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 下的文章

这看起来似乎挺奇怪的,因为这样的观点来竟然自于OpenLogic的创办人,而该公司专注于在开源领域提供帮助。 但是事实上,闭源在某些情况下优于开源。

针对闭源……

1. 出了问题,不用自己搞定

只要是软件,难保不出问题。要是开源软件出了这事儿,要么你自己,要么某个欠你人情债的工程师,总得有个人要花费时间排除bug。通览代码,求助于开源社区或者开源软件的供应商,通过这些手段来解决问题。

但是闭源呢,一旦你确定开发商代码出了问题,ok,你的工作到此为止! 你只需发个文件,等着就行了。当然,可能会等上几个月或者几年,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更甚者永远得不到答复。但是除此之外,你还能做什么呢。 把问题踢回去,放松,期待最好的解决方案,仅此而已。

2. 不必担心贡献回流到社区

如果用的是开源软件, 很有可能, 你解决了一个bug或者做出了改善,之后你的代码就会进入到社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而帮助测试或者维护。

闭源就不同了,你根本用不着给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当然,那是因为你接触不到代码,所以也修改不了,但是你可以针对遇到的问题创建自己的解决方案。你可以一直只针对同一个问题,改善再改善,一个版本接着一个版本,至少用不着跟社区打交道,为其他人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3. 你不必考虑开源许可条款及规定事宜

对于开源,你必须遵循所使用的组件的许可条款。例如,想要搞明白Apache软件许可证和GPL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使用哪一种许可证取决于你所用的开源组件以及你如何使用这些组件(发布给第三方或者内部使用),据此都有不同的许可证可供应用(可附加到文档中进行说明)。

像OpenLogic这样的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遵守开源许可,但是针对闭源,你大可不必担心这类事情!你的供应商的许可协议把有关软件的所有的权利都收走了,如果没有你的公司的律师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你几乎是不可能的想以别的方式使用这些软件,想都不要想。当然,你还得考虑许可证数量、突如其来的软件合规性审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的条款、几乎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但至少你不必了解如何使用开源组件。

4. 你用不着为每个组件在众多选项中进行选择

针对数据库,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图形用户界面框架,类似的方面等等,开源都提供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在每一个特定的领域,你都可以找到运用不同的架构方法,使用各种语言构建的健壮的成品。找一款功能相似的工具很容易,这些工具都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进行了优化(性能、可扩展性、简洁之间的比较)。为了确信一个工具软件在既定场合下功能够满足需求,可以下载下来,试用一下。

使用闭源软件的话,你就用不着对付那么多的选择。你只需要在每个领域探索两三个大厂商提供的产品。如果供应商没有提供免费试用版本,或者很难说服你为试用品买单,甚至根本不和你签署试用协议,那你就节省时间了。

5. 你不必四处找幻灯片

如果打算找一些软件的会议简报,架构图表,截图,以及其他相关的文档,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使用开源软件,你得读百科,访问论坛,还有邮件列表,才能获取到你需要的相关组件的信息。

使用闭源软件,一通电话就足够了,只需坐在自己舒适的办公室,会有西装革履的专业人士把PowerPoint演示文稿寄送到你的面前。当然,在你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之前,销售人员是不会给你打电话的。这样看来,至少自己没必要在网上搜索带有漂亮的图形的PPT。

6. 你无需到处寻求技术支持

你可以得到来自开源社区,自己的工程师,或专业开源组织的帮助。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以决定是否要服务等级协议(SLA)的支持,以便于在保证的时间内得到答复,就像从OpenLogic那里获得帮助一样,或者如果你可以自由的发问题到邮件列表,自己解决。

闭源就不同了,你根本不需要担忧从哪获得帮助。而且,你可能根本用不着和工程师当面交谈,只需要知道给谁打电话就OK了。

7. 认输就行了

开源软件,总会有办法解决问题,打补丁,改善,强化,重构,升级,或者重写。没可能跟闭源那样,甩手走开。当然,你可以谩骂开发出这个导致问题的软件的社区,但是你仍然可以解决问题,从社区或者组织那里获得帮助,或者自己动手解决。 而对于商业供应商,那就远不能满足于骂一顿和花费一天的时间来找他们。

