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系统运维 下的文章

Ramlog 以系统守护进程的形式运行。在系统启动时它创建虚拟磁盘(ramdisk),将 /var/log 下的文件复制到虚拟磁盘中,同时把虚拟磁盘挂载为/var/log。然后所有的日志就会更新到虚拟磁盘上。而当 ramlog 重启或停止时,需要记录到硬盘上的日志就会保留在目录/var/log.hdd中。而关机的时候,(ramdisk上的)日志文件会重新保存到硬盘上,以确保日志一致性。Ramlog 2.x默认使用tmpfs文件系统,同时也可以支持ramfs和内核ramdisk。使用rsync(译注:Linux数据镜像备份工具)这个工具来同步日志。

注意:如果突然断电或者内核崩溃(kernel panic)时,没有保存进硬盘的日志将会丢失。

如果你拥有够多的可用内存,而又想把日志放进虚拟磁盘,就安装ramlog吧。它是笔记本用户、带有UPS的系统或是直接在flash中运行的系统的优良选择,可以节省日志的写入时间。

Ramlog的运行机制以及步骤如下:

  1. Ramlog 由第一个守护进程(这取决于你所安装过的其它守护进程)启动。
  2. 然后创建目录/var/log.hdd并将其硬链至/var/log。
  3. 如果使用的是tmpfs(默认)或者ramfs 文件系统,将其挂载到/var/log上。
  4. 而如果使用的是内核ramdisk,ramdisk会在/dev/ram9中创建,并将其挂载至/var/log。默认情况下ramlog会占用所有ramdisk的内存,其大小由内核参数"ramdisk\_size"指定。
  5. 接着其它的守护进程被启动,并在ramdisk中更新日志。Logrotate(译注:Linux日志轮替工具)和 ramdisk 配合的也很好。
  6. 重启(默认一天一次)ramlog时,目录/var/log.hdd将借助rsync与/var/log保持同步。日志自动保存的频率可以通过cron(译注:Linux例行性工作调度)来控制。默认情况下,ramlog 的调度任务放置在目录/etc/cron.daily下。
  7. 系统关机时,ramlog在最后一个守护进程关闭之前关闭。
  8. 在ramlog关闭期间,/var/log.hdd中的文件将被同步至/var/log,接着/var/log和/var/log.hdd都被卸载,然后删除空目录/var/log.hdd。

注意:- 此文仅面向高级用户

在Ubuntu中安装Ramlog

首先需要用以下命令,从这里下载.deb安装包:

wget http://www.tremende.com/ramlog/download/ramlog_2.0.0_all.deb

下载ramlog\_2.0.0\_all.deb安装包完毕,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sudo dpkg -i ramlog_2.0.0_all.deb

这一步会完成整个安装,现在你需要运行以下命令:

sudo update-rc.d ramlog start 2 2 3 4 5 . stop 99 0 1 6 .

现在,在更新sysklogd的初始化顺序,使之能在ramlog停止运行前正确关闭:

sudo update-rc.d -f sysklogd remove

sudo update-rc.d sysklogd start 10 2 3 4 5 . stop 90 0 1 6 .

然后重启系统:

sudo reboot

系统重启完毕,运行'ramlog getlogsize'来获取你当前的/var/log的空间大小。在此基础之上多分配40%的空间,确保ramdisk有足够的空间(这整个都将作为ramdisk的空间大小)。

编辑引导配置文件,如/etc/grub.conf,、/boot/grub/menu.lst 或/etc/lilo.conf(译注:具体哪个配置文件视不同引导加载程序而定),给你的当前内核的新增选项 'ramdisk\_size=xxx' ,其中xxx是ramdisk的空间大小。

配置Ramlog

基于deb的系统中,Ramlog的配置文件位于/etc/default/ramlog,你可以在该配置文件中设置以下变量:

RAMDISKTYPE=0
# 取值:
# 0 -- tmpfs (可被交换到交换分区) -- 默认
# 1 -- ramfs (旧内核不能设置最大空间大小, 
# 不能被交换到交换分区,和 SELinux 不兼容)
# 2 -- 老式的内核 ramdisk
TMPFS_RAMFS_SIZE=
# 可以用于 tmpfs 或 ramfs 的最大内存大小
# 这个值可以是百分比或数值(单位是 Mb),例如:
# TMPFS_RAMFS_SIZE=40%
# TMPFS_RAMFS_SIZE=100m
# 该值为空表示 tmpfs/ramfs 的大小是全部内存的 50%
# 更多选项可以参考 ‘man mount' 中的‘Mount options for tmpfs' 一节
# (补充,在较新的内核中,ramfs  支持大小限制,
# 虽然 man 中说没有这个挂载选项)
# 该选项仅用于 RAMDISKTYPE=0 或 1 时
KERNEL_RAMDISK_SIZE=MAX
#以 kb 为单位指定的内核 ramdisk 大小,或者使用 MAX 来使用整个 ramdisk。
#该选项仅用于 RAMDISKTYPE=2 时
LOGGING=1
# 0=关闭, 1=打开 。记录自身的日志到 /var/log/ramdisk
LOGNAME=ramlog
# 自身的日志文件名 (用于 LOGGING=1时)
VERBOSE=1
# 0=关闭, 1=打开 (设置为 1时,启动或停止失败时会调用 teststartstop 将细节
# 写到日志中) 

