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os Alberto 发布的文章

大家好,本文的主题是 Redis,我们将要在 CentOS 7 上安装它。编译源代码,安装二进制文件,创建、安装文件。在安装了它的组件之后,我们还会配置 redis ,就像配置操作系统参数一样,目标就是让 redis 运行的更加可靠和快速。

Runnins Redis

Redis 服务器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多平台数据存储软件,使用 ANSI C 编写,直接在内存使用数据集,这使得它得以实现非常高的效率。Redis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Lua, C, Java, Python, Perl, PHP 和其他很多语言。redis 的代码量很小,只有约3万行,它只做“很少”的事,但是做的很好。尽管是在内存里工作,但是数据持久化的保存还是有的,而redis 的可靠性就很高,同时也支持集群,这些可以很好的保证你的数据安全。

构建 Redis

redis 目前没有官方 RPM 安装包,我们需要从源代码编译,而为了要编译就需要安装 Make 和 GCC。

如果没有安装过 GCC 和 Make,那么就使用 yum 安装。

yum install gcc make

官网下载 tar 压缩包。

curl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0.4.tar.gz -o redis-3.0.4.tar.gz

解压缩。

tar zxvf redis-3.0.4.tar.gz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cd redis-3.0.4

使用Make 编译源文件。

make

安装

进入源文件的目录。

cd src

复制 Redis 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到 /usr/local/bin。

cp redis-server redis-cli /usr/local/bin

最好也把 sentinel,benchmark 和 check 复制过去。

cp redis-sentinel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dump /usr/local/bin

创建redis 配置文件夹。

mkdir /etc/redis

/var/lib/redis 下创建有效的保存数据的目录

mkdir -p /var/lib/redis/6379

系统参数

为了让 redis 正常工作需要配置一些内核参数。

配置 vm.overcommit_memory 为1,这可以避免数据被截断,详情见此

sysctl -w vm.overcommit_memory=1

修改 backlog 连接数的最大值超过 redis.conf 中的 tcp-backlog 值,即默认值511。你可以在kernel.org 找到更多有关基于 sysctl 的 ip 网络隧道的信息。

sysctl -w net.core.somaxconn=512

取消对透明巨页内存(transparent huge pages)的支持,因为这会造成 redis 使用过程产生延时和内存访问问题。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redis.conf

redis.conf 是 redis 的配置文件,然而你会看到这个文件的名字是 6379.conf ,而这个数字就是 redis 监听的网络端口。如果你想要运行超过一个的 redis 实例,推荐用这样的名字。

复制示例的 redis.conf 到 /etc/redis/6379.conf

cp redis.conf /etc/redis/6379.conf

现在编辑这个文件并且配置参数。

vi /etc/redis/6379.conf

daemonize

设置 daemonize 为 no,systemd 需要它运行在前台,否则 redis 会突然挂掉。

daemonize no

pidfile

设置 pidfile/var/run/redis_6379.pid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port

如果不准备用默认端口,可以修改。

port 6379

loglevel

设置日志级别。

loglevel notice

logfile

修改日志文件路径。

logfile /var/log/redis_6379.log

dir

设置目录为 /var/lib/redis/6379

dir /var/lib/redis/6379

安全

下面有几个可以提高安全性的操作。

Unix sockets

在很多情况下,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运行在同一个机器上,所以不需要监听网络上的 socket。如果这和你的使用情况类似,你就可以使用 unix socket 替代网络 socket,为此你需要配置 port 为0,然后配置下面的选项来启用 unix socket。

设置 unix socket 的套接字文件。

 unixsocket /tmp/redis.sock

限制 socket 文件的权限。

unixsocketperm 700

现在为了让 redis-cli 可以访问,应该使用 -s 参数指向该 socket 文件。

redis-cli -s /tmp/redis.sock

requirepass

你可能需要远程访问,如果是,那么你应该设置密码,这样子每次操作之前要求输入密码。

requirepass "bTFBx1NYYWRMTUEyNHhsCg"

rename-command

想象一下如下指令的输出。是的,这会输出服务器的配置,所以你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拒绝这种访问。

