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ony 发布的文章

在完成了产品的基础开发以后,接下来需要进行一些周边的工作,这些周边工具将会帮助下一步优化产品。

为什么要加应用统计和 Crash 收集

不少开发者在开发的时候,很少会意识到需要添加应用统计和 Crash 收集。但对于一个合格的应用来说,这些是必须的。

  • 应用统计:应用统计会在后续进行产品迭代的时候给予数据的支持,让能够明确为什么要更新、要更新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 Crash 收集:人无完人,很难开发出一个完美的应用,就随时有可能会出现应用报错的情况。出现报错以后由于用户的水平不同,有效的反馈其实很少。Crash 收集则可以帮助收集必要的 Crash 信息,从而在后续开发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修复 Bug。

应该使用哪些工具?

在应用统计领域,可选项非常多,大部分人使用的是 Google Analytics ,不过由于这个产品的面向用户主要是国内的用户,因此我更倾向选择加载速度更快的产品,最终我选择的是来自腾讯的移动应用分析(MTA),腾讯的移动应用分析中,提供了 HTML5 产品的接入,因此可以完成 TLDR 的统计。

在 Crash 收集方面,大家用的比较普遍的是 Sentry.io ,不过因为 Linux 中国并没有足够多的产品业务需要使用 Sentry 来收集 Crash ,因此,一直使用的是官网的免费使用版本。同样因为网络加载速度的原因,选择使用了国内的竞品 —— FunDebug

接入工具

腾讯移动应用分析

腾讯移动应用分析的接入并不复杂,首先,你需要登陆其官网,创建一个 HTML5 应用。

并在创建完成后,根据你自己的需要配置相应的能力,这里我开启了所有的数据统计,用以支持后续的产品迭代决策。

配置完成后,你会获得具体的统计的代码,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接入。

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将代码复制,并粘贴到 public/index.html 中,从而实现统计。不过,这样嵌入会导致如果需要自定义统计时,会无法通过 ESLint 的规则,因此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使用 Vue 插件的方式接入。

使用 Vue 插件接入时,需要使用 mars-mta 这个包。

先使用 npm 安装依赖,然后在 main.js 中加入相应的统计代码,就可以实现自动的统计。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import vuetify from './plugins/vuetify';

// 以下为新增代码
import Mars from 'mars-mta'
Vue.use(Mars, {
    open: true, // 开关,若为false,则不会发出上报
    config: {
      sid: '500710182', // 必填,统计用的appid
      cid: '500710183', // 如果开启自定义事件,此项目为必填,否则不填
      autoReport: 1, // 是否开启自动上报(1:init完成则上报一次,0:使用pgv方法才上报)
      senseHash: 1, // hash锚点是否进入url统计
      senseQuery: 1, // url参数是否进入url统计
      performanceMonitor: 1, // 是否开启性能监控
    }
})
// 以上为新增代码

new Vue({
  router,
  vuetify,
  render: h => h(App),
  beforeCreate: async function(){
        const auth = this.$tcb.auth({ persistence: 'local' });
        await auth.signInAnonymously();
  }
}).$mount('#app')

在我的代码中,配置了 sidcid ,这些信息你都需要在腾讯 MTA 的应用管理后台获取。

而下方的配置,则根据你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开启即可。

对应的提交:https://github.com/LCTT/tldr.linux.cn/commit/61821aff4bf75fda3e81d96c6cd34a51efd00773

FunDebug

Fundebug 是我之前在开发小程序的时候用过的 Crash 收集应用。这次刚好也用上了。

因为预算的问题,这里我使用的是免费版本,有几个 tab 是看不到的,但是基本的 Debug 也是够用了。

Fundebug 的安装也很简单, 访问 https://www.fundebug.com/ ,注册账号, 并创建一个项目,你会获得一个 API Key,后续你可以使用这个 API Key 来初始化你的项目。

执行如下命令来安装依赖:

npm install fundebug-javascript fundebug-vue --save

并在 main.js 中添加如下代码(将 API-KEY 替换为你自己的 API KEY)并保存,就可以引入 Fundebug 来进行 Crash 收集了。

import * as fundebug from "fundebug-javascript";
import fundebugVue from "fundebug-vue";
fundebug.init({
    apikey: "API-KEY"
})
fundebugVue(fundebug, Vue);