嗯,你都了解了。为甚么闭源优于开源的几条缘由。你还有要补充的吗?


via: http://opensource.com/business/13/10/seven-reasons-closed-better-than-open-source

译者:l3b2w1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自从微软的反Linux、反开源战略备忘录泄露以来,已经整整过去了15个年头。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战略是如何失败的。

15年前,当时临近万圣节,Eric S. Raymond发布了第一份“万圣节档案(Halloween Documents)”,文档揭露了微软专门针对Linux与开源的秘密战略。那时,“恐惧、未知与怀疑(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 FUD)”这样的词汇第一次被收入辞典,到了今天,很多情况已经改变,而未曾改变的又有哪些?微软和开源世界今天能够和睦相处了吗?

万圣节档案,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它是1998年10月最先泄露出来的,档案与万圣节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联系,作为一个忠实的节日粉,我对这一点略显失望。不过,要想了解微软与开源世界之间的历史渊源,首先了解这些备忘录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是第一份揭露微软肮脏“诡计”的档案,文档显示,微软计划抵制开源活动,尤其要防止Linux影响其收益。对公司来说,第一个关键战略是通过注册专利协议来锁定微软的软件客户,另一个则是通过比Linux更低的价格兜售自家软件,例如提供更低价格的所有权总成本,然而文档显示,微软自己都发现,Linux自始至终在很多方面都比微软要便宜。

历史证明,微软的战略大错特错。Raymond发布第一份文档的15年来(后来,伴随着大量的评论,他又不断在自己的网页上添加了更多的文档),微软不断得到市场的肯定,而Windows和Linux共存的局面也一直在持续。尽管万圣节档案中承认,多年来微软在不断失去一些重要的市场份额,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与相关应用程序,而这一点曾令微软高层大为恐慌,但其实Linux与开源从未对微软构成实质性威胁。即使万圣节档案中的目标达到了,如今的微软可能也只是变成一家更富有的企业而已。

但故事还没完。如今,微软和开源世界之间的小火花在许多领域不断升级。虽然Redmond不必再担心Linux会取代微软旗舰软件或桌面电脑的地位,但在其他领域,例如移动世界,基于Linux的Android,还有“衍生品”iOS,构成了微软意图统治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有,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开源软件一直在开疆拓域,例如Hadoop和OpenStack,现在微软和其他直接竞争者已根本无法对其形成真正的威胁。领域不同,但游戏规则一致,开源生态系统始终都在环伺微软左右。

当然,如今的微软也不再是1998年的微软。多年前大肆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很难想象还有哪种破坏性的挑战足以威胁到微软如此巨大的桌面操作系统份额和办公软件市场。如果微软的确面临衰退,也不是因为Linux,而是因为传统计算机领域的结构升级 —— 而短时间内这样的变化还不会到来。

今天,值得我们再次重温万圣节档案,提醒自己不要逃避开源世界的竞争。长远来看,开源软件开发模式能够大大地增进繁荣共享软件市场,而引入开源技术及其开发模式的公司,例如红帽,其发展远比那些因为“恐惧、未知与怀疑(FUD)”而固步自封的公司要好得多。如今的红帽已经拥有更加平稳的盈利潜力,在上文提到的多个开源领域都有持续的业务增长,例如云计算和大数据,相比之下,微软、甚至苹果,如果想要在这些领域有所扩展,则要在新的硬件种类方面面对高昂费用和更加危险的投资。

总结:不管是糖果还是软件,分享,都是前进的方向。万圣节快乐!


via: http://thevarguy.com/open-source-application-software-companies/halloween-documents-microsofts-anti-linux-strategy-15-yea

