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 下的文章

开源项目的首要挑战是找出最佳的贡献者协作方式

 title=

开源项目要面对的首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在贡献者之间沟通。这里有很多的选择:论坛、聊天频道、 工单 issue 、邮件列表、 拉取请求 pull request 等等。我们该选择哪个合适的来使用,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令人遗憾的是,项目本身往往不愿做出约束性的决定,而是选择“上述所有”。这就导致了一个支离破碎的社区:有些人使用 Slack/Mattermost/IRC,而有些人使用论坛,有些使用邮件列表,有些则存在于工单之中,很少有人能够读到所有这些途径的内容。

在我帮助其建立内外部社区的组织中,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会选择哪个渠道,以及出于什么目的?另外,何时可以对它们之一说不呢?

这就是我想在此处深度探讨的。

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我并不是个聪明人。因此,我倾向于将问题分成小的部分,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类似地,我倾向于将一个情景中各种选择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目的。我在沟通渠道的选择上也使用这种方法。

我认为有两大沟通渠道的分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结构化渠道在每个单独的沟通单元中都有非常具体的重点。例子如:GitHub / GitLab /Jira 的 工单 issue 。一个工单是与 bug 或功能有关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信息。在初始的工单帖子发布之后引发的系列讨论中,通常非常集中在该特定话题上,并会有一个结果(比如 bugfix 或者一个功能的最终计划)。结果通常都反映在状态(例如 “FIXED”、“WONTFIX” 或 “INVALID”)中。这意味着你可以了解沟通的始末,而无需阅读中间的内容。

类似的,拉取/合并请求也是结构化的。它们集中在特定类型(通常是代码)的贡献上。在最初的拉取/合并请求后,讨论会非常集中在一个结果上:让贡献符合要求,且合并入代码库中。

另一个例子是 StackOverflow/AskBot 这类的问答帖子。这些帖子以一个问题开始,接着被编辑以及回复来提供对这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通过这些结构化机制,通常几乎不会偏离其本来结构。你不会在工单、拉取请求或问答话题上看到有人问别人他们的孩子/猫/狗/家人在做什么。偏离话题在社区是不可接受的,这是结构化媒体的力量的一部分:它是集中和(通常)高效的。

反之,非结构化媒体包括聊天频道和论坛。在这些环境中,通常会有一个主题(例如频道或分论坛的主题),但是其中的会话与特定结果或结论的关系要小得多,而且通常情况下可能会更普遍。例如,在开发者邮件列表中,你会看到一系列讨论,包括一般问题、新功能的想法、架构争论以及与社区自身运营相关的讨论。每一个讨论都希望让参与者保持对话的焦点、主题和工作效率。但你可以想象,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 这种讨论可能会偏离一个富有成效的结果。

记录的影响

除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沟通的微妙不同外,所记录的内容以及它们如何搜索的所带来的影响也很重要。

典型的,所有的结构化渠道都是记录的。人们可以参考以前的 bug,来自 StackOverflow 的问题可以被反复地重新利用。你可以搜索一些东西,即使有很多讨论、常见问题、拉取请求或者提问,都会被更新以反映最终结论。

这是一个重点:我们希望能够快速、轻松地挖掘旧问题/提问/拉取请求等,并链接到它们、引用它们。这里的一个关键部分是我们把这个内容转换成可以引用的材料,从而可以用来教育和告知人们以前的知识。随着社区的发展,我们的结构化沟通成为一种知识库,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告知未来。

而非结构化沟通变得越来越糟。一方面,论坛的搜索通常都简单高效,但是它们当然充满了非结构化的对话,所以你正在寻找的东西可能被埋在讨论之中。例如,许多社区使用论坛作为支持工具。虽然这是一个更强大的平台,但是问题在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在 16 楼或者 340 楼中有回复。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来源(比如 Twitter)的轰炸,我们越来越不耐烦地阅读大量的材料,这对于非结构化媒体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一个有趣的特定案例是实时聊天。历史上,很多年来,IRC 为实时聊天铺平了道路,对于大多数 IRC 用户而言很少有(如果有的话)记录这些讨论的念头。的确,一些项目(比如 Ubuntu)记录了 IRC 日志,但是这通常不是有用的资源。如我的伙伴 Atwood 有一次跟我说的:“如果你不得不在聊天中搜索一些东西时,你已经输了。”

