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 下的文章

TypeScript 的使用率在不断上升,Svelte 的开发者 Rich Harris 解释了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从 TypeScript 切换到 JavaScript 和 JSDoc。

Svelte 的一个将 TypeScript 转为 JSDoc 的拉取请求引起了一些困惑的评论。评论中有人说:“这个改变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我在到处寻找这个问题或相关讨论,但我没有找到。” 随后,这个问题在 GitHub 上因“讨论过于激烈”而被锁定回复。

在上个月的一次 Svelte Society 采访中,Harris 提供了进一步的背景信息,他说:“我们决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 Svelte 核心代码库中脱离 TypeScript,转向使用 JavaScript。这里有一些细微的复杂性我未曾充分解释。”

他持有的观点是:“类型是非常好的,但是 TypeScript 确实有些困扰…… 当你开始使用 .ts 文件后,你就必须有相应的工具来支持…… 当你使用像 TypeScript 这样的非标准语言时,你会遇到很多阻碍,我已经开始认识到这并不值得。因此,我们将我们所有的类型都放入了 JSDoc 注解中,我们也能获得所有的类型安全性,但没有任何的缺点,因为它就是 JavaScript,所有的东西都在注解中,你可以直接运行代码。这就是我们在 Sveltekit 代码库中所做的,它在 Svelte 4.0 中表现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决定对 Svelte 同样采取这种方式,因为这将让我们能够更快速地前进。”

虽然 Svelte/SvelteKit 并非最受欢迎的 JavaScript 框架,但它却是广受好评的框架之一。

开发者倾向于使用 TypeScript,主要因为他们发现强类型降低了错误的发生率,并提升了编码过程中的体验,如代码自动补全和即时帮助等功能。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主要做为 API 文档工具的 JSDoc,也可以进行类型检查。这项功能已直接内置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中,如 这篇文档 所述。开发者只需在 JavaScript 文件顶部加上:

// @ts-check

正如文档中的解释,“当无法推断出类型时,可以利用 JSDoc 注解进行明确说明”。这个特性实际上是由 TypeScript 提供支持,这意味着在实际环境下,TypeScript 和 JSDoc 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一个易被忽视的细节是,Harris 主要是在针对库开发的上下文里关注 TypeScript。他认为切换到 JSDoc 在开发应用时,“可能收益不大”,他说道:“如果你在开发一个应用,无论怎样你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构建步骤。你需要优化代码,需要代码压缩,需要打包各种资源。而如果你在构建一个库,我将极力推荐你使用 JSDoc。”

Harris 在 Hacker News 进一步 补充,“Svelte 的用户无需担心,这个变动不会影响到你与 Svelte 使用 TypeScript 的能力——从 Svelte 导出的函数仍然会有所有熟悉的 TypeScript 好处,如类型检查,智能感知,内联文档等”。他坚定地表示:“我们对 TypeScript 的承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坚决。”

(题图:DA/e20ff1ee-6388-42ce-8d82-66bc6eebf63c)


via: https://devclass.com/2023/05/11/typescript-is-not-worth-it-for-developing-libraries-says-svelte-author-as-team-switches-to-javascript-and-jsdoc/

作者:Tim Anderson 译者:ChatGPT 校对:wxy

根据 Retool 的设计总监 Ryan Lucas 所写的新 历史文章,开发微软的 Visual Basic(VB)的 Alan Cooper 最初将其设想为一个“外壳构造工具包”。那是在 1987 年,当时 Windows 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用户,但为这个操作系统编写应用却困难重重。它的原型被命名为 Tripod,能够将按钮和列表框这样的对象拖放到设计界面上。

Lucas 的文章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设计对象的命名从 “waldos” 变到 “gizmos”,又改为“controls”。

当这个项目被微软 CEO 比尔·盖茨评审时,他决定将其与即将发布的 Windows 3.0 捆绑出售。然而这未能实现,原因不太清楚,可能是对于 OS/2 的政策争论(据说 OS/2 有望取代 Windows),或者是与开发 Windows 的团队产生的冲突。

