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程序员 下的文章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优秀的程序员?首先问问你自己吧,这会是个有趣的问题。它让你反思自己的软件开发技术。这个问题也适合问问你的同事们。它可以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协同工作的有趣讨论。下面是我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程序员必备的五个重要技能。

1. 分解问题

编程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在你开始写代码前,需要明白如何解决问题。优秀程序员的一项技能是把大的问题逐层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部分,直到每一部分都可以很容易解决。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并没有那么简单。优秀程序员能找到方法去建立问题模型,这种方法使得输出结果的程序容易解释、实现和测试。

我写过的某些最复杂的程序在局部上都是难懂的,因为代码实现并不能很好地匹配这个问题,也就导致了编写的代码难以理解。当问题很好地建模的时候,我赞同伯尼·科赛尔所说的话(取自著名的程序员在工作中的访谈记录):

“……很少有本质上很难的程序。如果你盯着某一块代码,它看起来确实很难;如果你无法理解这段代码应该产生什么结果,这基本上就是暗示它很难被理解了。在这个时候,你不应该卷起袖子,尝试修复代码;你需要只是往回一步,再仔细考虑清楚。当你已经深思熟虑后,你会发现问题变得很简单”。

2. 场景分析

优秀开发者能考虑到如何使程序适合多种不同的场景。这项能力既适用于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又适用于处理可能会发生的外部和内部事件。为了考虑逻辑上的不同思路,他们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个参数为空会发生什么?如果所有条件都为假呢?这个方法在线程上是安全的吗?为了发现软件需要处理的各种类型的事件,他们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果队列占满了会怎样?如果请求收不到响应会怎样?如果在这台服务器重启的同时另外一台服务器也重启了会怎样?

优秀程序员问他们自己:如何发现程序的缺陷?换句话说,他们有能力像测试人员一样思考。相反,缺少经验的程序员通常只考虑正确的路径——在一切都按照预期进行时正常的控制流(当然这也是程序在大部分时候的情况)。当然,异常不可避免要发生,所以需要程序能处理这些情况。

3. 命名

编程由大量的命名对象组成:类、方法和变量。当编码完成得很好时,程序也具备了自我描述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源代码可以清楚地明白程序中函数的含义。自描述代码的一个好处就是很自然地产生许多更短的命名方法,而不是少数更长的方法,因为你有更多空间去放置有意义的名字(还有其它原因解释为什么短小方法更好)。

想出好的名字比它听起来更困难一些。我喜欢这段引用(来自菲尔·卡尔顿):“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只有两件困难的事情:缓存失效和命名对象。”命名在一定程度上很困难是因为你需要清楚地明白每一个名字究竟要代表什么。有时候命名不是一下子就清晰明了,只有随着软件开发进展才会慢慢显现。因此,重命名和命名一样重要。

命名对象也包含提出要用的概念和这些概念该如何称呼。通过深思熟虑,清楚命名所使用的惯用概念(在程序中和与程序员、非程序员讨论时使用),这使得编写程序变得更加容易。

4. 一致性

也许编程中最大的挑战是管理复杂性。保持一致性是处理复杂性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允许我们看到对象命名、使用和处理所采用的模式和推理来降低了某些复杂性。有了一致性,我们就无需用脑去记住异常和随机变量。取而代之,我们可以更关注程序本身的复杂性,而不是偶然产生的复杂性

保持一致性从整体看来是很重要的。它应用在变量名字和分组、方法命名、模块划分、目录结构、GUI、错误处理、日志输出和文档等很多方面。比如,如果某些变量是的相关,并一起出现(在声明、方法调用或数据库中的列),而且总是以相同的顺序使用它们。那么当其中一个消失或者整体被打乱时,你就会很容易发现。对于一个操作,如果在一个地方叫delete,就不要在另一个地方叫remove:务必使用相同的名字。史蒂夫·麦克奈尔在代码大全中对于使用相反命名有相同的建议。比如,begin和end是相反的,就如同start和stop一样。当使用相反对时不要混用不同对的名字(比如使用begin和stop)。