译者:Mr小眼儿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Mark Shuttleworth之前关闭了Ubuntu Linux的第一号bug(“微软拥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导致了一些争议,也引出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讨论,讨论自从1991年Linus Torvalds以个人玩物项目发明Linux以来,Linux所走过的路。

微软也许不会那么快退出桌面系统的历史舞台,但是随着Linux逐渐成长成为IT行业的一块重要基石,计算机的本质也已经完全改变。如今,从云服务到手机操作系统,几乎行业内的所有领域都受到了Linux的直接推动或间接影响。

Linux体系:提交、审核、采纳

伴随着支持者的不断增加,Linux的开发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但发展的方向又在何处?如果Linux的普及和开发程度正在接近顶峰,那接下来Linux将去往何方?因为Linux具有超高的定制性和超多的“分身”,也许没有哪一个单独的答案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或许,更重要的,是快速成长中的Linux如何应对挑战,变得更加成熟稳定,成为在多个领域主导市场发展的领头羊。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预测一下Linux的未来:原材料、社区产品与企业贡献、其特质所面对的各种挑战、技术实力和成长方向。

Linux作为原材料:弯曲、塑形,你想让它是什么样都可以

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总结Linux独有的优点,那就是“可塑性(malleable)”。Linux是这样一种原材料,可以装订切割,也可以为任意场合量身定做,小到嵌入式设备,大到大规模并行超级计算机。

但同时,这也是Linux的缺点之一。它千变万化的特性使得它很少以“Linux”的本来面目出现 —— 相反,人们使用的是各种“基于Linux”的产品,例如Android、或家用路由器这样的硬件设备。桌面Linux的多个发行版(之间往往不相容)也把最忠实的用户群分割得七零八落。

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承认,“Linux终端用户的体验的的确确是支离破碎的,但这也是Linux的一个强大之处。”

“它就像一块建筑地基,使得Google能建立Android和Chromebooks,Amazon建立Kindle,Canonical建立Ubuntu,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有这些产品对用户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使用体验,而选择权完全在消费者自己手里。”

Mark Baker,Canonical公司的Ubuntu服务器产品经理,目前负责领导Ubuntu项目。他的话更加具体准确地表明了这一观点:“开源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开源自然会促进模块化,因此,无论你是一个技术宅男还是正在开发数据中心的系统架构师,“通过开源,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的组件”。

但是IDC的操作环境分析师兼系统软件项目副经理 Al Gillen 却质疑这种完全放任自流的价值观。“Linux是开源的,由此,任何人都可以修改代码,把它变成别的什么东西。但是,现代工业已经表明,没有价值的产品会被淘汰,代码的发展主线应当始终紧靠主流价值观。”

Android用户对此有直接的深刻体会,诸多Android操作系统间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问题。严格来说,尽管这并不都是Linux的责任,但是看看在Android之前就已经出现的无数五花八门的Linux桌面发行版吧,放任产品随意修改,差异化实现又造成更大的影响 —— Android碎片化只是将这些问题生动放大了而已。

讽刺的是,即使“可塑性”真的是Linux的最大优势,但过犹不及,Linux作为这样的原材料将会付出成倍的代价。

Cloudera的工程部经理 Eric Sammer 并没有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他认为Linux的用户群“与Firefox或Apache等产品的用户群并不一样”,Linux“面向的并不是终端用户,而是操作系统类工程师”,因此它需要与“很多其他软件一同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 —— 其中大部分软件是捆绑发布的,并对用户透明(例如boot loader)。”就如同Torvalds在Linux最初的内核发布日志中亲自写道,“只有内核,你什么也干不了。”

Android验证了Gillen和Sammer以上两人的观点,作为Linux最受欢迎的“衍生品”,Android所有的附加值都来自于Google以及Google专门为其开发的App生态系统。因此说,Linux的可塑性只是它成为真正产品的第一步,正如下文中这些最成功的Linux拥护者 —— 企业,所熟悉的一样。

企业的贡献:利还是弊?