虽然 IRC 在记录上有所不足,而 Slack 和 Mattermost 会好点。交流会被归档,但是问题仍旧存在:你为什么会想在海量的聊天信息中找出一个人提出的观点呢?其他的渠道能更好地引用先前的讨论。

不过,这的确创造了一个有趣的机会。聊天相比其他媒体有个一贯的好处是能体现这是个怎样的人。结构化的渠道,甚至非结构化的渠道,如论坛和邮件列表,很少鼓励闲聊。但聊天是的,聊天时你会问:“你周末怎么样?”、 “你见过这个游戏吗?”还有“你下周会看 Testament,Sepultura 和 Prong 吗?” (好吧,也许问最后一个问题的只有我。)

因此,虽然实时聊天相比前面的那些方式也许更低效一些,但是它的确增进了人们的关系。

你想喝点什么

因此,回到我们最初的对于开源社区的提问:我们要选择哪个?

虽然这个答案对于不同的项目会不同,但我想在两个层面思考。

首先,你通常应该优先考虑结构化沟通。这是完成有形工作的地方:问题/工单、拉取请求、问答讨论等等。如果你资源有限,那么专注在这些渠道上,你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金钱支出,获得社区的高效产出。

再者,如果你热衷于建立一个可以专注于工程、宣传、翻译、文档等方面的更广泛的社区,那么探究是否引入非结构化渠道就有意义了。 社区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也是为了建立关系和友谊,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帮助人们在社区中发展壮大。非结构化通信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当然,我只是在一个大的话题上浅谈辄止。 不过我希望在如何评估和选择沟通渠道的价值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辨析。记住,少即是多:不要被拥有所有的渠道的妄想而诱惑,否则你会得到一个支离破碎社区,就像一个空荡荡的餐厅一样。

愿原力与你同在,请让我知道你进行的如何。你可以通过我的网站和邮箱 [email protected] 联系到我。

(题图: Opensource.com)


作者简介:

Jono Bacon 是一名领先的社区管理者、演讲者、作者和播客。他是 Jono Bacon Consulting 的创始人,提供社区策略/执行、开发者工作流程和其他服务。他以前曾担任 GitHub、Canonical、XPRIZE、OpenAdvantage 的社区总监,并为很多组织曾经提供建议和咨询。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5/much-ado-about-communication

作者:Jono Bacon 译者:geekpi 校对: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开源 open source ”这个词,指的是事物规划为可以公开访问的,因此人们可以修改并分享。

这个词最初是起源于软件开发中,指的是一种开发软件的特殊形式。但到了今天,“开源”已经泛指一组概念——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开源的方式”。这些概念包括开源项目、产品,或是自发倡导并欢迎开放变化、协作参与、快速原型、公开透明、精英体制以及面向社区开发的原则。

什么是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的源代码任何人都可以审查、修改和增强。

源代码 source code ”是软件中大部分计算机用户都没见过的部分,程序员可以修改代码来改变一个软件(“程序”或“应用”)工作的方式。程序员如果可以接触到计算机程序源代码,就可以通过添加功能或修复问题来改进这个软件。

开源软件和其它类型的软件有什么不同?

有些软件只有创建它的人、团队、组织才能修改,并且控制维护工作。人们称这种软件是“ 专有 proprietary ”或“ 闭源 closed source ”软件。

专有软件只有原作者可以合法地复制、审查,以及修改这个软件。为了使用专有软件,计算机用户必须同意(通常是在软件第一次运行的时候签署一份显示的许可)他们不会对软件做软件作者没有表态允许的事情。微软 Office 和 Adobe Photoshop 就是专有软件的例子。

开源软件不一样。它的作者让源代码对其他人提供,需要的人都可以查看、复制、学习、修改或分享代码。LibreOfficeGIMP 是开源软件的例子。

就像专有软件那样,用户在使用开源软件时必须接受一份许可证的条款——但开源许可的法律条款和专有软件的许可截然不同。

开源许可证影响人们使用、学习、修改以及分发的方式。总的来说,开源许可证赋予计算机用户按他们想要的目的来使用开源软件的许可。一些开源许可证(人们称之为 左版 copyleft ”)规定任何发布了修改过的开源软件的人,同时还要一同发布它的源代码。此外,另一些开源许可规定任何修改和分享一个程序给其他人的人,还要分享这个程序的源代码,而且不能收取许可费用。

开源软件许可证有意地提升了协作和分享,因为它们允许其他人对代码作出修改并将改动包含到他们自己的项目中。开源许可证鼓励开发者随时访问、查看、修改开源软件,前提是开发者在分享成果的时候允许其他人也能够做相同的事情。

开源软件只是对开发者很重要?