当修改一段程序时可能会引入非一致性。粗心大意的程序员不会注意到他们添加的代码是否和已有的代码保持一致。优秀程序员会严苛地确保在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他们知道保持一致性对于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处理复杂性是多么的重要。

5. 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你需要持续学习。在为软件添加一项新功能前,你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在给一个已有程序添加代码前,你通常必须知道已有代码在做什么,以便合适地嵌入新功能。你还需要学习相关系统,以便正确地与它们交互。因此,快速学习的能力使你成为一名更加高效的开发者。

而且,因为软件工程领域的开发速度是如此的快速,所以新的编程语言、工具、技术和框架需要学习层出不穷。这是好还是坏,就看你怎么看。佛瑞德·布鲁克斯把学习能力列为技能的快乐之一,对此我深表赞同。学习新事物本身就是令人心满意足的,它也意味着开发者的生活从不无聊。

总结

上面所有的技能都是通用的——它们中没有一项是针对某种语言、某个框架或某种技术。如果你拥有它们,你就能快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工具,在新的环境下写出优秀的软件。而且,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通用的,所以不会在若干年以后过时。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以上便是我的观点。你认为造就一个优秀程序员的因素有哪些?在评论里告诉我吧。


via: http://henrikwarne.com/2014/06/30/what-makes-a-good-programmer/

作者:Henrik Warne 译者:KayGuoWhu 校对:Caroline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诸如Apple、Facebook及Google这样的大公司正在开发他们自己的编程语言,开发者们被迫只有适应。

前不久的世界开发者大会上,Apple公布了它的新开发语言Swift。这是最近大型技术公司们开发的一大波新语言中的最新成员,这些新语言某种程度上都是专门应用于他们自己的平台。

对iOS开发者,Apple有Swift;而Facebook 有 Hack —— 一门用于后端开发的语言。与此同时,Google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Javascript替代者 Dart,以及一门新的通用编程语言Go。

这一波又一波的新语言,给开发者们带来了许多问题。也许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正如我一位同事Adriana Lee在Apple发布Swift后所说:

(开发者们到底还得学习多少门语言?) ——Adriana Lee (@adra\_la) June 2, 2014

计算机语言的通天塔

目前已经存在的编程语言有数百种,同时还有更多的语言正在涌现。其中许多都是被设计用在相对较窄的应用程序范围内,大多数甚至从未走出过项目小组的范围。

与此类似,大技术公司开发的新语言其实也是伴随着公司一起成长的。通用语言的鼻祖,C语言),就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AT&T贝尔实验室。Java,目前作为Android app开发的主要语言,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Sun公司的Microsystems系统)。

发展到现在,不同之处在于,公司们拥抱新语言、从而想要延伸的特定商业目标的范围不一样了 —— 这一过程同时建立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开发者基础,他们被牢牢锁定在了某个公司的特定平台上。这类一石二鸟的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Sun对Java的采用,当时公司就将其作为了挑战微软PC桌面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事情虽然没有像Sun计划的那样发展下去,但在Google转向Android之前,Java大体上也算是在企业中间件系统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么看来,Apple的Swift其目标也就很明确了。Swift应该不会辜负公司前期的大肆宣传,通过磨平Objective-C那粗糙的毛边,看起来它能够成功简化iOS app开发者的开发过程。但是同样还是这些开发者,他们却需要学习一门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而这些功能很可能在其他地方都不会用到。

大公司们为什么要重复造轮子

“不要重复造轮子”这一哲学在绝大多数开发者心中根深蒂固,大公司们对此却并不买账。那他们为何不只是修改下现有语言用于新的用途呢?

答案很简单,公司们发明他们自己的语言,是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设计一门新语言可能很复杂,但对资源要求却并不很高。困难之处也就在对其提供支持,包括提供软件资源(共享代码库、API、编译器、文档等)以及赢得开发者的支持。大公司们在这两方面尤其擅长。

还有一个事实,现有语言通常很难硬塞进如今的复杂代码框架中。举个栗子,Facebook决定发明的Hack,就是一个普遍适用于Web开发的脚本语言PHP的超集合(superset)。

