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系统运维 下的文章

Webmail无疑是任何邮件服务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本地邮件客户端通常比Webmail的功能更多,但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从外部可信的网络访问IMAP或SMTP有时会很棘手。再者,当你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或者移动设备去使用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时,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Webmail服务,只要你接入互联网。

本教程的重点是在一个运行 Apache 的 Ubuntu 服务器上安装配置RainLoop Webmail。RainLoop 是基于 PHP 的Webmail,并且有以下功能。

  • 支持apache,nginx和其它网页服务器。
  • 标准接口补充了一个主题库可供选择。
  • 个人和非盈利项目可免费使用。

在写这篇文章时,RainLoop 还不支持邮件过滤和不在公司时的自动回复。

在 Ubuntu 服务器上安装 RainLoop

首先,在服务器上设置必备的软件包。

# apt-get install wget unzip apache2 php5 php5-mysql libmysqlclient15-dev mysql-server poppassd 

接下来,下载和安装 RainLoop。

# mkdir /var/www/webmail
# cd /var/www/webmail
# wget http://repository.Rainloop.net/v1/Rainloop-1.6.3.706-e3c14e17bc4370a1561bcc68d1d494fd.zip
# unzip Rainloop-1.6.3.706-e3c14e17bc4370a1561bcc68d1d494fd.zip
# rm Rainloop-*.zip 

然后设置必要的权限。

# cd /var/www/webmail
# find . -type d -exec chmod 755 {} \;
# find . -type f -exec chmod 644 {} \;
# chown –R www-data:www-data /var/www/webmail 

我们马上就可以使用 RainLoop 了。最后,通过管理面板进行调整,接下来会有详细描述。

通过管理面板首次配置

很多配置参数通过一款界面友好的管理面板就能调整。使用以下凭证进入管理面板。

  1. URL: http://IP/webmail/?admin
  2. user: admin
  3. Pass: 12345

当然,建议尽快修改默认密码。我们将使用管理面板去调整一下设置。

增加邮件域

在 管理面板> 域> 增加域 页面设置有效的域。建议服务器 IP 是本地服务器,如 127.0.0.1。基于服务器配置,RainLoop 可以配置使用 IMAP/IMAPS 或 SMTP/SMTPS。并且,确认‘使用短登录表单’复选框已勾选。

使用‘测试连接’按钮验证设置。

启用联系人

联系人功能需要数据库支持。我们将使用 MySQL 数据库启用联系人。RainLoop 可以手动创建所需的数据库,如下。

# mysql -u root -p 

mysqlcreate database rainloop;
mysqlexit;

现在这个功能可以通过管理面板>联系人页面启用。

再来一次,使用‘测试’按钮检查设置。

启动密码更改插件

在多数 linux 的邮件账户的邮件服务器是用自己的 UID 和 GID 操作系统的实际用户。因此,在过去更改这些账户的密码是很棘手的。幸好,今天有工具可以完成这个工作。这个工具是 poppassd。

第一步是在服务器上安装 poppassd,可以用 apt-get 来完成。

# apt-get install poppassd 

接下来,去允许 RainLoop 使用 poppassd,从 管理面板> 软件包 页面安装 RainLoop 插件 poppassd。

最后,poppassd 插件可以从 管理面板> 插件页面启用。

现在所有参数已设置,用户可以从他们提供的凭证登录,如截图所示。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


via: http://xmodulo.com/2014/02/rainloop-webmail-ubuntu-server.html

译者:Vito 校对:Caroline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网卡生产商在每一张网卡(NIC)在出厂时都会在上面刻上一个48位的全球唯一标识符(GUID,例如08:4f:b5:05:56:a0),这串 GUID 就是网卡的 MAC 地址,用于确定一张网卡的身份。MAC 地址的高24位叫 OUI(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 组织唯一标示符),是为网卡设置 MAC 地址的组织的标识符,这样一来,不同组织设置的 MAC 地址就不会冲突了。(译注:实际生产中,并不是每个网络设备都有不同的MAC地址,有时候地址空间不足,生产商会给发往不同地区国家的产品中用相同的地址空间。)

虽然 MAC 地址由厂商指定,但用户可以改变它,这就是传说中的“MAC 地址欺骗”。本文将向大家展示如何在 Linux 上玩 MAC 地址欺骗

为什么要玩 MAC 地址欺骗?