对应的提交:https://github.com/LCTT/tldr.linux.cn/commit/225ca9d38e80eb55defac6383f5b9c228bdab6fe

优化

在开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 Error,这个是难以避免的。在开启了 Crash 收集以后,这些 ERROR 也会被收集到 Fundebug 上,这样会浪费每个月 3000 条的免费额度,因此,需要一个方法在开发环境不启用这些拓展。类似的,也不希望 MTA 统计本地开发的 Page View ,会影响到后续的数据分析。因此,我使用了一些方法来避开这个问题。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Vue.use(Mars, {
      open: true, // 开关,若为false,则不会发出上报
      config: {
        sid: 'xxx', // 必填,统计用的appid
      }
  })
  fundebug.apikey = "xxx"
  fundebugVue(fundebug, Vue);
}

通过将引用统计的代码包裹在环境的判断代码中,可以实现在渲染的时候,只有生产环境才会渲染出相应的统计代码,从而实现了在开发环境不调用 fundebug 和 mta 统计,避免了开发环境的数据干扰。

对应的提交:https://github.com/LCTT/tldr.linux.cn/commit/62f87b51fabd7c25cd905560157a546fd62babf2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两个服务,分别是用于统计的腾讯移动分析 MTA 和用于做 Crash 收集的 fundebug,介绍了应该如何在 Vue 应用中接入这两种服务。此外,还根据实际的需求,优化了两个统计的位置,确保产品在开发环境不会工作,从而避免了影响到我们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这篇文章涉及到的代码你都可以在 https://github.com/LCTT/tldr.linux.cn/blob/master/src/main.js 看到。

介绍

在完成了界面的实现后,接下来可以开始进行和云开发相关的数据对接。完成数据对接后,应用基础就打好了,接下来的就是发布上线以及一些小的功能的加入。

配置

在进行相关的配置调用的时候,你需要先登录腾讯云控制台,进行一些配置。使用你的小程序账号登录腾讯云,并在其中找到“云开发”产品。进入到“产品控制台”。

在“产品控制台”中找到你的环境,点击进入“详情页”:

在环境“详情页面”选择“用户管理”->“登录设置”->“匿名登录”:

启用匿名登录。

云开发的数据查询目前必须登录后才可以查询,因为希望给用户提供的是免登录的解决方案,因此,必须开通匿名登录,确保可以进行数据查询。

由于需要在网页中调用相应的函数,因此,也需要在同一个页面的 WEB 安全域名中添加应用的上线域名(本地调试用的 localhost 无需添加)。

为应用程序添加匿名登录的逻辑

此部分代码位置:https://github.com/LCTT/tldr.linux.cn/blob/master/src/main.js

由于希望用户可以打开网页就可以查询数据,因此,必须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完成匿名登录逻辑。

根据对 Vue 生命周期的预研,将相应的逻辑放在了 beforeCreate 中,确保在应用初始化完成后,就可以自动完成匿名登录。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 main.js
new Vue({
  router,
  vuetify,
  render: h => h(App),
  beforeCreate: function(){                   // 新增匿名登陆逻辑
        const auth = this.$tcb.auth();        // 新增匿名登陆逻辑
        auth.signInAnonymously();             // 新增匿名登陆逻辑
  }                                           // 新增匿名登陆逻辑
}).$mount('#app')

加入完成后,你可以使用云开发的数据库等命令,来完成相应的数据库调用,验证自己的调用是否正常。

在这里需要注意,由于 Vue 默认的 ESLint 规则限制,默认是无法在 Vue 项目代码中使用 console.log 的,你需要使用一些命令来跳过相应的检查 只需要在你需要打印变量的前一行加入 // eslint-disable-next-line 就可以避免对应的检查了。

调用数据

此部分代码位置:https://github.com/LCTT/tldr.linux.cn/blob/master/src/views/Result.vue

完成初始化后,就需要完成相应的数据调用,这里不再针对每一个进行讲解,选择一个例子来说明。

const db = this.$tcb.database();
const cmd = db.collection('command');
if(this.id){ // 这里的 id 是 props 传入的参数,为命令对应的 doc id
    cmd.doc(this.id).get().then(res => {
      this.command = res.data
    })
    }else{
    cmd.where({
      name: this.$route.params.cmd // 命令可以从 Route 中获取,但实际场景下,因为开启了 `props: true`,也可以直接从 props 中获取。
    }).limit(1).get().then(res => {
      this.command = res.data[0]
    }).catch((err) => {
      alert("命令查询出错,请联系我们")
      // eslint-disable-next-line
      console.error(err)
    })
}

