大。这个时候看用户要什么,往往用户要的东西更贴近它想要的,这里面也是一个很大差异点。

今天本来想放一段视频,那段视频是当时在富士康的办公园区里面拍的,当时是下午四点钟进入机房到晚上十点种整个私有云的交付就完成了。而且当中大概有 2-3 个小时是因为机房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个的进度,如果看到那个视频就会真正感觉到它很轻,但一般而言 OpenStack 部署起来时间会更长,比如说好几天的时间,它的底层太复杂了。

我们一直认同的一点是说,开源软件比较适合做一个组件,比如说一个数据库、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很垂直的部分。但是云实际上不是一个垂直的组件,而是很多组件组成在一起的一个体系。如果你去用开源软件做组件的方式去做云,这其实不是特别的理想。

为什么将客户隐私保护拔高到这样的高度?

今天上午大会上您提到一个隐私的产品,禁止一些 API 采集用户数据,来保护用户的隐私,这方面能够详细谈谈吗?

杨镭:

这个我需要澄清一下,我们说的是禁止我们的云平台收集我们客户的信息,而不是说我们禁止了客户收集他的用户信息。因为我们是给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本身给他的终端用户提供服务,我们控制的是我们和企业之间数据的隐私问题。比如说它的使用习惯是什么,或者它业务的模型是什么,我们在控制这个。

因为我们自己是做云服务的,我们的技术工程师在管理我们云业务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可能看到用户的数据。比如说你是一个电商公司,假设你的数据库如果没有进行加密,技术人员是可以看到这个数据的。目前来讲绝大多数的厂商,靠的还是流程和制度,靠的不是技术手段保护。什么叫技术手段,就是说我想看却看不到,因为是加密的。你只有拿到相应的解密密钥才能去看。我们说的数据保护更多的是这方面。

再比如说我们的云主机最终跑在 SSD 硬盘上,如果你去机房里把硬盘直接拔插走,而没有加密的话,一定是能读到里面的数据。从长远来看,这是不能出任何问题的,哪怕是一两次。像某互联网公司出了几次乘客的安全事件以后,事情影响就非常恶劣。回到做云服务,我们的责任一样重大。我们如果只是一家公司,也许我有的只是很特定的一些数据,但是作为做云服务的公司,我们上面的客户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要看客户自己做什么业务,所以我们上面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数据,这是一个非常长远、需要很认真对待的事情。所以我们把这一点放到了一个很高的、甚至于到我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

作为一个工程师来讲,首先我们要有价值观,这是第一点,但是也要从技术上保证,所以我们未来会在这方面投入很多的技术研发工作,来实现比如说我们自己的技术工程师没有任何可能能看到我们客户数据。这里面实际上是有很多的技术工作要做的。

在我们刚刚做云的前两年,那时候如果去对数据做加密,就会严重影响到性能。这个时候你很难两者兼得,但是随着这几年的技术的演进,很多的加密算法被逐渐的优化以后,基本能做到做了加密也不怎么会影响性能。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是一个你应该要去做这件事的时机。

整个这个事情大概我们是这样看的。除了数据的加密,包括用户有时候会输入给我们很多数据,他在做一些操作需要提供身份信息,比如说现在网络安全法要求用户使用要做实名认证,也就是说他的身份证会上传到我们这儿,这些数据其实是一个很隐私的数据。这件信息的泄露是一次都不能发生的,所以我们如果回到最根本的来说,我们怎么样尊重我们的用户?这个事情其实比一些产品功能更重要。

我们不希望出了事故以后我们再做一些补救的工作,那时候即使你是真的去做,你的用户也已经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另外一个层面,我今天没有提到,因为云计算的公司,我们特别需要最顶尖的技术人才,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吸引最顶尖的人才上我们逐渐意识到靠的不是钱、待遇,或者是一些职位。最优秀的顶尖技术人才,看的是你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观,比如说谷歌、苹果他们有非常多的几十年的行业人才在里面,为什么?他们做的工作就是数据安全性、隐私就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也是在商业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做一家几十年的公司,不是靠一两年的财报,而是靠这些背后的东西,这是我们很真实的一个自己成长的过程。

对开源社区的回馈

我们非常关注 UCloud 在采用开源软件方面的情况,云服务商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基于开源软件的。目前UCloud在开源方面对上游社区的贡献情况怎么样?

