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

在本文里,我们来了解几个能帮你在日常工作中舒服地用上 Git 的工具。

我是在这许多漂亮界面出来之前学习的 Git,而且我的日常工作经常是基于字符界面的,所以 Git 本身自带的大部分功能已经足够我用了。在我看来,最好能理解 Git 的工作原理。不过,能有的选也不错,下面这些就是能让你不用终端就可以开始使用 Git 的一些方式。

KDE Dolphin 里的 Git

我是一个 KDE 用户,如果不在 Plasma 桌面环境下,就是在 Fluxbox 的应用层。Dolphin 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件管理器,有很多配置项以及大量秘密小功能。大家为它开发的插件都特别好用,其中一个几乎就是完整的 Git 界面。是的,你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桌面上很方便地管理你的 Git 仓库。

但首先,你得先确认已经安装了这个插件。有些发行版带的 KDE 将各种插件都装的满满的,而有些只装了一些最基本的,所以如果你在下面的步骤里没有看到 Git 相关选项,就在你的软件仓库里找找类似 dolphin-extras 或者 dolphin-plugins 的包。

要打开 Git 集成功能,在 Dolphin 的任一窗口里点击 Settings 菜单,并选择 Configure Dolphin。

在弹出的 Configure Dolphin 窗口里,点击左边侧栏里的 Services 图标。

在 Services 面板里,滚动可用的插件列表找到 Git。

(勾选上它,)然后保存你的改动并关闭 Dolphin 窗口。重新启动 Dolphin,浏览一个 Git 仓库试试看。你会发现现在所有文件图标都带有标记:绿色方框表示已经提交的文件,绿色实心方块表示文件有改动,没加入库里的文件没有标记,等等。

之后你在 Git 仓库目录下点击鼠标右键弹出的菜单里就会有 Git 选项了。你在 Dolphin 窗口里点击鼠标就可以检出一个版本,推送或提交改动,还可以对文件进行 git addgit remove 操作。

不过 Dolphin 不支持克隆仓库或是改变远端仓库路径,需要到终端窗口操作,按下 F4 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切换。

坦白地说,KDE 的这个功能太牛了,这篇文章已经可以到此为止。将 Git 集成到原生文件管理器里可以让 Git 操作非常清晰;不管你在工作流程的哪个阶段,一切都能直接地摆在面前。在终端里 Git,切换到 GUI 后也是一样 Git。完美。

不过别急,还有好多呢!

Sparkleshare

SparkleShare 来自桌面环境的另一大阵营,由一些 GNOME 开发人员发起,一个使用文件同步模型 (“就像 Dropbox 一样!”) 的项目。不过它并没有集成任何 GNOME 特有的组件,所以你可以在任何平台使用。

如果你在用 Linux,可以从你的软件仓库直接安装 SparkleShare。如果是其它操作系统,可以去 SparkleShare 网站下载。你可以不用看 SparkleShare 网站上的指引,那个是告诉你如何架设 SparkleShare 服务器的,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当然你想的话也可以架设 SparkleShare 服务器,但是 SparkleShare 能兼容 Git 仓库,所以其实没必要再架一个自己的。

在安装完成后,从应用程序菜单里启动 SparkleShare。走一遍设置向导,只有两个步骤外加一个简单介绍,然后可以选择是否将 SparkleShare 设置为随桌面自动启动。

之后在你的系统托盘里会出现一个橙色的 SparkleShare 目录。目前,SparkleShare 对你电脑上的任何东西都一无所知,所以你需要添加一个项目。

要添加一个目录给 SparkleShare 追踪,可以点击系统托盘里的 SparkleShare 图标然后选择 Add Hosted Project。

SparkleShare 支持本地 Git 项目,也可以是存放在像 GitHub 和 Bitbucket 这样的公共 Git 服务器上的项目。要获得完整访问权限,你可能会需要使用 SparkleShare 生成的客户端 ID。这是一个 SSH 密钥,作为你所用到服务的授权令牌,包括你自己的 Git 服务器,应该也使用 SSH 公钥认证而不是用户名密码。将客户端 ID 拷贝到你服务器上 Git 用户的 authorized_hosts 文件里,或者是你的 Git 主机的 SSH 密钥面板里。

