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 下的文章

Data center

大流行加快了印度全国数字化转型的速度,这需要对数据中心进行更多投资。由于快速的数字化和云采用,印度数据中心市场的容量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翻一番。据报道,2021 年印度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 43.5 亿美元,到 2027 年将达到 100.9 亿美元,2022-2027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5.07%。

现在,出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印度数据中心行业的未来是什么?哪些新趋势将塑造其未来?下面提到的是将对印度数据中心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趋势。

数据本地化

数据本地化就意味着限制数据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印度政府已发布指导方针,强调需要在该国境内存储印度用户的数据。数据本地化使得收集关键消费者数据的公司必须在本地数据中心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这给本地数据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此外,印度的成本优势和熟练劳动力的便利性使其成为亚洲数据中心的重要枢纽。

可持续数据中心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消耗大量非可再生资源。为了使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公司重新设计了他们的设施,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云等新兴技术来大大降低电力和水的消耗。云数据中心使用更少的服务器,从而减少碳排放。它们通常位于更靠近为其供电的设施,以防止在长距离传输电能的过程中出现大量损失。此外,公共云数据中心可用于存储来自多个业务的数据。本地数据中心在存储大量数据时存在容量限制,从而导致资源的非最佳使用。因此,云数据中心通过使企业能够消耗更少的服务器和更少的电力并减少其在此过程中的碳排放,正在彻底改变行业。

边缘连接

边缘数据中心是靠近网络边缘的小型数据中心。它们通常连接到更大的中央数据中心或多个数据中心。通过处理更接近最终用户的数据和服务,边缘计算允许组织减少延迟并改善客户体验。这样的数据中心对于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行业非常有利,例如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电信、OTT 平台和智能可穿戴设备。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传统上,数据中心是一个简单的机架网络,带有存储单元和一组管理工具。它具有易于理解的架构。然而,随着数字化转型接管了企业界,组织开始生成大量数据。传统的存储单元和工具不足以处理大量涌入的数据,因此需要更大的容量和复杂的设施。此外,传统数据中心无法扩大或缩小其能力以适应需求波动,从而导致资源浪费。这导致了超大规模作为解决方案的演变。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是大规模的关键业务设施,旨在通过将大量高速协同工作的服务器聚集在一起,有效地支持强大且可扩展的应用。这种能力使数据中心能够水平和垂直扩展。

总之,数据中心行业正在发展,新趋势将不断涌现。借助新时代的颠覆性技术,数据中心行业可以构建环保节能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可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via: https://www.opensourceforu.com/2022/06/top-trends-changing-data-center-industry/

作者:abhimanyu rathore 选题:lkxed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无服务器计算将服务器从规划中移除,使企业能够专注于应用功能。那么,企业是不是都应该选择无服务器计算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直至不久之前,几乎每个产品经理都会将他/她的工程资源,分成两个独立的团队 —— 开发团队和运维团队。开发团队通常参与编码、测试和构建应用功能,而运维团队负责应用程序的交付、部署和运行维护。

当开发团队构建电商应用时,运维团队会搭建好服务器来托管该应用。搭建服务器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

  • 选择合适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 应用所需的补丁集
  • 搭建所需服务器环境,如 JDK、Python、Tomcat、NodeJS 等
  • 部署、配置和提供实际的应用
  • 打开并固定合适的端口
  • 搭建所需的数据库引擎

……这个名单还在继续。

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对容量规划感到头疼。毕竟,任何重要应用都应始终保持 100% 可用、可靠且可扩展。这需要对硬件进行最佳投资。众所周知,在一些关键时期,硬件短缺会导致业务损失,而硬件冗余又会损害利润。因此,无论应用是针对本地数据中心,还是针对云基础架构,容量规划都是至关重要的。到目前为止,很明显,企业不仅在功能构建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还在功能交付上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无服务器计算 Serverless computing 旨在提供一种无缝的方式来交付功能,而无需担心服务器的设置和维护。换句话说,无服务器计算平台提供了一个“ 即用型 ready-to-use ”环境,企业可以尽快将应用程序构建和部署为一些较小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方法被称为“ 功能即服务 Function as a Service ”(FaaS)。