实际上,这个当时开发代号被称为 Thunder 的项目,变成了一个商业语言项目,并在 1991 年作为 BASIC 的一个版本发布。文章里记载:“最终产品让 Cooper 感到震惊,因为他非常厌恶 BASIC。”

尽管如此,这个项目标志着一个广受欢迎的编程模型的诞生,VB 对 Windows 甚至整个软件开发行业影响深远。Lucas 写道:“到 1998 年 Visual Basic 6.0 发布的时候,其地位无人能敌:所有 Windows 上进行的商业应用程序编程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用 Visual Basic 完成的。全盛时期,全球近有 350 万的 VB 开发者,是 C++ 程序员的十倍还多。”

Lucas 对 Alan Cooper 及原微软 VB 团队的 Micheal Geary 进行了访谈,并把这个历史整理的过程描述为一份“出于热爱的努力”。他进一步指出:“我觉得当我们失去 Visual Basic 的同时,我们也失落了一些东西。在许多方面,过去的 25 年我们一直在追逐它做对的那些理念。”

Visual Basic 6.0,是梦想还是梦魇?

据 Lucas 透露,微软在 2002 年发布 VB.NET 的时候,犯下了一个“非强迫性错误”。虽然语言看起来很像,但没有迁移的路径,新的 .NET 功能,如完全面向对象并不是 VB 开发者们想要的。使用率开始下降,到今天,VB.NET 在 .NET 编程中的地位已经落后于占主导地位的 C#。此外,微软已经失去了其在商业应用开发中的地位,.NET 只不过是诸多热门技术之一。

然而,实际上,在 .NET 推出的时候,VB 已经开始衰退。它编程的便捷性在大型且复杂的应用中开始崩解,开发者不得不痛苦地学习像“公寓线程”这样的奇特的 COM 概念。VB 应用还必须通过直接调用 Windows API 来增强,有许多奇怪的语言特点,即使是 Bruce Mckinney 在他的《Hardcore Visual Basic》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也叫它《抄起你的斧头》。

最后,一些 VB 开发者在 1990 年代末期发现,Borland 公司的一款名叫 Delphi 的工具在几乎所有方面都优于 VB:更强大,运行速度更快,编译出来的原生代码应用程序更易于部署。Delphi 的表单设计师是受 VB 影响的,并且它的发明者 Anders Hejlsberg 后来加入了微软,创建了 C# 以及后来的 TypeScript。

微软尽力让 VB 可用,确保其运行环境到今日仍被支持,并持续让 Office 中的宏语言使用它。而 .NET 平台在应对 Java 的挑战方面比 VB 更好,甚至最终以 .NET Core 的形式成为了跨平台解决方案。

但这些并没有动摇 VB 的卓越和影响力。微软仍努力追寻着 VB 对于现称为 “群众开发者” 的人群所展现出的简洁与高效,尽管有很多尝试,一直难以复制成功。你也可以在 这里 找到 更多 关于 VB 的命运和缓慢死亡的信息。

(题图:DA/7f8b8625-f569-418b-b06d-9437435473fd)


via: https://devclass.com/2023/03/20/microsofts-visual-basic-why-it-won-and-why-it-had-to-die/

作者:Tim Anderson 译者:ChatGPT 校对:wxy

1983 年和 1993 年之间的变化显著,然而从那时候到现在,变化其实并不大。

2023 年即将过去,我们来回顾一下三十年前的科技。不只是与今天进行对比,也是和更早的十年前对照。有趣的不是变化有多大:而是变化的速度有多快。

一位澳洲老极客近期指出,距离 id Software 的“最具影响力的恐怖动作游戏”问世,以及它带来的网络“死亡竞赛”,已经 三十年 了。回顾 1993 年的科技,并把它和 1983 年对比一下,真是令人惊叹。仅仅十年的时间,现代计算的大部分技术都诞生了。许多始于 1993 年的重大技术,如今依然是我们依赖的核心。