想要理由?这里就给几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理由。 一些网络供应商会通过绑定你家路由器上的 MAC 地址来验证你的身份,这个时候如果你的路由器坏了,你怎么办?你可以暂时把你的电脑的 MAC 地址改成你家路由器的 MAC 地址,让你的 ISP 重新将你连入外网。(译注:有这种事情么?)

很多 DHCP 服务器会依赖 MAC 地址来分配 IP 地址。如果你想换一个分配给你的 IP 地址,你可以改改你的 MAC 地址。这样一来,你不必等着 DHCP 服务器给你重新分一个 IP 地址,而是马上就能得到一个新的。

除了技术原因外,这里也有一些比较正当的理由来说明你为什么需要改变你的 MAC 地址:为了隐私、为了安全,你要把你真正的 MAC 地址隐藏起来。不像处在 ISO 模型第三层的 IP 地址会经常变来变去,你的 MAC 地址可不会改变。在你说我多疑之前,请确定你知道你的隐私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一个入侵手段叫 piggybacking),黑客会在公共 WiFi 网络下伪装成你的 MAC 地址,并且在你不在场的时候伪装成你的身份进行黑客活动。

怎么临时性地改变 MAC 地址?

你可以在 Linux 运行的时候改变 MAC 地址。需要注意的是当 MAC 地址转换的那一会时间,你的网络会掉线。当电脑重启时 MAC 地址又会变回原来的。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来改变你的 MAC 地址。

方法一:iproute2

$ sudo ip link set dev eth0 down
$ sudo ip link set dev eth0 address 00:00:00:00:00:01
$ sudo ip link set dev eth0 up 

方法二:macchanger

macchanger 这个命令可以让你把 MAC 地址改成不同生产厂商的序列号。

在 Debian,Ubuntu 或 Linux Mint 下安装 macchanger:

$ sudo apt-get install macchanger 

在 Fedora 下安装 macchanger:

$ sudo yum install macchanger 

在 CentOS 或 RHEL 下安装 macchanger:

$ wget http://ftp.club.cc.cmu.edu/pub/gnu/macchanger/macchanger-1.6.0.tar.gz
$ tar xvfvz macchanger-1.6.0.tar.gz
$ cd macchanger-1.6.0 
$ ./configure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下面给出一些 macchanger 的高级使用例子。使用 macchanger 你不必再手动禁用、启用你的网卡。

仅仅改变 MAC 地址:

$ sudo macchanger --mac=00:00:00:00:00:01 eth0 

在保证 OUI 一致的情况下为 MAC 设置一个随机地址:

$ sudo macchanger -e eth0 

为 MAC 设置一个完全随机的地址:

$ sudo macchanger -r eth0 

获取所有网卡的 MAC 地址,然后只列出指定的厂商(比如 Juniper):

$ macchanger -l | grep -i juniper 

显示一块网卡原来的 MAC 地址和伪装的 MAC 地址:

$ macchanger -s eth0  
Current MAC: 56:95:ac:ee:6e:77 (unknown)   
Permanent MAC: 00:0c:29:97:68:02 (Vmware, Inc.)

如何永久性地改变 MAC 地址?

如果你想在系统重启后还保持伪装 MAC 地址,你需要编辑配置文件。比如你想改变 eth0 的 MAC 地址,按以下方法搞起:

在 Fedora,CentOS 或 RHEL 下:

$ sudo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MACADDR=00:00:00:00:00:0

或者你可以建一个开机启动的脚本放在 /etc/NetworkManager/dispatcher.d 目录下,前提是你使用 Network Manager 管理你的网络。这里假设你已经装了 macchanger,脚本内容如下:

$ sudo vi /etc/NetworkManager/dispatcher.d/000-changemac
#!/bin/bash

case "$2" in
    up)
        macchanger --mac=00:00:00:00:00:01 "$1"
        ;;
esac
$ sudo chmod 755 /etc/NetworkManager/dispatcher.d/000-changemac 

在 Debian,Ubuntu 或 Linux Mint 下:

新建一个开机启动脚本,放在 /etc/network/if-up.d/ 目录下:

$ sudo vi /etc/network/if-up.d/changemac 
#!/bin/sh

if [ "$IFACE" = eth0 ]; then
  ip link set dev "$IFACE" address 00:00:00:00:00:01
fi
$ sudo chmod 755 /etc/network/if-up.d/changemac 

via: http://xmodulo.com/2014/02/spoof-mac-address-network-interface-linux.html

译者:bazz2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早些时候,我们提到过有很多可以用来监视系统性能的 Linux 系统监视工具。 但我们估计,或许更多的用户会倾向与绝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带的工具 (top 命令)。

top 命令是 Linux 下的一个实时任务管理器, 同时也是用于在 GNU/Linux 发行版中寻找系统性能方面的瓶颈,并帮助我们作出正确操作的常用系统监视工具。 她有着一个极为简洁的界面,并自带少量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系统性能的实用选项。

但是,有些时候想要通过她寻找一个占用系统资源比较大的应用或进程可能会比较困难。 因为 top 命令本身并不会帮助我们高亮那些吃太多 CPU内存,或者其他资源的程序。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里我们将介绍一款超牛逼的系统监视程序 —— Glances。 她可以自动高亮利用最高系统资源的程序,并为 Linux/Unix 服务器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什么是 Glances?

Glances 是一个由 Python 编写,使用 psutil 库来从系统抓取信息的基于 curses 开发的跨平台命令行系统监视工具。 通过 Glances,我们可以监视 CPU,平均负载,内存,网络流量,磁盘 I/O,其他处理器文件系统 空间的利用情况。

Glances 是一个用来监视 GNU/LinuxFreeBSD 操作系统的 GPL 授权的自由软件。

Glances 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选项。 其中我们能够在配置文件见到的一项主要的功能就是设置关键值及相应的标签 (careful[小心], warning[警告]critical[严重]), 然后她会自动帮我们用不同颜色标出系统达到某个瓶颈的信息。

Glances 主要功能

  • CPU 信息 (用户的相关应用, 系统核心程序和空闲程序)
  • 总内存信息,包括了物理内存,交换空间和空闲内存等等
  • 之前的 1 分钟、5 分钟和 15 分钟平均的 CPU 负载
  • 网络链接的下行和上行速度
  • 处理器总数,以及其活动状态
  • 硬盘 I/O 相关(读写)速度详情
  • 当前挂载设备的磁盘使用情况
  • 高 CPU 和内存使用的进程名,和相关应用的位置
  • 在底部显示当前日期和时间
  • 将消耗最高系统资源的进程用红色标出

下面是一个 Glances 的使用截图:

Glances View

在 Linux/Unix 系统中安装 Glances

虽然这个工具的发布比较晚,但你仍然可以在 Red Hat 系的系统中通过 EPEL 软件源安装。在终端用下面的命令安装:

对于 RHEL/CentOS/Fedora 发行版

# yum install -y glances

对于 Debian/Ubuntu/Linux Mint 发行版

$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arnaud-hartmann/glances-stable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glances

如何使用 Glances

首先,你需要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

# glances

Glances Preview – Ubuntu 13.10

按下 ‘q‘ (‘ESC‘ 和 ‘Ctrl-C‘ 也可以) 退出 Glances 终端。 这里是从 CentOS 6.5 截取的另一张截图:

Glances Preview – CentOS 6.5

Glances 的默认刷新频率是 1 (秒),但是你可以通过在终端指定参数来手动定义其刷新频率

# glances -t 2

Glances 中颜色的含义

Glances 会用一下几种颜色来代表状态:

  • 绿色:OK(一切正常)
  • 蓝色:CAREFUL(需要注意)
  • 紫色:WARNING(警告)
  • 红色:CRITICAL(严重)

阀值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设置,一般阀值被默认设置为(careful=50warning=70critical=90)。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配置文件(默认在 /etc/glances/glances.conf)中自定义。

Glances 的选项

除了很多命令行选项之外,Glances 还提供了更多的可在其运行时开关输出信息选项的快捷键,下面是一些例子:

  • a – 对进程自动排序
  • c – 按 CPU 百分比对进程排序
  • m – 按内存百分比对进程排序
  • p – 按进程名字母顺序对进程排序
  • i – 按读写频率(I/O)对进程排序
  • d – 显示/隐藏磁盘 I/O 统计信息
  • f – 显示/隐藏文件系统统计信息
  • n – 显示/隐藏网络接口统计信息
  • s – 显示/隐藏传感器统计信息
  • y – 显示/隐藏硬盘温度统计信息
  • l – 显示/隐藏日志(log)
  • b – 切换网络 I/O 单位(Bytes/bits)
  • w – 删除警告日志
  • x – 删除警告和严重日志
  • 1 – 切换全局 CPU 使用情况和每个 CPU 的使用情况
  • h – 显示/隐藏这个帮助画面
  • t – 以组合形式浏览网络 I/O
  • u – 以累计形式浏览网络 I/O
  • q – 退出(‘ESC‘ 和 ‘Ctrl&C‘ 也可以)

远程使用 Glances

你甚至也可以通过 Glances 来监视远程系统。 要在远程系统使用 ‘glances’,需要在服务器运行 ‘glances -s’(-s 启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命令。

# glances -s

Define the password for the Glances server
Password: 
Password (confirm): 
Glances server is running on 0.0.0.0:61209

注意:当你执行了‘glances’命令后,她会让你为 Glances 服务器设置密码。

当你设置完毕,你将看到 “Glances server is running on 0.0.0.0:61209” (Glances 服务器正在 0.0.0.0 的 61209 端口运行)的消息。

当 Glances 服务器启动后,到本地执行下面的命令来指定服务器IP地址或主机名以链接。

注:这里的 ‘172.16.27.56’ 是我 Glance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 glances -c -P 172.16.27.56

下面是一些在使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时必须知道的事情:

* 在服务器模式,你可以通过 `-B 地址` 来设置绑定地址,也可以通过 `-p 端口` 来绑定监听的 TCP 端口
* 在客户端模式,你可以通过同样的 `-p 端口` 来指定服务器端口
* 默认的绑定地址是 0.0.0.0,但这么做会监听所有网络接口的指定端口
* 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下,限制的阀值将由服务器的设置决定
* 你也可以在命令行下用过 `-P 密码` 的方式来为服务器端设置一个密码

总结

Glances 对于大多用户而言是个在系统资源上提供过多信息的工具。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想要仅从命令行就能快速获取系统整体状况的系统管理员,那这个工具绝对是你的必备利器。

译者注

  1. 请不要将 glances(本文中的工具)和 glance(一个 OpenStack 的工具)这两个包搞混了
  2. Ubuntu 官方 Extra 源中的 glances 因为 python 库移动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但可以通过建立软链接的方式临时修复:sudo ln -s /usr/lib/python2.7/dist-packages/glances /usr/share/pyshared/glances

via: http://www.tecmint.com/glances-an-advanced-real-time-system-monitoring-tool-for-linux/

译者:VizV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我们可能在 Linux 下运用 touch 命令创建一个空文件。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命令例如 vi, nano 或是任意一个编辑工具来实现。但是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步骤来完成操作。其实你要知道 touch 命令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了创建一个空文件哦。

什么是 touch 命令

众所周知,每个文件都被附有时间戳。这个时间戳记包括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而 Touch 命令主要就是用来修改文件的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

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 touch 命令

既然 touch 命令描述的是改变时间戳,那么我们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改变时间戳呢?这个问题会引发我们的深思。然而,我想有个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它。如果你参加了一个全球范围的开源项目,那么时间戳可能变得很重要。编译源代码文件可能需要同一地区的时间戳。如果未统一,程序可能会编译失败。(译注:有强迫症的同学也很喜欢这个命令——就看不得乱七八糟的时间,;>)

不带任何选项下运行 touch

最简单的使用 touch 命令。只需键入:

$ touch file_name

请观察下面的一张截图。

Touch command

File\_1.txt原来的时间戳是 12:42。在我们使用 touch 命令后,它改变为了 17:08。由此看出,默认情况下,touch 会将文件的时间戳改为当前时间。

只改变访问时间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每个文件都附有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上面的时间戳是 17:08。我们可以看更多的细节。

Detail timestamp

我们发现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的值是相同的都是 17:08:35 ,还有它们属于同一时区 GMT +7。