在这段代码中,首先是前期挂载的 $tcb 中抽取 database() 对象,并基于 database() 对象构建 collection() 对象。 然后就是使用 collection() 对象进行查询。

由于这里涉及到不同的页面逻辑,使用了一个 if 来判断数据。上下两种分别是获取单个数据和使用多个数据的方法。获取到数据以后,将数据更新,同步到 Vue 的 Data 中,完成相应的逻辑的调用。

云开发登录的坑

此部分代码位置:https://github.com/LCTT/tldr.linux.cn/blob/master/src/main.js

由于为用户提供的是快速查询功能,因此希望用户无论何时都是无感进行查询的。但实际测试的时候,发现用户如果直接通过命令行登录的时候,会导致报错。根据控制台返回的信息来看,是用户登录状态尚未完成,就进行了数据查询。

通过查询云开发的文档,发现云开发的 auth 对象在登录的时候,可以传入一个 persistence 参数来控制身份信息的持久化。

由于默认使用的是会话 ,所以导致用户的登录态丢失。为了确保应用的状态正常进行,将 persistence 设置为 local,确保应用在一次登录后可以将用户登录状态下放到用户的存储 中,这样可以避免用户总是会遭遇请求失败的问题。

// main.js
new Vue({
  router,
  vuetify,
  render: h => h(App),
  beforeCreate: async function(){
        const auth = this.$tcb.auth({ persistence: 'local' });
        await auth.signInAnonymously();
  }
}).$mount('#app')

总结

在实际开发中,如果你需要通过云开发的 Web SDK 调用相应的数据,则需要先行开启云开发的匿名登录并配置 Web 安全域名;在数据调用的部分和在小程序端调用云开发没有太大的区别;并通过设置 presistence 设置搞定了登录状态丢失的问题。

工作量分析

在我们进行这部分开发的时候,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功能安排和分类。

简单看来,我需要开发 3 个页面:

  1. 首页:首页负责用户默认访问。
  2. 列表页:列表页面则是在搜索过程中,如果有多个结果,则进入到列表页面。如果有单个结果,则应该进入到详情页面。
  3. 结果页:结果页负责显示命令的具体的翻译结果。

根据实际的工作拆分组件的化,我需要有一个 Layout 组件来负责整体的页面的环境渲染。但是,考虑到组件的复用,于是决定将首页的 Title 进行优化,使首页和详情页保持一致。

在新版的布局情况下,我就可以将顶部的的 title 和底部的 Link 放在最外侧的组件中。

创建 Router & Page

在思考情况后,接下来我们来创建 Router 和 Page。首先,删除 views 下的 About.vue(因为这个页面我们不需要)。然后创建 List.vueResult.vue ,用作后续的开发准备。

创建完成后,修改 router/index.js 中的 routes 部分:

const routes =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home" */ '../views/Home.vue')
  },
  {
    path: '/list/:cmd',
    name: 'list',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list" */ '../views/List.vue')
  },
  {
    path: '/cmd/:cmd',
    name: 'command',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cmd" */ '../views/Result.vue')
  }
]

完成定义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形如 https://tldr.linux.cn/list/ls和https://tldr.linux.cn/cmd/ls 这样的方式来访问具体的命令了。

定义页面

接下来需要编写 Home、List 和 Result 这三个页面。由于这三个页面在内容方面没有太多的可以借鉴的点,所以我们更多关注于使用页面中 <script> 的部分。

<template>
  <div class="home">
        <v-text-field
        v-model="cmd"
        @keydown="onKeyDown"
        autofocus
        ></v-text-field>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
  data:function(){
    return {
      cmd:""
    }
  },
  methods:{
    onKeyDown: function(e)  {
     
    }
  },
  computed:{
    isLoaded:function(){
        return !this.loaded
    }
  }
}
</script>