Linux的另一个特点,它是一个合作产物,由众多贡献者共同努力缔造而成。那么,这些贡献者从何而来?

答案:企业。企业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但是他们忠于利益,支持Linux只是为了自身的未来发展。除去Red Hat(不同于Canonical,RedHat是最为人所熟知的Linux解决方案供应商),排名前几位的贡献者主要包括Intel,IBM,德州仪器,甚至还有微软。

Linux的所谓“灵活性”,即能够运行在多个平台或设备上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以上这些贡献者,而他们的主要动力则来自于不断萌发的自身需要:例如,微软为Linux内核添加的代码,大大改善了Linux在其产品Hyper-V下的运行状况。

Sammer相信企业背景的发行版之所以能够普及,是“因为Linux内核这样的项目其复杂程度和准入门槛太高,一般水平的C程序员很难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内,仅凭个人能力,而不依靠企业的支持,跟上内核的更新进度、建立社区公信力,或者做出某些重大贡献”。在他看来,企业恰恰有能力有资源支持这样的努力,与之相比,高校和研究机构已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但是企业发行版的普及就代表Linux已经陷入企业的控制了吗?难道这就是Linux的未来?沦为资本的玩物?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看谁对Linux的贡献最多,而是这种贡献所代表的企业精神。不管是纯粹为了圈钱,还是为了把挣来的钱都回馈于社区,无论这些企业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作为Linux的贡献者,它们始终对贡献本身坚信不疑。

Mark Coggin,Linux红帽企业版的市场高级总监,他坚信,“最佳的创新点是那些经过开源社区的无数参与者利用、改进后的方案。”

“我们所有的新点子都会先作为开源项目,寻求社区上游项目组的增益评估,然后才加入像红帽企业版这样的产品。我们希望那些为Linux内核及配套项目工作的每个人,也能拥有像我们一样的眼光。”

还有一小部分观点认为,企业发行版Linux其实是一种“被绑架的Linux”,正如Gillen所提倡的 —— 这是一种让Linux“稍稍不那么贴合主流用户群需求”的方法。他确信,对Linux的商业化支持与商业优化“对Linux的开发模式大有裨益,而不是相反。”

同样的,对Zenmlin来说,Linux开发“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如果移动领域的某位开发者改善了耗电量,另一位在数据中心工作的开发者会因此而受益,他可以使用前者的改进来确保自己的数据服务运行得更有效率,”Zemlin说道,“共享开发正是Linux如此强大的原因。”

同样,企业开发也并非敌人,“人们为Linux的开发工作付费从来都不是坏事;这些钱款可以让Linux的改善与创新变得更加迅捷快速。”

真正的问题是,Baker补充道,“一些超大型网络公司对Linux作出改进并上线应用,但是却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而把这些改进捂在自家门里。”

GPL协议第三版 —— 从Linux发布协议的一个早期版本改进而来 —— 当初修改该协议的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应对上述行为。尽管如此,协议只能防止获取他人代码后作为Web服务重新开发。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固有的方法(或法律手段)能够禁止公司或个人在代码开发完成后封闭独占这些改进后的代码,也许,这就是Linux对全世界自由开放所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社会成本吧。

Linux面临的最大威胁

感谢开源机制,Linux始终能够作为一个开源项目,企业才无法像以前那么独断专行。那除了企业,现在什么才是Linux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呢?

