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件系统 下的文章

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可以将文件系统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而不会丢失数据(即非破坏性的)。这可能听起来像魔术,但 Fstransform 可以几乎以任意组合将 ext2、ext3、ext4、jfs、reiserfs 或 xfs 分区转换成另一类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直接执行,而无需格式化或复制数据。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好处:Fstransform 也可以处理 ntfs、btrfs、fat 和 exfat 分区。

在运行之前

Fstransform 存在一些警告和限制,因此强烈建议在尝试转换之前进行备份。此外,使用 Fstransform 时需要注意一些限制:

  • 你的 Linux 内核必须支持源文件系统和目标文件系统。听起来很明显,如果你想使用 ext2、ext3、ext4、reiserfs、jfs 和 xfs 分区,这样不会出现风险。Fedora 支持所有分区,所以没问题。
  • 将 ext2 升级到 ext3 或 ext4 不需要 Fstransform。请使用 Tune2fs。
  • 源文件系统的设备必须至少有 5% 的可用空间。
  • 你需要在开始之前卸载源文件系统。
  • 源文件系统存储的数据越多,转换的时间就越长。实际速度取决于你的设备,但预计它大约为每分钟 1GB。大量的硬链接也会降低转换速度。
  • 虽然 Fstransform 被证明是稳定的,但请备份源文件系统上的数据。

安装说明

Fstransform 已经是 Fedora 的一部分。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sudo dnf install fstransform

转换

fstransform 命令的语法非常简单:fstransform <源设备> <目标文件系统>。请记住,它需要 root 权限才能运行,所以不要忘记在开头添加 sudo。这是一个例子:

sudo fstransform /dev/sdb1 ext4

请注意,无法转换根文件系统,这是一种安全措施。请改用测试分区或实验性 USB 盘。与此同时,Fstransform 会在控制台中有许多辅助输出。最有用的部分是预计完成时间,让你随时了解该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同样,在几乎空的驱动器上的几个小文件将使 Fstransform 在一分钟左右完成其工作,而更多真实世界的任务可能需要数小时的等待时间。

更多支持的文件系统

如上所述,可以尝试在 ntfs、btrfs、fat 和 exfat 分区使用 Fstransform。这些类型是早期实验性的,没有人能保证完美转换。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成功案例,你可以通过在测试分区上使用示例数据集测试 Fstransform 来添加自己的成功案例。可以使用 --force-untested-file-systems 参数启用这些额外的文件系统:

sudo fstransform /dev/sdb1 ntfs --force-untested-file-systems

有时,该过程可能会因错误而中断。请放心再次执行命令 —— 它可能最终会在两、三次尝试后完成转换。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transform-file-systems-in-linux/

作者:atolstoy 选题:lujun9972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这篇教程将帮你快速了解 Linux 文件系统。

早在 1996 年,在真正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之前,我就学会了如何在我崭新的 Linux 上安装软件。这是一个问题,但对程序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即使我不知道实际的可执行文件在哪里,它们也会神奇地工作。问题在于文档。

你知道,那时候,Linux 不是像今天这样直观、用户友好的系统。你必须读很多东西。你必须知道你的 CRT 显示器的扫描频率以及拨号调制解调器的噪音来龙去脉,以及其他数以百计的事情。 我很快就意识到我需要花一些时间来掌握目录的组织方式以及 /etc(不是用于“其它”文件),/usr(不是用于“用户”文件)和 /bin (不是“垃圾桶”)的意思。

本教程将帮助你比我当时更快地了解这些。

结构

从终端窗口探索 Linux 文件系统是有道理的,这并不是因为作者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并且对新孩子和他们漂亮的图形工具不以为然(尽管某些事实如此),而是因为终端,尽管只是文本界面,才是更好地显示 Linux 目录树结构的工具。

事实上,帮助你了解这一切的、应该首先安装的第一个工具的名为:tree。如果你正在使用 Ubuntu 或 Debian ,你可以:

sudo apt install tree

在 Red Hat 或 Fedora :

sudo dnf install tree

对于 SUSE/openSUSE 可以使用 zypper

sudo zypper install tree

对于使用 Arch (Manjaro,Antergos,等等)使用:

sudo pacman -S tree

……等等。

一旦安装好,在终端窗口运行 tree 命令:

tree /

上述指令中的 / 指的是根目录。系统中的其他目录都是从根目录分支而出,当你运行 tree 命令,并且告诉它从根目录开始,那么你就可以看到整个目录树,系统中的所有目录及其子目录,还有它们的文件。

如果你已经使用你的系统有一段时间了,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即使你自己还没有生成很多文件,Linux 系统及其应用程序总是在记录、缓存和存储各种临时文件。文件系统中的条目数量会快速增长。

不过,不要感到不知所措。 相反,试试这个:

tree -L 1 /

你应该看到如图 1 所示。

tree

上面的指令可以翻译为“只显示以 /(根目录) 开头的目录树的第一级”。 -L 选项告诉树你想看到多少层目录。

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会向你显示与你在上图中看到的相同或非常类似的结构。 这意味着,即使你现在感到困惑,掌握这一点,你将掌握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全世界的 Linux 文件系统。

为了让你开始走上掌控之路,让我们看看每个目录的用途。 当我们查看每一个目录的时候,你可以使用 ls 来查看他们的内容。

目录

从上到下,你所看到的目录如下

/bin

/bin 目录是包含一些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即可以运行的一些应用程序。 你会在这个目录中找到上面提到的 ls 程序,以及用于新建和删除文件和目录、移动它们基本工具。还有其它一些程序,等等。文件系统树的其他部分有更多的 bin 目录,但我们将在一会儿讨论这些目录。

/boot

/boot 目录包含启动系统所需的文件。我必须要说吗? 好吧,我会说:不要动它! 如果你在这里弄乱了其中一个文件,你可能无法运行你的 Linux,修复被破坏的系统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另一方面,不要太担心无意中破坏系统:你必须拥有超级用户权限才能执行此操作。

/dev

/dev 目录包含设备文件。 其中许多是在启动时或甚至在运行时生成的。 例如,如果你将新的网络摄像头或 USB 随身碟连接到你的机器中,则会自动弹出一个新的设备条目。