上述代码是我在三个页面几乎都会使用到的结构,删除其中的一些无用的代码以后,基本上在每个页面都可以看到。这里我重点说一下其中的一些比较特殊的用法。

首先第一个是在 v-text-field 上加入的 @keydown="onKeyDown" 这个绑定,这个绑定将会帮助实现用户点击回车以后,自动触发事件。这样在用户输入完命令后,按下回车就自动执行后续的操作,而不需要再移动鼠标指针去点击按钮启动搜索。

其次,在 v-text-field 上加入了autofocus ,来实现进入页面后,自动为输入框加入focus,从而实现页面加载完成后,用户就可以输入命令。

这样的一些配置,可以让用户的体验做到最好

除此之外,我还用到了 computed ,来做数据调整,确保我可以控制内容。

一些小的特性的点

使用骨架图来优化体验

由于我们的应用在列表页面和详情页面存在数据的查询时间,为了让应用在加载的时候,不会因为加载中而退出页面,我加入了 v-skeleton-loader 组件,这样用户在数据查询的时候,看骨架图来缓解用户的焦虑。

在组件层面,我配置了 v-if 来做显示的控制,并将 type 设置为 card,article,card,article 来实现多样化的组件加载支持。

 <v-skeleton-loader
    v-if="isLoaded"
    type="card,article,card,article"
    min-height="800"
    ></v-skeleton-loader>

总结

在这一部分中,借助 Vue 的 methodonkeydowncomputed 实现了页面基本逻辑的构建。并借助 Vuetify 的一些基础组件来构建页面。

在这一部分,我想告诉大家的更多是在 UI 的部分,我们在做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考虑的是界面,更多还需要考虑在 UX 侧体验的优化,组件库提供给我们的配置项目,可以优化产品体验。

“Linux” 小程序是 Linux 中国在 2019 年 2 月(恰恰是去年春节)发布的小程序,该小程序采用众包模式,对著名的 TLDR 项目中的 Linux 命令示例进行了翻译,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展现。在 2020 年的春节,我们面向更多的 PC 端用户,开放了 Web 版的 Linux 命令查询。Web 版和小程序版数据同步,让你在使用桌面计算机时也可以进行命令查询。

从今天起,我们将在 Linux 中国官网和公众号上,连载 TL;DR Web 应用开发背后的故事。接下来,请看来自开发 gg 的文章。

背景描述

Linux 中国曾在过去的一年开发和运行了一个中国版 TL;DR 客户端。不过当时做的版本是小程序的版本,一直以来,受限于小程序·云开发没有 Web SDK ,因此无法将应用能力迁移到更多的平台上。刚好最近云开发提供了 Web SDK,并已经逐步成熟,于是我们便可以借此机会,将业务实现 PC 化,服务更多人群。

在开发出初步的版本之后,我们决定以这个项目作为范例,将我们开发经验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参考开发自己的云应用。

项目设计

在进行项目开发时,先对项目进行了基本的 UI 设计:

主页

详情页

这里用到的是 balsamiq 的手绘线框图来完成产品设计,以避免我个人过度追求完美,而让产品延期迟迟不能上线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了非常多次)

技术选项

由于需要的是一个前端页面,因此,在技术选型方面,几乎没有太多的异议。使用最为熟悉的技术栈来完成。

  • 前端框架:Vue
  • 路由器:Vue Router
  • CSS 框架:Vuetify.js

镜像配置

因为身处国内, npm 的速度必然不太好,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镜像设定,确保 npm 和 yarn 在安装依赖。这里使用的是腾讯云提供的镜像。

# Npm 设置
npm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mirrors.cloud.tencent.com/npm/

# yarn 设置
yarn config set registry http://mirrors.cloud.tencent.com/npm/ -g

初始化 Vue 项目

首先,需要安装 Vue CLI,以进行项目的生成,这里我已经完成安装,就不再赘述。(Vue CLI 的安装教程点击这里

执行如下命令初始化项目:

vue create tldr

等待其完成安装以后,进入项目,并启动项目。

cd tldr
yarn serve

随即,可以在浏览器中访问 localhost:8080 查看项目:

预览

记得引入 git 做版本控制,文章里就不介绍了。没意思。

安装 Vue Router

在完成 Vue 项目的初始化以后,接下来需要进行 Vue Router 的配置了。

Vue Router 的配置在引入了 Vue 3 以后,显得非常的简单,直接执行如下命令即可:

vue add router

执行过程中,会问你是否需要启用 History Mode,根据需要选取,我使用的是 History Mode。

设置完成以后,保存并重启 Vue 的开发服务器,你会在预览中看到 Router 添加的 “Home” 和 “About”。

安装 Vuetify.js

接下来安装的是 Vuetify.js ,由于框架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因此在开发时也非常简单,只需要执行如下命令就可以完成初始化。

vue add vuetify

会问你选择那种预设,直接使用 Default 即可。

保存并重启开发服务器,你会看到这样的界面,则说明配置完成。

部署测试应用

在进行下一步开发的时候,需要先进行一下项目的部署,从而获得一个测试的域名,方便后续的开发。

这里项目的开发我并没有使用云开发自己的 Web 托管 (因为我们不是按量付费套餐,所以没有办法开启),而是使用了 Now.sh 的,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

引入云开发 SDK

云开发提供了 Web SDK ,可以通过 npm 安装,并引用。

执行如下命令来安装:

yarn add tcb-js-sdk

安装完成后,在 main.js 中引入 tcb,并通过修改 Vue 的原型来实现挂载 Vue。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import vuetify from './plugins/vuetify';
const tcb = require('tcb-js-sdk')  // 新增的引入 TCB

Vue.config.productionTip = false

Vue.prototype['$tcb'] = tcb.init({ // 新增的修改原型
    env: 'prod-2c59c7'             // 新增的修改原型
})                                 // 新增的修改原型

new Vue({
  router,
  vuetify,
  render: h => h(App)
}).$mount('#app')

这样就可以在应用运行的整个周期中使用 this.$tcb 来调用云开发的相关逻辑。

总结

在完成了项目的初始化以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这在初始化项目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1. 配置 npm 镜像,以确保 Node 包的安装速度
  2. 使用 Vue CLI 来初始化项目
  3. 安装 Vue Router & Vuetify.js
  4. 部署应用
  5. 安装 tcb-js-sdk 以调用云开发数据

请期待本系列的下一篇关于界面开发的文章。

“Linux” 小程序是 Linux 中国在 2019 年 2 月(恰恰是去年春节)发布的小程序,该小程序采用众包模式,对著名的 TLDR 项目中的 Linux 命令示例进行了翻译,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展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和广大的社区贡献者,一同将这个小程序中的内容进行了翻译,如今翻译进度已经接近 100%。在 2020 年的春节,我们面向更多的 PC 端用户,开放了 Web 版的 Linux 命令查询。Web 版和小程序版数据同步,让你在使用桌面计算机时也可以进行命令查询。

现在,你可以通过 https://tldr.linux.cn/ 来体验 PC 端的命令查询。

除此之外,为了让这个项目可以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将这个项目开源出来,你可以在 GitHub 中找到它。如果觉得不错,不妨在 GitHub 给我们一个星标!

不仅如此,我们还邀请了本项目的开发者来写了经验分享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后继文章),帮助有兴趣的开发者快速上手开发类似的项目,既可以参与到我们的项目协作中,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经验,来了解到更多关于 Web 应用开发的知识。

Google 开发者大会已经结束一周有余,我的心情也从参会两天的跌宕起伏变得平稳了一些,便趁着这个机会,写一篇会后评论,在摆脱了体验的层面上,重看 Google 开发者大会 2019。

四年来的变与不变

Google 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办,这已经是连续的第四年了,从 2016 年,一直到 2019 年,四年过去了,我们不妨看看, Google 开发者大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 2016 年,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 Keywords 是 Android 、Firebase、Angular、Mobile Web、Google Play 、Ads 和 What‘s next。

在 2017 年,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 Keywords 变成了 PWA & AMP、Tensorflow、Firebase、Kotlin、Android ,此外,2017 年,Flutter 有了自己的第一场演讲:「Rapidly build beautiful mobile apps with Flutter」, AR Core 也在这一年的 Google 开发者大会上,崭露头角。

到了 2018 年,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 Keywords 是 Tensorflow、Firebase、ARCore、Flutter。