没人会真的认为Linux会被版权欺诈或诉讼所威胁,更不会因此从OS版图上消失。类似的最大一起诉讼案,SCO Group公司控告IBM案,被广泛解释为间接对Linux的攻击,也最终以悲惨的失败而告终(译者注,该案件间接导致了SCO Group的破产)。

Coggin也倾向于该观点:“依靠巨大的开发者网络和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传播,Linux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意味着它具有很强的韧性。尽管专利威胁一直都在增加,正如许多科技公司最近所做的那样,但是看起来专利诉讼并不会对Linux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除此以外,其他类似开源产品的竞争,甚至更加自由化的协议(例如各式各样的BSD们),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达到能够危及淘汰Linux的程度。

Sammer用一个单词总结出了,在合法范围内,Linux面临的最大威胁:自满! —— 自满地认为已经成为所有领域的市场领导者。

他说,“如果你正在竞争第一名的位置,你常常愿意更开放地做出改变,无论是过程上的、心态上的,还是有关发展路线的,甚至维持现状本身。想想Firefox被Chrome以如此快的速度抢走了如此多的份额,再想想当年的商业化Unix们被Linux抢占江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大致根据同样的思路,Zemlin看到了这样一种威胁,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Linux的天才开发者们才气有余,但经验不足,因此这才有了Linux培训项目。

Gillen发现的威胁来自于社区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Linux的主流用户群 —— 社区,正在从企业的客户(服务的消费者)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

这样一种变化可能会导致Linux用户被迫作为Linux服务提供者的同时,却完全无法将自己的智慧和创新回馈社区。这种变化也许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但它“对整个Linux世界都具有深远的消极影响,包括各个Linux商业发行商在内。”

Linux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潜在威胁是公司兼并 —— 这并不会威胁到Linux本身,但它可能会间接导致各种各样的可能性。Baker担心移动设备的快速增长,除了受Linux自身的发展影响外,更多的会受到来自企业施加的影响。

他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诸如Ubuntu和Firefox这样的第二选择,目的就是为那些上网时不愿受Apple和Google摆布的人们提供真正的替代品。”

说到Google,Google是Android的发展道路上最坚定的捍卫者。围绕Android作为Linux发展而来这一话题,有许多反对意见的争论,这样的争论对于Google的世界观来说,就像与它的首页相比较一样,稍显多余,同时它们也不符合Linux(自由开放)的精神。

简而言之,目前Linux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它自身 —— 无意中,衡量Linux产品的第一标准已经变成了如何让它看起来更吸引人。一直以来,Linux所固有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帮助它战胜自满和企业兼并,克服重重困难,但如今还能否一如既往,情况并不明朗。

路在何方?

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Linux现在都正处在关键的岔路口,它将去往何方,又将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值得探讨。

Linux最明显的未来之路,首先,它不仅仅是一块基石,或者说不仅仅是一种建立基础设施的途径;其次,它应当减少过多的产品形式;最后,真正的革新,不仅仅是拓展Linux本身,还要拓展其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办法。目前还很少有人如此对待Linux,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呼吁更多的人改变对Linux的看法,还必须打破技术壁垒,将眼光放得更长远。

对此,Coggin说道:“Linux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更加成套或灵活的操作系统,进而超越其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平台的作用。我们看到,开发者和架构师们正在使用Linux建立新一代解决方案,创造出新一代的企业架构。”这些工作中的大部分已经开始付诸实施,他说道,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领域以及社交网络等多个方面”。

Gillen也同意上述观点,Linux“即将成为公共云基础设施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由此,Linux确保了它在现代工业中能够长期发挥作用。”

Baker说道,“Linux已经在运行着云业务,这是毫无疑问的,它需要巩固自己作为基础设施平台的位置 —— 这意味着它需要时刻保持最新的技术领先优势,例如ARM服务芯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设计,以及所有的软件设计数据中心。”上述这些工作应当可以作为开源系统硬件设计(例如开源计算机项目)的有效补充。

Linux体系:提交、审核、采纳

伴随着正面需求不断增长,Linux的开发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Linux作为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元素,其中一个潜在的缺点就是它有可能成为商业化的制度产物,正如曾经它所取代的闭源Unix们。但是Zemlin认为,Linux极大的灵活性在这方面发挥了作用:“十几年前,如果你问到Linus Torvalds或其他社区成员,Linux是否会比其他任何平台都要更多的装到移动电话里,他们当然会说‘不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注视Linux的发展,不要尝试去预测它,因为所有的预测几乎都会是错误的。”