/etc

/etc 的目录名称会让人变得非常的困惑。/etc 得名于最早的 Unix 系统们,它的字面意思是 “etcetera”(诸如此类) ,因为它是系统文件管理员不确定在哪里放置的文件的垃圾场。

现在,说 /etc 是“ 要配置的所有内容 Everything To Configure ”更为恰当,因为它包含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的系统配置文件。 例如,包含系统名称、用户及其密码、网络上计算机名称以及硬盘上分区的安装位置和时间的文件都在这里。 再说一遍,如果你是 Linux 的新手,最好是不要在这里接触太多,直到你对系统的工作有更好的理解。

/home

/home 是你可以找到用户个人目录的地方。在我的情况下,/home 下有两个目录:/home/paul,其中包含我所有的东西;另外一个目录是 /home/guest 目录,以防有客人需要使用我的电脑。

/lib

/lib 是库文件所在的地方。库是包含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的代码文件。它们包含应用程序用于在桌面上绘制窗口、控制外围设备或将文件发送到硬盘的代码片段。

在文件系统周围散布着更多的 lib 目录,但是这个直接挂载在 //lib 目录是特殊的,除此之外,它包含了所有重要的内核模块。 内核模块是使你的显卡、声卡、WiFi、打印机等工作的驱动程序。

/media

/media 目录中,当你插入外部存储器试图访问它时,将自动挂载它。与此列表中的大多数其他项目不同,/media 并不追溯到 1970 年代,主要是因为当计算机正在运行而动态地插入和检测存储(U 盘、USB 硬盘、SD 卡、外部 SSD 等),这是近些年才发生的事。

/mnt

然而,/mnt 目录是一些过去的残余。这是你手动挂载存储设备或分区的地方。现在不常用了。

/opt

/opt 目录通常是你编译软件(即,你从源代码构建,并不是从你的系统的软件库中安装软件)的地方。应用程序最终会出现在 /opt/bin 目录,库会在 /opt/lib 目录中出现。

稍微的题外话:应用程序和库的另一个地方是 /usr/local,在这里安装软件时,也会有 /usr/local/bin/usr/local/lib 目录。开发人员如何配置文件来控制编译和安装过程,这就决定了软件安装到哪个地方。

/proc

/proc,就像 /dev 是一个虚拟目录。它包含有关你的计算机的信息,例如关于你的 CPU 和你的 Linux 系统正在运行的内核的信息。与 /dev 一样,文件和目录是在计算机启动或运行时生成的,因为你的系统正在运行且会发生变化。

/root

/root 是系统的超级用户(也称为“管理员”)的主目录。 它与其他用户的主目录是分开的,因为你不应该动它。 所以把自己的东西放在你自己的目录中,伙计们。

/run

/run 是另一个新出现的目录。系统进程出于自己不可告人的原因使用它来存储临时数据。这是另一个不要动它的文件夹。

/sbin

/sbin/bin 类似,但它包含的应用程序只有超级用户(即首字母的 s )才需要。你可以使用 sudo 命令使用这些应用程序,该命令暂时允许你在许多 Linux 发行版上拥有超级用户权限。/sbin 目录通常包含可以安装、删除和格式化各种东西的工具。你可以想象,如果你使用不当,这些指令中有一些是致命的,所以要小心处理。

/usr

/usr 目录是在 UNIX 早期用户的主目录所处的地方。然而,正如我们上面看到的,现在 /home 是用户保存他们的东西的地方。如今,/usr 包含了大量目录,而这些目录又包含了应用程序、库、文档、壁纸、图标和许多其他需要应用程序和服务共享的内容。

你还可以在 /usr 目录下找到 binsbinlib 目录,它们与挂载到根目录下的那些有什么区别呢?现在的区别不是很大。在早期,/bin 目录(挂载在根目录下的)只会包含一些基本的命令,例如 lsmvrm ;这是一些在安装系统的时候就会预装的一些命令,用于维护系统的一个基本的命令。 而 /usr/bin 目录则包含了用户自己安装和用于工作的软件,例如文字处理器,浏览器和一些其他的软件。

但是许多现代的 Linux 发行版只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 /usr/bin 中,并让 /bin 指向 /usr/bin,以防彻底删除它会破坏某些东西。因此,Debian、Ubuntu 和 Mint 仍然保持 /bin/usr/bin (和 /sbin/usr/sbin )分离;其他的,比如 Arch 和它衍生版,只是有一个“真实”存储二进制程序的目录,/usr/bin,其余的任何 bin 目录是指向 /usr/bin` 的“假”目录。

/srv

/srv 目录包含服务器的数据。如果你正在 Linux 机器上运行 Web 服务器,你网站的 HTML文件将放到 /srv/http(或 /srv/www)。 如果你正在运行 FTP 服务器,则你的文件将放到 /srv/ftp

/sys

/sys 是另一个类似 /proc/dev 的虚拟目录,它还包含连接到计算机的设备的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你还可以操纵这些设备。 例如,我可以通过修改存储在 /sys/devices/pci0000:00/0000:00:02.0/drm/card1/card1-eDP-1/intel_backlight/brightness 中的值来更改笔记本电脑屏幕的亮度(在你的机器上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文件)。但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成为超级用户。原因是,与许多其它虚拟目录一样,在 /sys 中打乱内容和文件可能是危险的,你可能会破坏系统。直到你确信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否则不要动它。

/tmp

/tmp 包含临时文件,通常由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放置。文件和目录通常(并非总是)包含应用程序现在不需要但以后可能需要的数据。

你还可以使用 /tmp 来存储你自己的临时文件 —— /tmp 是少数挂载到根目录下而你可以在不成为超级用户的情况下与它进行实际交互的目录之一。

/var

/var 最初被如此命名是因为它的内容被认为是 可变的 variable ,因为它经常变化。今天,它有点用词不当,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目录也包含频繁更改的数据,特别是我们上面看到的虚拟目录。

不管怎样,/var 目录包含了放在 /var/log 子目录的日志文件之类。日志是记录系统中发生的事件的文件。如果内核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它将被记录到 /var/log 下的文件中;如果有人试图从外部侵入你的计算机,你的防火墙也将记录尝试。它还包含用于任务的假脱机程序。这些“任务”可以是你发送给共享打印机必须等待执行的任务,因为另一个用户正在打印一个长文档,或者是等待递交给系统上的用户的邮件。