在配置要你要用的主机后,SparkleShare 会下载整个 Git 项目,包括(你可以自己选择)提交历史。可以在 ~/SparkleShare 目录下找到同步完成的文件。

不像 Dolphin 那样的集成方式,SparkleShare 是不透明的,让人心里没底。在你做出改动后,它会悄悄地把改动同步到服务器远端项目中。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用到 Git 的全部威力但是不用维护。对我来说,这样有些乱,因为我想自己管理我的提交以及要用的分支。

SparkleShare 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它是一个强大而且简单的 Git 解决方案,展示了不同的开源项目完美地协调整合到一起后所创造出的独特项目。

Git-cola

另一种配合 Git 仓库工作的模型,没那么原生,更多的是监视方式;不是使用一个集成的应用程序和你的 Git 项目直接交互,而是你可以使用一个桌面客户端来监视项目改动,并随意处理每一个改动。这种方式的一个优势就是专注。当你实际只用到项目里的三个文件的时候,你可能不会关心所有的 125 个文件,能将这三个文件挑出来就很方便了。

如果你觉得有好多 Git 托管网站,那只是你还不知道 Git 客户端有多少。桌面上的 Git 客户端 上有一大把。实际上,Git 默认自带一个图形客户端。它们中最跨平台、最可配置的就是开源的 Git-cola 客户端,用 Python 和 Qt 写的。

如果你在用 Linux,Git-cola 应该在你的软件仓库里就有。不是的话,可以直接从它的网站下载并安装:

$ python setup.py install

启动 git-cola 后,会有三个按钮用来打开仓库,创建新仓库,或克隆仓库。

不管选哪个,最终都会停在一个 Git 仓库中。和大多数我用过的客户端一样,Git-cola 不会尝试成为你的仓库的接口;它们一般会让操作系统工具来做这个。换句话说,我可以通过 Git-cola 创建一个仓库,但随后我就在 Thunar 或 Emacs 里打开仓库开始工作。打开 Git-cola 来监视仓库很不错,因为当你创建新文件,或者改动文件的时候,它们都会出现在 Git-cola 的状态面板里。

Git-cola 的默认布局不是线性的。我喜欢从左向右分布,因为 Git-cola 是高度可配置的,所以你可以随便修改布局。我自己设置成最左边是状态面板,显示当前分支的任何改动,然后右边是差异面板,可以浏览当前改动,然后是动作面板,放一些常用任务的快速按钮,最后,最右边是提交面板,可以写提交信息。

不管怎么改布局,下面是 Git-cola 的通用流程:

改动会出现在状态面板里。右键点击一个改动或选中一个文件,然后在动作面板里点击 Stage 按钮来将文件加入待提交暂存区。

待提交文件的图标会变成绿色三角形,表示该文件有改动并且正等待提交。你也可以右键点击并选择 Unstage Selected 将改动移出待提交暂存区,或者点击动作面板里的 Unstage 按钮。

在差异面板里检查你的改动。

当准备好提交后,输入提交信息并点击 Commit 按钮。

在动作面板里还有其它按钮用来处理其它普通任务,比如拉取或推送。菜单里有更多的任务列表,比如用于操作分支,改动审查,变基等等的专用操作。

我更愿意将 Git-cola 当作文件管理器的一个浮动面板(在不能用 Dolphin 的时候我只用 Git-cola)。虽然它的交互性没有完全集成 Git 的文件管理器那么强,但另一方面,它几乎提供了原始 Git 命令的所有功能,所以它实际上更为强大。

有很多 Git 图形客户端。有些是不提供源代码的付费软件,有些只是用来查看,有些尝试加入新的特定术语(用 "sync" 替代 "push" ...?) 来重造 Git,也有一些只适合特定的平台。Git-cola 一直是能在任意平台上使用的最简单的客户端,也是最贴近纯粹 Git 命令的,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学习 Git,即便是高手也会很满意它的界面和术语。

Git 命令还是图形界面?