CONFIG GET *

为了限制甚至禁止这条或者其他指令可以使用 rename-command 命令。你必须提供一个命令名和替代的名字。要禁止的话需要设置替代的名字为空字符串,这样禁止任何人猜测命令的名字会比较安全。

rename-command FLUSHDB "FLUSHDB_MY_SALT_G0ES_HERE09u09u"
rename-command FLUSHALL ""
rename-command CONFIG "CONFIG_MY_S4LT_GO3S_HERE09u09u"

Access Redis through unix with password and command changes

使用密码通过 unix socket 访问,和修改命令

快照

默认情况下,redis 会周期性的将数据集转储到我们设置的目录下的 dump.rdb 文件。你可以使用 save 命令配置转储的频率,它的第一个参数是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帧,第二个参数是在数据文件上进行修改的数量。

每隔15分钟并且最少修改过一次键。

save 900 1

每隔5分钟并且最少修改过10次键。

save 300 10

每隔1分钟并且最少修改过10000次键。

save 60 10000

文件 /var/lib/redis/6379/dump.rdb 包含了从上次保存以来内存里数据集的转储数据。因为它先创建临时文件然后替换之前的转储文件,这里不存在数据破坏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可以直接复制这个文件。

开机时启动

你可以使用 systemd 将 redis 添加到系统开机启动列表。

复制示例的 init\_script 文件到 /etc/init.d,注意脚本名所代表的端口号。

cp utils/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redis_6379

现在我们要使用 systemd,所以在 /etc/systems/system 下创建一个单位文件名字为 redis_6379.service

vi /etc/systemd/system/redis_6379.service

填写下面的内容,详情可见 systemd.service。

[Unit]
Description=Redis on port 6379

[Service]
Type=forking
ExecStart=/etc/init.d/redis_6379 start
ExecStop=/etc/init.d/redis_6379 stop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现在添加我之前在 /etc/sysctl.conf 里面修改过的内存过量使用和 backlog 最大值的选项。

vm.overcommit_memory = 1

net.core.somaxconn=512

对于透明巨页内存支持,并没有直接 sysctl 命令可以控制,所以需要将下面的命令放到 /etc/rc.local 的结尾。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总结

这样就可以启动了,通过设置这些选项你就可以部署 redis 服务到很多简单的场景,然而在 redis.conf 还有很多为复杂环境准备的 redis 选项。在一些情况下,你可以使用 replicationSentinel 来提高可用性,或者将数据分散在多个服务器上,创建服务器集群。

谢谢阅读。


via: http://linoxide.com/storage/install-redis-server-centos-7/

作者:Carlos Alberto 译者:ezio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学习关于Docker的一些知识,如何使用Docker部署Apache httpd服务,并且共享到Docker Hub上面去。首先,我们学习怎样拉取和使用Docker Hub里面的镜像,然后在一个Fedora 22的镜像上交互式地安装Apache,之后我们将会学习如何用一个Dockerfile文件来以一种更快,更优雅的方式制作一个镜像。最后,我们将我们创建的镜像发布到Docker Hub上,这样以后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并使用它。

安装并初体验Docker

要求

运行Docker,你至少需要满足这些:

  • 你需要一个64位的内核,版本3.10或者更高
  • Iptables 1.4 - Docker会用它来做网络配置,如网络地址转换(NAT)
  • Git 1.7 - Docker会使用Git来与仓库交流,如Docker Hub
  • ps - 在大多数环境中这个工具都存在,在procps包里有提供
  • root - 尽管一般用户可以通过TCP或者其他方式来运行Docker,但是为了简化,我们会假定你就是root