你的系统可能还有一些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目录。例如,在屏幕截图中,有一个 /snap 目录。这是因为这张截图是在 Ubuntu 系统上截取的。Ubuntu 最近将 snap 包作为一种分发软件的方式。/snap 目录包含所有文件和从 snaps 安装的软件。

更深入的研究

这里仅仅谈了根目录,但是许多子目录都指向它们自己的一组文件和子目录。图 2 给出了基本文件系统的总体概念(图片是在 Paul Gardner 的 CC BY-SA 许可下提供的),Wikipedia 对每个目录的用途进行了总结

 title=

图 2:标准 Unix 文件系统

要自行探索文件系统,请使用 cd 命令:cd将带你到你所选择的目录( cd 代表更改目录)。

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哪儿,pwd会告诉你,你到底在哪里,( pwd 代表打印工作目录 ),同时 cd命令在没有任何选项或者参数的时候,将会直接带你到你自己的主目录,这是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

最后,cd ..将会带你到上一层目录,会使你更加接近根目录,如果你在 /usr/share/wallpapers 目录,然后你执行 cd .. 命令,你将会跳转到 /usr/share 目录

要查看目录里有什么内容,使用 ls 或这简单的使用 l 列出你所在目录的内容。

当然,你总是可以使用 tree 来获得目录中内容的概述。在 /usr/share 上试试——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总结

尽管 Linux 发行版之间存在细微差别,但它们的文件系统的布局非常相似。 你可以这么说:一旦你了解一个,你就会都了解了。 了解文件系统的最好方法就是探索它。 因此,伴随 treelscd 进入未知的领域吧。

你不会只是因为查看文件系统就破坏了文件系统,因此请从一个目录移动到另一个目录并进行浏览。 很快你就会发现 Linux 文件系统及其布局的确很有意义,并且你会直观地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应用程序,文档和其他资源。

通过 Linux 基金会和 edX 免费的 “Linux入门” 课程了解更多有关 Linux 的信息。


via: https://www.linux.com/blog/learn/intro-to-linux/2018/4/linux-filesystem-explained

作者:PAUL BROWN 选题:lujun9972 译者:amwps290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明明有很多剩余空间,但 Linux 系统依然提示没有空间剩余。为什么会这样呢?Linux 偶尔会有一些令人沮丧的模糊的错误消息出现,而这就是其中一种。不过这种错误通常都是由某几种因素导致的。

通过 du 和 df 检查磁盘空间

在开始行动前,最好先检查一下是否磁盘上是否确实还有空间剩余。虽然桌面环境的工具也很不错,但命令行上的工具更直接,要好的多。

 title=

首先让我们看看 du 命令。用它来检查问题磁盘所在的挂载点目录。本文假设出问题的分区挂载点为根目录。

sudo du -sh /

 title=

由于它要遍历磁盘中的所有文件,因此需要花费一点时间。现在再让我们试试 df

sudo df -h

把根目录和在其中挂载的文件系统加在这条命令的后面。比如,若你的有一个独立的磁盘挂载到 /home,那么除了根目录之外,你也需要把它加进来。使用空间的总和应该跟你 du 命令得到的结果接近。否则的话,就说明可能有已删除文件的文件被进程占用。

当然,这里主要专注点在于这些命令的结果是否要小于磁盘的大小。如果确实小于磁盘大小,那么很明显有很多地方不对劲。

相关使用 Agedu 分析硬盘空间使用状况

可能的原因

这里列出了一些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若你发现 dudf 的结果之间有差别,那么可以直接检查第一项原因。否则从第二项原因开始检查。

已删除文件被进程所占用

有时,文件可能已经被删掉了,但有进程依然在使用它。在进程运行期间,Linux 不会释放该文件的存储空间。你需要找出这个进程然后重启这个进程。

 title=

使用下面命令来定位进程。

sudo lsof / | grep deleted

这应该会列出出问题的进程了,然后重启该进程。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ervice_name

i 节点不够了

 title=

文件系统中有一些称为 “ i 节点 inode ” 的元数据,其用来保存文件的相关信息。很多文件系统中的 i 节点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很可能 i 节点已经耗尽了而文件系统本身还没有用完。你可以使用 df 来检查。

sudo df -i /

比较一下已用的 i 节点和总共的 i 节点数量。如果没有可用的 i 节点了,那么很不幸,你也无法扩充 i 节点。删除一些无用的和过期的文件来释放一些 i 节点吧。

坏块

最后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坏的文件系统块。除非另有标记,否则操作系统很可能会认为这些块都是可用的,这会导致文件系统损坏或者硬盘坏死。最好是使用带 -cc 标志的 fsck 搜索并标记出这些块。记住,你不能使用正在使用的文件系统(LCTT 译注:即包含坏块的文件系统)中的 fsck 命令。你应该会要用到 live CD。

sudo fsck -vcck /dev/sda2

很明显,这里需要使用你想检查的磁盘路径取代命令中的磁盘位置。另外,要注意,这恐怕会花上很长一段时间。

相关:[使用 fsck 检查并修复你的文件系统 [Linux]](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check-repair-filesystem-fsck-linux/ "Check and Repair Your Filesystem With fsck [Linux]")

希望这些方案能解决你的问题。这种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那么容易诊断的。但是,在运气好的情况下,你可以把文件系统清理干净并让你的硬盘再次正常工作。


via: https://www.maketecheasier.com/fix-linux-no-space-left-on-device-error/

作者:Nick Congleton 译者:lujun9972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FSCK 是一个很重要的 Linux/Unix 工具,它用于检测并修复文件系统中的错误。它类似于 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 “chkdsk” 工具,但它是为 Linux、MacOS、FreeBSD 操作系统所准备的。