我一般不用图形工具来操作 Git;一般我使用上面介绍的工具时,只是帮助其他人找出适合他们的界面。不过,最终归结于怎么适合你的工作。我喜欢基于终端的 Git 命令是因为它可以很好地集成到 Emacs 里,但如果某天我几乎都在用 Inkscape 工作时,我一般会很自然地使用 Dolphin 里带的 Git,因为我在 Dolphin 环境里。

如何使用 Git 你可以自己选择;但要记住 Git 是一种让生活更轻松的方式,也是让你在工作中更安全地尝试一些疯狂点子的方法。熟悉 Git 的工作模式,然后不管以什么方式使用 Git,只要能让你觉得最适合就可以。

在下一期文章里,我们将了解如何架设和管理 Git 服务器,包括用户权限和管理,以及运行定制脚本。


via: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8/graphical-tools-git

作者:Seth Kenlon 译者:zpl1025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我是一个 Linux 系统的新手。我该如何在我的 Ubuntu 服务器上查看一个进程(或者根据进程 id 查看)已经运行了多久?

你需要使用 ps 命令来查看关于一组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信息。ps 命令提供了如下的两种格式化选项。

  1. etime 显示了自从该进程启动以来,经历过的时间,格式为 [[DD-]hh:]mm:ss
  2. etimes 显示了自该进程启动以来,经历过的时间,以秒的形式。

如何查看一个进程已经运行的时间?

你需要在 ps 命令之后添加 -o etimes 或者 -o etime 参数。它的语法如下:

ps -p {PID-HERE} -o etime
ps -p {PID-HERE} -o etimes

第一步:找到一个进程的 PID (openvpn 为例)

$ pidof openvpn
6176

第二步:openvpn 进程运行了多长时间?

$ ps -p 6176 -o etime

或者

$ ps -p 6176 -o etimes

隐藏输出头部:

$ ps -p 6176 -o etime=
$ ps -p 6176 -o etimes=

样例输出:

这个 6176 就是你想查看的进程的 PID。在这个例子中,我查看的是 openvpn 进程。你可以按照你的需求随意的更换 openvpn 进程名或者是 PID。在下面的例子中,我打印了 PID、执行命令、运行时间、用户 ID、和用户组 ID:

$ ps -p 6176 -o pid,cmd,etime,uid,gid

样例输出:

  PID CMD                             ELAPSED   UID   GID
 6176 /usr/sbin/openvpn --daemon        15:25 65534 65534

via: http://www.cyberciti.biz/faq/how-to-check-how-long-a-process-has-been-running/

作者:VIVEK GITE 译者:MikeCoder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Linux 平台下 Python 脚本编程入门”系列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向你介绍了 Python 的简介,它的命令行 shell 和 IDLE(LCTT 译注:python 自带的一个 IDE)。我们也演示了如何进行算术运算、如何在变量中存储值、还有如何打印那些值到屏幕上。最后,我们通过一个练习示例讲解了面向对象编程中方法和属性概念。

在 Python 编程中写 Linux Shell 脚本

本篇中,我们会讨论控制流(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计算的结果,或者一个变量的当前值选择不同的动作行为)和循环(自动重复执行任务),接着应用我们目前所学东西来编写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这个脚本会显示操作系统类型、主机名、内核版本、版本号和机器硬件架构。

这个例子尽管很基础,但是会帮助我们证明,比起使用一般的 bash 工具,我们通过发挥 Python 面向对象的特性来编写 shell 脚本会更简单些。

换句话说,我们想从这里出发:

# uname -snrvm

检查 Linux 的主机名

用 Python 脚本来检查 Linux 的主机名

或者

用脚本检查 Linux 系统信息

看着不错,不是吗?那我们就挽起袖子,开干吧。

Python 中的控制流

如我们刚说那样,控制流允许我们根据一个给定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输出结果。在 Python 中最简单的实现就是一个 if/else 语句。

基本语法是这样的:

if 条件:
    # 动作 1
else:
    # 动作 2

当“条件”求值为真(true),下面的代码块就会被执行(# 动作 1代表的部分)。否则,else 下面的代码就会运行。 “条件”可以是任何表达式,只要可以求得值为真或者假。

举个例子:

  1. 1 < 3 # 真
  2. firstName == "Gabriel" # 对 firstName 为 Gabriel 的人是真,对其他不叫 Gabriel 的人为假
  • 在第一个例子中,我们比较了两个值,判断 1 是否小于 3。
  • 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们比较了 firstName(一个变量)与字符串 “Gabriel”,看在当前执行的位置,firstName 的值是否等于该字符串。
  • 条件和 else 表达式都必须跟着一个冒号(:)。
  • 缩进在 Python 中非常重要。同样缩进下的行被认为是相同的代码块。

请注意,if/else 表达式只是 Python 中许多控制流工具的一个而已。我们先在这里了解以下,后面会用在我们的脚本中。你可以在官方文档中学到更多工具。

Python 中的循环

简单来说,一个循环就是一组指令或者表达式序列,可以按顺序一直执行,只要条件为真,或者对列表里每个项目执行一一次。

Python 中最简单的循环,就是用 for 循环迭代一个给定列表的元素,或者对一个字符串从第一个字符开始到执行到最后一个字符结束。

基本语句:

for x in example:
    # do this

这里的 example 可以是一个列表或者一个字符串。如果是列表,变量 x 就代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如果是字符串,x 就代表字符串中每个字符。

>>> rockBands = []
>>> rockBands.append("Roxette")
>>> rockBands.append("Guns N' Roses")
>>> rockBands.append("U2")
>>> for x in rockBands:
        print(x)
或
>>> firstName = "Gabriel"
>>> for x in firstName:
        print(x)

上面例子的输出如下图所示:

学习 Python 中的循环

Python 模块

很明显,必须有个办法将一系列的 Python 指令和表达式保存到文件里,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

准确来说模块就是这样的。比如,os 模块提供了一个到操作系统的底层的接口,可以允许我们做许多通常在命令行下执行的操作。

没错,os 模块包含了许多可以用来调用的方法和属性,就如我们之前文章里讲解的那样。不过,我们需要使用 import 关键词导入(或者叫包含)模块到运行环境里来:

>>> import os

我们来打印出当前的工作目录:

>>> os.getcwd()

学习 Python 模块

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包括之前文章里讨论的概念),编写需要的脚本。

Python 脚本

以一段声明文字开始一个脚本是个不错的想法,它可以表明脚本的目的、发布所依据的许可证,以及一个列出做出的修改的修订历史。尽管这主要是个人喜好,但这会让我们的工作看起来比较专业。

这里有个脚本,可以输出这篇文章最前面展示的那样。脚本做了大量的注释,可以让大家可以理解发生了什么。

在进行下一步之前,花点时间来理解它。注意,我们是如何使用一个 if/else 结构,判断每个字段标题的长度是否比字段本身的值还大。

基于比较结果,我们用空字符去填充一个字段标题和下一个之间的空格。同时,我们使用一定数量的短线作为字段标题与其值之间的分割符。

#!/usr/bin/python3
# 如果你没有安装 Python 3 ,那么修改这一行为 #!/usr/bin/python

# Script name: uname.py
# Purpose: Illustrate Python OOP capabilities to write shell scripts more easily
# License: GPL v3 (http://www.gnu.org/licenses/gpl.html)

# Copyright (C) 2016 Gabriel Alejandro Cánepa
# ​Facebook / Skype / G+ / Twitter / Github: gacanepa
# Email: gacanepa (at) gmail (dot) com

# This program is free software: you can redistribute it and/or modify
#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s published by
#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either version 3 of the License, or
# (at your option) any later version.

# This program is distribut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 but WITHOUT ANY WARRANTY; without even the implied warranty of
#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See the
#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for more details.

# You should have received a copy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 along with this program.  If not, see .