在Ubuntu中卸载ramlog

打开终端运行以下命令:

sudo dpkg -P ramlog

注意:如果ramlog卸载之前仍在运行,需要重启系统完成整个卸载工作。


via: http://www.ubuntugeek.com/improve-system-performance-by-moving-your-log-files-to-ram-using-ramlog.html

作者:ruchi 译者:soooogreen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4 个 lvcreate 常用命令举例

逻辑卷管理(LVM)是广泛使用的技术,并拥有极其灵活磁盘管理方案。主要包含3个基础命令:

  1. 创建物理卷使用pvcreate
  2. 创建卷组并给卷组增加分区vgcreate
  3. 创建新的逻辑卷使用lvcreate

下列例子主要讲述在已经存在的卷组上使用lvcreate创建逻辑卷。lvcreate命令可以在卷组的可用物理扩展池中分配逻辑扩展。通常,逻辑卷可以随意使用底层逻辑卷上的任意空间。修改逻辑卷将释放或重新分配物理卷的空间。这些例子已经在CentOS 5, CentOS 6, CentOS 7, RHEL 5, RHEl 6 和 RHEL 7 版本中测试通过。

4个lvcreate命令例子

  1. 在名为vg\_newlvm的卷组中创建15G大小的逻辑卷:
[root@centos7 ~]# lvcreate -L 15G vg_newlvm
  1. 在名为vgnewlvm的卷组中创建大小为2500MB的逻辑卷,并命名为centos7newvol,这样就创建了块设备/dev/vgnewlvm/centos7newvol:
[root@centos7 ~]# lvcreate -L 2500 -n centos7_newvol vg_newlvm
  1. 可以使用lvcreate命令的参数-l来指定逻辑卷扩展的大小。也可以使用这个参数以卷组的大小百分比来扩展逻辑卷。这下列的命令创建了centos7newvol卷组的50%大小的逻辑卷vgnewlvm:
[root@centos7 ~]# lvcreate -l 50%VG -n centos7_newvol vg_newlvm
  1. 使用卷组剩下的所有空间创建逻辑卷
[root@centos7 ~]# lvcreate --name centos7newvol -l 100%FREE vgnewlvm

更多帮助,使用lvcreate命令--help选项来查看:

[root@centos7 ~]# lvcreate --help

  lvcreate: Create a logical volume(创建逻辑卷)

lvcreate
        [-A|--autobackup {y|n}](自动备份)
        [-a|--activate [a|e|l]{y|n}]
        [--addtag Tag](增加标签)
        [--alloc AllocationPolicy](分配策略)
        [--cachemode CacheMode](Cache模式)
        [-C|--contiguous {y|n}]
        [-d|--debug]
        [-h|-?|--help]
        [--ignoremonitoring](忽略监控)
        [--monitor {y|n}](监控)
        [-i|--stripes Stripes [-I|--stripesize StripeSize]]
        [-k|--setactivationskip {y|n}]
        [-K|--ignoreactivationskip]
        {-l|--extents LogicalExtentsNumber[%{VG|PVS|FREE}] |(逻辑扩展数)
         -L|--size LogicalVolumeSize[bBsSkKmMgGtTpPeE]}(逻辑卷大小)
        [-M|--persistent {y|n}] [--major major] [--minor minor]
        [-m|--mirrors Mirrors [--nosync] [{--mirrorlog {disk|core|mirrored}|--corelog}]](镜像)
        [-n|--name LogicalVolumeName](逻辑卷名字)
        [--noudevsync]
        [-p|--permission {r|rw}]
        [--[raid]minrecoveryrate Rate]
        [--[raid]maxrecoveryrate Rate]
        [-r|--readahead ReadAheadSectors|auto|none](读取头扇区)
        [-R|--regionsize MirrorLogRegionSize](镜像逻辑区域尺寸)
        [-T|--thin  [-c|--chunksize  ChunkSize](块大小)
          [--discards {ignore|nopassdown|passdown}]
          [--poolmetadatasize MetadataSize[bBsSkKmMgG]]]
          [--poolmetadataspare {y|n}]
        [--thinpool ThinPoolLogicalVolume{Name|Path}] (精简池逻辑卷)
        [-t|--test]
        [--type VolumeType](卷类型)
        [-v|--verbose]
        [-W|--wipesignatures {y|n}]
        [-Z|--zero {y|n}]
        [--version]
        VolumeGroupName [PhysicalVolumePath...]