请记住,无服务器计算中仍然存在服务器,但它由 AWS、微软和谷歌等 FaaS 供应商负责。

例如,AWS 以 “Lambda 函数”的形式提供了一个无服务器计算环境。开发人员可以选择将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 Lambda 函数,这些函数可以用 NodeJS、Java、Python 和其他一些语言编写。AWS 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环境来部署这些函数。它还提供了即用​​型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应用程序网关和身份验证服务器等。

同样,微软 Azure 也提供了一个环境,它可以用 C# 等语言构建和部署 Azure 函数。

为什么选择无服务器?

有两个主要因素推动了无服务器计算的普及。

1、即用型环境

显然,这是无服务器计算的最大卖点。企业无需提前采购/预订硬件或实例,也无需操心许可证,以及设置和配置服务器。他们不需要为扩大和缩小规模而烦恼。所有这些都由 FaaS 供应商负责。

2、最优成本

由于 FaaS 供应商总是根据环境的利用率向客户收费(按使用付费模式),因此企业无需担心前期成本和资源浪费。例如,AWS 根据 Lambda 函数接收的请求数量、在数据表上运行的查询数量等指标来向客户端收费。

无服务器计算的挑战

与任何其他方法一样,无服务器计算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盲目遵循的完美方法。它本身也有一系列限制。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供应商锁定

当使用无服务器计算时,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Lambda 或 Azure 等函数将使用供应商提供的 API 来编写。例如,使用 AWS Lambda API 编写的函数无法部署到 Google Cloud 中,反之亦然。因此,无服务器计算迫使企业在许多年内,只能使用同一家供应商。并且,应用的成功或失败不仅取决于它的功能,还取决于供应商在性能等方面的能力。

2、编程语言

没有哪家无服务器计算平台支持所有的编程语言。此外,对于它支持的编程语言,它也可能不支持其所有版本。这样一来,应用开发团队只能选择供应商提供的语言。就团队的能力而言,这可能是非常关键的。

3、最优成本,真的吗?

其实也不一定,这一切都取决于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你的应用正在承受巨大的负载,例如每秒数百万个请求,那么你所支付的费用可能会过高。在这样的规模下,在本地或云端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可能会更便宜。这并不意味着具有 Web 规模的应用不适合用无服务器计算。归根结底,它还是取决于你的平台的构建方式,以及你与供应商签署的协议。

4、生态系统

没有哪个应用是为了一个孤立的环境而编写的。它总是需要其他组件,如数据存储、数据库、安全引擎、网关、消息服务器、队列、缓存等。每个平台都提供自己的一组此类工具。例如,AWS 提供了 Dynamo DB 作为其 NoSQL 解决方案之一。显然,其他供应商也提供了自己的 NoSQL 解决方案。因此,团队又会被迫地基于所选平台来构建应用程序。尽管大多数商业 FaaS 供应商都为特定需求提供了多个组件,但并非每个组件都可能是同类型中最佳的。

为什么不考虑容器呢?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迁移到了容器化部署模型,因为它们为昂贵的物理机或虚拟机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替代方案。有了 Kubernetes 等编排工具后,我们乐于部署容器化应用,同时也满足了 Web 规模的要求。容器提供了与底层环境一定程度的隔离,这使得部署相对容易。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在硬件(本地或云)、许可证、网络、配置等方面进行投资,这需要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合适的技术能力和仔细的监控。无服务器计算,尽管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它让我们把这些责任也摆脱了。

展望未来

我们正处于持续开发、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的时代。每个企业都面临着竞争。产品 上市时间 Time to market (TTM)在吸引客户、留住客户这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喜欢花更多时间来尽可能快地推出功能,而不是在部署和维护的细节上苦苦挣扎。无服务器计算有可能满足这些需求。大玩家们正在投入巨额资金,以使 FaaS 尽可能地无缝且经济。无服务器计算的未来看起来是一片光明。


via: https://www.opensourceforu.com/2021/12/should-businesses-opt-for-serverless-computing/