FSCK 全称为 File System Consistency Check。在大多数时候,它在系统启动时运行,但是如果需要的话,它也能被超级用户手工启动。

它可以进行三种模式的操作,

  1. 查错并在发现错误时由用户决定如何处理,
  2. 查错并自动修复,
  3. 查错但在发现错误时只显示错误而不进行修复。

FSCK 的语法

手工执行 FSCK 的语法为,

$ fsck options drives

fsck 支持的选项有,

  • -p 自动修复(不询问)
  • -n 不对文件系统做出改动
  • -y 对所有问题都回答 "yes"
  • -c 检查所有的坏块并将之添加到坏块列表中
  • -f 即使文件系统标记为 clean 也强制进行检查
  • -v 输出详细信息
  • -b superblock 使用替代的超级块
  • -B blocksize 指定超级块的块大小
  • -j external_journal 指定外部日志的位置
  • -l bad_blocks_file 添加到指定的坏块列表(文件)
  • -L bad_blocks_file 指定坏块列表(文件)

我们可以根据要做的操作任意指定这些选项。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Fsck 命令的案例

注意: 在开始讨论案例之前,请先读完这段话。我们不应该用 fsck 检查已挂载的磁盘,这很可能会对磁盘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在开始使用 fsck 之前,我们需要使用下面命令来卸载磁盘,

$ umount drivename

比如像这样,

$ umount /dev/sdb1

可以通过下面命令来查看分区编号,

$ fdisk -l

另外,在运行 fsck 时,可能出错并返回一些错误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错误及其意义的列表,

  • 0 - 没有错误
  • 1 - 修复了一些文件系统错误
  • 2 - 系统需要被重启
  • 4 - 文件系统错误未被修复
  • 8 - 操作错
  • 16 - 使用或语法错
  • 32 - fsck 被用户取消
  • 128 - 共享库出错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 fsck 命令的例子,

在单个分区上进行错误检查

在终端运行下面过命令来对单个分区进行检查,

$ umount /dev/sdb1
$ fsck /dev/sdb1

检查文件系统错误并自动修复

使用选项 -a 进行一致性检查并自动修复这些错误。也可以用 -y 替代 -a 选项。

$ fsck -a /dev/sdb1

检查文件系统错误但并不进行修复

若我们只想知道文件系统上有哪些错误而不想修复这些错误,那么可以使用选项 -n

$ fsck -n /dev/sdb1

检查所有分区中的错误

-A 选项一次性检查所有分区上的文件系统错误,

$ fsck -A

若要禁止对根文件系统进行检查可以使用选项 -R

$ fsck -AR

只检查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分区

使用选项 -t 及文件系统类型,可以让 fsck 只检查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分区,比如指定文件系统类型为 “ext4”,

$ fsck -t ext4 /dev/sdb1

或者,

$ fsck -t -A ext4

只在卸载的磁盘上进行一致性检查

要保证 fsck 只在卸载的磁盘上操作,可以使用选项 -M

$ fsck -AM

这就是我们的案例教程了。有任何疑问欢迎在下面的留言框中留言。


via: http://linuxtechlab.com/linux-filesystem-errors-fsck-command-with-examples/

作者:Shusain 译者:lujun9972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学习如何使用链接,通过从 Linux 文件系统多个位置来访问文件,可以让日常工作变得轻松。

 title=

在我为 opensource.com 写过的关于 Linux 文件系统方方面面的文章中,包括 Linux 的 EXT4 文件系统的历史、特性以及最佳实践在 Linux 中管理设备Linux 文件系统概览用户指南:逻辑卷管理,我曾简要的提到过 Linux 文件系统一个有趣的特性,它允许用户从多个位置来访问 Linux 文件目录树中的文件来简化一些任务。

Linux 文件系统中有两种 链接 link 硬链接 hard link 软链接 soft link 。虽然二者差别显著,但都用来解决相似的问题。它们都提供了对单个文件的多个目录项(引用)的访问,但实现却大为不同。链接的强大功能赋予了 Linux 文件系统灵活性,因为一切皆是文件

举个例子,我曾发现一些程序要求特定的版本库方可运行。 当用升级后的库替代旧库后,程序会崩溃,提示旧版本库缺失。通常,库名的唯一变化就是版本号。出于直觉,我仅仅给程序添加了一个新的库链接,并以旧库名称命名。我试着再次启动程序,运行良好。程序就是一个游戏,人人都明白,每个玩家都会尽力使游戏进行下去。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链接库都使用通用的命名规则,链接名称中包含了主版本号,链接所指向的文件的文件名中同样包含了小版本号。再比如,程序的一些必需文件为了迎合 Linux 文件系统规范,从一个目录移动到另一个目录中,系统为了向后兼容那些不能获取这些文件新位置的程序在旧的目录中存放了这些文件的链接。如果你对 /lib64 目录做一个长清单列表,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6 Dec  8  2016 cracklib_dict.hwm -> ../../usr/share/cracklib/pw_dict.hwm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6 Dec  8  2016 cracklib_dict.pwd -> ../../usr/share/cracklib/pw_dict.pwd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6 Dec  8  2016 cracklib_dict.pwi -> ../../usr/share/cracklib/pw_dict.pwi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7 Jun  9  2016 libaccountsservice.so.0 -> libaccountsservice.so.0.0.0 
-rwxr-xr-x.  1 root root   288456 Jun  9  2016 libaccountsservice.so.0.0.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May 17 11:47 libacl.so.1 -> libacl.so.1.1.0 
-rwxr-xr-x   1 root root    36472 May 17 11:47 libacl.so.1.1.0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Feb  4  2016 libaio.so.1 -> libaio.so.1.0.1 
-rwxr-xr-x.  1 root root     6224 Feb  4  2016 libaio.so.1.0.0 
-rwxr-xr-x.  1 root root     6224 Feb  4  2016 libaio.so.1.0.1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0 Jan 16 16:39 libakonadi-calendar.so.4 -> libakonadi-calendar.so.4.14.26 
-rwxr-xr-x.  1 root root   816160 Jan 16 16:39 libakonadi-calendar.so.4.14.26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9 Jan 16 16:39 libakonadi-contact.so.4 -> libakonadi-contact.so.4.14.26 

/lib64 目录下的一些链接

在上面展示的 /lib64 目录清单列表中,文件模式第一个字母 l (小写字母 l)表示这是一个软链接(又称符号链接)。

硬链接

Linux 的 EXT4 文件系统的历史、特性以及最佳实践一文中,我曾探讨过这样一个事实,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包含该文件信息的 inode,包含了该文件的位置信息。上述文章中的图2展示了一个指向 inode 的单一目录项。每个文件都至少有一个目录项指向描述该文件信息的 inode ,目录项是一个硬链接,因此每个文件至少都有一个硬链接。