不。开源技术和开源思想对开发者和非开发者都有益。

因为早期的创造者基于开源技术构建了互联网本身的大部分——比如 Linux 操作系统Apache Web 服务器应用——任何今天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受益于开源软件。

每当计算机用户浏览网页、检查邮件、和朋友聊天、在线收听流媒体音乐、玩多人游戏的时候,他们的电脑、手机或游戏主机都会连接到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使用开源软件来路由并将他们的数据传输到面前的“本地”设备上。完成这些重要工作的计算机通常位于很远的地方,用户不会实际看到或物理接触到它们——所以有些人称之为“远程计算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远程计算机,在可以在本地完成的任务在线完成。举个例子,人们可能会使用在线文字处理、电子邮件管理、图片编辑工具,而在本地的个人电脑并没有安装运行相应的软件。人们轻松地使用浏览器或手机应用访问这些程序。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参与到了“远程计算”中。

一些人将远程计算称为“云计算”,因为它涉及的活动(像是存储文件、分享照片、观看视频)不仅包含本地设备,还有一个远程计算机全球网络,像是围绕在周围的大气。

云计算是日常生活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概念,离不开连接互联网的设备。一些云计算应用,比如 Google 应用,是专有的。其它的,像 OwnCloud 和 NextCould 是开源的。

云计算应用运行在一些额外的软件“之上”,这些软件帮助它们流畅高效地操作,所以人们经常说那个软件运行在云计算应用“之下”,为那些应用扮演一个“平台”。云计算平台可以是开源或闭源的。OpenStack 是一个开源云计算平台的例子。

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开源软件?

人们相对于专有软件更倾向于开源软件有很多原因,包括:

可控。很多人青睐开源软件因为相对其它类型软件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可控。他们可以检查代码来保证它没有做任何不希望它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改变不喜欢的部分。不是开发者的用户也可以从开源软件获益,因为他们可以以任何目的使用这个软件——而不仅仅是某些人认为他们应该有的目的。

训练。其他人喜欢开源软件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开发者。因为开源代码可以公开访问,学生可以在学习创建更好的软件时轻松地从中学习。学生还可以在提升技能的时候分享他们的成果给别人,获得评价和批评。当人们发现程序源代码中的错误的时候,可以将这个错误分享给其他人,帮助他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安全。一些人倾向开源软件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比专有软件更安全和稳定。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和修改开源软件,就会有人可能会注意到并修正原作者遗漏的错误或疏忽。并且因为这么多的开发者可以在同一开源软件上工作,而不用事先联系获取原作者的授权,相比专有软件,他们可以更快速地修复、更新和升级开源软件。

稳定。许多用户在重要、长期的项目中相较专有软件更加青睐开源软件。因为开发者公开分发开源软件的源代码,如果最初的开发者停止开发了,关键任务依赖该软件的用户可以确保他们的工具不会消失,或是陷入无法修复的状态。另外,开源软件趋向于同时包含和按照开放标准进行操作。

“开源”不是只是意味着某样东西是免费的吗?

不。这是个“开源”实践中的常见误解,“开源”概念的含义不只是指经济方面的

开源软件开发者可以为他们创建或贡献的开源软件收取费用。但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开源许可证可能会要求他们在将软件卖给他人的时候发布源代码,一些开发者发现向用户收取软件服务和支持(而不是软件本身)的费用会更加合算。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的软件仍然保持免费,而他们从帮助他人安装、使用、解决问题中赚取费用。

尽管一些开源软件可能是免费的,但开源软件的编程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可能十分有价值。许多雇主特别寻求雇佣在开源软件方面有工作经验的开发者

什么是“在软件之外”的开源?