# REVISION HISTORY
# DATE        VERSION AUTHOR         CHANGE DESCRIPTION
# ---------- ------- --------------
# 2016-05-28 1.0     Gabriel Cánepa    Initial version

### 导入 os 模块
import os

### 将 os.uname() 的输出赋值给 systemInfo 变量
### os.uname() 会返回五个字符串元组(sysname, nodename, release, version, machine)
### 参见文档:https://docs.python.org/3.2/library/os.html#module-os
systemInfo = os.uname()

### 这是一个固定的数组,用于描述脚本输出的字段标题
headers = ["Operating system","Hostname","Release","Version","Machine"]

### 初始化索引值,用于定义每一步迭代中
### systemInfo 和字段标题的索引
index = 0

### 字段标题变量的初始值
caption = ""

### 值变量的初始值
values = ""

### 分隔线变量的初始值
separators = ""

### 开始循环
for item in systemInfo:
    if len(item) < len(headers[index]):
     ### 一个包含横线的字符串,横线长度等于item[index] 或 headers[index]
     ### 要重复一个字符,用引号圈起来并用星号(*)乘以所需的重复次数 
     separators = separators + "-" * len(headers[index]) + " "
     caption = caption + headers[index] + " "
     values = values + systemInfo[index] + " " * (len(headers[index]) - len(item)) + " "
    else:
     separators = separators + "-" * len(item) + " "
     caption =  caption + headers[index] + " " * (len(item) - len(headers[index]) + 1)
     values = values + item + " "
    ### 索引加 1
    index = index + 1
### 终止循环

### 输出转换为大写的变量(字段标题)名
print(caption.upper())

### 输出分隔线
print(separators)

# 输出值(systemInfo 中的项目)
print(values)

### 步骤:
### 1) 保持该脚本为 uname.py (或任何你想要的名字)
### 并通过如下命令给其执行权限:
### chmod +x uname.py
### 2) 执行它;
### ./uname.py

如果你已经按照上述描述将上面的脚本保存到一个文件里,并给文件增加了执行权限,那么运行它:

# chmod +x uname.py
# ./uname.py

如果试图运行脚本时你得到了如下的错误:

-bash: ./uname.py: /usr/bin/python3: bad interpret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这意味着你没有安装 Python3。如果那样的话,你要么安装 Python3 的包,要么替换解释器那行(如果如之前文章里概述的那样,跟着下面的步骤去更新 Python 执行文件的软连接,要特别注意并且非常小心):

#!/usr/bin/python3

#!/usr/bin/python

这样会通过使用已经安装好的 Python 2 去执行该脚本。

注意:该脚本在 Python 2.x 与 Pyton 3.x 上都测试成功过了。

尽管比较粗糙,你可以认为该脚本就是一个 Python 模块。这意味着你可以在 IDLE 中打开它(File → Open… → Select file):

在 IDLE 中打开 Python

一个包含有文件内容的新窗口就会打开。然后执行 Run → Run module(或者按 F5)。脚本的输出就会在原始的 Shell 里显示出来:

执行 Python 脚本

如果你想纯粹用 bash 写一个脚本,也获得同样的结果,你可能需要结合使用 awksed,并且借助复杂的方法来存储与获得列表中的元素(不要忘了使用 tr 命令将小写字母转为大写)。

另外,在所有的 Linux 系统版本中都至少集成了一个 Python 版本(2.x 或者 3.x,或者两者都有)。你还需要依赖 shell 去完成同样的目标吗?那样你可能需要为不同的 shell 编写不同的版本。

这里演示了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它会成为一个系统管理员得力的助手。

注意:你可以在我的 Github 仓库里获得 这个 python 脚本(或者其他的)。

总结

这篇文章里,我们讲解了 Python 中控制流、循环/迭代、和模块的概念。我们也演示了如何利用 Python 中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和属性来简化复杂的 shell 脚本。

你有任何其他希望去验证的想法吗?开始吧,写出自己的 Python 脚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我们。不必犹豫,在分割线下面留下评论,我们会尽快回复你。


via: http://www.tecmint.com/learn-python-programming-to-write-linux-shell-scripts/

作者:Gabriel Cánepa 译者:wi-cuckoo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对于帐户统一管理系统或软件来说,在 Linux 下你可能知道 NIS、OpenLDAP、samba 或者是 RedHat、IBM 的产品,在 Windows 下当然就是最出名的 活动目录 Active Directory (AD)了,这里就来探讨一下如何让 Linux 的计算机加入 AD 域。