另一个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就像上面提到的,“独立于Google之外,在移动领域有更大的发展,”Baker如此预测道。像Mozilla专门针对移动电话的Firefox操作系统项目,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尝试,尽管在Google的存在下,以及Android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面前,其成功的几率并不明朗。

最后,最关键的问题,谁将担负起指引Linux未来之路的责任。因为Linux可以由其他人任意复制(fork)并开发,历史证明,拥有单一核心开发团队对于Linux来说是最好的,同时要求基于该团队的所有项目,其核心都能贯穿始终。

这样核心团队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以推动Linux弥补现有或将来可能出现的不足,避免闭门造车式的技术封锁,最终使Linux成为它最应该成为的样子。

如果Linux的未来真的无处不在,现在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它会是什么样子 —— 这是一件好事,难道不是吗?


via: http://www.networkworld.com/news/2013/101513-the-future-of-linux-evolving-274829.html

译者:Mr小眼儿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Steam平台受到了众人的关注。并不是因为它带来的游戏,而是由于它拓展支持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假如你还没有听说过,那么我告诉你,官方宣布Steam计划支持Linux,而且还在持续改进他们的beta版Linux客户端。花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让Steam的Linux客户端平稳下来,所以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是把游戏移植到Linux上了。

现在这项非常重要的服务已经可以在我们可爱的企鹅上使用,这儿还有好多理由指出你为什么应该至少考虑一下转换到Linux平台。

性能

我将以这个明显的优点作为开始 - 使用Steam玩游戏时,性能表现会好很多。当然,同使用Wine玩游戏相比,那就更加显得更加快速咯,因为游戏是原生运行的,无需兼容层。性能是玩游戏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人们怎么可以错过这么一个显著的优点呢。

另外,我还注意到使用Steam玩游戏比在Windows上玩游戏还更加快速?同样的硬件同一款游戏,在linux上的表现比Windows上的表现还好。这一点别说别人,连我自己都没想到。

兼容性

无论何时你购买一个游戏,你都无法保证你购买的游戏可以在Wine上良好运行。虽然有一个Wine兼容性数据库,上面列出了Wine兼容的应用和游戏,但是这只是告诉你有哪些想购买但是有可能不兼容的应用或游戏,从而节省你的金钱。然而,使用Steam,那些支持Linux的所有游戏都可以保证兼容,不需要去询问任何兼容性问题。

Steam的优点

当然,转到Steam平台你就可以获得它所有的好处。这包括:偶尔的价格优惠(尤其是那些在售的游戏),完全在线体验,不再需要物理介质,游戏和客户端更新时你可以保持同步更新等。

例如,若你在你的电脑上重装了系统,你只需打开Steam,坐在一旁休息,它就可以自动下载并安装所有你安装过的游戏。在Windows和Mac OS X上,人们非常喜欢Steam的这种运作方式,所以这是一个你购买游戏的好去处。

后排的朋友,让我听到你的声音!

最后,转到Steam平台,你是在表明你的态度。若Steam对于Linux平台的努力无法引起你游戏的兴趣,那么我会感到非常惊讶。作为社区的一份子,我们需要对那些我们喜欢的项目表示支持。转到Steam平台,不仅可以让Steam公司觉得对于在Linux平台上的冒险值得,而且也告诉了其它人Linux完全可以作为游戏平台——只是由于历史的缘故,人们只是没有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经历使其取得突破而已。

假如我们向人们展示使用Linux的人们也是喜欢玩游戏的,而且通过支持Linux是可以获得利润的,那么人们就可能更加乐意开发支持Linux的游戏。另外,我们都希望有更多的Linux原生游戏,难道不是吗?