在 Opensource.com,我们想说我们对于开源价值和原则应用到软件之外领域的方式很有兴趣。我们更愿意不仅将开源视为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许可的方式,也把它视作一种态度。

实现“开源方式”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意味着表达一种分享的意愿,通过透明的方式和他人协作(这样其他人也可以关注和加入),拥抱失败,将它作为一种改进的手段,以及期待(甚至鼓励)所有人都可以这么做。

这也意味着在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过程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这只有在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对世界进行规划的途径时才有可能。

这个世界充满了“源代码”——蓝图食谱规则——它们引导和塑造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我们相信这些深层代码(无论是什么形式)应该是开放、可接触、分享的——这样人们可以参与其中并让它变得更好。

在这里,我们诉说开源价值对生活所有领域的影响的故事——科学教育政府工业、健康、法律,以及组织动态。我们是一个社区,告诉他人开源的方式如何成为最好的方式,因为对开源的爱和其它一样:当它被分享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好。

在哪里能够获得关于开源的更多信息?

我们编辑了一些资源来帮助你学到更多关于开源的内容。我们推荐你从阅读我们的开源问答、指南、教程开始。


via: 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open-source

作者:<opensource.com> 译者:alim0x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没错,这就是一篇炫耀贴。老王的朋友都知道老王最近一直在念叨着 LinuxCon 大会,这不,就在今天,我等了几个月之久的 LinuxCon 终于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

一大早,嗯,严格来说是早上 4 点,我就起床了,由于要出去参加整整一天的 LinuxCon,所以我得提前将今天要编发的内容准备好。忙完 Linux 中国网站要发的内容之后,我又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赶在签到时间前到达了本次 LinuxCon 大会的现场——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来早了的国家会议中心

想着等会就能见到心目中的大神: Linus Torvalds —— Linux 之父,还真有点小激动。

这次大会,虽然门票是真贵,但是——它居然提供早餐,而且不仅如此,会场的茶歇、午餐,也都提供!甚至,就在会议结束,大家准备各回各家时,它居然还提供了晚餐!晚餐!!这简直是一场太酷的技术大会了——要我说,这种大会多来几场,我肯定次次都要来啊!

好了,不能这么没出息,我不是为吃的来的。

会议早餐

场外喜逢格雷

汇合了 Linux 中国的小伙伴们之后,我们换上了 LinuxCon 大会专属 T 恤,围在小桌前开始吃自助早餐时,突然,远处出现一位“高人”,真的是“高”人啊。在那些端着盘子、站着吃饭的观众们中间,有一位个子很高、顶部闪闪发亮的“高”人在移动,简直不要太醒目!

他是谁?

对 LinuxCon 仔细做过功课的我,一下就认出了,原来是格雷啊,就是那个经常出现在内核邮件列表中的 Greg Kroah-Hartman 啊!好吧,我知道你也不会念他的名字,所以,你就知道他就是那位负责维护所有的稳定版的 Linux内核分支的人就好了。

格雷就负责那些绿色的稳定版系列维护

本着机会难得,我和小伙伴们匆匆丢下嘴边的食物,马上围上前去,通过简单的比划,表达了我们美好的愿望。格雷一路“呵呵”地和我们大伙合影、和我单独合影。别说,这快活的“呵呵”笑声,让我觉得格雷老兄特忠厚。

好了,无图无真相,扯这么多都不上图,你们可要砸键盘了!

老王与格雷的合影

看见没,老王身高有 170 公分,可我才到格雷老兄的肩膀!!!觉不觉得我们两个的光头熠熠生辉?!(划重点,光头)

遭遇一个笑容满面的吉姆

对比了一下身高之后略感挫败的我,接着就准备进入主会场了。

由于进场时间比较早,我们就坐到了最中间的前排,然后,我们就又发现一位“熟”人——我已经在各种资料中很多次见过他的面容啦——Linux 基金会执行总监,Jim Zemlin,让我们就叫他吉姆吧。

由于受刚才和格雷老哥合影成功的鼓舞,我就壮起胆子,大家组队去(打 BOSS,删掉)找吉姆合影啦。吉姆果然如人家说的,是个很热情的人,不但满足了我们组队的要求,还允许我们换着人来单打。而且,可能是受他真诚的笑容感染,我们居然很自然的勾肩搭背地照了好几张。逮着眼镜的吉姆,一看就是那种真心开心的笑容,我觉得他肯定为大会终于在中国召开了而高兴!别人的合影我就不放了,我就放我与吉姆的一张吧:

老王和吉姆的合影

后来,我发现我们的小伙伴netb2c和吉姆有一张神奇的照片,我觉得我得分享给大家,希望不要被他看到,哈哈哈哈。(划重点,眼镜)

好诡异的蓝色眼镜!