via: http://www.ehowstuff.com/4-lvcreate-command-examples-on-linux/

作者:skytech 译者:Vic020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Git是一款注重速度、数据完整性、分布式支持和非线性工作流的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Git最初由Linus Torvalds在2005年为Linux内核开发而设计,如今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版本控制系统。

和其他大多数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比起来,不像大多数客户端-服务端的系统,每个Git工作目录是一个完整的仓库,带有完整的历史记录和完整的版本跟踪能力,不需要依赖网络或者中心服务器。像Linux内核一样,Git也是在GPLv2许可证下分发的自由软件。

本篇教程我会演示如何安装 gitlit 服务器。gitlit的最新稳定版是1.6.2。Gitblit是一款开源、纯Java开发的用于管理、浏览和提供Git仓库服务的软件。它被设计成一款为希望托管中心仓库的小型工作组服务的工具。

mkdir -p /opt/gitblit; cd /opt/gitblit; wget http://dl.bintray.com/gitblit/releases/gitblit-1.6.2.tar.gz

列出解压后目录内容:

root@vps124229 [/opt/gitblit]# ls
./                      docs/                 gitblit-stop.sh*            LICENSE              service-ubuntu.sh*
../                     ext/                  install-service-centos.sh*  migrate-tickets.sh*
add-indexed-branch.sh*  gitblit-1.6.2.tar.gz  install-service-fedora.sh*  NOTICE
authority.sh*           gitblit.jar           install-service-ubuntu.sh*  reindex-tickets.sh*
data/                   gitblit.sh*           java-proxy-config.sh*       service-centos.sh*

默认配置文件在data/gitblit.properties,你可以根据需要自己修改。

启动gitlit服务:

通过service命令:

root@vps124229 [/opt/gitblit]# cp service-centos.sh /etc/init.d/gitblit
root@vps124229 [/opt/gitblit]# chkconfig --add gitblit
root@vps124229 [/opt/gitblit]# service gitblit  start
Starting gitblit server
.

手动启动:

root@vps124229 [/opt/gitblit]# java -jar gitblit.jar --baseFolder data
2015-01-10 09:16:53 [INFO ] *****************************************************************
2015-01-10 09:16:53 [INFO ]             _____  _  _    _      _  _  _
2015-01-10 09:16:53 [INFO ]            |  __ \(_)| |  | |    | |(_)| |
2015-01-10 09:16:53 [INFO ]            | |  \/ _ | |_ | |__  | | _ | |_
2015-01-10 09:16:53 [INFO ]            | | __ | || __|| '_ \ | || || __|
2015-01-10 09:16:53 [INFO ]            | |_\ \| || |_ | |_) || || || |_
2015-01-10 09:16:53 [INFO ]             \____/|_| \__||_.__/ |_||_| \__|
2015-01-10 09:16:53 [INFO ]                          Gitblit v1.6.2
2015-01-10 09:16:53 [INFO ] 
2015-01-10 09:16:53 [INFO ] *****************************************************************
2015-01-10 09:16:53 [INFO ] Running on Linux (3.8.13-xxxx-grs-ipv6-64-vps)
2015-01-10 09:16:53 [INFO ] Logging initialized @842ms
2015-01-10 09:16:54 [INFO ] Using JCE Unlimited Strength Jurisdiction Policy files
2015-01-10 09:16:54 [INFO ] Setting up HTTPS transport on port 8443
2015-01-10 09:16:54 [INFO ]    certificate alias = localhost
2015-01-10 09:16:54 [INFO ]    keyStorePath   = /opt/gitblit/data/serverKeyStore.jks
2015-01-10 09:16:54 [INFO ]    trustStorePath = /opt/gitblit/data/serverTrustStore.jks
2015-01-10 09:16:54 [INFO ]    crlPath        = /opt/gitblit/data/certs/caRevocationList.crl
2015-01-10 09:16:54 [INFO ] Shutdown Monitor listening on port 8081
2015-01-10 09:16:54 [INFO ] jetty-9.2.3.v20140905
2015-01-10 09:16:55 [INFO ] NO JSP Support for /, did not find org.apache.jasper.servlet.JspServlet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Runtime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Basefolder  : /opt/gitblit/data
2015-01-10 09:16:55 [INFO ] Settings    : /opt/gitblit/data/gitblit.properties
2015-01-10 09:16:55 [INFO ] JVM timezone: America/Montreal (EST -0500)
2015-01-10 09:16:55 [INFO ] App timezone: America/Montreal (EST -0500)
2015-01-10 09:16:55 [INFO ] JVM locale  : en_US
2015-01-10 09:16:55 [INFO ] App locale  : <client>
2015-01-10 09:16:55 [INFO ] PF4J runtime mode is 'deployment'
2015-01-10 09:16:55 [INFO ] Enabled plugins: []
2015-01-10 09:16:55 [INFO ] Disabled plugins: []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NotificationManager]----
2015-01-10 09:16:55 [WARN ] Mail service disabled.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User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nfigUserService(/opt/gitblit/data/users.conf)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Authentication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External authentication disabled.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    [com.gitblit.transport.ssh.IPublicKey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FileKeyManager (/opt/gitblit/data/ssh)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Repository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Repositories folder : /opt/gitblit/data/git
2015-01-10 09:16:55 [INFO ] Identifying repositories...
2015-01-10 09:16:55 [INFO ] 0 repositories identified with calculated folder sizes in 11 msecs
2015-01-10 09:16:55 [INFO ] Lucene will process indexed branches every 2 minutes.
2015-01-10 09:16:55 [INFO ] Garbage Collector (GC) is disabled.
2015-01-10 09:16:55 [INFO ] Mirror service is disabled.
2015-01-10 09:16:55 [INFO ] Alias UTF-9 & UTF-18 encodings as UTF-8 in JGit
2015-01-10 09:16:55 [INFO ] Preparing 14 day commit cache. please wait...
2015-01-10 09:16:55 [INFO ] 0 repositories identified with calculated folder sizes in 0 msecs
2015-01-10 09:16:55 [INFO ] built 14 day commit cache of 0 commits across 0 repositories in 2 msecs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Project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Federation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Gitblit]----
2015-01-10 09:16:55 [INFO ] Starting services 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Federation passphrase is blank! This server can not be PULLED from.
2015-01-10 09:16:55 [INFO ] Fanout PubSub service is disabled.
2015-01-10 09:16:55 [INFO ] Git Daemon is listening on 0.0.0.0:9418
2015-01-10 09:16:55 [INFO ] SSH Daemon (NIO2) is listening on 0.0.0.0:29418
2015-01-10 09:16:55 [WARN ] No ticket service configured.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com.gitblit.manager.IPluginManager]----
2015-01-10 09:16:55 [INFO ] No plugins
2015-01-10 09:16:55 [INFO ] 
2015-01-10 09:16:55 [INFO ] All managers started.

打开浏览器,依据你的配置进入http://localhost:8080 或者 https://localhost:8443。 输入默认的管理员授权:admin / admin 并点击Login 按钮

snapshot2

添加用户:

snapshot1

添加仓库:

snapshot3

用命令行创建新的仓库:

touch README.md
git init
git add README.md
git commit -m "first comm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ssh://[email protected]:29418/Programming.git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从命令行推送已有的仓库:

git remote add origin ssh://[email protected]:29418/Programming.git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完成!


via: http://www.unixmen.com/install-gitblit-ubuntu-fedora-centos/

作者:M.el Khamlichi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也许你没有从我先前关于 backupninjabackup-manager 的两篇文章中发现,我是一个超级备“粉”。当提到备份,我宁愿备份的太多而不希望备份不足,因为如果我们有需要的话,你将会感激你为重要数据生成额外的拷贝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介绍 BackupPC,一个跨平台的备份服务器软件,它可以通过网络为 Linux,Windows 和 MacOS 等系统上的客户端主机拉取备份。BackupPC 添加了一系列的特点使得管理备份变为一件快乐的事。

BackupPC 的特点

BackupPC 自带有一个健壮的 Web 界面,允许你以集中化的方式来收集和管理其他远程客户端主机上的备份。通过使用它的 Web 界面,你可以检查日志和配置文件、为其他远程主机启动/取消/安排备份任务以及可视化备份任务的当前状态。你也可以非常容易地浏览归档的文件以及从备份的归档中恢复单个文件或整个备份。要恢复单个文件,你可以直接通过 Web 界面来下载任何先前备份的文件。不仅如此,客户端主机并不需要安装特别的客户端软件。在 Windows 客户端上, 使用的是原生的 SMB 协议,而对于 *nix 客户端,你将使用 rsync 或 通过 SSH, RSH 或 NFS 来使用 tar

