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开发 下的文章

多年前,我曾是一名 Smalltalk 程序员,这种经验让我以一种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编程的世界,例如,需要花时间来适应源代码应该存储在文本文件中的这种做法。

我们作为程序员通常会区分“开发”和“部署”,特别是我们在开发的地方所使用的工具不同于我们在之后部署软件时的地点和工具时。而在 Smalltalk 世界里,没有这样的区别。

Smalltalk 构建于虚拟机包含了你的开发环境(IDE、调试器、文本编辑器、版本控制等)的思路之上,如果你需要修改任何一处代码,你得修改内存中运行副本。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为运行中的机器做个快照;如果你想分发你的代码,你可以发送一个运行中的机器的镜像副本(包括 IDE、调试器、文本编辑器、版本控制等)给用户。这就是上世纪 90 年代软件开发的方式(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

如今,部署环境与开发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起初,你不要期望那里(指部署环境)有任何开发工具。一旦部署,就没有版本控制、没有调试、没有开发环境。有的是记录和监视,这些在我们的开发环境中都没有,而有一个“构建管道”,它将我们的软件从开发形式转换为部署形式。作为一个例证,Docker 容器则试图重新找回上世纪 90 年代 Smalltalk 程序员部署体验的那种简单性,而避免同样的开发体验。

我想如果 Smalltalk 世界是我唯一的编程方面的体验,让我无法区分开发和部署环境,我可能会偶尔回顾一下它。但是在我成为一名 Smalltalk 程序员之前,我还是一位 APL 程序员,这也是一个可修改的虚拟机镜像的世界,其中开发和部署是无法区分的。因此,我相信,在当前的时代,人们编辑单独的源代码文件,然后运行构建管道以创建在编辑代码时尚不存在的部署作品,然后将这些作品部署给用户。我们已经以某种方式将这种反模式的软件开发制度化,而不断发展的软件环境的需求正在迫使我们找回到上世纪 90 年代的更有效的技术方法。因此才会有 Docker 的成功,所以,我需要提出我的建议。

我有两个建议:我们在运行时系统中实现(并使用)版本控制,以及,我们通过更改运行中的系统来开发软件,而不是用新的运行系统替换它们。这两个想法是相关的。为了安全地更改正在运行的系统,我们需要一些版本控制功能来支持“撤消”功能。也许公平地说,我只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我举例来说明。

让我们开始假设一个静态网站。你要修改一些 HTML 文件。你应该如何工作?如果你像大多数开发者一样,你会有两个,也许三个网站 - 一个用于开发,一个用于 QA(或者预发布),一个用于生产。你将直接编辑开发实例中的文件。准备就绪后,你将把你的修改“部署”到预发布实例。在用户验收测试之后,你将再次部署,这次是生产环境。

使用 Occam 的 Razor,让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地创建实例。我们需要多少台机器?我们可以使用一台电脑。我们需要多少台 web 服务器?我们可以使用具有多个虚拟主机的单台 web 服务器。如果不使用多个虚拟主机的话,我们可以只使用单个虚拟主机吗?那么我们就需要多个目录,并需要使用 URL 的顶级路径来区分不同的版本,而不是虚拟主机名。但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多个目录?因为 web 服务器将从文件系统中提供静态文件。我们的问题是,目录有三个不同的版本,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创建目录的三个不同的副本。这不是正是 Subversion 和 Git 这样的版本控制系统解决的问题吗?制作目录的多个副本以存储多个版本的策略回到了版本控制 CVS 之前的日子。为什么不使用比如说一个空的的 Git 仓库来存储文件呢?要这样做,web 服务器将需要能够从 git 仓库读取文件(参见 mod\_git)。

这将是一个支持版本控制的运行时系统。

使用这样的 web 服务器,使用的版本可以由 cookie 来标识。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推送到仓库,用户将继续看到他们发起会话时所分配的版本。版本控制系统有不可改变的提交; 一旦会话开始,开发人员可以在不影响正在运行的用户的情况下快速推送更改。开发人员可以重置其会话以跟踪他们的新提交,因此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就可能如普通用户一样查看在同台服务器上同一个 URL 上正在开发或正在测试的版本。作为偶然的副作用,A/B 测试仅仅是将不同的用户分配给不同的提交的情况。所有用于管理多个版本的 git 设施都可以在运行环境中发挥作用。当然,git reset 为我们提供了前面提到的“撤销”功能。

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做?