使用dnf安装docker

以下的命令会安装Docker

dnf update && dnf install docker

注意:在Fedora 22里,你仍然可以使用Yum命令,但是它被DNF取代了,而且在纯净安装时不可用了。

检查安装

我们将要使用的第一个命令是docker info,这会输出很多信息给你:

docker info

也可以试着用docker version

docker version

以守护进程方式启动Dcoker

你应该启动一个docker实例,然后她会处理我们的请求。

docker -d

现在我们设置 docker 随系统启动,以便我们不需要每次重启都需要运行上述命令。

chkconfig docker on

让我们用Busybox来打印hello world:

dockr run -t busybox /bin/echo "hello world"

这个命令里,我们告诉Docker在Busybox镜像的一个实例/容器里执行 /bin/echo "hello world"。Busybox是一个小型的POSIX环境,将许多小工具都结合到了一个单独的可执行程序里。

如果Docker不能在你的系统里找到本地的Busybox镜像,她就会自动从Docker Hub里拉取镜像,正如你可以看下如下的快照:

Hello world with Busybox

Hello world with Busybox

再次尝试相同的命令,这次由于Docker已经有了本地的Busybox镜像,你将会看到的全部就是echo的输出:

docker run -t busybox /bin/echo "hello world"

也可以尝试以下的命令进入到容器环境里去:

docker run -it busybox /bin/sh

使用exit命令可以离开容器并停止它

交互式地Docker化Apache

拉取/下载 Fedora 镜像:

docker pull fedora:22

启动一个容器在后台运行:

docker run -d -t fedora:22 /bin/bash

列出正在运行地容器及其名字标识,如下

docker ps

listing with docker ps and attaching with docker attach

使用docker ps列出,并使用docker attach进入一个容器里

angry\_noble是docker分配给我们容器的名字,所以我们来连接上去:

docker attach angry_noble

注意:每次你启动一个容器,就会被给与一个新的名字,如果你的容器需要一个固定的名字,你应该在 docker run 命令里使用 -name 参数。

安装Apache

下面的命令会更新DNF的数据库,下载安装Apache(httpd包)并清理dnf缓存使镜像尽量小

dnf -y update && dnf -y install httpd && dnf -y clean all

配置Apache

我们需要修改httpd.conf的唯一地方就是ServerName,这会使Apache停止抱怨

sed -i.orig 's/#ServerName/ServerName/' /etc/httpd/conf/httpd.conf

设定环境

为了使Apache运行为独立模式,你必须以环境变量的格式提供一些信息,并且你也需要创建这些变量里的目录,所以我们将会用一个小的shell脚本干这个工作,当然也会启动Apache

vi /etc/httpd/run_apache_foreground

#!/bin/bash

#设置环境变量
APACHE_LOG_DI=R"/var/log/httpd"
APACHE_LOCK_DIR="/var/lock/httpd"
APACHE_RUN_USER="apache"
APACHE_RUN_GROUP="apache"
APACHE_PID_FILE="/var/run/httpd/httpd.pid"
APACHE_RUN_DIR="/var/run/httpd"

#如果需要的话,创建目录
if ! [ -d /var/run/httpd ]; then mkdir /var/run/httpd;fi
if ! [ -d /var/log/httpd ]; then mkdir /var/log/httpd;fi
if ! [ -d /var/lock/httpd ]; then mkdir /var/lock/httpd;fi

#运行 Apache
httpd -D FOREGROUND

另外地,你可以粘贴这个片段代码到容器shell里并运行:

dnf -y install git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aiada/run-apache-foreground.git && cd run-apach* && ./install && dnf erase git