作者:Krishna Mohan Koyya 选题:lkxed 译者:lkxed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将你的大任务分为小步骤,避免自己不堪重负。

 title=

本周开始,我先回顾我的日程安排,看看我需要或想要完成的事情。通常,列表上有些较大的项目。无论来自工作上的问题,还是一系列关于生产力的文章,或者改进我家的鸡舍,当作为一项工作时,这个任务真的很艰巨。很有可能我无法坐下来,在一个时间段内,甚至在一天内完成类似(请注意,只是举例)21 篇文章之类的事情。

21 Days of Productivity project screenshot

21 天的生产力 (Kevin Sonney, CC BY-SA 4.0)

所以当我的清单上有这样的东西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如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William Faulkner 说的“移山的人,从小石头开始。”(LCTT 译注:感觉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意思) 我们要解决大任务(山)并且需要完成各个步骤(小石头)。

我使用下面的步骤将大任务分割为小步骤:

  1. 我通常很清楚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做什么。如果没有,我会做一些研究来弄清楚这一点。
  2. 我会顺序的写下完成的步骤。
  3. 最后,我坐下来拿着我的日历和清单,开始将任务分散到几天(或几周或几个月),以了解我何时可以完成它。

现在我不仅有计划,还知道多久能完成。逐步完成,我可以看到这项大任务不仅变得更小,而且更接近完成。

军队有句古话,“遇敌无计”。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两点(或五点)我意识到像“截屏”这样简单的事情需要扩展到更复杂的事情。事实上,在 Easy!Appointments 的截图中,竟然是:

  1. 安装和配置 Easy!Appointments
  2. 安装和配置 Easy!Appointments WordPress 插件
  3. 生成 API 密钥来同步日历
  4. 截屏

即便如此,我也不得不将这些任务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下载软件、配置 NGINX、验证安装……你明白了吧。没关系。一个计划或一组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project completion pie chart

今年的计划已经完成了 2/3 ! (Kevin Sonney, CC BY-SA 4.0)

这是一项后天习得的技能,最初几次需要一些努力。学习如何将大任务分解成更小的步骤可以让您跟踪实现目标或完成大任务的进度,而不会在过程中不知所措。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1/1/break-down-tasks

作者:Kevin Sonney 选题:lujun9972 译者:Donkey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GitHub Copilot 来了,它能帮助程序员,为他们提供人工智能的编码建议,不过,它是否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呢?

GitHub

在 2021 年,我曾花了好几个小时来翻阅 GitHub Copilot 文档,试图弄清楚如何能够加入它的技术预览计划。还好,这一切都得到了回报,我成功加入了预览计划。

而现在,它终于可供所有人使用啦!

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GitHub Copilot 是一个 AI 助手,可帮助你更快、更高效地编写代码。

我能想到的最类似的东西,就是你手机上的(输入法的)自动完成功能。不过,与自动完成功能不同,GitHub Copilot 编写代码,就相当于是在完成整段的句子。

Copilot 现已可供大众使用

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Copilot 已经处于技术预览阶段将近一年了。这意味着,GitHub 只允许非常有限数量的开发者免费使用它,以换取同意 GitHub 监控他们的使用情况,从而改进程序的最终版本。

看起来 GitHub 终于满意地向公众发布了它。现在,任何拥有 GitHub 帐户的人都应该能够使用它,尽管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我很快就会在下面提到)。

公告 中提到:

直到不久前,人工智能都没有能够帮助改进代码,开发软件的过程几乎完全是手动的。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今天,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正在向所有个人开发者提供 GitHub Copilot。你的 AI 配对程序员来啦。

—— Thomas Dohmke,GitHub CEO

Copilot 作为免费的编辑器扩展,已经帮助数百万开发者加快了他们的编程速度。然而,它确实是有代价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GitHub Copilot 定价

与几乎所有令人兴奋的新技术一样,Copilot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过于昂贵。它将花费你 10 美元/月或 100 美元/年。

如果你是开源项目维护者或经过验证的学生,那么你可以免费使用它。

GitHub Copilot 不道德吗?