结论

若你玩的游戏Linux还不支持,那么我完全能够理解你对转到Steam平台的怀疑。然而,你应当给它些时间,定期检查一下更新。最终会有一些你玩的游戏,还有一些你挺喜欢的新游戏会成为那些支持Linux并在其上运行良好的游戏的一部分。

你对Steam公司在Linux上的努力有什么想法?你会考虑转到Steam平台吗?请在评论里留言,让我们知道你的想法!

via: http://www.makeuseof.com/tag/using-wine-to-play-games-on-linux-heres-why-you-should-switch-to-steam-right-now/

译者:Linux-pdz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前不久我写到NSA可能在安全标准中植入后门。今天,我们谈一谈NSA被指责在标准中植入后门的两个案例,然后通过它们来区分两种后门之间的不同。

第一个案例

是关于NIST标准,SP 800-90A,该标准详细说明了一种伪随机数生成器(PseudoRandom Generator 以下简称PRG)。一个RPG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小组不可预料的随机比特,并进而“延展”得到大量的随机比特数。在密码学中,PRG作为大多数密钥的源头,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你能“破解”某些人的PRG,你就能预测其使用的密钥,进而击溃其整个加密算法。

NIST标准中提供了一些核心算法供PRG选择。其中一个算法使用了一种叫做椭圆曲线的数学结构,在这里我并不打算展开介绍这个数学概念。总之,这个算法使用了两个“公开参数”P和Q,它们均在标准中有指定的值,因此说它们是公开的。

密码学家相信,如果P和Q是随机的,PRG就是安全的。但是2006年,两个独立密码学家指出,通过某种方法选定P和Q后,它们之间就具有了某种特殊的关系。一个“局外人”可能并不知道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但是如果你知道了描述P和Q之间关系的“密钥”,就可以轻松击溃PRG的安全体系。

知道了这一点,会发现很多事实突然变得有趣起来。首先,NSA看起来十分执意要将这种算法写入标准,即使它的运行效率很低;其次,NSA在标准中指定了P和Q的建议取值范围;第三,NSA并未解释这些给定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得出的。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儿意思?

不仅如此,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一些已公开的步骤,得出新的随机的P和Q,也就是说,以上三种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是NSA并没有这么做。

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是为了辟谣),前不久(9月10日),NIST重新开放了SP 800-90A的公开评论。

第二个案例

是由John Gilmore提出的,他在IPSEC标准中发现了问题。IPSEC被视为安全技术的一块基石,能够为因特网中的个人IP数据包提供完整可靠的加密。一个成功广泛部署的IPSEC协议可以大大强化因特网安全,为多种网络通信提供加密保护。

John说,NSA及其代理部门始终在降低该标准的安全水平与执行效率,同时却不断提高其复杂程度和安全方面的实现难度。尽管John还没有掌握NSA植入后门的确凿证据,但是他发现,NSA的确在不断削弱该标准的效力,事实上,IPSEC已经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安全可靠。

上述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后门。第一个关于PRG的案例中,我们怀疑NSA尝试建立一个只有它能使用的后门,因为只有它知道关联P和Q的密钥。第二个关于IPSEC的案例中,NSA不断削弱用户的安全防护能力,这样它就能更轻易地访问你的数据,但同时其他所有人都具有了这样的机会。

可以确定的是,一个私有后门很可能无法一直“私有”。如果真有这样一个magic密钥,能让NSA窥探所有人的秘密,那这把钥匙很可能会被滥用或泄露到外界。因此,NSA私有后门和公开后门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

但是,看起来这两种后门之间还是引起了不同的政策辩论。前者使得NSA能秘密地轻易访问每个人的数据,后者则赋予了每个人这种访问权限,后者的影响力要更加严重。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后门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在PRG的案例中,需要获得制定标准的专家们通过,NSA才能使其加密过程中那微小的缺陷“蒙混过关”。在IPSEC的案例中,则貌似需要在标准的整个制定过程中不断协调公关活动才有机会制造那小小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没有人发现某种模式,也应该能注意到某些单个步骤,(但是却没有)。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些案例真的是NSA有意而为之,还是只是空穴来风。对此,我们并不敢保证。但是只要NSA一直拥有参与制定安全标准的许可权限,我们就有必要,对他们所参与制定的任何标准保持怀疑。


via: https://freedom-to-tinker.com/blog/felten/on-security-backdoors/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译者:Mr小眼儿 校对:Caroline