正如 DOOM 在 1993 年重新定义了电子游戏,Windows NT 也赋予了 PC 操作系统全新的定义。NT 的第一个版本在 DOOM 发布前几个月就 问世 了,其影响力甚至更为深远。1993 年我们也见证了 NCSA Mosaic 的发布,这是最初的 Web 浏览器。Mosaic 的衍生品是 Netscape。起初它开始运营的名字是 Mosaic 通信公司,不知为何,这家公司的首页现在 仍然存在。后来,Mosaic 公司 变成 了 Netscape,进而催生出了今日的 Mozilla。1993 年还有一项里程碑式的事件,那就是 Trojan Room 咖啡壶摄像头的上线,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网络摄像头。

1993 年奠定了现代计算的发展方向。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大多数桌面电脑用户仍在使用基于 NT 系统的变体:Windows 11 仍然基于它。而 Mosaic 代码库的最后一部分随着 IE 11 的退场已经销声匿迹,但我们仍然在使用间接源于 Mosaic 的 Web 浏览器。

要想了解 1993 年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可以将其与早更的十年前做个比较。1983 年,Camputers Lynx 亮相,但它根本无法与 英国的热销机型 —— ZX Spectrum、BBC Micro 和 Commodore 64 相抗衡。而就在 Lynx 问世的同一年,另一款价格更昂贵的失败产品也在池塘边面世。虽然数以千计的苹果 Lisa 最终被扔到了垃圾填埋场,但其精简成本后的继任者 Macintosh,确立了个人电脑的新标准 —— 即便现代 Mac 中几乎找不到初代 Macintosh 的技术影子。

Lisa 之所以失败,部分原因是其售价高达 $9,995,约合今日的 $30,000。确实不菲,但对比一下,原始版 IBM PC 标配硬盘的第一代,即 IBM PC/XT,也是在 1983 年发布的。由于拥有 10 MB(注意,不是 GB)的硬盘,其价格达到了 $7,545,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22,500。这就是为什么像 Commodore 64 这样的 8 位设备在 1983 年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64 KB 内存、磁带存储,以及一台模拟电视作为显示器,是大多数家庭用户能负担起的全部。Commodore 64 在 1981 年发布时的定价为 $595](https://www.theregister.com/2012/01/02/commodore_64_30_birthday)。到 1993 年,按通胀计算这个价格约为 [$1,000,而这在当时可以买到一台 486 PC

转瞬十年变迁

1973 年,微处理器几乎还没有出现。那时还没有英特尔 8080 或 CP/M。我们所认为的 PC 该有的能力需要一台定制的工作站才行,其成本约合今天的 $280,000:Xerox Alto。和其相比,Lisa 看起来还算便宜。另外,1973 年,以太网 也诞生了。

在十年之后,一台售价 $10,000 的个人电脑刚刚能够实现单色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其好处,买的人就更少了。再过十年,到 1993 年,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 发布,而那时连低配置的 PC 也能流畅运行它。同年,MacOS 7.1.1 也发布了,任何 1993 年生产的 Macintosh 都能毫不费力地运行它。1983 年最畅销的 电子游戏 是《 吃豆人 Pac Man 》和《 大金刚 Donkey Kong 》,十年之后,人们痴迷的是一款网络实时 3D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 DOOM。

从 1983 到 1993,计算机世界从 8 位 CPU 和几十 KB 的存储,发展到拥有 MB 存储的 32 位机,并且图形用户界面成为了标准配置。NT 3.1 是首个具有完全抢占式多任务处理和内存保护功能的 Windows 版本,它取代了 Windows 3 和经典 MacOS 的原始而不稳定的协同多任务处理。NT 3.1 也是首个内置 TCP/IP 的 Windows 版本,当时以太网开始成为标准配置,图形网页浏览器也应运而生。浏览器和第一台网络摄像头的出现,是使 互联网盈利 的关键所在。

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重要,但 Windows NT 的第一个版本已经支持了 双 CPU,它使用的 英特尔 MP 标准,曾出现在 Compaq SystemPro 中,其首个 386 型号发布于 1989 年。当 双核芯片 开始面世时,NT 已经做好准备,但实际上,多处理器 PC 并不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的,它们是 80 年代末期的技术,在 1993 年已经落地并投入使用。