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 AD 域。自 Windows 2000 以来,AD 一直是 Windows 的身份验证和目录服务,AD 基于 LDAP 实现其功能,其使用 DNS 进行主机名的解析,使用 Kerberos V5 进行用户身份验证,使用 LDAP V3 进行统一的帐户管理。

目标:在 AD 域中,将 Linux 服务器加入 AD,以使 Domain Admins 用户组成员可以登录操作 Linux 服务器,不需要在 Linux 服务器中单独创建帐户。

环境:一台 Windows Server 2012 R2 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安装有 AD 并作为 域控制器 Domain Controller (DC),同时也作为 DNS 服务器和时间服务器;一台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6.x 的服务器,请自行配置好网络及 YUM 源。有关 AD 域服务器的搭建,由于比较简单,请自行查阅资料完成,这里不再详述。

这里以 Windows 服务器地址为 192.168.2.122,域名为 contoso.com,主机名为 ad.contoso.com;Linux 服务器地址为 192.168.2.150,主机名为 lemon20.contoso.com。

1、安装所需软件:

# yum -y install samba samba-client samba-common samba-winbind samba-winbind-clients krb5-workstation ntpdate

2、设置服务自启动并启动服务:

# chkconfig smb on
# chkconfig winbind on
# service smb start
# service winbind start

3、修改 /etc/hosts 文件,添加主机对应记录: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localdomain4
::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6 localhost6.localdomain6
192.168.2.150 lemon20.contoso.com lemon20

4、设置 DNS 地址并与 AD 服务器同步时间:

# echo "nameserver 192.168.2.122" >> /etc/resolv.conf
# ntpdate ad.contoso.com

5、设置 Kerberos 票据(可选):

销毁已经存在的所有票据:

# kdestroy

查看当前是否还存在票据:

# klist                           
klist: No credentials cache found (ticket cache FILE:/tmp/krb5cc_0)  

生成新的票据,注意域名大写。

# kinit [email protected]
# klist
Ticket cache: FILE:/tmp/krb5cc_0
Default principal: [email protected]
Valid starting     Expires            Service principal
08/02/16 22:35:26  08/03/16 08:35:29  krbtgt/[email protected]
renew until 08/09/16 22:35:26

6、以命令方式设置 samba 与 Kerberos,并加入 AD 域:

#authconfig --enablewinbind  --enablewins --enablewinbindauth --smbsecurity ads --smbworkgroup=CONTOSO --smbrealm CONTOSO.COM --smbservers=ad.contoso.com --enablekrb5 --krb5realm=CONTOSO.COM --krb5kdc=ad.contoso.com --krb5adminserver=ad.contoso.com --enablekrb5kdcdns --enablekrb5realmdns --enablewinbindoffline --winbindtemplateshell=/bin/bash --winbindjoin=administrator --update --enablelocauthorize --enablemkhomedir --enablewinbindusedefaultdomain

注意命令中的大小写,此步骤也可以使用 authconfig-tui 完成。

7、增加 sudo 权限(可选):

# visudo

加入下列设置:

%MYDOMAIN\\domain\ admins ALL=(ALL)  NOPASSWD: ALL

8、确认是否正确加入 AD 域:

查看 AD 的相关信息

# net ads info  

查看 MYDOMAIN\USERID 的使用者帐户

# wbinfo -u 

补充:

如果启用 selinux 的话,需要安装 oddjobmkhomedir 并启动其服务,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对创建的家目录设置合适的 SELinux 安全上下文。

Canonical 的 Martin Pitt 宣布将不再使用他们自己的 Upstart 初始化系统来启动 Ubuntu 桌面会话,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化的、却仍有争议的 Systemd。

每次 Systemd 发布,我们都对发现这个所谓的“初始化系统”又做了比原来的设计目标还要多得多的工作。它慢慢地接管了 GNU/Linux 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的内部组件的工作,甚至,我们毫不怀疑,它将会完全取代它们,而这一天并不远了,或许,将来你会看到 Systemd/Linux 操作系统——除了 Linux 内核,其它的都叫 Systemd。

Upstart 是 Canonical/Ubuntu 自己的项目,它同 Systemd 一样,目标都是取代传统的初始化系统,用在几乎所有的 Ubuntu Linux 上。然而,从 Ubuntu 15.04 开始,Ubuntu 开始逐步使用 Systemd 替代 Upstart 初始化系统,这让许多用户很愤怒。