而今年的 2019 年,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 Tensorflow ,其他的诸如 Firebase、ARCore、Flutter 虽然也占据了不小的篇幅,但和 Tensorflow 相比,差距还是不小。

四年来, 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关键词变得越来越简单,技术也变得越来越专业。但演讲的标题,却看起来越来越接地气。以往的大会往往讨论的是技术实现的细节,如今的大会,分享的更多是 Google 能力如何与产品、业界所结合。过去的内容往往是通过跑分来对比,如今的内容则更多是介绍能力是如何被企业所使用,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模式。四年来,Google 开发者大会的内容从纯英文,到如今的中文 Topic 层出不穷,曾经傲娇的 Google 也变得越来越亲近中国开发者。

Google 的技术不如从前了么?显然不是,从今年的 Tensorflow Dev Summit ,到 Google I/O 2019 ,Google 给我们的惊艳从未少过,只是不同的是,如今的 Google 不再是那个强调自己的技术多么先进的技术公司了,而是一个更加强调 Google 如何改变世界,如何帮助企业获得成长的产品型公司了,显然, Google 更加成熟了,它明白,技术本身只是工具,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美好

2019 in 机器学习

如果说今年的大会最核心的是什么,那莫过于 机器学习 了,从无处不在的 机器学习 产品,到第二天数十场的 Tensorflow 专场演讲,无一不表明了本次大会的主角,就是 Tensorflow。

Google 在本次大会中,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去分享和介绍,如何使用 Tensorflow ,如何应用 Tensorflow ,还介绍了一些国内的企业对于 Tensorflow 的应用,以启发开发者使用 Tensorflow 。针对国内所独有的微信小程序业态, Google 的 Tensorflow.js 也提供了相关的适配,帮助开发者更低成本的使用 Tensorflow ,在自己的应用中接入和应用机器学习。

除了技术,在会场中还可以看到大量的体验性质的项目,这些体验性质的项目看似是创意,背后却是来自 TensorFlow 机器学习能力的产品化,这些体验项目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介绍 TensorFlow 到底有多么强大,而是用产品告诉你,机器学习、TensorFlow 能够为你的产品赋能多少。这种思路的转变,也正是机器学习不断落地到应用场景的实例。在过去,我们没有足够的产品时,不得不以应用跑分来做对比,但当应用已经足够好的时候,应用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除了基础的 机器学习 能力,我们也看到, 机器学习与 Google 的其他服务是如何一同对外提供服务,在 Google 的 Analytics 服务、Firebase 服务等产品中,看似与 机器学习 无关的应用,背后却都是隐含着 机器学习 的逻辑,借助 机器学习 来帮助 Google 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水准,让用户可以与 Google 共同前进,取得双赢。

在 2019 年, 机器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热词,取而代之的,是各企业默默的将机器学习的能力引入到自己的产品中,默默的为用户提供着服务。在 2019 年,技术不再是 机器学习 的核心,如何将技术产品的价值,迁移到产品上,转换成用户触手可及的产品,才是真正的核心。这里, Google 为大家做了榜样。

Grow 、Grow 、Grow

在本次大会中,最令我惊喜的,莫过于 Grow With Google 这个项目。身处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学习成为我们永恒的话题,但是,学什么、如何学,却是我们一直都没有搞清楚的问题。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中国,我们恐惧自己被甩下,却因为没有合适的内容,日复一日的学习着技术内容。但是我一直认为,社会是复杂的,生活是复杂的,工作是复杂的,我们凭什么认为我们掌握的简单技能,能够解决一个复杂问题呢?

Grow With Google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在线课程的项目,而是一个新的可能,在 Grow With Google 中,它提供了针对教师、个体户、学生和求职者、开发者、初创公司等不同角色下的教育内容,帮助你以最快的方式,完成角色的转变,这种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并不多,如今 Google 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对于焦虑的我们来说,这获取是一剂良药。

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复杂,拥有更多的可能,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走出知识焦虑的怪圈

总结

Google 开发者大会值得去么?当然值得,去大会并不是为了去看技术的细节,实际上,这些内容在官方文档中,你可能找到更加细致的内容。大会真正带给你的价值,是帮助你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你所遇见的问题。以一种 Google 范的方式,帮助你解决你自己的问题,更好的看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