在屏幕图形方面,我们或多或少获得了实时 3D 技术,尽管仍然是通过软件渲染的。OpenGL 标准在前一年获得了批准,Windows 上的“视频”应用也在此时作为 Windows 3 的免费附加组件出现。

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许多较小的部分逐渐到位,但它们的变化更像是演进,而不是变革:是帮助而非突破。Windows 95 使得桌面界面现代化,而现在的大多数工作方式仍 与那时相同,尽管微软已经作了 大量努力。在世纪之交,英国开始全面推广 ADSL 宽带,让大部分人享受到了快速的互联网。一年之后,Windows XP 的问世,终结了基于 DOS 的 Windows 时代。 NT 发布十年后,首款 64 位 PC 芯片 问世。

从那时起……那么,你能说出哪些重大进步吗?在 PC 之前,手机就可以 听懂口语命令(尽管我们一度认为这只是个 噱头)。你的脸可以 解锁设备,但它们仍然无法读懂你的表情。手势操作仍然只限于触摸板。从 32 位转移至 64 位的进程相当平淡乏味:主要的变化就是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内存。计算机变得更小,更节能,运行更安静,拥有更多也更快的存储……仅此而已。

尽管 PC 行业绝不承认这一点,但正如在 2021 年,或者说更早的十年前也一样,计算机的速度增长已经不再那么显著。存储设备也如此,最新的耗电大户 GPU 这类半专用的特定用途芯片也依然如此……不过近来 苹果芯片 的表现显示,提升图形性能的效率秘诀并不在于在总线末端挂载一个庞大的高热 GPU 群,而是将更小的 GPU 集成到 CPU 芯片中。

现在我们已然走过 21 世纪的四分之一,但在可编程性、交互性或全新的不可预见的技术等方面却没有取得惊人的突破,三十年来,电脑容量和并行处理性能的增长,主要让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变得前所未有的臃肿。

Windows NT 3.1 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是 Windows 11 ,而 1993 年时它已经具备了 Windows 11 大部分的功能。NT 3.1 能够在两种 CPU 架构(x86-32 和 MIPS)中运行,并拥有用于 DOS、Windows 3、UNIX 和 OS/2 应用程序的子系统…… 这一切都被集成在只有 50 MB 的 ISO 文件中。而如今的 Windows 11 需要 6 GB 的存储空间。它扩大了 120 倍。如果你认为现在的功能是当初的 120 倍,那么请举手。

(题图:DA/a10b4730-ce44-48c2-aa61-d630ddca8660)


via: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12/19/windows_nt_30_years_on/?td=rt-3a

作者: Liam Proven 译者: ChatGPT 校对: wxy

当谷歌决定停止支持 Usenet,使得这个最早的社交网络平台又少了一个主要的入口。

在脸书还未成立,甚至在互联网出现之前,Usenet 就已经存在了。作为首个社交网络,Usenet 的存在时光超越了一切。但如今,随着谷歌群组的 撤离,这个最久远的社交网络岌岌可危。

谷歌发表声明:

从 2024 年 2 月 22 日起,您将无法继续使用谷歌群组(groups.google.com)发布内容至 Usenet、订阅 Usenet 的群组,或是查看新的 Usenet 内容。但您可继续在谷歌群组上查看并检索至 2024 年 2 月 22 日前发布的 Usenet 的历史内容。

有些人可能会说现在是时候了。正如同谷歌所说,“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用户转向更现代的平台和格式,如社交媒体和基于互联网的论坛,文字形式的 Usenet 群组的合法活动已明显减少。目前很多通过 Usenet 分发的内容已变为二进制(非文字)的文件分享,这是谷歌群组无法支持的,此外还有垃圾邮件等。”

诚然,虽然如今的 Usenet 几乎完全充斥着垃圾信息,但在其黄金年代,它所涵盖的几乎是今日的 Twitter 和 Reddit,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切的开端

在 1979 年,杜克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 Tom Truscott 和 Jim Ellis 萌生了搭建一个按主题分类的消息共享网络的想法。这些消息,也被称为文章或帖子,分别提交到各个主题类别中,这些类别后来就被人们称作“新闻组”。