安装 BackupPC

在 Debian,Ubuntu 和它们的衍生版本上,运行下面的命令:

# aptitude install backuppc 

在 Fedora上, 使用 yum 命令。请注意软件包名字对大小写敏感。

在 CentOS/RHEL 6 上,首先要启用 EPEL 软件仓库。在 CentOS/RHEL 7 上,请替代启用 Nux Dextop 软件仓库。然后接着使用 yum 命令:

# yum install BackupPC 

同往常一样,这两种包管理系统都会自动解决依赖问题。另外,作为安装过程中的一部分,你可能需要新配置或修改配置用于图形用户界面的 Web 服务器。下面的截图来自于 Debian 系统:

通过空格键来确定你的选择,然后使用 tab 键移动到 Ok 选项并敲回车键。

接着类似于下面的截屏将会呈现在你眼前,通知你创建了一个用来管理 BackupPC 的名为 ‘backuppc’的管理员用户以及相应的密码(如果你需要,这个密码以后可以更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创建了同样名为 ‘backuppc’的 HTTP 账户和常规的 Linux 账户,它们使用相同的密码。需要前者的目的是来访问受保护的 BackupPC 的 Web 界面,而后者则是为了通过 SSH 来使用 rsync 来执行备份任务。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更改 HTTP 账户 ‘backuppc’ 的默认密码:

# htpasswd /path/to/hash/file backuppc 

至于常规的 ‘backuppc’ Linux账户,可以使用 passwd命令来更改它的默认密码:

# passwd backuppc 

需要提及的是:安装过程中会自动创建 Web 和程序的配置文件。

启动 BackupPC 并设置备份

首先,打开一个浏览器窗口并指向 http://<服务器名称或 IP 地址>/backuppc/ 。当弹出提示框时,输入先前向你创建的默认 HTTP 用户凭据(注:即用户名 backuppc 和相应的默认密码)。假如认证成功,你就会被带入到 Web 界面的主页:

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最有可能是通过新增一个客户端主机来备份。进入任务窗格中的 “编辑主机”选项。我们将添加两个客户端主机:

  • Host #1: CentOS 7 [IP 192.168.0.17]
  • Host #2: Windows 7 [IP 192.168.0.103]

我们将通过 SSH 使用 rsync来备份 CentOS 主机,使用 SMB 来备份 Windows 主机。在执行备份之前,我们需要向我们的 CentOS 主机设置 基于密钥认证 以及在我们的 Windows 主机中设置一个共享目录。

下面是关于如何为一个远程 CentOS 主机设置基于密钥认证的指导。我们创建 ‘backuppc’ 用户的 RSA 密钥对,并将其公钥传输给 CentOS 主机上的 root 账户。

# usermod -s /bin/bash backuppc
# su - backuppc
# ssh-keygen -t rsa
# ssh-copy-id [email protected] 

当弹出提示框时,键入 yes 并为 192.168.0.17 键入 root 用户的密码:

你需要一个远程的 CentOS 主机的 root 权限,以获得在该主机中的文件系统中写权限,以防要恢复的备份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为 root 账户。

一旦 CentOS 和 Windows 主机都准备完毕,使用 Web 界面将它们添加到 BackupPC:

下一步更改每个主机的备份设置:

接下来的图片展示了 Windows 主机的备份设置:

而接着的截图展示了 CentOS 主机的备份设置:

开始一个备份任务

为了开始备份,到每个主机的设定选项,然后点击“开始全备份”:

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通过点击如上图展示的每个主机的备份主页来查看备份任务的状态。假如因为某些原因备份失败,在主机菜单中将会出现一个指向包含错误信息的网页的链接。当一个备份任务成功完成后,在服务器的 /var/lib/backuppc/pc 目录下会创建一个命名为主机名或 IP 地址的目录。

我们也可以随意地在命令行中浏览这个目录中的文件,但存在一个更加简单的方式来查找和恢复这些文件。

恢复备份

要浏览这些保存的文件,进入每个主机的主菜单下的 “浏览备份”选项,你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目录和文件,并选择那些你想恢复的文件。另外,你还可以通过点击文件来使用默认程序打开文件或右击文件并选择“另存为”来下载该文件到你当前的机器上:

如若你想,你可以下载一个包含所有你想备份的内容的 zip 或 tar 文件:

或只是恢复文件:

总结

有句俗话说,"越简单,越好",而这正是 BackupPC 所提供的东西。在 BackupPC 中,你将不仅找到了一个备份工具,而且还找到了一个无需任何客户端应用来在几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管理你的备份的方法。我相信这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你去尝试一下。

欢迎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留下你的评论和问题,假如你有的话。我总是乐于听取读者想说的话!