不知道你看到这里什么感受,是不是很羡慕啊。都说了,这是一个炫耀贴嘛——所有的技术干货这里都不会提及,我会以后专门写一篇干货分享的——如果有时间 :D

真正的炫耀,在这里

你以为这就够了?错!

事实上,在之前,老王真心没有任何预料到会和心目中的大神有近距离接触。因为有朋友给我说,Linus Torvalds 不喜和人合影——这也可以理解嘛,Linus 是一个率真而低调的人,要是一个个粉丝们合影过来,估计就没写代码的时间了。

因此,下午老王受邀参加 Linux 基金会的新闻发布会时,虽然知道Linus 会出席,但是真心没想着能近距离接触到他。

为了怕参加新闻发布会人太多,我一样是早早抵达会场,在很前面的第二排找了个位置,因为第一排据说是预留座位。

过了一会儿,吉姆来了,嗯,看来快开始了——突然,旁边走过去一个胖子,额,说胖子也不对,其实就像老王一样,中年发福有肚腩而已。只见他身着灰黑 T恤,穿着牛仔裤,踩着轻快的脚步,一路走了进来!

啊啊啊啊,Linus Torvalds 就这样一不留神进来了!

然后,他就坐在我前面一排了。紧张,由于担心失礼,老王没敢拿出相机来,就掏出手机来偷偷拍两张。

拍个侧影,应该不会被发现

这侧面还是挺有型的吧!

嘿,照了几张之后,好像不会被发现哎,但是我还是不敢冲到前面去对着他拍照,万一生气把我赶出去呢。

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到了问答环节,老王在得到提问机会后,马上就抛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

老王:看来每个人面对偶像时都会紧张啊。现在 Linux 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那么我想请问 Linus Torvalds 先生,您认为 Linux 和您个人所取得的成功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谢谢。

Linus Torvalds 表示,这份成功的背后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如果 Linux 出现再早几年就可能赶不上互联网的发展,也就不会有社区协作、网络传播的支持,就很难取得这样的成功;而要是再晚几年,可能成功的就是另外的操作系统,或许不是 Linux 和他了,但是必然会有一种适应需求而出现的操作系统。

新闻发布会结束时,大家马上一拥而上,我旁边的美女一个箭步,顺利拉住了 Linus 的注意力,成功拿到了 Linus Torvalds 在 LinuxCon 上的第一个签名!让旁边的我们羡慕嫉妒恨啊!!!Linus 在被围观之后,发现根本走不开,居然同意和大家来一张大合影!老王马上开始考虑站位问题,既要有礼貌风度,又不能在合影里面只露出半个脑袋。

然而,经过一番站位博弈之后,老王发现,还是只有蹲在 Linus 身前才比较合适。不过这张照片抓拍时间不够好,Linus 在看啥呐?

老王背后是不专心合影的 Linus Torvalds 和陆首群先生

原本以为有个合影就是奢望的我,当然还是希望得到人更少一些的合影了。在鄙视了那些拿出手机,蹭到 Linus 身前强行自拍的人之后(其实是老王比较腼腆);终于捞到了一个和 LinuxStory 社区创始人闻其详一同与 Linus Torvalds 合影的机会。

从左到右:Linux 中国的王兴宇、Linus Torvalds、LinuxStory 的闻其详

等等,Linus 左肩上的那个手是谁的?!你这让我们怎么把你 P 掉啊!忍不住炫耀之心给朋友们看了之后,大家纷纷表示,请把右边那个人 P 掉,哈哈。

惊喜之外

LinuxCon 议程有两天,20日上午,Linus Torvalds 会有一个公开访谈环节。因此,第二天一早,我们的 Linux 小伙伴 Bestony 就早早就位最佳直播位。

非常幸运的是,老王在 Linus 上台预备前,又一次遇到了他。这次,老王可是有备而来,专门拿出 Linux 唯一的一本自传:《 只是为了好玩 Just for Fun 》,请他帮我签了名——虽然旁边工作人员极力阻挠,但是 Linus Torvalds 还是非常通情达理地为我签了名,哈哈哈!