上面的内嵌脚本会安装Git,克隆这个仓库,到文件里去运行脚本,并询问你是否卸载Git。

保存你的容器状态

你的容器现在准备好运行Apache,是时候保存容器当前的状态为一个镜像,以备你需要的时候使用。

为了离开容器环境,你必须顺序按下 Ctrl+qCtrl+p,如果你仅仅在shell执行exit,你同时也会停止容器,失去目前为止你做过的所有工作。

回到Docker主机,使用 docker commit 及容器名和你想要的仓库名字/标签:

docker commit angry_noble gaiada/apache

现在,你保存了容器的状态到一个镜像里,可以使用 docker stop 停止容器了:

docker stop angry_noble

运行并测试你的镜像

最后,从你的新镜像启动一个容器,并且重定向80端口到该容器:

docker run -p 80:80 -d -t gaiada/apache /etc/httpd/run_apache_foreground

到目前,你正在你的容器里运行Apache,打开你的浏览器访问该服务,在http://localhost,你将会看到如下Apache默认的页面

Apache default page running from Docker container

在容器里运行的Apache默认页面

使用Dockerfile Docker化Apache

现在,我们将要去创建一个新的Apache镜像,这次所有步骤会写在一个Dockerfile文件里,文件将会被用于生成该镜像。

首先,新建一个目录,在里面放Dockerfile文件,并进入该目录:

mkdir apachedf; cd apachedf

然后创建一个名为Dockerfile的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FROM fedora:22

MAINTAINER Carlos Alberto
LABEL version="0.1"

RUN dnf -y update && dnf -y install httpd && dnf -y clean all

RUN [ -d /var/log/httpd ] || mkdir /var/log/httpd
RUN [ -d /var/run/httpd ] || mkdir /var/run/httpd
RUN [ -d /var/lock/httpd ] || mkdir /var/lock/httpd

RUN sed -i.orig 's/#ServerName/ServerName/' /etc/httpd/conf/httpd.conf

ENV APACHE_RUN_USER apache
ENV APACHE_RUN_GROUP apache
ENV APACHE_LOG_DIR /var/log/httpd
ENV APACHE_LOCK_DIR /var/lock/httpd
ENV APACHE_RUN_DIR /var/run/httpd
ENV APACHE_PID_FILE /var/run/httpd/httpd.pid

EXPOSE 80

CMD ["/usr/sbin/httpd", "-D", "FOREGROUND"]

我们一起来看看Dockerfile里面有什么:

  • FROM - 这告诉docker,我们将要使用Fedora 22作为基础镜像
  • MAINTAINERLABLE - 这些命令对镜像没有直接作用,属于标记信息
  • RUN - 自动完成我们之前交互式做的工作,安装Apache,新建目录并编辑httpd.conf
  • ENV - 设置环境变量,现在我们再不需要runapacheforeground脚本
  • EXPOSE - 暴露80端口给外网
  • CMD - 设置默认的命令启动httpd服务,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每次起一个新的容器都重复这个工作

建立该镜像

现在,我们将要建立这个镜像,并为其添加tag gaiada/apachedf

docker build -t gaiada/apachedf:0.1 .

docker build complete

docker完成创建

使用 docker images 列出本地镜像,查看是否存在你新建的镜像:

docker images

然后运行新的镜像:

docker run -t -p 80:80 gaiada/apachedf

这就是Dockerfile的工作,使用这项功能会使得事情更加容易,快速并且可重复生成。

发布你的镜像

直到现在,你仅仅是从Docker Hub拉取了镜像,但是你也可以推送你的镜像,以后需要也可以再次拉取他们。实际上,其他人也可以下载你的镜像,在他们的系统中使用它而不需要改变任何东西。现在我们将要学习如何使我们的镜像对世界上的其他人可用。

创建帐号

为了能够在Docker Hub上推送你的镜像,你需要创建一个帐号。访问 https://hub.docker.com/account/signup/,填写下面的表格:

Docker Hub signup page

Docker Hub 注册页面

登录

输入下面的命令,接着输入你注册时提供的用户名,密码和邮箱

docker login

第一次登录过后,你的帐号信息会被记录在 ~/.dockercfg

推送

推送镜像,使用 docker push [registry/]yourlogin/repositoryname[:tag]

docker push docker.io/gaiada/apachedf

你可能会看见像这样的输出,在你的控制台上:

Docker push Apache image complete

Docker推送Apache镜像完成

结论

现在,你知道如何Docker化Apache,试一试包含其他一些组件,Perl,PHP,proxy,HTTPS,或者任何你需要的东西。我希望你们这些家伙喜欢她,并推送你们自己的镜像到Docker Hub。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configure-apache-containers-docker-fedora-22/

作者:Carlos Alberto 译者:wi-cuckoo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关于 Percona 服务器,一个开源的MySQL,MariaDB的替代品。InnoDB的数据库引擎使得Percona 服务器非常有吸引力,如果你需要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它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下文中将介绍在CentOS 7上 Percona 服务器的安装,以及备份当前数据,配置的步骤和如何恢复备份。

1.什么是Percona,为什么使用它

Percona是一个MySQL,MariaDB数据库的开源替代品,它是MySQL的一个分支,相当多的改进和独特的功能使得它比MYSQL更可靠,性能更强,速度更快,它与MYSQL完全兼容,你甚至可以在Oracle的MySQL与Percona之间使用复制。

在Percona中独具特色的功能

  • 分区适应哈希搜索
  • 快速校验算法
  • 缓冲池预加载
  • 支持FlashCache

MySQL企业版和Percona中的特有功能

  • 从不同的服务器导入表
  • PAM认证
  • 审计日志
  • 线程池

现在,你肯定很兴奋地看到这些好的东西整合在一起,我们将告诉你如何安装和对Percona Server做基本配置。

2. 备份你的数据库

接下来,在命令行下使用SQL命令创建一个mydatabases.sql文件,来重建或恢复salesdb和employeedb数据库,根据你的设置替换数据库名称,如果没有安装MySQL则跳过此步:

mysqldump -u root -p --databases employeedb salesdb > mydatabases.sql

复制当前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没有安装MYSQL也可跳过:

cp my.cnf my.cnf.bkp

3.删除之前的SQL服务器

停止MYSQL/MariaDB,如果它们还在运行:

systemctl stop mysql.service

卸载MariaDB和MYSQL:

yum remove MariaDB-server MariaDB-client MariaDB-shared mysql mysql-server

移动重命名放在/var/lib/mysql当中的MariaDB文件。这比仅仅只是移除更为安全快速,这就像2级即时备份。:)

mv /var/lib/mysql /var/lib/mysql_mariadb

4.使用二进制包安装Percona

你可以在众多Percona安装方法中选择,在CentOS中使用Yum或者RPM包安装通常是更好的主意,所以这些是本文介绍的方式,下载源文件编译后安装在本文中并没有介绍。

从Yum仓库中安装:

首先,你需要设置Percona的Yum库:

yum install http://www.percona.com/downloads/percona-release/redhat/0.1-3/percona-release-0.1-3.noarch.rpm

接下来安装Percona:

yum install Percona-Server-client-56 Percona-Server-server-56

上面的命令安装Percona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共享库,可能需要Perl和Perl模块,以及其他依赖的需要,如DBI::MySQL。如果这些尚未安装,可能需要安装更多的依赖包。

使用RPM包安装:

我们可以使用wget命令下载所有的rpm包:

wget -r -l 1 -nd -A rpm -R "*devel*,*debuginfo*" \
http://www.percona.com/downloads/Percona-Server-5.5/Percona-Server-5.5.42-37.1/binary/redhat/7/x86_64/

使用rpm工具,一次性安装所有的rpm包:

rpm -ivh Percona-Server-server-55-5.5.42-rel37.1.el7.x86_64.rpm \
Percona-Server-client-55-5.5.42-rel37.1.el7.x86_64.rpm \
Percona-Server-shared-55-5.5.42-rel37.1.el7.x86_64.rpm

注意在上面命令语句中最后的反斜杠'\'(只是为了换行方便)。如果您安装单独的软件包,记住要解决依赖关系,在安装客户端之前要先安装共享包,在安装服务器之前请先安装客户端。