如果现在我们要只改变访问时间,我们需要使用-a选项。

$ touch -a file_1.txt

Touch -a option

如你所见,访问时间变为了 17:51:37 ,但是修改时间仍为17:08:35。[译注:原文为 Change time(状态改变时间)应是作者笔误]

只改变修改时间

我们可以使用-m选项来实现。现在我们用file\_2.txt作个示例。

File_2.txt detail timestamp

$ touch -m file_2.txt

Touch -m option

现在修改时间从 12:42:20 改为了 17:57:20。请注意,当文件被访问或修改时,状态改变时间域的值总会对其记录。

更改为自定义时间戳

-a-m选项都会将文件的时间戳改为现在当前时间。当然我们也可以更改为自定义时间戳。使用-t选项实现。

从上面示例示例中的 file\_2.txt,我们看出它的时间戳是:

访问时间:12:42:20
修改时间:17:57:20
执行日期:2014-01-14

假如我们想要将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改为2014年1月12日 09:58:27。我们可以用下列命令来完成:

$ touch -t 201401120958.27 file_2.txt

Touch using -t option

-t 选项语法组成 :

[[CC]YY]MMDDhhmm [.SS]

CC - 年份的前两位 
YY - 年份的后两位 
MM - 月份 [01-12]
DD - 日期 [01-31]
hh - 时 [00-23]
mm - 分 [00-59]
SS - 秒 [00-61]

改变日期和时间的另一种方式

如果你觉得[[CC]YY]MMDDhhmm [.SS]格式不适合你,我们也可以使用 -d 选项。下面是-d选项使用的一个示例。

更改指定日期

举例来说,我们有个名为 file\_3.txt 的文件,它的相关属性在下面的截图中展示了。

File_3.txt detail timestamp

现在我们要将日期2014年1月14日改为2013年12月20日。可以使用下列命令:

$ touch -d '10-December-2013' file_3.txt

Change date using -d option

不出意料,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的日期已经改为了2013年12月10日。

改变时区

如果我们想改变指定GMT的时间,我们也可以使用-d选项。先让file\_3.txt 移回当前时间。

$ touch file_3.txt

Reset file_3.txt timestamp

不难发现 file\_3.txt 的时区为 GMT +0700。要改为 GMT3 时区,我们只需要键入如下命令:

$ touch -d GMT3 file_3.txt

Change into GMT3 timezone

好的,现在时间已经改为了 10:00:00 AM。

结合参数下使用-d选项

还可以用很酷的方式使用-d选项。请观察下面的图片。

Change date using keyword

我们可以将单词 next Sunday 和 GMT 3合成一个值,而 touch 命令仍然能识别它。日期已经改为了2014年1月21日,而当前的日期为2014年1月14日。

还有另一个-d选项的示例。 首先,我们要将file3\_3.txt重置到当前日期和时间。

$ touch file_3.txt

Reset file_3.txt timestamp

然后我们尝试这个命令:

$ touch -d '1 year ago 13:43:07' file_3.txt

Change date using keyword

太震撼了,Touch 甚至能识别单词‘1 year ago’。现在的日期以及时间已经改为了2013年1月14日,13:43:07。

创建一个空文件

当你运行 touch 命令目标文件不存在时,touch 会创建一个同名的空文件。

$ touch file_10.txt

Create an empty file

同时创建多个文件

你可以用空格将目标文件分割开来,以此来创建多个文件。

$ touch doc_10.txt doc_20.txt doc_30.txt

Create multiple files

总结

如果你要处理关于文件或目录的时间戳问题,那么 Touch 会对你很有用的。一如既往得你也可以键入man touchtouch --help来显示帮助页面了解更多细节。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command/linux-touch-command/

译者:Luoxcat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熟悉了 复制命令,下一个相关的命令就是 mv 命令。当你想要将文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并且不想复制它,那么mv 命令是完成这个任务的首选。

初识 mv 命令

mv 命令是一个与cp类似的命令,但是它并非创建文件或目录的复制品/副本。不管你在使用什么版本的Linux系统,mv 都默认安装在你的Linux系统上了。来看一下 mv 命令在日常操作中的一些例子。

1.移动文件

移动文件时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必须不同。这里有个例子,想要将file\_1.txt文件从当前目录移动到其它目录,以/home/pungki/为例,语法应该如下:

$ mv file_1.txt /home/pungki/office

mv command

如我们所见,当我们移动 file\_1.txt 文件时,先前目录的 file\_1.txt 就被删除了

2.移动多个文件

如果想一次移动多个文件,我们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行并用空格分开。

$ mv file_2.txt file_3.txt file_4.txt /home/pungki/office

Move multiple files

如果你的文件有规律可循的话那么你就可以使用通配符。比如,为了移除所有以.txt为扩展名的文件,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命令:

$ mv *.txt /home/pungki/office

Move using pattern

3.移动目录

不同于复制命令,用 mv 命令移动目录相当直接。移动目录你可以使用不带选项的 mv 命令。看下面的截图就一目了然了。

Moving directory

4.重命名文件或目录

我们也用 mv 命令来重命名文件或目录。不过目标位置和源位置必须相同才可以。然后文件名必须不同。

假定我们当前所在目录为/home/pungki/Documents,而我们想将file\_1.txt重命名为file\_2.txt。那么命令应该如下:

$ mv file_1.txt file_2.txt

如果是绝对路径,它应该像下面这样:

$ mv /home/pungki/Documents/file_1.txt /home/pungki/Documents/file_2.txt

Renaming file

5. 重命名目录

上一段的规则同样适用于目录。请看这个例子:

$ mv directory_1/ directory_2/

Renaming directory

6. 打印移动信息

当你移动或重命名一大堆文件或目录时,你可能会想在不去目标位置去查看的情况下知道你自己的命令是否成功地执行了。这就要用到-v选项了。

$ mv -v *.txt /home/pungki/office

mv with verbose mode

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目录。

mv directory with verbose mode

7. 使用交互模式

当你将文件移动到其它位置,而那个位置恰好有同样的文件,这时 mv 命令会覆盖掉原来的文件。对于mv的这一行为一般不会有什么提示。如果想产生一个关于覆盖文件的提示,我们可以使用-i选项。(译注:通常发行版会通过alias命令,将-i作为默认选项,所以会有提示。)

假设我们想将 file\_1.txt 移动到 /home/pungki/office。同时,/home/pungki/office 目录下已经有file\_1.txt文件了。

$ mv -i file_1.txt /home/pungki/office

mv with interactive mode

这个提示会让我们知道目标位置处file\_1.txt的存在。如果我们按y键,那么那个文件将会被删除,否则不会。

8. 使用更新选项

-i 选项会提示我们关于覆盖文件的提示,而 -u 则只在源文件比目标文件新时才执行更新。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Update only newer

假如 file\_1.txt 和 file\_2.txt有如下特点:

File_1.txt has 84 bytes file size and it last modified time is 12:00
File_2.txt has 0 bytes file size and it last modified time is 11:59

我们想将它们移动到 /home/pungki/office 目录下。但是目标地址已经有file\_1.txt和file\_2.txt了。

我们用下面的命令将file\_1.txt 和file\_2.txt从当前目录移动到/home/pungki/office

$ mv -uv *.txt /home/pungki/office

可以看到这些文件被移动了。能移动这些文件是因为它们最近的修改时间戳比 /home/pungki/office 目录中的文件新。

9.不要覆盖任何已存在的文件

如果-i选项询问我们是否要覆盖文件,那么 -n 选项将不会允许我们覆盖任何已存在的文件。

继续使用第8点中的例子,如果我们将-u 换成 -n同时加上-v选项,那么我们会看到没有任何文件移动到了 /home/pungki/office 目录下。

$ mv -vn *.txt /home/pungki/office

No overwrite

10. 复制时创建备份

默认情况下,移动文件将会覆盖已存在的目标文件。但是如果我们移动错了文件而目标文件已经被新的文件覆盖了,这时应该怎么办才好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恢复之前的文件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用-b选项。该选项会在新文件覆盖旧文件时将旧文件做备份。这里我们还以第8点为例。

$ mv -bv *.txt /home/pungki/office

Backup option

如截图中所见,在 /home/pungki/office 目录下出现了名为file\_1.txt~file\_2.txt~ 的文件。那个波浪符号(~)意味着这些文件是备份文件。从它们的属性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件比file\_1.txt和file\_2.txt要旧。