在这些组中,消息按主题和子主题组织在一起。就比如,关于历史上最佳 NFL 四分卫的讨论可能会有一系列主题(即讨论),来分别支持 Tom Brady、Joe Montana、Peyton Manning 等人。

听起来是不是熟悉?你会 想起 80 和 90 年代的 CompuServe、GEnie、Prodigy 等在线服务的网络新闻论坛,或者后来的 Reddit 及其子版块?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深受 Usenet 的影响。

在 1980 年,Truscott 和 Ellis 携手北卡罗莱纳大学创建了最初的 Usenet 节点,使用的是 “Unix 对 Unix 的复制协议(UUCP)”。从那时开始,它就在还没出现互联网的 ARPANet 和其他早期网络中迅速蔓延。

这些消息会被存储起来,然后可以在新闻服务器上检索。服务器间建立了“对等”连接,以便新闻组的消息能在服务器和用户之间共享,你的消息能在几小时内传遍整个网络世界。Usenet 进化出了自己的网络协议,即“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以加快消息传递的速度。

如今,社交网络 Mastodon 就采用了类似的办法,使用 ActivityPub 协议。而其他的社交网络,如 Threads,正在研究如何使用 ActivityPub 协议与 Mastodon 和其他支持 ActivityPub 的社交网络建立联系。

有句老话说得好,万物皆有轮回。

事实上,我们今天在谈论互联网使用的大部分词汇都源自 Usenet。例如,“ 常见问答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文件就是在 Usenet 上首次出现的,作为给新闻组会员参考的信息摘要,让他们无需为新成员重复解释基本信息。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短语都有趣。比如 “ 网络攻击 flame ” 和 “ 网络战争 flame war ”,它们也起源于 Usenet。遗憾的是,我们始终无法和谐相处。但同时,我们也一直努力温柔以待。这就是被称为“ 网络礼仪 netiquette ”的概念。然而至今,这个准则往往存在于口头,鲜有人在实践中遵守。

垃圾邮件 Spam 的诞生也始于 Usenet。尽管我们都知道 “垃圾” 这一术语起源于 蒙提·派森 Monty Python 的荒诞剧,但是垃圾邮件首次被大规模商业化利用还要追溯到 1994 年,当时 Laurence Canter 和 Martha Siegel 律师夫妇在 Usenet 上大肆发布移民法律服务的广告。他们后来会有些愧疚地说,是我的早期文章让他们想到了使用互联网进行广告发布。我……

早期的 Usenet 不仅让人们能够相互交流,其价值远不止于此。例如,Linux 就是从一条发给 comp.os.minix 新闻组的著名信息开始诞生的: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1991 年 8 月 25 日,下午 4:57:08

各位正在使用 minix 的朋友们,大家好 -

我正在制作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只是一个爱好,没有像 GNU 那样庞大和专业的野心)以供 386(486)AT 机型使用。我撰写这个操作系统已经酝酿好几个月了,而且现在看起来准备得差不多了。关于 minix 的优缺点,我想听听大家的反馈,因为我的操作系统在某些方面(例如,出于实用原因导致的文件系统布局等)跟它很像。

Usenet 从来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交网络。每个服务器的所有者都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也的确这样制定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Usenet 在最初阶段的确有某种形式的组织。最早的 “主流” Usenet 群组 —— 即 comp、misc、news、rec、soc 和 sci 顶层,一直被广泛接受和传播,直至 1987 年。然后,受到新群组数量激增的冲击,一个新的命名计划应运而生,被称为 “ 大更名 Great Renaming ”。这引发了众多争端,并催生出 talk 顶层。这个顶层和最初的六个顶层共同构成了 “ 七大顶层 Big Seven ”。接着,一段自由言论的抗议推动了 alt 群组的诞生。此后,可以访问所有新闻组的 Usenet 站点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维护者和用户需要决定他们要支持哪些新闻组。

如果你觉得这有些类似于埃隆•马斯克对 Twitter 一番操作后产生的分裂情况,没错,就是这样。

多年来,随着 Usenet 上的讨论被垃圾邮件和网络战争所取代,它开始衰落。尽管马斯克声称无限制的自由言论是种优势,但结果却往往是恶劣信息的无尽倾泻。

Usenet 的今天

在许多方面,Usenet 警示我们社交网络会如何走向败坏。尽管如此,我们现在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问题,在 Usenet 上早就已经出现过了。