如下图 1 所示,多个目录项指向了同一 inode 。这些目录项都是硬链接。我曾在三个目录项中使用波浪线 (~) 的缩写,这是用户目录的惯例表示,因此在该例中波浪线等同于 /home/user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个目录项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目录,/home/shared,可能是该计算机上用户的共享文件目录。

fig1directory_entries.png

图 1

硬链接被限制在一个单一的文件系统中。此处的“文件系统” 是指挂载在特定挂载点上的分区或逻辑卷,此例中是 /home。这是因为在每个文件系统中的 inode 号都是唯一的。而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中,如 /var/opt,会有和 /home 中相同的 inode 号。

因为所有的硬链接都指向了包含文件元信息的单一 inode ,这些属性都是文件的一部分,像所属关系、权限、到该 inode 的硬链接数目,对每个硬链接来说这些特性没有什么不同的。这是一个文件所具有的一组属性。唯一能区分这些文件的是包含在 inode 信息中的文件名。链接到同一目录中的单一文件/ inode 的硬链接必须拥有不同的文件名,这是基于同一目录下不能存在重复的文件名的事实的。

文件的硬链接数目可通过 ls -l 来查看,如果你想查看实际节点号,可使用 ls -li 命令。

符号(软)链接

硬链接和软链接(也称为 符号链接 symlink )的区别在于,硬链接直接指向属于该文件的 inode ,而软链接直接指向一个目录项,即指向一个硬链接。因为软链接指向的是一个文件的硬链接而非该文件的 inode ,所以它们并不依赖于 inode 号,这使得它们能跨越不同的文件系统、分区和逻辑卷起作用。

软链接的缺点是,一旦它所指向的硬链接被删除或重命名后,该软链接就失效了。软链接虽然还在,但所指向的硬链接已不存在。所幸的是,ls 命令能以红底白字的方式在其列表中高亮显示失效的软链接。

实验项目: 链接实验

我认为最容易理解链接用法及其差异的方法是动手搭建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应以非超级用户的身份在一个空目录下进行。我创建了 ~/temp 目录做这个实验,你也可以这么做。这么做可为项目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且提供一个新的空目录让程序运作,如此以来这儿仅存放和程序有关的文件。

初始工作

首先,在你要进行实验的目录下为该项目中的任务创建一个临时目录,确保当前工作目录(PWD)是你的主目录,然后键入下列命令。

mkdir temp

使用这个命令将当前工作目录切换到 ~/temp

cd temp

实验开始,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能够链接到的文件,下列命令可完成该工作并向其填充内容。

du -h > main.file.txt

使用 ls -l 长列表命名确认文件正确地创建了。运行结果应类似于我的。注意文件大小只有 7 字节,但你的可能会有 1~2 字节的变动。

[dboth@david temp]$ ls -l 
total 4 
-rw-rw-r-- 1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main.file.txt

在列表中,文件模式串后的数字 1 代表存在于该文件上的硬链接数。现在应该是 1 ,因为我们还没有为这个测试文件建立任何硬链接。

对硬链接进行实验

硬链接创建一个指向同一 inode 的新目录项,当为文件添加一个硬链接时,你会看到链接数目的增加。确保当前工作目录仍为 ~/temp。创建一个指向 main.file.txt 的硬链接,然后查看该目录下文件列表。

[dboth@david temp]$ ln main.file.txt link1.file.txt 
[dboth@david temp]$ ls -l 
total 8 
-rw-rw-r-- 2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link1.file.txt 
-rw-rw-r-- 2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main.file.txt

目录中两个文件都有两个链接且大小相同,时间戳也一样。这就是有一个 inode 和两个硬链接(即该文件的目录项)的一个文件。再建立一个该文件的硬链接,并列出目录清单内容。你可以建立硬链接: link1.file.txtmain.file.txt

[dboth@david temp]$ ln link1.file.txt link2.file.txt ; ls -l
total 16 
-rw-rw-r-- 3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link1.file.txt 
-rw-rw-r-- 3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link2.file.txt 
-rw-rw-r-- 3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main.file.txt

注意,该目录下的每个硬链接必须使用不同的名称,因为同一目录下的两个文件不能拥有相同的文件名。试着创建一个和现存链接名称相同的硬链接。

[dboth@david temp]$ ln main.file.txt link2.file.txt 
ln: failed to create hard link 'link2.file.txt': File exists

显然不行,因为 link2.file.txt 已经存在。目前为止我们只在同一目录下创建硬链接,接着在临时目录的父目录(你的主目录)中创建一个链接。

[dboth@david temp]$ ln main.file.txt ../main.file.txt ; ls -l ../main*
-rw-rw-r--    4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main.file.txt

上面的 ls 命令显示 main.file.txt 文件确实存在于主目录中,且与该文件在 temp 目录中的名称一致。当然它们不是不同的文件,它们是同一文件的两个链接,指向了同一文件的目录项。为了帮助说明下一点,在 temp 目录中添加一个非链接文件。

[dboth@david temp]$ touch unlinked.file ; ls -l
total 12
-rw-rw-r-- 4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link1.file.txt
-rw-rw-r-- 4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link2.file.txt
-rw-rw-r-- 4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main.file.txt
-rw-rw-r-- 1 dboth dboth 0 Jun 14 08:18 unlinked.file

使用 ls 命令的 i 选项查看 inode 的硬链接号和新创建文件的硬链接号。

[dboth@david temp]$ ls -li
total 12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link1.file.txt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link2.file.txt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7 Jun 13 07:34 main.file.txt
657863 -rw-rw-r-- 1 dboth dboth 0 Jun 14 08:18 unlinked.file

注意上面文件模式左边的数字 657024 ,这是三个硬链接文件所指的同一文件的 inode 号,你也可以使用 i 选项查看主目录中所创建的链接的节点号,和该值相同。而那个只有一个链接的 inode 号和其他的不同,在你的系统上看到的 inode 号或许不同于本文中的。

接着改变其中一个硬链接文件的大小。

[dboth@david temp]$ df -h > link2.file.txt ; ls -li
total 12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link1.file.txt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link2.file.txt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main.file.txt
657863 -rw-rw-r-- 1 dboth dboth    0 Jun 14 08:18 unlinked.file