via: http://xmodulo.com/backuppc-cross-platform-backup-server-linux.html

作者:Gabriel Cánepa 译者:FSSlc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小心谨慎或灾难体验会让每一个系统管理都认识到频繁的系统备份的重要性。你可以通过编写管用的旧式 shell 脚本,或使用一个(或几个)适合这项工作的备份工具来完成备份任务。因此,当你要实施一个备份解决方案时,你了解的备份工具越多,你做出的决策就会越明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你介绍 backupninja ,这是一个轻量且易于配置的系统备份工具。在诸如 rdiff-backup, duplicity, mysqlhotcopymysqldump 等程序的帮助下, Backupninja 可以提供常用的备份功能,如执行远程的、安全的和增量式的文件系统备份,加密备份以及 MySQL/MariaDB 数据库备份。你可以选择性地开启使用 Email 状态报告功能,也可以对一般的硬件和系统的信息进行备份。 backupninja 的一个关键功能是它拥有一个内建的基于控制台的向导程序(被称为 ninjahelper),而后者允许你为不同的备份情景轻松地创建配置文件。

(题图来自:blogspot.com)

如果非要说的话,backupninja 的缺点是:为了充分使用其所有的功能,它要求安装一些其他“助手”程序。尽管 backupninja 有针对基于 Red Hat(红帽)的发行版本的 RPM 安装包,但 backupninja 针对 Debian 及其衍生发行版本的依赖进行了优化。所以不建议在基于 Red Hat 的系统上尝试 backupninja 。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基于 Debian 的发行版本上安装 backupninja 。

安装 Backupninja

以 root 账户来运行下面的命令:

# aptitude install backupninja 

在安装的过程中,有几个文件和目录将被创建:

  • /usr/sbin/backupninja 是个 bash shell 的主脚本;
  • /etc/cron.d/backupninja, 默认情况下,设置 cron 任务来每隔一个小时运行上面的主脚本;
  • /etc/logrotate.d/backupninja 截断由 backupninja 程序产生的日志;
  • /etc/backup.d/ 是备份操作的配置文件驻留的目录;
  • /etc/backupninja.conf 是包含一般选项的主配置文件。这个文件带有良好的注释且详细解释了每个选项的含义;
  • /usr/share/backupninja 是那些 backupninja 所使用的脚本所处的目录。这些脚本文件负责执行实际的工作。在这个目录中,你还可以找到 .helper 文件,它们可以被用来配置和设定 ninjahelper 的菜单;
  • /usr/share/doc/backupninja/examples 含有操作配置文件(即通过 ninjahelper 产生的文件)的模板。

首次运行 Ninjahelper

当我们尝试启动 ninjahelper 时,我们可以看到可能需要一个内部依赖程序。假如系统进行了提示,请输入 “yes” 并敲下回车键来安装 dialog(一个用于从 shell 脚本中显示友好对话框的工具)。

当你在键入 yes 后再敲回车键时,backupninja 将会安装 dialog,一旦安装完成,将呈现出下面的截屏:

案例 1: 备份硬件和系统信息

在启动了 ninjahelper 之后,我们将创建一个新的备份操作:

如果必要的助手程序没有被安装,下面的截屏将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假如这些软件包已经在你的系统上安装了,请跳过这一步。

接下来的一步需要你选取相关条目来作为此次备份任务的一部分。前四个条目已经默认被选上了,但你可以通过在条目上按空格键来撤消选择。

一旦你完成了上面的步骤,按 OK 选项来继续。接着你将能够选择是愿意使用默认的配置文件(/etc/backup.d/10.sys)来完成这次备份操作,还是创建一个新的配置文件。若为后者,一个含有与默认配置文件内容相同的文件将会在相同的目录下被创建,但它被命名为 11.sys,后续的备份操作将会创建类似的文件(注:只不过命名的序号不同)。需要说明的是一旦这个新的配置文件被创建,你便可以使用你喜爱的文本编辑器来编辑该文件。

案例 2: 一个远程目录的增量式 Rsync 拉取备份

正如你最有可能知道的那样, rsync 被广泛地用于通过网络同步文件或文件夹。在接下来的例子中,我们将讨论一个使用硬链接来为一个远程目录做增量式拉取备份的方法,它被用来保存历史数据以及在我们本地的文件服务器中恢复这些历史数据。这个方法将帮助我们节省空间并增强位于服务器端的安全性。

步骤 1:编写一个带有如下内容的自定义脚本,放在 /etc/backup.d,并将它的权限设置为 600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一般的配置文件,这个目录可能还包含当 backupninja 执行时你想运行的一些脚本文件,它们可以发挥出位于主配置文件中的变量的优势。