大量被称为 “二进制” 群组的 Usenet 新闻组几乎没有任何讨论。它们用来分享文件,其中一部分文件是合法的,但也有不少就不怎么合法了。而这些用户中,那些利用这些群组进行盗版电影、游戏等的人数,可能超过实际使用讨论群组进行对话的人数。

确实,有人试图改革 Usenet。比如,在多年无人监督后,2020 年成立的 “Big 8” 管理委员会开始管理这些新闻组,但进展甚微。

进一步说,如果你想将继续关注 Usenet 的未来变化 —— 毕竟,奇迹总会发生 —— 你需要从一个 Usenet 提供商那里获取一个账户。我推荐的有 Eternal September,它提供免费访问讨论类的 Usenet 群组;NewsHosting,以每月 9.99 美元的价格提供访问所有 Usenet 群组的服务;EasyNews,价格为每月 9.98 美元,提供高速下载和优质的搜索引擎;以及 Eweka,每月 9.50 欧元,只提供欧盟服务器。

你还会需要一个 Usenet 客户端。其中一款免费且颇受欢迎的客户端是 Mozilla 的 Thunderbird 邮件客户端,其同时也是 Usenet 客户端。EasyNews 也提供了自身的客户端作为服务的一部分。如果你只关注下载文件,那么 SABnzbd 值得一试。

(题图:DA/751f9b47-becd-40e3-af2d-b670ee77c1e3)


via: https://www.zdnet.com/article/the-rise-and-fall-of-usenet-how-the-original-social-media-platform-came-to-be/

作者: Steven Vaughan-Nichols 译者: ChatGPT 校对: wxy

VMware 的客户可能对背后的改变意图感到不快。

博通最近以 610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 VMware 的收购。

每次企业拥有权发生变更,其正负效应皆取决于具体情况。

遗憾的是,对于 VMware(最受欢迎的虚拟化解决方案 之一),这无疑是坏消息。

简化许可证,还是在糖衣里的毒药?

在完成收购后,VMWare 宣布 了将对许可证操作及针对 VMware 客户的支持周期进行改变的计划。

他们提及他们的目标是“简化”许可证,然而现实是,情况只是变得更糟。

怎么变糟的呢?就是通过采取订阅制的许可证模型弃用永久许可证

? 永久许可证是一次性购买,在你想要使用此软件的期间内,你拥有使用权。如果需要新版本,你可以选择升级或更新。

因此,VMware 产品的永久许可证不再存在。你需要按需订阅他们的产品或服务。

在公告中,他们如此表示:

VMware 一直努力转变为订阅模型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行业已将订阅作为云消费的标准模式。现在,我们的产品组合更加精简,订阅服务也愈发完善,任何产品或服务都只能通过订阅或期限许可证获得。从今天起,永久许可证和支持订阅的销售及续订将终止。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购买订阅模式下,客户的投资将会获得更大的价值。

但我怀疑是否有人会同意这种观点。对于客户来说,一次性费用的购买计划对客户永远比基于订阅的计划更有价值。

你是否更喜欢 Adobe 的订阅制模式以使用 Adobe Premier Pro,或是更倾向于 Apple 的 Final Cut Pro 的一次性费用(假设你拥有 Apple 电脑)??

我认为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一次性费用,VMware 的客户也不例外。

实际上,VMware 也承认了这个事实,他们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篇 博客文章 就是针对这个讨论:

Perpetual On-prem 或永久许可证均配有辅以许可密钥和一个支持购买选项的 SnS。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模型。

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讽刺,对吧?