现在所有的硬链接文件大小都比原来大了,因为多个目录项都链接着同一文件。

下个实验在我的电脑上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的 /tmp 目录在一个独立的逻辑卷上。如果你有单独的逻辑卷或文件系统在不同的分区上(如果未使用逻辑卷),确定你是否能访问那个分区或逻辑卷,如果不能,你可以在电脑上挂载一个 U 盘,如果上述方式适合你,你可以进行这个实验。

试着在 /tmp 目录中建立一个 ~/temp 目录下文件的链接(或你的文件系统所在的位置)。

[dboth@david temp]$ ln link2.file.txt /tmp/link3.file.txt
ln: failed to create hard link '/tmp/link3.file.txt' => 'link2.file.txt': 
Invalid cross-device link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呢? 原因是每一个单独的可挂载文件系统都有一套自己的 inode 号。简单的通过 inode 号来跨越整个 Linux 文件系统结构引用一个文件会使系统困惑,因为相同的节点号会存在于每个已挂载的文件系统中。

有时你可能会想找到一个 inode 的所有硬链接。你可以使用 ls -li 命令。然后使用 find 命令找到所有硬链接的节点号。

[dboth@david temp]$ find . -inum 657024 
./main.file.txt
./link1.file.txt
./link2.file.txt

注意 find 命令不能找到所属该节点的四个硬链接,因为我们在 ~/temp 目录中查找。 find 命令仅在当前工作目录及其子目录中查找文件。要找到所有的硬链接,我们可以使用下列命令,指定你的主目录作为起始查找条件。

[dboth@david temp]$ find ~ -samefile main.file.txt 
/home/dboth/temp/main.file.txt
/home/dboth/temp/link1.file.txt
/home/dboth/temp/link2.file.txt
/home/dboth/main.file.txt

如果你是非超级用户,没有权限,可能会看到错误信息。这个命令也使用了 -samefile 选项而不是指定文件的节点号。这个效果和使用 inode 号一样且更容易,如果你知道其中一个硬链接名称的话。

对软链接进行实验

如你刚才看到的,不能跨越文件系统边界创建硬链接,即在逻辑卷或文件系统中从一个文件系统到另一个文件系统。软链接给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虽然它们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但它们是非常不同的,知道这些差异是很重要的。

让我们在 ~/temp 目录中创建一个符号链接来开始我们的探索。

[dboth@david temp]$ ln -s link2.file.txt link3.file.txt ; ls -li
total 12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link1.file.txt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link2.file.txt
658270 lrwxrwxrwx 1 dboth dboth   14 Jun 14 15:21 link3.file.txt -> 
link2.file.txt
657024 -rw-rw-r-- 4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main.file.txt
657863 -rw-rw-r-- 1 dboth dboth    0 Jun 14 08:18 unlinked.file

拥有节点号 657024 的那些硬链接没有变化,且硬链接的数目也没有变化。新创建的符号链接有不同的 inode 号 658270。 名为 link3.file.txt 的软链接指向了 link2.file.txt 文件。使用 cat 命令查看 link3.file.txt 文件的内容。符号链接的 inode 信息以字母 l (小写字母 l)开头,意味着这个文件实际是个符号链接。

上例中软链接文件 link3.file.txt 的大小只有 14 字节。这是文本内容 link3.file.txt 的大小,即该目录项的实际内容。目录项 link3.file.txt 并不指向一个 inode ;它指向了另一个目录项,这在跨越文件系统建立链接时很有帮助。现在试着创建一个软链接,之前在 /tmp 目录中尝试过的。

[dboth@david temp]$ ln -s /home/dboth/temp/link2.file.txt 
/tmp/link3.file.txt ; ls -l /tmp/link*
lrwxrwxrwx 1 dboth dboth 31 Jun 14 21:53 /tmp/link3.file.txt -> 
/home/dboth/temp/link2.file.txt

删除链接

当你删除硬链接或硬链接所指的文件时,需要考虑一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删除硬链接文件 main.file.txt。注意指向 inode 的每个目录项就是一个硬链接。

[dboth@david temp]$ rm main.file.txt ; ls -li
total 8
657024 -rw-rw-r-- 3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link1.file.txt
657024 -rw-rw-r-- 3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link2.file.txt
658270 lrwxrwxrwx 1 dboth dboth   14 Jun 14 15:21 link3.file.txt -> 
link2.file.txt
657863 -rw-rw-r-- 1 dboth dboth    0 Jun 14 08:18 unlinked.file

main.file.txt 是该文件被创建时所创建的第一个硬链接。现在删除它,仍然保留着原始文件和硬盘上的数据以及所有剩余的硬链接。要删除原始文件,你必须删除它的所有硬链接。

现在删除 link2.file.txt 硬链接文件。

[dboth@david temp]$ rm link2.file.txt ; ls -li 
total 8 
657024 -rw-rw-r-- 3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link1.file.txt 
658270 lrwxrwxrwx 1 dboth dboth   14 Jun 14 15:21 link3.file.txt -> 
link2.file.txt 
657024 -rw-rw-r-- 3 dboth dboth 1157 Jun 14 14:14 main.file.txt 
657863 -rw-rw-r-- 1 dboth dboth    0 Jun 14 08:18 unlinked.file

注意软链接的变化。删除软链接所指的硬链接会使该软链接失效。在我的系统中,断开的链接用颜色高亮显示,目标的硬链接会闪烁显示。如果需要修复这个损坏的软链接,你需要在同一目录下建立一个和旧链接相同名字的硬链接,只要不是所有硬链接都已删除就行。您还可以重新创建链接本身,链接保持相同的名称,但指向剩余的硬链接中的一个。当然如果软链接不再需要,可以使用 rm 命令删除它们。

unlink 命令在删除文件和链接时也有用。它非常简单且没有选项,就像 rm 命令一样。然而,它更准确地反映了删除的基本过程,因为它删除了目录项与被删除文件的链接。

写在最后

我用过这两种类型的链接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了解它们的能力和特质。我为我所教的 Linux 课程编写了一个实验室项目,以充分理解链接是如何工作的,并且我希望增进你的理解。