目前,Upstart 仍被用来控制各种启动过程中的服务和任务的运行和停止,比如桌面会话的启动还是使用 Upstart 控制的。不过 Canonical 计划使用 Systemd 来替代 Upstart 来管理桌面会话。

“按照 Ubuntu 开发者峰会上的讨论,我们准备放弃用 Upstart 来启动图形桌面会话,而使用 Systemd 来管理它,”Martin Pitt 说,“这样,一半的桌面会话将会由 Systemd unit 来管理。”

主要是将 /usr/share/xsessions/*.desktop 里面的 Exec= 行切换为 Systemd 管理,显示管理器使用它们来显示哪些桌面会话可用,以及了解如何启动它们。这会影响到 Ubuntu 16.10 的 ubuntu-desktop 3.18.1.2-1ubuntu5 和 xubuntu-default-settings 16.10.1 软件包。Unity 、HUD 和指示器这些目前仍然由 Upstart 运行,它们会在之后的 CI 过程中转换,此外,dbus、gnome-session 等 Upstart 管理的任务还会继续由 Upstart 运行。

众所周知,系统管理员需要精通一门脚本语言,而且招聘机构列出的职位需求上也会这么写。大多数人会认为 Bash (或者其他的 shell 语言)用起来很方便,但一些强大的语言(比如 Python)会给你带来一些其它的好处。

在 Linux 中学习 Python 脚本编程

首先,我们会使用 Python 的命令行工具,还会接触到 Python 的面向对象特性(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会谈到它)。

学习 Python 可以助力于你在桌面应用开发数据科学领域的职业发展。

容易上手,广泛使用,拥有海量“开箱即用”的模块(它是一组包含 Python 语句的外部文件),Python 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美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一年级时所上的程序设计课所用语言的不二之选。

在这个由两篇文章构成的系列中,我们将回顾 Python 的基础部分,希望初学编程的你能够将这篇实用的文章作为一个编程入门的跳板,和日后使用 Python 时的一篇快速指引。

Linux 中的 Python

Python 2.x 和 3.x 通常已经内置在现代 Linux 发行版中,你可以立刻使用它。你可以终端模拟器中输入 pythonpython3 来进入 Python shell, 并输入 quit() 退出。

$ which python
$ which python3
$ python -v
$ python3 -v
$ python
>>> quit()
$ python3
>>> quit()

在 Linux 中运行 Python 命令

如果你希望在键入 python 时使用 Python 3.x 而不是 2.x,你可以像下面一样更改对应的符号链接:

$ sudo rm /usr/bin/python 
$ cd /usr/bin
$ ln -s python3.2 python # Choose the Python 3.x binary here

删除 Python 2,使用 Python 3

顺便一提,有一点需要注意:尽管 Python 2.x 仍旧被使用,但它并不会被积极维护。因此,你可能要考虑像上面指示的那样来切换到 3.x。2.x 和 3.x 的语法有一些不同,我们会在这个系列文章中使用后者。

另一个在 Linux 中使用 Python 的方法是通过 IDLE ( Python 集成开发环境 the Pyth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这是一个为编写 Python 代码而生的图形用户界面。在安装它之前,你最好查看一下适用于你的 Linux 发行版的 IDLE 可用版本。

# aptitude search idle     [Debian 及其衍生发行版]
# yum search idle          [CentOS 和 Fedora]
# dnf search idle          [Fedora 23+ 版本]

然后,你可以像下面一样安装它:

$ sudo aptitude install idle-python3.2    # I'm using Linux Mint 13

安装成功后,你会看到 IDLE 的运行画面。它很像 Python shell,但是你可以用它做更多 Python shell 做不了的事。

比如,你可以:

  1. 轻松打开外部文件 (File → Open);

Python Shell

  1. 复制 (Ctrl + C) 和粘贴 (Ctrl + V) 文本;
  2. 查找和替换文本;
  3. 显示可能的代码补全(一个在其他 IDE 里可能叫做“智能感知”或者“自动补完”的功能);
  4. 更改字体和字号,等等。