Facebook的Hack最近已经比较普遍,其主要目标就是改进代码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目的,它强制在程序运行之前对数据类型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确保了一个程序,比方说,不会将一个整数解析为一个字符串,这样的错误如果捕获不到很可能会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在Hack中,这些检测会预先执行,以便程序员能够在程序上线前早早发现这样的错误。

据Facebook的Hack项目组核心成员Julien Verlaguet透露,公司之前尝试过用一门现有语言实现更高效的编程。但是Facebook的大部分代码都是由PHP编写的,公司实际上已经建立了一个支持PHP及其分支的软件架构。即使能够让PHP同其他语言编写的代码协同工作,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运行速度都无法满足要求。

“比如说我们尝试用Scala重写PHP代码库,”Verlaguet说。“Scala是一门设计优秀的漂亮语言,但是它与PHP完全不兼容。每次我需要从Scala的代码库部分调用PHP的时候,都会损失性能。我们很愿意使用一门现有语言,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条路行不通。”

于是,Facebook发明了Hack,它与PHP一样能够共用公司现有的架构。Verlaguet介绍说,Facebook的代码库主体已经从PHP迁移到了Hack,同时公司将Hack开源,希望独立开发者们能够帮公司找到Facebook以外的用途。

“你仍然可以使用PHP,”他说,“但是我们希望你有使用Hack的欲望。”

谁说了算

公司和开发者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平衡。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发明语言。但是如果开发者都不愿使用这门语言,那就没人用了,公司以外的人也就没人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托付给这家公司。

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同时使用不同的语言,这并不少见。例如,你可能用Objective-C开发iOS app,但却用Java开发Android app。对开发者来说,这从来都不是症结所在,因为Objective-C和Java都是通用面向对象语言。它们用途广泛适用于很多场合。

然而,Hack、Dart、Go和Swift,到目前为止,仍然只适用于严格特定公司的编程解决方案,往往和公司选择的编程环境相对应。诚然,现在下结论可能还太早。比方说Hack,就可以用在一些后端的实现中;它只是太新了,以至于Facebook还没有任何数据供人们如此使用。

不是开发者不能学习多门语言。事实上,大多数人已经掌握了多门语言。这好比罗曼斯语(一种由拉丁语演变而成的语言),如果你会说西班牙语,再去学法语就比那些不会西班牙语的人简单许多。与此类似,如果你已经会Java,再学Ruby或Perl就简单得多。如果你会PHP,基本上就已经学会了Hack。

与此相反,学习多门语言更多的是一个习惯问题。如果Java已经解决了你的问题,你就不再有动力去学Ruby。如果你用Objective-C编写iOS app感觉很爽,你就不会有强烈的意愿去学Swift。

另外,对于一些开发者来说,封闭生态系统的语言只会使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糟。例如,自由设计师Jack Watson-Hamblin就告诉我说,像Apple这样强势推出Swift,其实是在冒险增加程序员的负担,同时将开发者社区割裂开来:

程序员掌握多门语言固然重要,但是不断强迫他们紧跟新语言,却是行不通的。如果我正在开发一个简单的跨平台app,我可不想被迫掌握四门语言再来完成它。如果真的需要,我也只想使用一门语言。

Watson-Hamblin就主张说,当每家公司都为了自家需要发明自己的语言时,程序员的注意力被分散,开发的视野也局限于一种,这只会拖慢整个开发进程。他说,“如果拿公司负责一门语言与负责一个开源社区相比较,这两者的区别就好比一家大企业与一个初创小公司的区别”。社区生来就更加灵活,适应能力更强。

当然,Apple有许多非常好的理由推出Swift从零开始,就像当初Facebook发明Hack的时候一样。我并不是说,大公司不会强迫开发者接受这种改变,在这方面,有些公司一直都很让人讨厌。

“新语言的发明,伴随着霸权的支配,”Verlaguet说,“被迫不停追赶,确实令人沮丧,但另一方面,你又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语言。反过来想想,要是全世界的程序员都用同样一门语言做所有事情,即使啥都凑合着能干,这门语言也一定干得不怎么样”。

题图来自于Flickr user Ruiwen Chua,CC 2.0


via: http://readwrite.com/2014/06/17/apple-swift-facebook-hack-google-dart

译者:Mr小眼儿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