尽管有些客户可能能够应对这个变化,但现有的客户可能对其永久许可证带来的好处的消失感到不安

没错,你没听错。

不,客户不能继续更新他们永久许可产品之后的 SnS 合同。博通将协助客户将其永久产品以优惠的价格升级为新的订阅产品。欲了解更多信息,客户可联系他们的 VMware 代表或合作伙伴。

现有的客户仍可继续使用该软件。 然而,对此的支持服务将会中止,除非他们选择升级或转为订阅制计划。

伴随着这些变化,VMware 云基础设施的产品线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 订阅价格减半,增加了更高级的支持
  • 推出了新的 VMware vSphere Foundation,为中小型客户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平台。

为了确认这个变化影响到了哪些产品,我建议你浏览一下 官方公告,他们在那里回答了更多针对客户的问题。

所以,博通正在利用这种情况吗?

我认为是这样。

他们在完成收购后马上实施更改,更积极地从 VMware 产品中获取收益。

我认为他们本可以为永久许可证持有者保留一些支持,或者继续允许那些不能用订阅模式证明他们的业务的合格客户使用。

然而,博通只是又一家让最终客户对收购结果感到不满的公司。或许他们可以尝试一下不一样的做法?

但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

现在,不满意的客户可以开始考虑一些开源的解决方案和替代产品,比如 The Stack 提及的 ProxmoxCanonical 的 MicroCloud

? 对于博通对 VMware 许可证的简化,你有什么看法呢?分享你的想法,期待下面有趣的讨论!

(题图:DA/c0450aaa-d443-49c8-aa9d-1cd5cf664cd1)


via: https://news.itsfoss.com/vmware-broadcom-subscription/

作者:Ankush Das 选题:lujun9972 译者:ChatGPT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龙蜥操作系统在中国信息技术生态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在引领中国操作系统的全新篇章。

2023 年,中国的操作系统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年末,我们见证了龙蜥操作系统大会的盛况,这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指导,龙蜥社区主办,连同 24 家理事单位一道共同承办的大会。

此次大会上,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负责同志出席并发表了致辞,对龙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希望龙蜥社区持续发挥开源集众智、采众长、聚众力的特点,汇聚上下游生态伙伴力量,与芯片企业、整机企业、头部应用形成发展合力,共同培育壮大国内操作系统生态。

本次龙蜥操作系统大会还聚集了来自各领域的领导、专家、教授以及开发者们,他们共同分享了龙蜥如何通过协同努力打造中国操作系统的黄金时代的经验和成果。

在我们的视野中,技术领域的巨人们正在共同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的历史。今天,我们要深入探索的是这次大会背后的深意,以及如何理解龙蜥操作系统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龙蜥的生态与技术:黄金时代的开篇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单一的技术视角,而是需要寻求多角度的观察和多层次的理解。在龙蜥操作系统大会上,陈纯院士深入地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AI 时代的操作系统之战,制胜关键不仅是充分融合“云 + AI”的技术能力,更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生态构建。

龙蜥的生态是多元化的,这为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基础,使其能够从众多的合作伙伴中获益。目前,龙蜥社区有多达 800 家的合作伙伴,这其中包括了行业中的重要参与者,它们不仅为龙蜥带来了持续的创新,而且也为其社区的成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探索的机会。龙蜥的安装量更是直接反映了其影响力的扩展,目前它的装机量已经超过 600 万!

诚然,生态建设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各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安装的操作系统,每一个参与的开发者,甚至每一个被解决的问题,都是整个生态进步的证明。对于龙蜥来说,这正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它理解并维护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当前的 AI 时代,操作系统是所有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丰富且健康的生态环境为操作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在技术与生态的双重驱动下,龙蜥正在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龙蜥能够带领我们进入到全新的领域,开启中国操作系统的崭新篇章。

阿里云:成就龙蜥之翼

一直以来,阿里云便因其领先的技术以及在基础软件开源建设以及开源发展探索上的杰出贡献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对龙蜥社区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蒋江伟也对此表示了高度认可,他指出,阿里云是开源新时代的一部分,致力于基础软件开源建设,探索开源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支持和参与龙蜥社区的发展。