一种可能性是,诸如版本控制系统的工具没有被设计为在生产环境中使用。例如,给某人推送到测试分支而不是生产分支的许可是不可能的。对这个方案最常见的反对是,如果发现了一个漏洞,你会想要将某些提交标记为不可访问。这将是另一种更细粒度的权限的情况;开发人员将具有对所有提交的读取权限,但外部用户不会。我们可能需要对现有工具进行一些额外的改造以支持这种模式,但是这些功能很容易理解,并已被设计到其他软件中。例如,Linux (或 PostgreSQL)实现了对不同用户的细粒度权限的想法。

随着云环境变得越来越普及,这些想法变得更加相关:云总是在运行。例如,我们可以看到,AWS 中等价的 “文件系统”(S3)实现了版本控制,所以你可能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使用一台 web 服务器提供来自 S3 的资源文件,并根据会话信息选择不同版本的资源文件。重要的并不是哪个实现是最好的,而是支持这种运行时版本控制的愿景。

部署的软件环境应该是“版本感知”的原则,应该扩展到除了服务静态文件的 web 服务器之外的其他工具。在将来的文章中,我将介绍版本库,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方法。


作者简介:

Robert M. Lefkowitz - Robert(即 r0ml)是一个喜欢复杂编程语言的编程语言爱好者。 他是一个提高清晰度、提高可靠性和最大限度地简化的编程技术收藏家。他通过让计算机更加容易获得来使它普及化。他经常演讲中世纪晚期和早期文艺复兴对编程艺术的影响。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difference-between-development-deployment

作者:Robert M. Lefkowitz 译者:geekpi 校对:Beston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目前为止,在一系列介绍 vim 插件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使用 Pathogen 插件管理包安装基本的 vim 插件,也提及了另外三个插件:Tagbar、delimitMateSyntastic。现在,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另一个十分有用的插件 a.vim。

请注意所有本篇教程所提及的例子、命令和指导,它们已经在 Ubuntu 16.04 测试完毕,vim 使用版本为 vim7.4 (LCTT 译注:Ubuntu 16.04 的默认版本)。

A.vim

如果你一直用像 C、C++ 这样的语言进行开发工作,你一定有这样的感触:我特么已经数不清我在头文件和源代码之间切换过多少次了。我想说的是,确实,这个操作十分基本,十分频繁。

尽管使用基于 GUI(图形界面)的 IDE(集成开发环境)非常容易通过鼠标的双击切换文件,但是如果你是资深 vim 粉,习惯用命令工作就有点尴尬了。但是不要害怕,我有秘籍--插件 a.vim。它可以让你解决尴尬,专治各种文件切换。

在我们介绍这个神器用法之前,我必须强调一点:这个插件的安装过程和我们其他篇介绍的不太一样,步骤如下:

  • 首先,你需要下载两个文件(a.vimalternate.txt),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
  • 接下来,创建如下目录:~/.vim/bundle/avim~/.vim/bundle/avim/doc~/.vim/bundle/avim/plugin~/.vim/bundle/autoload
  • 创建好目录之后,将 a.vim 放到 ~/.vim/bundle/avim/plugin~/.vim/bundle/autoload,以及将 alternate.txt 放到 ~/.vim/bundle/avim/doc

就是这样,如果上述步骤被你成功完成,你的系统就会安装好这个插件。

使用这个插件十分简单,你仅仅需要运行这个命令 :A 如果目前的文件是源文件(比如 test.c),这个神器就会帮你打开 test.c 对应的头文件(test.h),反之亦然。

当然咯,不是每个文件对应的头文件都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那你运行 :A 命令,神器就会为你新建一个文件。比如,如果 test.h 不存在,那么运行此命令就会帮你创建一个 test.h,然后打开它。