围绕 GitHub Copilot 产品的争议巨大且令人担忧。从技术上讲,这个人工智能是使用大家托管在 GitHub 上的代码来进行训练的。

因此,基本上,GitHub 是通过使用你的代码来提供一个新产品(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加点料)。而且,关于 Copilot,可别忘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SF)也 建议 不要在 GitHub 上托管代码。

我们知道,企业总是喜欢利用事物,但有些人认为这应该不会直接损害托管在 GitHub 上的项目/代码。

但是,是这样吗?

简而言之,在 Copilot 发布后,许多开发者都分享说,他们发现 GitHub Copilot 生成了受版权保护的代码:

我试了下 GitHub Copilot,这是一项付费服务​​,来看看它是否会使用带有限制性许可证的存储库的代码。我检查了它,看看它是否有我在之前雇主那里编写的代码,该代码有一个许可证,只允许其用于免费游戏,并且需要附加许可证。是的,它确实有。

图源:推特上的 Chris Green

当然,如果我们查看 GitHub Copilot 的常见问题解答(FAQ),其中提到:

GitHub 不拥有 GitHub Copilot 生成的建议。您在 GitHub Copilot 的帮助下编写的代码属于您自己,由您自己负责。

所以说,你为一项服务付了费,最终却为你的项目增加了不便和更多的工作?

在我看来,就简化开发者的任务而言,这听起来一点儿也不令人兴奋。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请在下面的评论区中分享一下吧!


via: https://news.itsfoss.com/github-copilot/

作者:Jacob Crume 选题:lkxed 译者:lkxed 校对: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如果你准备放下爆米花,想从各个角度体验游戏的话,那么就在 Linux 下打开游戏吧!

 title=

如今,人们有更多喜欢 Linux 的理由。在这个系列里,我将分享 21 个使用 Linux 的理由。今天,我将从游戏开始。

我过去认为“游戏玩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要由科学家们在数年的研究和测试之后严谨地认定才行。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归类为游戏玩家,因为我所玩过的游戏要么是桌面游戏(棋盘类游戏和纸笔角色扮演游戏),要么是 NetHack、俄罗斯方块。现在,在移动设备、游戏机、电脑和电视机上都有游戏,我觉得现在的承认有各种形式的游戏玩家们了。如果你想自称为游戏玩家,你就可以是,不需任何资格认定。你不用必须在心里熟记那些“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的科乐美秘籍(你甚至可以不知道这是什么);你也不用必须买过和玩过 3A 级游戏。如果你时不时地玩游戏,你就完全可以自称为玩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玩家,那么现在使用 Linux 正当其时。

欢迎来到游戏世界

剥除光鲜的广告,在其下面,你肯定会发现一个欣欣向荣的游戏世界。在人们相信不是电子表格也不是练习打字一类的软件能挣钱以前,新兴的游戏市场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 独立游戏 indie game 已经在流行文化上以各种方式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或许你不相信,《我的世界》尽管不是开源的,但一开始就是一款独立游戏),这也证实了,在玩家眼里,可玩性高于产品价值。

独立开发者和开源开发者之间有很多交集。没有什么比带着你的 Linux 笔记本电脑,浏览 itch.io 或你的发行版的软件库,寻找鲜为人知但珍贵的开源游戏宝藏更有意义了。

有各种各样的开源游戏,包括大量的第一视角射击游戏、Nodulus 之类的益智游戏、运输大亨之类的策略经营游戏、Jethook 之类的竞速游戏、Sauerbraten 之类的竞速逃生游戏,以及很多未提到的(多亏了像 Open Jam 这样伟大的活动,每年都有新增的游戏)。

Jethook game screenshot

总的来说,探索开源游戏的世界的体验,和购买大型游戏工作室的产品带来的即时满足感有很大的不同。大型游戏工作室生产的游戏提供大量的视听刺激、知名演员、和长达 60 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长。而独立和开源游戏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是话又说回来,大型游戏工作室无法提供的是,当你发现一款别人未曾听说过的游戏时的产生的发现感和与个人相关的感受。当你意识到别人都非常想知道你刚玩过的哪个出色游戏时,大型工作室也并不能提供这种紧迫感。(LCTT 校注:此处大概的意思是指大型工作室的作品已被人熟知,没有什么挖掘的新鲜感)