杨镭:

我们目前在开源方面目前做的工作还不多。但是为什么不多?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技术竞争特别激烈的行业里面,你的产品实际上卖的都是技术。我们的技术人员这么多年来其实一直不太够用,所以我们绝大多数的精力是在做我们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说今天说的网络架构的透明升级,这个事情实际上把我们的核心人员的精力全部消耗掉了。为了这些升级,我们要跟客户沟通好这个事情让客户放心我们才能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做 29 个月的原因,其中有 9 个月是跟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的人并不是很多,我们对自己产品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我们也很难拆出精力来更多的主动回馈社区。

但是这一点上我们想法是很明确的,只要我们现在有精力就会回馈社区。比如说这次做的 25G 的网卡,这个解决了一个核心障碍,我们把这个东西交给上游,但是从整个公司来讲这块投的人员和精力还不是很多。像我们开源的命令行工具,我们和 Hashicorp 做的整合,这些我们全部开源了,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其实开源,也是想让用户知道你的代码到底怎么写的,只是说这里面是一个精力问题,不是意愿问题。

我们在 2013 年做了一个内核模块,是可以把 SSD 盘加速 100 多倍,由于一些原因,我们的代码是针对某些特定场景的。同时在代码的规范上也做了一点牺牲,如果要开源,相当于要额外增加 30% 的工作量。但是我们现在一直在想,就像今天举的例子,把很多东西开源,尽量的变成工具化,而不是放在 UCloud 的内部一个产品,只是我们精力不太够。

最近 Redis、Kafka、ES 这样的软件都在许可件上改了自己原来的开源许可证,针对云服务商提出了特别的条款。比如说云服务商用 Redis给客户提供服务,但是很少对 Redis 进行社区回馈,所以云服务商需要额外采购商业许可证,您怎么看这个事情,UCloud 怎么面对这个情况?

杨镭:

目前来看,我觉得确实云服务商对社区的回馈是偏少的,所以说我觉得 Kafka 和 Redis 在这个事情上他们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事情也不能单方面的看待,因为实际上云厂商在推出 Kafka、Redis、ES 产品时,其实也帮这些开源软件做了很多的推广。Redis 比较简单,Kafka 或者是 ES,其实还是一个蛮复杂的软件。云厂商将这些组件加入平台后,把最复杂的地方把简化了,用户甚至连性能维护都不用考虑,另一个维度来看相当于推广了 Kafka。我认为云厂商或者是以此谋利的厂商,他应该做足够的回馈,不管你是以钱的方式,还是以研发的方式,我觉得是应该回馈的。


和杨镭的沟通当中,我们还谈到了许多其他问题,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展开叙述了。从上面的谈话当中,我们能感受到 UCloud 做为一家新兴发展起来的初创公司,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企业价值观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优势。其实作为 UCloud 多年的老朋友,这次参加这个大会,让我意外的是,原来我对他们的了解还所知甚少;也为他们在隐私保护、技术研发等方面默默做的工作而吃惊。希望这些技术人可以秉持初心,真正做出一个好用、值得用的产品来。

“穿山甲专访”栏目是 Linux 中国社区推出的面向开源界、互联网技术圈的重要领军人物的系列采访,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开源领域中一些积极推动开源,谙熟开源思想的技术人,并辨析其思考、挖掘其动因,揭示其背后所发生的事情,为关注开源、有志于开源的企业和技术人标出一条路径。

取名为“穿山甲”寓意有二:取穿山甲挖掘、深入之意来象征技术进步和表征技术领袖的作用;穿山甲是珍稀保护动物,宣传公益。

Linux 中国翻译组(LCTT)成立已逾五年了,这些年来,我们在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流程、管理。鉴于当前的人员规模的增大和事务的繁多,我们认为需要将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因此,我们在原有的核心成员、译者两层的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其它开源组织的管理经验,成立了三层结构的项目管理结构。

新的管理层级为:

  • 译者:加入 LCTT 翻译活动中,并有实际贡献者即为译者。

    • 预备译者:加入 LCTT ,但尚未进行实际贡献者,视为预备译者。
  • 核心成员:做出重大贡献者列入核心成员。可执行日常管理任务。

    • 荣誉成员:长期休眠的核心成员列入荣誉成员。荣誉成员被收回写入权限,但保留投票权和历史荣誉。
  • 管理委员:由核心成员中选出,对 LCTT 事务进行表决和决策,并负责日常管理任务的最终执行。

    • 主席:由管理委员中选出,由现任管理委员进行选举。

管理委员组成管理委员会(PMC),对 LCTT 的发展事务进行决策和执行。主要负责:

  • 制定和优化贡献流程和制度
  • 提名和投票 LCTT 核心成员、荣誉成员和主席
  • 成员管理
  • 兜底负责核心成员的管理事务

而核心译者作为 LCTT 的中坚力量,除了参与翻译活动之外,还具有如下职权:

  • 流程管理:PR 审核和合并
  • 文档管理:Wiki 维护
  • 引导新人:担任导师
  • 人员选举:参选和选举管理委员

PMC 组织架构的初次建立,由原有管理者在小范围征询意见后确定。首次 PMC 成员如下:

  • 管理委员:wxy、bestony、lujun9972、oska874、pityonline、geekpi、qhwdw
  • 主席:wxy

管理委员会经过会议讨论,已经对一些事务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如:

  • 管理章程
  • Wiki 重建
  • 文章的元数据结构
  • 建立术语表
  • 年末纪念品定制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将开源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正规化,从而提升社区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发布了 Linux 中国的社区通证 LCCN 之后,我们又在通证经济建设方向迈出了一步。通证作为一个经济体系中流转的价值凭证,其不但可以根据社区成员的行为进行精细的通证分发,而且还需要建立通证的流通渠道。

按照我们之前的设计,我们流通 LCCN 的通道有二:

  1. 社区提供通证的 B2C 消费渠道
  2. 通证持有者个人的通证消费渠道

作为社区,我们可以将社区所拥有的大部分资源,比如媒体资源、客户置换资源、定制礼品等以 LCCN 兑换的方式提供给社区成员。比如这次,我们就将官方网站的广告位、认证微信的文章推送、认证微博的转发等资源开放给社区来兑换。我们也同时将从合作伙伴中置换和赞助来的资源(如兑换券、书籍等)。

此外,我们也小规模组织了二手物品的交换群,可供大家用 LCCN 交换其他人手中的闲置物品。目前已经发生了多笔交易,交易了包括手机、树莓派、书籍等物品,最高交易额高达 Ⓛ28800。

这次上线的“Linux 中国通证商城”—— https://shop.linux.cn ,是基于 WooCommerce 所构建的,并专门自行开发了支持 ERC20 通证的插件,以支持我们的 LCCN 通证的链上支付。当然,作为开源社区,我们的插件同样遵循开源精神,开源到了 GitHub 上。

我们的通证商城的上线,得到了人民邮电出版社、UCloud、刘遄老师等的大力支持。其中刘遄老师捐献了其畅销书《Linux 就该这么学》 多达 30 册。由衷感谢各位伙伴的支持!

欢迎大家体验和参与贡献,也欢迎各位合作伙伴参与我们的生态建设。

Linux 内核之父 Linus Torvalds 为其无理咆哮而道歉,并决定离开 Linux 内核项目休息一段时间,学习一下如何与人相处之道。

前一段时间, Linus Torvalds 因为其个人的苏格兰休假计划而要将今年的 Linux 内核维护者峰会召开地点从原定的加拿大改到苏格兰。在会议上 Torvalds 招致了社区成员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本次会议也由讨论技术问题,变成了抨击 Torvalds 本人的问题。一些维护者指责他“根本不懂得如何相处”,而由于此次议程变动,也使得很多本应该讨论的技术问题没能付诸讨论。

在昨天的邮件列表当中,Torvalds 在邮件中承认其对其他 Linux 内核开发者和贡献者们的“轻率的攻击”是“不专业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很多回应属于人身攻击。从努力维护好内核更新的角度,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合情合理的。……我知道这是不对的,我真的感到很抱歉。”

“我也许需要‘照照镜子’了。” Torvalds 表示,“一方面,我终于意识到,我希望不出席每年一度的 Linux 内核维护者峰会的想法是不妥当的,另一方面,我意识到自己一直忽视了社群中的一些相当深思熟虑的观点。”

“我误会了其他人,并且几年来都没有意识到我对形势的判断,导致了社群内的不专业的环境的危害有多么巨大。”

“我需要改变一些我的行为”,他补充说,“我要向那些因为我个人行为而受到伤害,甚至可能完全脱离了内核开发的人道歉。”这不是 Torvalds 第一次为其出言不逊而道歉,之前甚至因为他的无礼而导致一位著名的女性 Linux 内核核心开发人员 Sarah Sharp 的退出,不过这次看起来 Torvalds 是真正开始反省自己,并以一个技术人员的思路寻求“技术”解决方案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上一次 Torvalds 感觉到 Linux 内核开发中的“痛点”,决定自己出手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后果就是 Git 的产生。

Linus Torvalds 是 Linux 内核的创始人,并从 1991 年开始就一直从事于 Linux 内核的开发和管理。他表示他会从 Linux 内核的开发当中休息一段时间——就像当年为了创建 Git 一样休息一段时间,做做“自我反省”,开发一些像 Git 一样的小工具来解决他的问题。

“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以找到一些解决我在工具和工作流方面的问题的办法”,他接着说,“这不是我要‘撒手不干’了,我不觉得我不想继续维护 Linux 内核了。恰恰相反,我非常想继续做这个我已经做了快三十年的项目。”

“没错,我可能只是要开发一些‘工具’,比如邮件过滤器,这样我下次在邮件里写了脏话,就不会发出去了。因为我是一个工具信徒,我觉得一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自动化流程而解决。”

那么,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 Torvalds 休息的这段时间,内核社区会怎么样,而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