如果你不想要神器开启此功能,你可以在你的家目录的隐藏文件 .vimrc 中写入 g:alternateNonDefaultAlternate 变量,并且赋给它一个非零值即可。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普遍,你需要打开的文件并非是当前源代码的头文件。比如你目前在 test.c 你想打开 men.h 这个头文件,那么你可以输入这个命令 :IH <filename> ,毋需赘言,你肯定要在后面输入你要打开的的文件名称 <filename>

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功能都仅限于你当前文件和要操作的文件都在同一个目录去实现。但是,你也知道,我们还有特殊情况,我是说,许多项目中头文件与对应的源文件并不一定在同一目录下。

为了搞定这个问题,你要使用这个 g:alternateSearchPath 这个变量。官方文档是这么解释的:

这个插件可以让用户配置它的搜索源文件和头文件的搜索路径。这个搜索路径可以通过设置 g:alternateSearchPath 这个变量的值指定。默认的设定如下:

g:alternateSearchPath = 'sfr:../source,sfr:../src,sfr:../include,sfr:../inc' 

使用这个代码表示神器将搜索 ../source../src../include../inc 下所有与目标文件相关的文件。 g:alternateSearchPath 变量的值由前缀和路径组成,每个单元用逗号隔开。 sfr 前缀是指后面的路径是相对于目前文件的,wdr 前缀是指目录是相对于目前的工作目录, abs 是指路径是绝对路径。如果不指定前缀,那么默认为 sfr

如果我们前文所提及的特性就能让你觉得很炫酷,那我不得不告诉你,这才哪跟哪。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功能是分割 Vim 屏幕,这样你就可以同时看到头文件和相应的源文件。

哦,还有,你还可以选择垂直或者水平分割。全凭你心意。使用 :AS 命令可以水平分割,使用 :AV 可以垂直分割。

Vim.a vertical split screen

vim.a horizontal split screen

使用 :A 命令在已经打开的文件中切换。

这个插件还可以让你在同一个 Vim 窗口中不同选项卡中打开多个相应的文件,你键入这个命令 :AT

tabs in Vim with a.vim.

当然,你可以用这些命令 :AV:AS:AT,也可以使用这些命令 :IHV:IHS:IHT

最后

还有许多和编程相关的 Vim 的插件,我们在这个三篇系列主要讨论的是,如果你为你的软件开发工作安装了合适的插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 vim 被叫做编辑器之神。

当然,我们在这只关注编程方面,对于那些把 Vim 当做日常文档编辑器的人来说,你也应该了解一些 Vim 的插件,让你的编辑更好,更高效.我们就改日再谈这个问题吧。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3/

作者:Ansh 译者:Taylor1024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电视里正播放着《老屋》节目,Andrea Goulet 和她的商业合作伙伴正悠闲地坐在客厅里,商讨着他们的战略计划。那正是大家思想的火花碰撞出创新事物的时刻。他们正在寻求一种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 —— 为其它公司清理 遗留代码 legacy code 及科技债务。他们此刻的情景,像极了电视里的场景。(LCTT 译注:《老屋》电视节目提供专业的家装、家庭改建、重新装饰、创意等等信息,与软件的改造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不仅仅是清理遗留代码,实际上我们是在用重建老屋的方式来重构软件,让系统运行更持久、更稳定、更高效,”Goulet 说。“这让我开始思考公司如何花钱来改善他们的代码,以便让他们的系统运行更高效。就好比为了让屋子变得更有价值,你不得不使用一个全新的屋顶。这并不吸引人,但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很多人都搞错了。“

如今,她是 Corgibytes 公司的 CEO —— 这是一家提高软件现代化和进行系统重构方面的咨询公司。她曾经见过各种各样糟糕的系统、遗留代码,以及严重的科技债务事件。Goulet 认为创业公司需要转变思维模式,不是偿还债务,而是创造科技财富,不是要铲除旧代码,而是要逐步修复代码。她解释了这种新的方法,以及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 实际上是聘用优秀的工程师来完成这些工作。