花点时间找出你最喜欢的游戏,然后浏览下你的发行商的软件仓库、Flathub、开源的游戏仓库,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发现你很喜欢的游戏,就帮忙推广一下吧。

Proton 和 WINE

Linux 上的游戏并没有止步于开源,但是从开源开始的。数年前 Valve 软件公司通过发行 Linux 版的 Steam 客户端把 Linux 重新带入游戏市场时,人们希望这可以推动游戏工作室能编写原生的 Linux 游戏。一些工作室这样做了,但 Valve 公司并没有成功的把 Linux 推为主要的平台,即使是 Valve 品牌的游戏电脑。并且大多数游戏工作室又转回仅在 Windows 平台上开发游戏的旧方式。

有趣的是,最终的结果是产生了更多的开源代码。Valve 公司为 Linux 兼容创建了 Proton 工程,一个可以转换 Windows 游戏到 Linux 的兼容层。在 Proton 的内核层面,它使用了WINE(Wine Is Not an Emulator) —— 以开源的方式极好地重新实现了主要的 Windows 库。

游戏市场的成果,如今已经变成了开源世界的宝藏。今天,来自大型工作室的大多数游戏都可以在 Linux 上像原生游戏一样运行。

当然,如果你是必须要在发行日就玩上最新版游戏的这类玩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惊喜”。尽管那不是惊喜,很少有大型游戏在发行时毫无漏洞,一周后才补上补丁。这些游戏在 Proton 和 WINE 上运行时遇到这些错误可能更糟糕,因此 Linux 玩家通过避免尽早上车而避免这些问题。这种妥协可能是值得的。我玩过一些游戏,它们在 Proton 平台运行完美,后来从愤怒的论坛帖子中发现,它在最新版的 Windows 上运行显然充满了致命的错误。总之,似乎来自大型工作室的游戏并不完美,但你可能在 Linux 上遇到相似但不同的问题,正如你在 Windows 上遇到的。

Flatpak

Linux 近来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发展就是 Flatpak 了,它是本地容器和打包的结合,它和游戏无关(或者它和游戏息息相关),它使得 Linux 应用基本上能被分发到任意的 Linux 发行版上。这也适用于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使用了相当多的前沿技术,而对发行版维护者来说,要跟上任何特定游戏所需的所有最新版本可能是相当苛刻的。

Flapak 通过为应用程序库抽象出一种通用的 Flatpak 特定的层,而将其从发行版中抽象出来。Flatpak 软件包的发行者知道,如果一个库不在 Flatpak SDK 中,那么它必须要包含在 Flatpak 软件包中,简单而直接。

多亏了 Flatpak,Steam 客户端可以运行在像 Fedora 这样的常用发行版上,也可以运行在 RHEL、Slackware 等从传统角度看并不面向游戏市场的操作系统上。

Lutris

如果你并不急于在 Steam 上注册账号,那么可以用我比较偏爱的游戏客户端 Lutris 。表面上看,Lutris 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启动器,当你想玩游戏但还没决定玩什么的时候,你可以到这这里找找。有了 Lutris,你可以将系统上的所有游戏添加到你的游戏库,然后从 Lutris 界面启动并立即玩起来。更好的是,Lutris 贡献者(像我一样)会定期发布安装脚本,使你可以轻松安装自己的游戏。这并不是必须的,但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捷径,可以绕过一些繁琐的配置。

Lutris 也可以借助运行器或子系统,来运行那些不能从应用菜单直接启动的游戏。比如你想玩开源的《 魔兽塔防 Warcraft Tower Defense 》这样的游戏机游戏,你必须运行模拟器。如果你已经安装过模拟器的话,Lutris 可以帮你处理这一切。除此以外,如果你有一个 GOG.com 游戏账号,Lutris 可以访问它,并可以把游戏导入你的游戏库中。