(题图: Paul Lewin,Opensource.com 修改。 CC BY-SA 2.0


作者简介:

戴维.布斯 - 戴维.布斯是 Linux 和开源倡导者,居住在北卡罗莱纳的罗列 。他在 IT 行业工作了四十年,为 IBM 工作了 20 多年的 OS/2。在 IBM 时,他在 1981 年编写了最初的 IBM PC 的第一个培训课程。他为 RedHat 教授过 RHCE 班,并曾在 MCI Worldcom、思科和北卡罗莱纳州工作。他已经用 Linux 和开源软件工作将近 20 年了。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6/linking-linux-filesystem

作者:David Both 译者:yongshouzhang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文件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上帮你去管理数据怎么去存储和检索的数据结构。文件系统也可以被视作是磁盘上的物理(或扩展)分区。如果它没有很好地被维护或定期监视,它可能在长期运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损坏。

这里有几个可能导致文件系统出问题的因素:系统崩溃、硬件或软件故障、 有问题的驱动和程序、不正确的优化、大量的数据过载加上一些小故障。

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导致 Linux 不能顺利地挂载(或卸载)一个文件系统,从而导致系统故障。

扩展阅读:Linux 中判断文件系统类型(Ext2, Ext3 或 Ext4)的 7 种方法

另外,受损的文件系统运行在你的系统上可能导致操作系统中的组件或用户应用程序的运行时错误,它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到服务器数据的丢失。为避免文件系统错误或损坏,你需要去持续关注它的健康状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监视或维护一个 ext2、ext3 和 ext4 文件系统健康状况的工具。在这里描述的所有工具都需要 root 用户权限,因此,需要使用 sudo 命令去运行它们。

怎么去查看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信息

dumpe2fs 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去转储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信息,这意味着它可以显示设备上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和块组信息。

在运行 dumpe2fs 之前,先去运行 df -hT 命令,确保知道文件系统的设备名。

$ sudo dumpe2fs /dev/sda10

示例输出:

dumpe2fs 1.42.13 (17-May-2015)
Filesystem volume name:   
Last mounted on:          /
Filesystem UUID:          bb29dda3-bdaa-4b39-86cf-4a6dc9634a1b
Filesystem magic number:  0xEF53
Filesystem revision #:    1 (dynamic)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ext_attr resize_inode dir_index filetype needs_recovery extent flex_bg sparse_super large_file huge_file uninit_bg dir_nlink extra_isize
Filesystem flags:         signed_directory_hash 
Default mount options:    user_xattr acl
Filesystem state:         clean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Inode count:              21544960
Block count:              86154752
Reserved block count:     4307737
Free blocks:              22387732
Free inodes:              21026406
First block:              0
Block size:               4096
Fragment size:            4096
Reserved GDT blocks:      1003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32768
Inodes per group:         8192
Inode blocks per group:   512
Flex block group size:    16
Filesystem created:       Sun Jul 31 16:19:36 2016
Last mount time:          Mon Nov  6 10:25:28 2017
Last write time:          Mon Nov  6 10:25:19 2017
Mount count:              432
Maximum mount count:      -1
Last checked:             Sun Jul 31 16:19:36 2016
Check interval:           0 ()
Lifetime writes:          2834 GB
Reserved blocks uid:      0 (user root)
Reserved blocks gid:      0 (group root)
First inode:              11
Inode size:           256
Required extra isize:     28
Desired extra isize:      28
Journal inode:            8
First orphan inode:       6947324
Default directory hash:   half_md4
Directory Hash Seed:      9da5dafb-bded-494d-ba7f-5c0ff3d9b805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Journal features:         journal_incompat_revoke
Journal size:             128M
Journal length:           32768
Journal sequence:         0x00580f0c
Journal start:            12055

你可以通过 -b 选项来显示文件系统中的任何保留块,比如坏块(无输出说明没有坏块):

$ sudo dumpe2fs -b

检查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的错误

e2fsck 用于去检查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的错误。fsck 可以检查并且可选地 修复 Linux 文件系统;它实际上是底层 Linux 提供的一系列文件系统检查器 (fsck.fstype,例如 fsck.ext3、fsck.sfx 等等) 的前端程序。

记住,在系统引导时,Linux 会为 /etc/fstab 配置文件中被标为“检查”的分区自动运行 e2fsck/fsck。而在一个文件系统没有被干净地卸载时,一般也会运行它。

注意:不要在已挂载的文件系统上运行 e2fsck 或 fsck,在你运行这些工具之前,首先要去卸载分区,如下所示。

$ sudo unmount /dev/sda10
$ sudo fsck /dev/sda10

此外,可以使用 -V 开关去启用详细输出,使用 -t 去指定文件系统类型,像这样:

$ sudo fsck -Vt ext4 /dev/sda10

调优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

我们前面提到过,导致文件系统损坏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不正确的调优。你可以使用 tune2fs 实用程序去改变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的可调优参数,像下面讲的那样。

去查看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包括参数的当前值,使用 -l 选项,如下所示。

$ sudo tune2fs -l /dev/sda10

示例输出:

tune2fs 1.42.13 (17-May-2015)
Filesystem volume name:   
Last mounted on:          /
Filesystem UUID:          bb29dda3-bdaa-4b39-86cf-4a6dc9634a1b
Filesystem magic number:  0xEF53
Filesystem revision #:    1 (dynamic)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ext_attr resize_inode dir_index filetype needs_recovery extent flex_bg sparse_super large_file huge_file uninit_bg dir_nlink extra_isize
Filesystem flags:         signed_directory_hash 
Default mount options:    user_xattr acl
Filesystem state:         clean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Inode count:              21544960
Block count:              86154752
Reserved block count:     4307737
Free blocks:              22387732
Free inodes:              21026406
First block:              0
Block size:               4096
Fragment size:            4096
Reserved GDT blocks:      1003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32768
Inodes per group:         8192
Inode blocks per group:   512
Flex block group size:    16
Filesystem created:       Sun Jul 31 16:19:36 2016
Last mount time:          Mon Nov  6 10:25:28 2017
Last write time:          Mon Nov  6 10:25:19 2017
Mount count:              432
Maximum mount count:      -1
Last checked:             Sun Jul 31 16:19:36 2016
Check interval:           0 ()
Lifetime writes:          2834 GB
Reserved blocks uid:      0 (user root)
Reserved blocks gid:      0 (group root)
First inode:              11
Inode size:           256
Required extra isize:     28
Desired extra isize:      28
Journal inode:            8
First orphan inode:       6947324
Default directory hash:   half_md4
Directory Hash Seed:      9da5dafb-bded-494d-ba7f-5c0ff3d9b805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接下来,使用 -c 标识,你可以设置文件系统在挂载多少次后将进行 e2fsck 检查。下面这个命令指示系统每挂载 4 次之后,去对 /dev/sda10 运行 e2fsck