反思遗留代码

关于遗留代码最常见的定义是由 Michael Feathers 在他的著作 《高效利用遗留代码》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Legacy Code 一书中提出:遗留代码就是没有被测试所覆盖的代码。这个定义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 —— 遗留代码仅指那些古老、陈旧的系统这个说法要妥当得多。但是 Goulet 认为这两种定义都不够明确。“遗留代码与软件的年头儿毫无关系。一个两年的应用程序,其代码可能已经进入遗留状态了,”她说。“关键要看软件质量提高的难易程度。

这意味着写得不够清楚、缺少解释说明的代码,是没有包含任何关于代码构思和决策制定的流程的成果。单元测试就是这样的一种成果,但它并没有包括了写那部分代码的原因以及逻辑推理相关的所有文档。如果想要提升代码,但没办法搞清楚原开发者的意图 —— 那些代码就属于遗留代码了。

遗留代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上的问题。

如果你像 Goulet 所说的那样迷失在遗留代码里,你会发现每一次的沟通交流过程都会变得像那条 康威定律 Conway’s Law 所描述的一样。

Goulet 说:“这个定律认为你的代码能反映出整个公司的组织沟通结构,如果想修复公司的遗留代码,而没有一个好的组织沟通方式是不可能完成的。那是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一个重要环节。”

Goulet 和她的团队成员更像是考古学家一样来研究遗留系统项目。他们根据前开发者写的代码构件相关的线索来推断出他们的思想意图。然后再根据这些构件之间的关系来做出新的决策。

代码构件最重要的什么呢?良好的代码结构、清晰的思想意图、整洁的代码。例如,如果使用通用的名称如 “foo” 或 “bar” 来命名一个变量,半年后再返回来看这段代码时,根本就看不出这个变量的用途是什么。

如果代码读起来很困难,可以使用源代码控制系统,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因为它可以提供代码的历史修改信息,并允许软件开发者写明他们作出本次修改的原因。

Goulet 说:“我一个朋友认为提交代码时附带的信息,每一个概要部分的内容应该有半条推文那么长(几十个字),如需要的话,代码的描述信息应该有一篇博客那么长。你得用这个方式来为你修改的代码写一个合理的说明。这不会浪费太多额外的时间,并且能给后期的项目开发者提供非常多的有用信息,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会这么做。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开发人员在被一段代码激怒之后,要用 git blame 扒代码库找出这些垃圾是谁干的,结果最后发现是他们自己干的。”

使用自动化测试对于理解程序的流程非常有用。Goulet 解释道:“很多人都比较认可 Michael Feathers 提出的关于遗留代码的定义。测试套件对于理解开发者的意图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尤其当用来与 行为驱动开发模式 Behavior Driven Development 相结合时,比如编写测试场景。”

理由很简单,如果你想将遗留代码限制在一定程度下,注意到这些细节将使代码更易于理解,便于在以后也能工作。编写并运行一个代码单元,接受、认可,并且集成测试。写清楚注释的内容,方便以后你自己或是别人来理解你写的代码。

尽管如此,由于很多已知的和不可意料的原因,遗留代码仍然会出现。

在创业公司刚成立初期,公司经常会急于推出很多新的功能。开发人员在巨大的交付压力下,测试常常半途而废。Corgibytes 团队就遇到过好多公司很多年都懒得对系统做详细的测试了。

确实如此,当你急于开发出系统原型的时候,强制性地去做太多的测试也许意义不大。但是,一旦产品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你就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来维护及完善系统了。Goulet 说:“很多人说,‘别在维护上费心思,重要的是功能!’ 如果真这样,当系统规模到一定程序的时候,就很难再扩展了。同时也就失去市场竞争力了。

最后才明白过来,原来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代码也同样适用:你所面临的一切将向熵增的方向发展。你需要与混乱无序的技术债务进行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代码也逐渐变成一种债务。

她说:“我们再次拿家来做比喻。你必须坚持每天收拾餐具、打扫卫生、倒垃圾。如果你不这么做,情况将来越来越糟糕,直到有一天你不得不向 HazMat 团队求助。”(LCTT 译注:HazMat 团队,危害物质专队)