没有比这更容易的管理你的游戏的方式了。

去玩游戏吧

Linux 游戏是一种充实且给人力量的体验。我过去避免玩电脑游戏,因为我不觉得我有太多的选择。似乎昂贵的游戏总是在不断发布,并且不可避免的获得好或者不好的极端体验,然后很快又转向下一个。另一方面,开源游戏把我引入了游戏的圈子。我见到过其他玩家和开发者。我见到过艺术家和音乐家、粉丝以及推广者。我玩过各种各样的我从来不知道的游戏。其中一些甚至不够我玩一下午,而其他的却让我长久的着迷于游戏、修改、关卡设计和乐趣。

如果你准备好放下爆米花,从各个角度体验下游戏的话,那就在 Linux 上开始游戏吧。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21/2/linux-gaming

作者:Seth Kenlon 选题:lujun9972 译者:godgithubf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接触过 Linux 的人都听说过深度操作系统(即 Deepin OS),甚至不少人还使用过它,并一直在使用它。因此,当深度华丽转身为统信,并打出了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组合拳时:推出 UOS、加入了欧拉生态,同华为等欧拉伙伴们一同打造了欧拉根社区等等,让关注深度、关注国产操作系统和信创的人们开始探究这一切背后的动因,以及接下来的发展。

作为多年来一直关注开源技术发展的开源人,我约了统信的任紫东先生聊了聊,希望将从深度到统信,再到加入欧拉生态的背后的脉络展示给大家。

从桌面到服务器,从深度到统信

作为最著名的国产 Linux 操作系统之一,深度操作系统(Deepin OS)在国内外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用户和支持者,其代表性桌面环境深度桌面(DDE)也被移植到多个 Linux 发行版之上。可能是由于深度操作系统太过成功,以至于在很多人印象中,深度只是一家桌面 Linux 操作系统供应商。

在 2019 年,统信成立并推出了 UOS,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服务器、云计算等领域。无独有偶的是,同样的趋势我们也能在 Ubuntu 背后的发行商 Canonical 上、以及其它的 Linux 发行版厂商上发现。这让我们开始产生一个问题,是桌面操作系统不再重要,已经不能代表现代企业计算的主要需求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任紫东的看法是,“桌面和服务器端一样重要”。一方面,虽然深度操作系统在国产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中占据了较大份额,但整个 Linux 桌面只占有了近 5% 的国内桌面市场份额,可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一方面,在 Linux 用户群体方面,往往其桌面环境和服务器环境都采用了 Linux,这种环境的协调一致,有利于他们的工作,比如开发、运维、测试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要在 Windows 中加入 WSL 来弥合开发人群的日用和目标操作系统的间隙的原因。所以,对于统信,乃至其它 Linux 发行版厂商来说,服务器和桌面市场同样重要。

从深度到统信,在我看来,这代表了从桌面系统到服务器系统的延伸。但是,客观的讲,从桌面操作系统到服务器系统,其开发、维护和支持,从技术栈、发展方向、团队构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因而,在这一过程中,统信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任紫东表示,虽然桌面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和突破更加复杂一些,包括桌面操作系统的生态发散,用户的个性化使用习惯等,建设一套能满足广泛人群需求的桌面操作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很大。而相比之下,服务器操作系统是面向企业需求的,更多关注的是可靠稳定、性能优越、长期支持等等。

当然,建设服务器操作系统及其生态也有难度。这二者的受众、用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为此,在桌面操作系统产线之外,统信组建了数百人的独立服务器操作系统产线,分别在内核、系统、安全、云原生等方面投入了重兵,并在国内的三大研发中心中协同开发。

一般而言,作为面向企业、云计算行业的产品,要求提供更长的支持时间。往往我们能见到,很多企业用户还在使用一些老版本产品,只要稳定可靠,提供支持,就不会将升级作为急迫事件,长周期的商业支持就是刚需。据了解,统信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支持,从原先提供的 5 + 3 + 2 的支持,即五年的基础支持、三年的延长支持、两年的特别支持承诺,已经改为提供 5 + 5 + 3 的支持,即总共 13 年的支持服务。企业级的需求只有得到长期的服务,才能使产品信誉和产品能力得到用户的认可。任紫东称,统信这两年在服务器领域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是国内在通用服务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厂家之一。