最厉害的是,你可以用 IDLE 创建桌面应用。

我们在这两篇文章中不会开发桌面应用,所以你可以根据喜好来选择 IDLE 或 Python shell 去运行下面的例子。

Python 中的基本运算

就像你预料的那样,你能够直接进行算术操作(你可以在你的所有运算中使用足够多的括号!),还可以轻松地使用 Python 拼接字符串。

你还可以将运算结果赋给一个变量,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它。Python 有一个叫做拼接 (concatenation) 的实用功能——给 print 函数提供一串用逗号分隔的变量和/或字符串,它会返回一个由你刚才提供的变量依序构成的句子:

>>> a = 5
>>> b = 8
>>> x = b / a
>>> x
1.6
>>> print(b, "divided by", a, "equals", x)

注意,你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变量(数字,字符串,布尔符号等等)混合在一起。当你将一个值赋给一个变量后,你可以随后更改它的类型,不会有任何问题(因此,Python 被称为动态类型语言)。

如果你尝试在静态类型语言中(如 Java 或 C#)做这件事,它将抛出一个错误。

学习 Python 的基本操作

面向对象编程的简单介绍

在面向对象编程(OOP)中,程序中的所有实体都会由对象的形式呈现,并且它们可以与其他对象交互。因此,对象拥有属性,而且大多数对象可以执行动作(这被称为对象的方法)。

举个例子:我们来想象一下,创建一个对象“狗”。它可能拥有的一些属性有颜色品种年龄等等,而它可以完成的动作有 叫()吃()睡觉(),诸如此类。

你可以看到,方法名后面会跟着一对括号,括号当中可能会包含一个或多个参数(向方法中传递的值),也有可能什么都不包含。

我们用 Python 的基本对象类型之一——列表来解释这些概念。

解释对象的属性和方法:Python 中的列表

列表是条目的有序组合,而这些条目所属的数据类型并不需要相同。我们像下面一样来使用一对方括号,来创建一个名叫 rockBands 的列表:

你可以向 rockBandsappend() 方法传递条目,来将它添加到列表的尾部,就像下面这样:

>>> rockBands = []
>>> rockBands.append("The Beatles")
>>> rockBands.append("Pink Floyd")
>>> rockBands.append("The Rolling Stones")

为了从列表中移除元素,我们可以向 remove() 方法传递特定元素,或向 pop() 中传递列表中待删除元素的位置(从 0 开始计数)。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下面这种方法来从列表中删除 “The Beatles”:

>>> rockBands.remove("The Beatles")

或者用这种方法:

>>> rockBands.pop(0)

如果你输入了对象的名字,然后在后面输入了一个点,你可以按 Ctrl + space 来显示这个对象的可用方法列表。

列出可用的 Python 方法

列表中含有的元素个数是它的一个属性。它通常被叫做“长度”,你可以通过向内建函数 len 传递一个列表作为它的参数来显示该列表的长度(顺便一提,之前的例子中提到的 print 语句,是 Python 的另一个内建函数)。

如果你在 IDLE 中输入 len,然后跟上一个不闭合的括号,你会看到这个函数的默认语法:

Python 的 len 函数

现在我们来看看列表中的特定条目。它们也有属性和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你可以将一个字符串条目转换为大写形式,并获取这个字符串所包含的字符数量。像下面这样做:

>>> rockBands[0].upper()
'THE BEATLES'
>>> len(rockBands[0])
11

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 Python、它的命令行 shell、IDLE,展示了如何执行算术运算,如何在变量中存储数据,如何使用 print 函数在屏幕上重新显示那些数据(无论是它们本身还是它们的一部分),还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解释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展示如何使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来实现流程控制。我们也会解释如何编写一个脚本来帮助我们完成系统管理任务。

你是不是想继续学习一些有关 Python 的知识呢?敬请期待本系列的第二部分(我们会在脚本中将 Python 和命令行工具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你还可以考虑购买我们的《终极 Python 编程》系列教程(这里有详细信息)。

像往常一样,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联系表单向我们发送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你。


via: http://www.tecmint.com/learn-python-programming-and-scripting-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 译者:StdioA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