Linus Torvalds 的签字

这本书我可得收藏好了!


对了,之后就是 Linus Torvalds 的访谈了,我们的小伙伴 Bestony 已经做了直播,没赶上直播的同学,可以稍后观看我们剪辑和配置字幕的视频,敬请期待!

预测趋势是棘手的,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系统运维和工程领域。2016 年,在我们的 Velocity 大会上,我们讨论了分布式系统、SRE、容器化、无服务架构,人员倦怠以及与提供软件相关的人力与技术挑战等诸多问题。以下是我们认为的下一年的趋势:

1、 分布式系统

我们认为这个很重要,我们在整个 Velocity 会议上再次关注了它

2、 站点可靠性工程(SRE)

站点可靠性工程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RE)-它只是运维么?或者它是 DevOps 的另外一个名称吗?这是 Google 对那些需要做大量系统及软件工程的运维专业人士的称呼。它由在像 Dropbox 公司的前 Google 人向业内推广,招聘 SRE 的职位正不断增加,特别是有大型数据中心的面向网络的公司。在某些情况下,SRE 的作用更多地是帮助开发人员运营自己的服务。

3、 容器化

公司将继续容器化它们的软件交付。Docker 公司本身已经将 Docker 定位为“增量革命”的工具,对遗留应用进行容器化已成为企业的常见案例。Docker 的未来是什么?随着工程师继续采用诸如 Kubernetes 和 Mesos 之类的编排工具,更高层次的抽象可能为其他容器(如 rkt、Garden 等)提供更多空间。

4、 Unikernels

unikernels 是容器化之后的下一步么?它们不合适产品环境么?有些人吹捧 unikernels 的安全和性能好处。关注一下 unikernels 在 2017 是如何进化的,特别要关注下 Dokcer 公司在这个领域做的。(今年它已经收购了 Unikernel Systems)

5、 无服务架构 Serverless

无服务架构视功能为基础的计算单元。有些人认为这个术语是误导性的(让人想起 “noops”),并且更倾向于把这个趋势称为“ 功能即服务 Functions-as-a-Service ”(FaaS)。开发人员和架构师正在越来越多地尝试这个技术,并期望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程序用这个范式编写。更多关于 serverless/FaaS 对运维的意义,请查看 Michael Hausenblas 的 Serverless 运维免费电子书。

6、 原生云程序开发

就像 DevOps,这个术语已经被市场人员使用并滥用很久了,但是 云计算基金会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为这些新工具(通常是谷歌发起的)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工具不仅利用了云,而且特别还在于分布式系统(即微服务,容器化和动态编排)所提供的优势和机会。

7、 监控

随着行业从 Nagios 风格的监控发展到流化指标和可视化,我们在生产越来越多的系统数据,而如何理解它们则是下一个挑战,因此,我们看到供应商开始提供具有机器学习功能的监控服务,以及更普遍的是 IT 运营人员开始去研究让机器学习分析系统数据的技术。同样,随着我们的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动态和分布式,监控越来越少地检查某个资源的健康状况,更多的是在服务之间追踪流量。因此,分布式跟踪已经出现。

8、 DevOps 安全

随着 DevOps 安全的普及,安全性正在迅速成为团队范围的关注。当重视安全和合规方面的公司在速度的竞争上感到了压力时,要同时满足速度和可靠性的 DevOps 所面对的经典挑战尤其明显。

告诉我们关于你的工作

作为一名 IT 运维专业人员 - 你是否使用系统管理的术语如 DevOps、SRE、DBA 等等。- 欢迎你来分享你的见解


作者简介:

Courtney Nash 主持 O'Reilly Media 的多个会议,是专注于现代网络运维、高性能程序和安全性的战略内容总监。一位前学术神经科学家,她仍然对大脑着迷,以及它如何告诉我们与技术互动和对技术的期望。自从移居西雅图,在一家蓬勃发展的在线书店工作之后,她花了 17 年的时间从事技术行业的各种工作。在外面,你可以看到 Courtney 在骑自行车、徒步旅行、滑雪。。。

O'Reilly Media 的基础架构和运维编辑 Brian Anderson 介绍了从传统系统管理到云计算、Web 性能、Docker 和 DevOps 等软件交付的重要内容。他一直从事在线教育,服务于学习者的需求超过十多年。


via: https://www.oreilly.com/ideas/top-8-systems-operations-and-engineering-trends-for-2017

作者:Courtney Nash, Brian Anderson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LG 制造的 Nexus 5,奇巧(KitKat)的首发设备。

Android 4.4,奇巧——更完美,更少的内存占用

谷歌安卓 4.4 的发布确实很讨巧。谷歌和雀巢公司合作,新版系统的代号是“奇巧(KitKat)”,并且它是在 2013 年 10 月 31 日发布的,也就是万圣节。雀巢公司推出了限量版带安卓机器人的奇巧巧克力,它的包装也帮助新版系统推广,消费者有机会赢取一台 Nexus 7。

一部新的 Nexus 设备也随奇巧一同发布,就是 Nexus 5。新旗舰拥有迄今最大的显示屏:一块五英寸、1920x1080 分辨率的 LCD 显示屏。除了更大尺寸的屏幕,Nexus 5 的制造商 LG 还将 Nexus 5 的机器大小控制得和 Galaxy Nexus 或 Nexus 4 差不多。

Nexus 5 相对同时期的高端手机配置算是标准了,拥有 2.3Ghz 骁龙 800 处理器和 2GB 内存。手机再次在 Play 商店销售无锁版,相同配置的大多数手机价格都在 600 到 700 美元之间,但 Nexus 5 的售价仅为 350 美元。

奇巧最重要的改进之一你并不能看到:显著减少的内存占用。对奇巧而言,谷歌齐心协力开始了降低系统和预装应用内存占用的努力,称作“Project Svelte”。经过了无数的优化工作和通过一个“低内存模式”(禁用图形开销大的特效),安卓现在可以在 340MB 内存下运行。低内存需求是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的设备——智能手机增长最快的市场——许多设备的内存仅有 512MB。冰淇淋三明治更高级的 UI 显著提高了对安卓设备的系统配置要求,这使得很多低端设备——甚至是新发布的低端设备——的安卓版本停留在姜饼。奇巧更低的配置需求意味着这些廉价设备能够跟上脚步。有了奇巧,谷歌希望完全消灭姜饼(写下本文时姜饼的市场占有率还在 20% 左右)。只是降低系统需求还不够,甚至有报道称谷歌将不再授权谷歌应用给姜饼设备。

除了给低端设备带来更现代版本的系统,Project Svelte 更低的内存需求同样对可穿戴设备也是个好消息。Google Glass 宣布它会切换到这个更精简的系统,Android Wear 同样也运行在奇巧之上。安卓 4.4 带来的更低的内存需求以及 4.3 中的通知消息 API 和低功耗蓝牙支持给了可穿戴计算漂亮的支持。

奇巧的亮点还有无数精心打磨过的核心系统界面,它们无法通过 Play 商店升级。系统界面,拨号盘,时钟还有设置都能看到升级。

奇巧在 Google Now 启动器下的透明系统栏。 [Ron Amadeo 供图]

奇巧不仅去掉了讨人厌的锁屏左右屏的线框——它还默认完全禁用了锁屏小部件!谷歌明显感觉到了多屏锁屏和锁屏主屏对新用户来说有点复杂,所以锁屏小部件现在需要从设置里启用。锁屏和时钟里不平衡的时间字体换成了一个对称的字重,看起来好看多了。

在奇巧中,应用拥有将系统栏和状态栏透明的能力,显著地改变了系统的外观。系统栏和状态栏现在混合到壁纸和启用透明栏的应用中去了。这些栏还能通过新功能“沉浸”模式完全被应用隐藏。