$ sudo tune2fs -c 4 /dev/sda10
tune2fs 1.42.13 (17-May-2015)
Setting maximal mount count to 4

你也可以使用 -i 选项定义两次文件系统检查的时间间隔。下列的命令在两次文件系统检查之间设置了一个 2 天的时间间隔。

$ sudo tune2fs  -i  2d  /dev/sda10
tune2fs 1.42.13 (17-May-2015)
Setting interval between checks to 172800 seconds

现在,如果你运行下面的命令,你可以看到对 /dev/sda10 已经设置了文件系统检查的时间间隔。

$ sudo tune2fs -l /dev/sda10

示例输出:

Filesystem created:       Sun Jul 31 16:19:36 2016
Last mount time:          Mon Nov  6 10:25:28 2017
Last write time:          Mon Nov  6 13:49:50 2017
Mount count:              432
Maximum mount count:      4
Last checked:             Sun Jul 31 16:19:36 2016
Check interval:           172800 (2 days)
Next check after:         Tue Aug  2 16:19:36 2016
Lifetime writes:          2834 GB
Reserved blocks uid:      0 (user root)
Reserved blocks gid:      0 (group root)
First inode:              11
Inode size:           256
Required extra isize:     28
Desired extra isize:      28
Journal inode:            8
First orphan inode:       6947324
Default directory hash:   half_md4
Directory Hash Seed:      9da5dafb-bded-494d-ba7f-5c0ff3d9b805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要改变缺省的日志参数,可以使用 -J 选项。这个选项也有子选项: size=journal-size (设置日志的大小)、device=external-journal (指定日志存储的设备)和 location=journal-location (定义日志的位置)。

注意,这里一次仅可以为文件系统设置一个日志大小或设备选项:

$ sudo tune2fs -J size=4MB /dev/sda10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可以去使用 -L 选项设置文件系统的卷标,如下所示。

$ sudo tune2fs -L "ROOT" /dev/sda10

调试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

debugfs 是一个简单的、交互式的、基于 ext2/ext3/ext4 文件系统的命令行调试器。它允许你去交互式地修改文件系统参数。输入 ? 查看子命令或请求。

$ sudo debugfs /dev/sda10

缺省情况下,文件系统将以只读模式打开,使用 -w 标识去以读写模式打开它。使用 -c 选项以灾难(catastrophic)模式打开它。

示例输出:

debugfs 1.42.13 (17-May-2015)
debugfs:  ?
Available debugfs requests:
show_debugfs_params, params
Show debugfs parameters
open_filesys, open       Open a filesystem
close_filesys, close     Close the filesystem
freefrag, e2freefrag     Report free space fragmentation
feature, features        Set/print superblock features
dirty_filesys, dirty     Mark the filesystem as dirty
init_filesys             Initialize a filesystem (DESTROYS DATA)
show_super_stats, stats  Show superblock statistics
ncheck                   Do inode->name translation
icheck                   Do block->inode translation
change_root_directory, chroot
....

要展示未使用空间的碎片,使用 freefrag 请求,像这样:

debugfs: freefrag

示例输出:

Device: /dev/sda10
Blocksize: 4096 bytes
Total blocks: 86154752
Free blocks: 22387732 (26.0%)
Min. free extent: 4 KB 
Max. free extent: 2064256 KB
Avg. free extent: 2664 KB
Num. free extent: 33625
HISTOGRAM OF FREE EXTENT SIZES:
Extent Size Range :  Free extents   Free Blocks  Percent
4K...    8K-  :          4883          4883    0.02%
8K...   16K-  :          4029          9357    0.04%
16K...   32K-  :          3172         15824    0.07%
32K...   64K-  :          2523         27916    0.12%
64K...  128K-  :          2041         45142    0.20%
128K...  256K-  :          2088         95442    0.43%
256K...  512K-  :          2462        218526    0.98%
512K... 1024K-  :          3175        571055    2.55%
1M...    2M-  :          4551       1609188    7.19%
2M...    4M-  :          2870       1942177    8.68%
4M...    8M-  :          1065       1448374    6.47%
8M...   16M-  :           364        891633    3.98%
16M...   32M-  :           194        984448    4.40%
32M...   64M-  :            86        873181    3.90%
64M...  128M-  :            77       1733629    7.74%
128M...  256M-  :            11        490445    2.19%
256M...  512M-  :            10        889448    3.97%
512M... 1024M-  :             2        343904    1.54%
1G...    2G-  :            22      10217801   45.64%
debugfs:  

通过去简单浏览它所提供的简要描述,你可以试试更多的请求,比如,创建或删除文件或目录,改变当前工作目录等等。要退出 debugfs,使用 q

现在就这些!我们收集了不同分类下的相关文章,你可以在里面找到对你有用的内容。

文件系统使用信息:

  1. 12 Useful “df” Commands to Check Disk Space in Linux
  2. Pydf an Alternative “df” Command to Check Disk Usage in Different Colours
  3. 10 Useful du (Disk Usage) Commands to Find Disk Usage of Files and Directories

检查磁盘或分区健康状况:

  1. 3 Useful GUI and Terminal Based Linux Disk Scanning Tools
  2. How to Check Bad Sectors or Bad Blocks on Hard Disk in Linux
  3. How to Repair and Defragment Linux System Partitions and Directories

维护一个健康的文件系统可以提升你的 Linux 系统的整体性能。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更多的想法,可以使用下面的评论去分享。


via: https://www.tecmint.com/manage-ext2-ext3-and-ext4-health-in-linux/

作者:Aaron Kili 译者:qhwdw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