# REMOTE USER
user=root
# REMOTE HOST
host=dev1
# REMOTE DIRECTORY
remotedir=/home/gacanepa/
# LOCAL DIRECTORY
localdir=/home/gacanepa/backup.0
# LOCAL DIRECTORY WHERE PREVIOUS BACKUP WAS STORED
localdirold=/home/gacanepa/backup.1
mv $localdir $localdirold
# RSYNC
rsync -av --delete --recursive --link-dest=$localdirold $user@$host:$remotedir $localdir

在上面的配置中, rsync 的 ‘--link-dest’ 选项的作用是为位于 $localdir-old 目录中那些没有改变的文件(包含所有属性) 硬链接到目标目录($localdir)。

步骤 2:在 backupninja 第一次运行之前,上层目录(这个例子中指的是 /home/gacanepa) 是空的。第一次我们执行下面的命令:

# backupninja -n 

backup.0 目录就被创建了,并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它的名称将会被更改为 backup.1。

当我们第二次运行 backupninja 时, backup.0 将会被重新创建,而 backup.1 保持不动。

步骤 3: 确保 backup.1 里面的文件硬链接到 backup.0 里的文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文件的 inode(i 节点)数和目录的大小来达到此目的。

总结

Backupninja 不仅是一个经典的备份工具,它也是一个易于配置的实用程序。你可以通过编写你自己的控制脚本,用放在 /etc.backup.d 中的不同的配置文件来运行 backupninja 。甚至你还可以为 ninjahelper 编写助手程序,并将其包括在 ninjahelper 的主界面上。

例如,假如你在 /usr/share/backupninja目录中创建了一个名为 xmodulo 的控制脚本,它将自动运行那些位于 /etc/backup.d 目录中以 .xmodulo 为后缀的每个文件。如果你决定添加你的 xmodulo 控制脚本到 ninjahelper 中, 你可以编写相应的助手程序,即 xmodulo.helper 。另外,假如你想 让 backupninja 运行其它的脚本,只需把它添加到 /etc/backup.d 目录中就可以了。

欢迎使用下面的评论框来留下你的评论、问题或建议。听到你的回应将会使我们很高兴。


via: http://xmodulo.com/backup-debian-system-backupninja.html

作者:Gabriel Cánepa 译者:FSSlc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生产环境中的 Apache 服务器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攻击。攻击者或许试图通过暴力攻击或者执行恶意脚本来获取未经授权或者禁止访问的目录。一些恶意爬虫或许会扫描你网站下的各种安全漏洞,或者通过收集email地址和web表单来发送垃圾邮件。

Apache服务器具有全面的日志功能,可以捕捉到各种攻击所反映的异常事件。然而,它还不能系统地解析具体的apache 日志并迅速地对潜在的攻击进行反应(比如,禁止/解禁IP地址)。这时候fail2ban可以解救这一切,解放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

fail2ban是一款入侵防御工具,可以基于系统日志检测不同的工具并且可以自动采取保护措施比如:通过iptables禁止ip、通过 /etc/hosts.deny 阻止连接、或者通过邮件发送通知。fail2ban具有一系列预定义的“监狱”,它使用特定程序日志过滤器来检测通常的攻击。你也可以编写自定义的规则来检测来自任意程序的攻击。

在本教程中,我会演示如何配置fail2ban来保护你的apache服务器。我假设你已经安装了apache和fail2ban。对于安装,请参考另外一篇教程

什么是 Fail2ban 监狱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fail2ban 监狱。监狱定义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它会为指定的程序触发一个保护措施。fail2ban在 /etc/fail2ban/jail.conf 下为一些流行程序如Apache、Dovecot、Lighttpd、MySQL、Postfix、SSH 等预定义了一些监狱。每个监狱都通过特定的程序日志过滤器(在/etc/fail2ban/fileter.d 下面)来检测通常的攻击。让我看一个例子监狱:SSH监狱。

[ssh]
enabled   = true
port      = ssh
filter    = sshd
logpath   = /var/log/auth.log
maxretry  = 6
banaction = iptables-multiport

SSH监狱的配置定义了这些参数:

  • [ssh]: 方括号内是监狱的名字。
  • enabled:是否启用监狱
  • port: 端口号(或者对应的服务名称)
  • filter: 检测攻击的日志解析规则
  • logpath: 所检测的日志文件
  • maxretry: 最大失败次数
  • banaction: 所进行的禁止操作