这向我们展示了阿里云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发展中注重开放共享,积极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这也是它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阿里云已经成为中国开源操作系统龙蜥社区的重要力量之一,与社区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它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阿里云基础软件部副总裁、龙蜥社区理事长马涛隆重发布了下一代“1+3”操作系统模型。遵照 1 个“分层分类”科学理论的去中心化协同演进的技术路线,以“用好开源、做深开源、自主创新”为核心出发点,长期投入研发,将打造“供应链安全”、“开源标准”和“云原生 + AI” 三位一体的下一代操作系统。这不但代表着阿里云对于未来操作系统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同时也预示着龙蜥操作系统在未来将迈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阿里云与龙蜥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坚实互信。通过共享资源、共创价值、共担风险,双方共同塑造了一个可持续、勃兴和富有创新力的开源生态系统。

回顾过去,阿里云已经在龙蜥社区创新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展望未来,阿里云将继续推动社区的发展,共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打造全新的开放源代码生态添砖加瓦。

阿里云在本次大会发布“Alibaba Cloud Linux 伙伴招募计划”,整合来自基础软件、云市场、计算巢等团队的技术积累和推广资源,并将其与龙蜥社区开放强大的生态力量和技术协同相结合,号召服务商伙伴们进行共建,让用户享受更好的云上体验。这也是龙蜥社区将生态合作与商业拓展结合的有力尝试。

改革新驱力:龙蜥的广泛认可

《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报告(2023)》带来了值得骄傲的成果,它不仅展现了社区的硕果,更为那些默默付出的得奖者们赢得了尊重和称赞。然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无疑是对龙蜥操作系统的广泛认可。龙蜥凭借优越的兼容性和出色的产品性能,在国内外各大平台上都得到了热烈的追捧和一致的好评。对于这样的荣誉,我们深感欣慰,并由衷地自豪。这不仅标志着龙蜥在国产操作系统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推动力。

这份报告的公布,不但强化了我们对龙蜥优秀性能的了解,也加深了我们对其发展潜力的认识。与此同时,广泛的市场认可正是对那些在龙蜥开发上辛勤付出的社区成员们的莫大鼓舞。当然,得奖者们的突出表现,更是充分证明了龙蜥社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有信心,龙蜥会继续引领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书写中国 IT 行业的新篇章。

龙蜥的影响力:跨行业合作网络的构建

龙蜥的影响力已由软件领域拓展至中国 IT 生态系统的更广阔领域,出色的性能以及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功不可没。龙蜥与众多知名公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英特尔、中兴通讯、浪潮信息和统信软件等业内巨头。尤其是与龙芯、海光、申威 、飞腾、兆芯、Intel、Arm 、平头哥等芯片厂商的合作,这也意味着龙蜥社区当前已经在产品上实现了业内领先的主流芯片厂商全覆盖,这也体现了龙蜥社区“一云多芯”的社区特色。

这样的合作网络不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更使得龙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应对技术挑战。同时,这也是龙蜥得以迅速扩大影响力、提升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对于合作伙伴来说,与龙蜥的合作意味着共享庞大的技术社区、丰富的软件库以及创新的业界实践。而对于龙蜥来说,这意味着得到了更广泛的市场认可、更多的应用场景以及更高的发展潜力。在这样的互惠互利下,龙蜥正在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智能未来:龙蜥在云计算和 AI 融合中的地位

龙蜥对云和人工智能(AI)融合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领域,曾是许多操作系统巨头们竞相追逐的新兴高地,然而龙蜥的出现,让其突破成为预见未来的重要窗口。龙蜥社区通过使用 AI 技术,实现了对操作系统的优化,使龙蜥在功能、性能上皆有所极大提升。而通过构建自己的商业版本,也满足了广大用户、企业等各种需求,这是龙蜥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的一个重要体现。

据悉,本次大会上颁发的「2023 龙蜥社区年度最佳用户案例奖」的获奖单位,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小红书、千寻位置、中国人寿、政采云、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省肿瘤医院等。这是龙蜥操作系统真实投入市场并服务千行百业的有力佐证,也是龙蜥将开放开源与商业利益良好结合的成果。

龙蜥,中国操作系统的创新篇章

龙蜥在处理 AI 时代和云计算的任务上的出色表现,引领了中国操作系统走向全新的篇章。龙蜥,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实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题图:DA/5fd45422-d50c-467f-8d10-06a14347101b,插图:DA/9aef1244-b07b-4afa-a010-0915e2cee8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