从服务器系统社区共建到统信商业版

作为最早的欧拉社区成员之一,统信不但基于欧拉操作系统开发了商业版,也为欧拉生态带来了包括深度桌面(DDE)、迁移工具等产品。国内的很多企业级用户都是采用 CentOS/RHEL 系统作为其基础设施,因此在面临 CentOS 断服的时候,企业需要有一个安全可靠、便捷易用的工具来将其原有基础设施迁移至新的操作系统。统信贡献的迁移工具可以很好的完成此任务,它已经成为欧拉社区中的重要工具。

之前,国内很多面向服务器的商业操作系统公司,都是基于 CentOS 来衍生开发的,其特性、支持状况也延续了 CentOS 的方式。但由于这些下游发行版不能更早的参与进入上游生态的开发当中,因此在产品的迭代上存在较长的时间差。任紫东说,“统信一直在期待根社区的出现,而欧拉社区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加入欧拉社区的统信软件,与其它社区成员一同共建上游根社区,合力打造了各种组件,基于社区版本二次开发并发行商业版本,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了长周期的支持和版本升级保障。

统信服务器商业版汲取了欧拉和其它社区的经验和精华而打造,并将重点关注到垂直行业应用,以企业用户为导向,结合社区版本来形成自己的商业版本。

对于这种基于上游发行版而产生了多个下游发行版的情况,开源社区中一些人认为,发行版太多了,大家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因而很难打败其它操作系统。就此问题,我也和任紫东进行了讨论,是否欧拉生态也会出现碎片化呢,这是否会影响欧拉及其商业版的发展?他说,虽然欧拉有着诸多的商业发行版,但是由于欧拉是社区成员合力打造的根社区,其所基于的技术都是属于 Linux 和开源的领域,因此,各个商业版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也具有相同的主干,这种主干是大家基于生态需求共识的标准,从而有效的避免的生态碎片化的情况。枝繁叶茂,在主干下的发展,不但不会破坏欧拉的生态,反而会给欧拉带来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可能性。

从社区到商业,从商业到社区

前面说过,统信商业版实际上是来自于深度社区的拓展,是立足于开源社区之上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统信还是深度,都向社区贡献了大量代码,包括最知名的深度桌面环境(DDE)及其底层开发框架、各种本地化应用等等。因此,在统信的开发中,社区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里面不仅仅有来自于欧拉社区的其它成员的贡献,也有来自国内外个人贡献者的积极支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拉社区中有大量的 SIG 存在。近些年来,在开源社区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各种 SIG 的消息。SIG 是“特别利益小组”或“特别兴趣小组”的缩写,这是一种灵活的蜂群式开源协作模式,专门针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方向,而凝聚一群人来为之努力。在欧拉生态中有多达上百个 SIG,而统信领导了其中十个 SIG,参与了五十余个 SIG 的开发。

而另外一方面,统信投入大量人力为商业版所提供的各种产品、特性和改进,也都会回哺到社区,以在社区大生态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基于统信的商业需求和商业机会而产生的,所以统信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参与和推动它的发展。同时,这些 SIG 所产生的成果最终会转化为欧拉这棵大树上的累累盛果,成为整个根社区的共同收益

统信的未来,欧拉的未来

从上面的访谈可以看到,统信及更多欧拉生态伙伴在打造中国根社区方面踌躇满志,也积极看好中国底层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在谈及统信将来的技术和商业发展方向,任紫东说,统信将更多地向垂直领域进行拓展。基于统信打造的平台性产品,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步向电信、能源、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学习行业知识,与上下游适配,并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而作为共同的根社区,欧拉社区现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从操作系统迈向更广阔的物联网、云原生领域,而且也得到更多来自全球开源领域的合作和机会。

(文中插图均来自深度操作系统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