定义在监狱配置中的任意参数都会覆盖fail2ban-wide 中相应的默认配置参数。相反,任何缺少的参数都会使用定义在[DEFAULT] 字段的默认值。

预定义的日志过滤器都放在/etc/fail2ban/filter.d,而可以采取的禁止操作放在 /etc/fail2ban/action.d。

如果你想要覆盖fail2ban的默认操作或者定义任何自定义监狱,你可以创建/etc/fail2ban/jail.local*文件。本篇教程中,我会使用/etc/fail2ban/jail.local。

启用预定义的apache监狱

fail2ban的默认安装为Apache服务提供了一些预定义监狱和过滤器。我要启用这些内建的Apache监狱。由于Debian和RedHat配置的稍微不同,我会分别提供它们的配置文件。

在Debian 或者 Ubuntu启用Apache监狱

要在基于Debian的系统上启用预定义的apache监狱,如下创建/etc/fail2ban/jail.local。

$ sudo vi /etc/fail2ban/jail.local 

# 检测密码认证失败
[apache]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auth
logpath  = /var/log/apache*/*error.log
maxretry = 6

# 检测漏洞和 PHP 脆弱性扫描 
[apache-noscript]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noscript
logpath  = /var/log/apache*/*error.log
maxretry = 6

# 检测 Apache 溢出攻击 
[apache-overflows]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overflows
logpath  = /var/log/apache*/*error.log
maxretry = 2

# 检测在服务器寻找主目录的尝试
[apache-nohome]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nohome
logpath  = /var/log/apache*/*error.log
maxretry = 2

由于上面的监狱没有指定措施,这些监狱都将会触发默认的措施。要查看默认的措施,在/etc/fail2ban/jail.conf中的[DEFAULT]下找到“banaction”。

banaction = iptables-multiport

本例中,默认的操作是iptables-multiport(定义在/etc/fail2ban/action.d/iptables-multiport.conf)。这个措施使用iptable的多端口模块禁止一个IP地址。

在启用监狱后,你必须重启fail2ban来加载监狱。

$ sudo service fail2ban restart 

在CentOS/RHEL 或者 Fedora中启用Apache监狱

要在基于红帽的系统中启用预定义的监狱,如下创建/etc/fail2ban/jail.local。

$ sudo vi /etc/fail2ban/jail.local 

# 检测密码认证失败
[apache]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auth
logpath  = /var/log/httpd/*error_log
maxretry = 6

# 检测抓取邮件地址的爬虫
[apache-badbots]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badbots
logpath  = /var/log/httpd/*access_log
bantime  = 172800
maxretry = 1

# 检测漏洞和 PHP 脆弱性扫描 
[apache-noscript]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noscript
logpath  = /var/log/httpd/*error_log
maxretry = 6

# 检测 Apache 溢出攻击 
[apache-overflows]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overflows
logpath  = /var/log/httpd/*error_log
maxretry = 2

# 检测在服务器寻找主目录的尝试
[apache-nohome]
enabled  = true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nohome
logpath  = /var/log/httpd/*error_log
maxretry = 2

# 检测执行不存在的脚本的企图
# 这些都是流行的网站服务程序
# 如:webmail, phpMyAdmin,WordPress
port     = http,https
filter   = apache-botsearch
logpath  = /var/log/httpd/*error_log
maxretry = 2

注意这些监狱文件默认的操作是iptables-multiport(定义在/etc/fail2ban/jail.conf中[DEFAULT]字段下的“banaction”中)。这个措施使用iptable的多端口模块禁止一个IP地址。

启用监狱后,你必须重启fail2ban来加载监狱。

在 Fedora 或者 CentOS/RHEL 7中: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fail2ban 

在 CentOS/RHEL 6中:

$ sudo service fail2ban restart 

检查和管理fail2ban禁止状态

监狱一旦激活后,你可以用fail2ban的客户端命令行工具来监测当前的禁止状态。

查看激活的监狱列表:

$ sudo fail2ban-client status 

查看特定监狱的状态(包含禁止的IP列表):

$ sudo fail2ban-client status [监狱名] 

你也可以手动禁止或者解禁IP地址:

要用制定监狱禁止IP:

$ sudo fail2ban-client set [name-of-jail] banip [ip-address] 

要解禁指定监狱屏蔽的IP:

$ sudo fail2ban-client set [name-of-jail] unbanip [ip-address] 

总结

本篇教程解释了fail2ban监狱如何工作以及如何使用内置的监狱来保护Apache服务器。依赖于你的环境以及要保护的web服务器类型,你或许要调整已有的监狱或者编写自定义监狱和日志过滤器。查看outfail2ban的官方Github页面来获取最新的监狱和过滤器示例。

你有在生产环境中使用fail2ban么?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吧。


via: http://xmodulo.com/configure-fail2ban-apache-http-server.html

作者:Dan Nanni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