5.配置Percona服务器

恢复之前的配置

当我们从MariaDB迁移过来时,你可以将之前的my.cnf的备份文件恢复回来。

cp /etc/my.cnf.bkp /etc/my.cnf

创建一个新的my.cnf文件

如果你需要一个适合你需求的新的配置文件或者你并没有备份配置文件,你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通过简单的几步生成新的配置文件。

下面是Percona-server软件包自带的my.cnf文件

# Percona Server template configuration

[mysqld]
#
# Remove leading # and set to the amount of RAM for the most important data
# cache in MySQL. Start at 70% of total RAM for dedicated server, else 10%.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28M
#
# Remove leading # to turn on a very important data integrity option: logging
# changes to the binary log between backups.
# log_bin
#
# Remove leading # to set options mainly useful for reporting servers.
# The server defaults are faster for transactions and fast SELECTs.
# Adjust sizes as needed, experiment to find the optimal values.
# join_buffer_size = 128M
# sort_buffer_size = 2M
# read_rnd_buffer_size = 2M
datadir=/var/lib/mysql
socket=/var/lib/mysql/mysql.sock

# Disabling symbolic-links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assorted security risks
symbolic-links=0

[mysqld_safe]
log-error=/var/log/mysqld.log
pid-file=/var/run/mysqld/mysqld.pid

根据你的需要配置好my.cnf后,就可以启动该服务了:

systemctl restart mysql.service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已经准备好执行SQL命令了,你可以用以下命令检查它是否已经正常启动:

mysql -u root -p -e 'SHOW VARIABLES LIKE "version_comment"'

如果你不能够正常启动它,你可以在/var/log/mysql/mysqld.log中查找原因,该文件可在my.cnf的[mysql\_safe]的log-error中设置。

tail /var/log/mysql/mysqld.log

你也可以在/var/lib/mysql/文件夹下查找格式为[主机名].err的文件,就像下面这个例子:

tail /var/lib/mysql/centos7.err

如果还是没找出原因,你可以试试strace:

yum install strace && systemctl stop mysql.service && strace -f -f mysqld_safe

上面的命令挺长的,输出的结果也相对简单,但绝大多数时候你都能找到无法启动的原因。

6.保护你的数据

好了,你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准备好接收SQL查询,但是把你宝贵的数据放在没有最起码安全保护的服务器上并不可取,为了更为安全最好使用mysqlsecureinstall来安装,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你删除未使用的默认功能,并设置root的密码,限制使用此用户进行访问。只需要在shell中执行该命令,并参照屏幕上的说明操作。

mysql_secure_install

7.还原备份

如果您参照之前的设置,现在你可以恢复数据库,只需再用mysqldump一次。

mysqldump -u root -p < mydatabases.sql

恭喜你,你刚刚已经在你的CentOS上成功安装了Percona,你的服务器已经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你可以像使用MySQL一样使用它,你的服务器与它完全兼容。

总结

为了获得更强的性能你需要对配置文件做大量的修改,但这里也有一些简单的选项来提高机器的性能。当使用InnoDB引擎时,将innodbfileper\_table设置为on,它将在一个文件中为每个表创建索引表,这意味着每个表都有它自己的索引文件,它使系统更强大和更容易维修。

可以修改innodbbufferpool\_size选项,InnoDB应该有足够的缓存池来应对你的数据集,大小应该为当前可用内存的70%到80%。

将innodb-flush-method设置为O\_DIRECT,关闭写入高速缓存,如果你使用了RAID,这可以提升性能,因为在底层已经完成了缓存操作。

如果你的数据并不是十分关键并且并不需要对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四个基本要素完全兼容,可以将innodbflushlogattrx\_commit设置为2,这也能提升系统的性能。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percona-server-centos-7/

作者:Carlos Alberto 译者:FatJoe123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