奇巧是“电子”科幻风格的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几乎完全移除了系统的蓝色痕迹。状态栏图标由蓝色变成中性的白色。主屏的状态栏和系统栏并不是完全透明的;它们有深色的渐变,这样在使用浅色壁纸的时候白色的图标还能轻易地识别出来。

Google Now 和文件夹的调整。 [Ron Amadeo 供图]

在 Nexus 5 上随奇巧到来的主屏实际上由 Nexus 5 独占了几个月,但现在任何 Nexus 设备都能拥有它了。新的主屏叫做“Google Now Launcher”,它实际上是谷歌搜索应用。是的,谷歌搜索从一个简单的搜索框成长到了整个主屏幕,并且在奇巧中,它涉及了壁纸、图标、应用抽屉、小部件、主屏设置、Google Now,当然,还有搜索框。由于搜索现在运行在整个主屏幕,任何时候只要打开了主屏并且屏幕是点亮的,就可以通过说“OK Google”激活语音命令。在搜索栏有引导用户说出“OK Google”的文本,在几次使用后这个介绍会隐去。

Google Now 的集成度现在更高了。除了通常的系统栏上滑激活,Google Now 还占据了最左侧的主屏。新版还引入了一些设计上的调整。谷歌的 logo 移到了搜索栏内,整个顶部区域更紧凑了。显示更多卡片的设计被去除了,新添加的一组底部按钮指向备忘录、自定义选项,以及一个更多操作按钮,里面有设置、反馈,以及帮助。因为 Google Now 是主屏幕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拥有透明 的系统栏和状态栏。

透明以及让系统的特定部分“更明亮”是奇巧的设计主题。黑色调通过透明化从状态栏和系统栏移除了,文件夹的黑色背景也换为了白色。

新的,更加清爽的应用列表,以及完整的应用阵容。 [Ron Amadeo 供图]

奇巧的图标阵容相对 4.3 有显著的变化。更戏剧化地说,这是一场大屠杀,谷歌从 4.3 的配置中移除了七个图标。谷歌 Hangouts 现在能够处理短信,所以“信息”应用被去除了。Hangouts 同时还接手了 Google Messenger 的职责,所以它的图标也不见了。Google Currents 不再作为默认应用预装,因为它不久后就会被终结——和它一起的还有 Google Play Magazines(Play 杂志),取代它们的是 Google Play Newsstand(Play 报刊亭)。谷歌地图被打回一个图标,这意味着本地和导航的快捷方式被去掉了。难以理解的 Movie Studio 也被去除了——谷歌肯定已经意识到了没人想在手机上剪辑电影。有了主屏的“OK Google”关键词检测,语音搜索图标的呈现就显得多余了,因而将其移除。令人沮丧的是,没人用的新闻和天气应用还在。

有个新应用“Photos(相片)”——实际上是 Google+ 的一部分——接手了图片管理的工作。在 Nexus 5 上,相册和 Google+ 相片十分相似,但在 Google Play 版设备上更新版的奇巧中,相册已经完全被 Google+ 相片所取代。Play Games 是谷歌的后端多用户游戏服务——谷歌版的 Xbox Live 或苹果的 Game Center。Google Drive,已经在 Play 商店存在数年的应用,终于成为了内置应用。谷歌 2012 年 6 月收购的 Quickoffice 也进入了内置应用阵容。Drive 可以打开 Google 文档,Quickoffice 可以打开微软 Office 文档。如果细细追究起来,在大多数奇巧中包含了两个文档编辑应用和两个相片编辑应用。


Ron Amadeo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RonAmadeo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25/

译者:alim0x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过于殷勤(敏捷)的侍者会让你美好的一餐糟糕无比。

然而,离开“敏捷”的“持续交付”餐馆,旁边还有“瀑布”餐吧。

嗷,这个快节奏的年代!

The Agile Restaurant

注: “敏捷” agile 开发、 “持续交付” Continuous Delivery (CD)和 “瀑布” waterfall 式开发都是软件开发术语。瀑布式开发/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过时的开发模式,其得名于开发阶段按顺序衔接,如瀑布般进行。敏捷和持续交付是近年来流行的开发模式,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现代的软件开发需求,但是,显然,如果餐馆也采用这种模式,似乎不太对劲。


via: http://turnoff.us/geek/agile-restaurant/

作者:Daniel Stori 译者: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