Linus Torvalds 和 Dirk Hohndel 在 Edinburgh举行的 LinuxCon Europe 大会主席台上

Linux创始人 Linus Torvalds 坐在了在Edinburgh举办的LinuxCon Europe大会主席台上,陪同他的是来自Intel公司linux主管和开源技术专家 Dirk Hohndel,二人一起探讨linux的现在和未来,并且回答了来自社区的问题。讨论的话题很广泛,包括即将发布的3.12版内核, 内核维护者的理想性格,还有能让 Linus 熬夜去解决的一些问题,linux桌面游戏等等。

以下是linus的十句精彩语录, 来自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按大会上发言时的顺序排列。

1、Linus 很满意当前内核版本三个月时间的发布周期,因为这样的话,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该时间段构建新的特性。即使他们错过了合并的窗口期, 等到下一次机会的到来,三个月的等待时间也不算很长, 他们也就不必急于提交代码了。

“不必着急写代码,要确保代码运行正常且精心设计,不要担心期限问题。”

2、快速变更的步调还允许开发人员快速合并他们的代码, 然后继续下一步。

“开发者在注意力持续时间问题上,有点类似于迟钝的林地动物。”

3、“对于一个维护者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你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而在于你得负责任, 别人可以指望你, 7天的每一个24小时, 一年52个星期都是如此”。

年轻的开发者想成为一名维护人员是比较困难的。要经过数年时间的观察期,让社区信任你, 注意到你确实坚守在这里。那即是说,只要你能证明自己是可信赖的,想成为一名维护者还是容易的,毕竟这是一份棘手的工作,必须时刻保持关注。

4、Dirk:“是什么让你熬夜?”

代码中的Bug,还有其他一些技术问题并不会让Linux太担忧。

“技术上的东西,可以这么说,即使你做了蠢事,但都是可以解决的。”

5、真正让Linus熬夜的是与开发进度有关的社交性问题。

“有时候情绪来了,可能好几天都比较有压力。 我也有脾气, 这对我来说没什么…… 但是其他人倾向于陷入到问题里边。结果浪费好几周时间,而且这些问题都挺让人纠结的。”

6、当提到说服大公司继续贡献内核代码并且使用开源软件, linus持进化论观点。他们要么从开源获益,要么就得承受经济上的损失。

“我从事开源,因为有乐趣而且开源行得通…… 跟内核社区合作的公司会花费更少的时间并且使工作更有成效。”

7、“如果你的公司认为内核的微小改动可以带来竞争优势,你恐怕将会面临经济问题。最好还是考虑一下生产廉价的高质量的硬件好了。”

Linux 创始人 Linux Torvalds 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2013 LinuxCon Europe大会。

8、有关linux桌面版的现状,linus有几点要谈。linux桌面仍然可以改善。但是各个发行版之间的内讧已然是个问题。

“我开始设计 Linux 时候就是想看到它在桌面上运行。我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合作,一起设计一个真正漂亮的登录界面。”

9、Linus认为 Valve’s Steam有助于linux桌面版的开发,这是个极好的机会。他们打算为运行游戏的Linux发行版制定一个标准。。

“这是标准化的最好的模式。标准不是说人们就坐在烟雾弥漫的房间里,写啊写。能够带来市场效益才称得上成功。”

10、针对多样性, linus说他希望看到内核社区的发展壮大, 有来自不同地区的更多的女性和开发者参与到其中。

“女性太少了。但是我并不担心。过去我们就讨论过来自日本的开发者太少的问题。这是可以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via: http://www.linuxfoundation.org/news-media/blogs/browse/2013/10/10-best-quotes-linus-torvalds-keynote-linuxcon-europe

译者:l3b2w1 校对:Caroline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