11. 无条件覆盖已经存在的文件

(译注:这一节是译者补充的,原文遗漏了这个重要选项)

当你希望无论如何都覆盖已经存在的文件或目录时,你可以使用 -f 选项。如果同时指定了 -f 选项和 -i 或 -n 选项,则 -f 选项会覆盖它们——即不进行任何提示而覆盖,所以,在使用此参数时,知道你在做什么。

$ mv -f *.txt /home/pungki/office

总结

移动文件和目录命令是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通常你可以通过man mv 或者 mv --help显示mv的手册页以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command/mv-command-linux/

译者:Linchenguang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拷贝文件和目录是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基本指令。备份行为基本上是创建文件和目录的副本。在Linux系统下,我们可以用cp命令来实现。

copy 命令是什么

正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cp是一个用来创建文件和目录副本的命令。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在日常操作中可能用到的cp命令的实例。

1. 不带任何参数下,运行cp

这是 cp 命令最基础的使用。 拷贝名为 myfile.txt 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我们可以像这样子输入:

$ cp myfile.txt /home/pungki/office

Copy without options

如果我们没有输入绝对路径,这意味着我们正在当前目录下拷贝一个文件。在上面的实例中,myfile.txt位于/home/pungki/Documents目录下。如果我们当前目录正是/home/pungki/Documets,那么没有必要输入/home/pungki/Documents/myfile.txt来拷贝文件。当/home/pungki/office是一个目录,则文件会拷贝到里面。

2. 同时拷贝多个文件

要在同时拷贝多个文件,我们只需要将多个文件用空格隔开。如下示例:

$ cp file_1.txt file_2.txt file_3.txt /home/pungki/office

Copying multiple files

3. 拷贝一个目录

要拷贝一个目录的话会有点棘手。你需要添加 -r 或者 -R 选项来实现。-r-R 选项表明递归操作。无论该目录是否为空目录,这个选项都是必要的。如下示例:

$ cp -r directory_1 /home/pungki/office

Copy directory

需要注意的一件事,你需要移除在目录名尾部的斜杠。否则你会收到类似的错误信息cp: omitting directory‘directory\_1/

Copy directory error

如果你收到错误信息,则目录不会被拷贝到目标文件夹。

4. 创建文件的硬链接,而不是拷贝它们

拷贝文件意味着你必须使用一些存储空间来储存拷贝的文件。有时候出于某种原因,你可能想要创建“快捷方式”或者链接到文件,而不是拷贝它们。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使用-l选项。

$ cp -l file_4.txt /home/pungki/office

Copy hardlinks

从上图看出,我们看到file\_4.txt的硬链接已经拷贝到/home/pungki/office/file\_4.txt。标记有同样的 inode, 835386。但是请注意,硬链接不能用来创建目录。下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原目录 directory\_1 的 inode 值是 278230

Inode number of original directory

原文件 file\_5.txt 的 inode 值是 279231

Original inode number of file

对 directory\_1 执行 cp 命令

Copy using -rl options

拷贝的 directory\_1副本的 inode 值是 274800

Inode number of copied directory

拷贝的 file\_5.txt副本的 inode 值是 279231。跟它的原文件一样

Inode number of copied file

5. 创建文件的符号链接

也有一种链接叫做 软链接符号链接。我们用 -s 选项来实现。下面是命令的示例。

$ cp -s /home/pungki/Documents/file_6.txt file_6.txt

创建符号链接只能在当前目录下进行。在上面的截图中,我们想要创建符号链接 /home/pungki/office/file6.txt 指向原文件 /home/pungki/Documents/file6.txt。但是为了创建符号链接,我必须在将/home/pungki/office作为目标目录。一旦我设法进入目录,我就可以向上面一样运行 cp -s 命令。

现在你列出文件详情,你会看到/home/pungki/office/file\_6.txt指向了原文件。在其文件名后标记了箭头符号。

Symbolic links

6. 不随符号链接拷贝原文件

[译注:意思是只拷贝符号链接文件]

我们可以用 -P 选项来实现。当对符号链接使用 cp 命令,它会照原样拷贝它自身。来看看下面的示例。

$ cp -P file_6.txt ./movie

Copy using -P option

如你所见,cp 命令照原样拷贝file\_6.txt自身。文件类型仍然是一个符号链接。

7. 随符号链接拷贝原文件

现在我们可以试一下-L选项。基本上,这个刚好与上面的 -P 选项 相反。下面是个示例:

$ cp -L file_6.txt ./movie

Copy using -L option

使用这个选项,拷贝的文件将会和file\_6.txt原文件一样。我们可以从文件大小看出来。拷贝的文件有50 字节而当file\_6.txt作为符号链接时文件大小只有33 字节

8. 文件归档

当我们去拷贝一个目录时,我们会用-r或者-R选项。但是我们也可以用-a选项来归档文件。这样会创建文件和目录的准确套录,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包括符号链接。下面是示例:[译注:-a 会保留原文件或目录的属性]

$ cp -a directory_1/ /home/pungki/office

Copy using -a option

上列的命令会拷贝一个名为 directory1 的目录到/home/pungki/office目录下。如你所见,**file6.txt**依然作为符号链接被复制。

9. 显示正在做什么

默认情况下,当拷贝作业成功时,我们仅仅会再次看到命令提示符。如果你想了解在拷贝文件时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用 -v 选项。

$ cp -v *.txt /home/pungki/office

Verbose option

当我们从当前目录下拷贝所有的 txt 文件到 /home/pungki/office 目录,-v选项会显示正在操作的过程。这些额外的信息会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拷贝过程。

10. 当原文件较目标文件新时拷贝

我们用 -u选项来实现。下面是具体示例:

$ cp -vu *.txt /home/pungki/office

Copy only if newer

起初我们看到file\_1.txt 是0字节大小。然后我们用 vi 编辑,加入一些内容并保存。接下来,我们发现文件大小已经变为了 36 个字节。 与此同时在/home/pungki/office目录中,我们已经包含了所有txt文件。当我们用 -u 选项,结合 -v 选项来查看具体操作,cp 命令会只拷贝比目标目录下新的文件。因此,我们看到只有 file\_1.txt 拷贝到 /home/pungki/office 目录下

11. 使用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下会询问是否覆盖目标目录下的文件。使用 -i 选项,启用交互模式。

$ cp -ir directory_1/ /home/pungki/office/

Interactive mode

12. 创建备份文件

当目标目录已经含有同名文件,默认情况下 cp 命令会覆盖目标目录下的同名文件。使用 --backup 选项,cp 命令会为每一个现有的目标文件做一个备份。../office 相对于 /home/pungki/office 。下面是示例:

$ cp --backup=simple -v *.txt ../office

Backup option

正如我们看到的,--backup=simple 选项会创建一个在文件名末尾用波浪符标记(~)的备份文件。--backup 选项也有一些其他控制:

  • none, off:从不备份(即使给出 --backup)
  • numbered, t:用编号备份
  • existing, nil :如果编号备份存在则使用编号备份,否者用简易备份[译注:也就是用波浪号]
  • simple, never :总是使用简易备份

13. 只拷贝文件属性

cp 命令也提供给我们 --attributes-only 选项。顾名思义,这个选项只会拷贝文件名及其属性,不会拷贝任何数据。下面是示例:

$ cp --attributes-only file_6.txt -v ../office

Copy attributes only

从上图看出, 原文件 file\_6.txt 有 50 字节大小。用了 --attributes-only选项,拷贝的文件只有0字节大小。这是因为文件内容并没有拷贝。

14. 强制拷贝

用了 -f 选项会强制进行拷贝操作。如果目标文件不能打开,可以用 -f 尝试一下。

$ cp -f *.txt -v ../office

Copy with force

15. 在拷贝之前先删除目标

我们可以用,--remove-destination 选项 实现。这个选项与上面的-f选项形成对照。如果 cp 命令在目标目录下发现同名文件, cp 命令会先删除目标文件,然后再拷贝一份新的。下面是示例:

$ cp --remove-destination *.txt -v ../office

Remove destination option

总结

cp 命令是 Linux 下最基础的命令之一。对于那些想要学习 Linux 的人,必须得把这个命令掌握。当然你也可以在你的终端下键入 man cp 或者 cp --help 来显示更多帮助信息。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command/linux-cp-command/

译者:Luoxcat 校对:Mr小眼儿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