就跟这种情况一样,Corgibytes 团队接到很多公司 CEO 的求助电话,比如 Features 公司的 CEO 在电话里抱怨道:“现在我们公司的开发团队工作效率太低了,三年前只需要两个星期就完成的工作,现在却要花费12个星期。”

技术债务往往反映出公司运作上的问题。

很多公司的 CTO 明知会发生技术债务的问题,但是他们很难说服其它同事相信花钱来修复那些已经存在的问题是值得的。这看起来像是在走回头路,很乏味,也不是新的产品。有些公司直到系统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效率时,才着手去处理这些技术债务方面的问题,那时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

忘记债务,创造技术财富

如果你想把 重构技术债务 reframe your technical debt 敏捷开发讲师 Declan Whelan 最近造出的一个术语 — 作为一个积累技术财富的机会,你很可能要先说服你们公司的 CEO、投资者和其它的股东接受并为之共同努力。

“我们没必要把技术债务想像得很可怕。当产品处于开发设计初期,技术债务反而变得非常有用,”Goulet 说。“当你解决一些系统遗留的技术问题时,你会充满成就感。例如,当你在自己家里安装新窗户时,你确实会花费一笔不少的钱,但是之后你每个月就可以节省 100 美元的电费。程序代码亦是如此。虽然暂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但随时时间推移将提高生产力。”

一旦你意识到项目团队工作不再富有成效时,就需要确认下是哪些技术债务在拖后腿了。

“我跟很多不惜一切代价招募英才的初创公司交流过,他们高薪聘请一些工程师来只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她说。“与此相反,他们应该找出如何让原有的每个工程师能更高效率工作的方法。你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技术债务以增加额外的生产率?”

如果你改变自己的观点并且专注于创造技术财富,你将会看到产能过剩的现象,然后重新把多余的产能投入到修复更多的技术债务和遗留代码的良性循环中。你们的产品将会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别把你们公司的软件当作一个项目来看。从现在起,把它想象成一栋自己要长久居住的房子。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的转变,”Goulet 说。“这将带你走出短浅的思维模式,并让你比之前更加关注产品的维护工作。”

这就像对一栋房子,要实现其现代化及维护的方式有两种:小动作,表面上的更改(“我买了一块新的小地毯!”)和大改造,需要很多年才能偿还所有债务(“我想我们应替换掉所有的管道...”)。你必须考虑好两者,才能让你们已有的产品和整个团队顺利地运作起来。

这还需要提前预算好 —— 否则那些较大的花销将会是硬伤。定期维护是最基本的预期费用。让人震惊的是,很多公司都没把维护当成商务成本预算进来。

这就是 Goulet 提出“ 软件重构 software remodeling ”这个术语的原因。当你房子里的一些东西损坏的时候,你并不是铲除整个房子,从头开始重建。同样的,当你们公司出现老的、损坏的代码时,重写代码通常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下面是 Corgibytes 公司在重构客户代码用到的一些方法:

  • 把大型的应用系统分解成轻量级的更易于维护的微服务。
  • 让功能模块彼此解耦以便于扩展。
  • 更新形象和提升用户前端界面体验。
  • 集合自动化测试来检查代码可用性。
  • 代码库可以让重构或者修改更易于操作。

系统重构也进入到 DevOps 领域。比如,Corgibytes 公司经常推荐新客户使用 Docker,以便简单快速的部署新的开发环境。当你们团队有 30 个工程师的时候,把初始化配置时间从 10 小时减少到 10 分钟对完成更多的工作很有帮助。系统重构不仅仅是应用于软件开发本身,也包括如何进行系统重构。

如果你知道做些什么能让你们的代码管理起来更容易更高效,就应该把这它们写入到每年或季度的项目规划中。别指望它们会自动呈现出来。但是也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来马上实施它们。Goulets 看到很多公司从一开始就致力于 100% 测试覆盖率而陷入困境。

具体来说,每个公司都应该把以下三种类型的重构工作规划到项目建设中来:

  • 自动测试
  • 持续交付
  • 文化提升

咱们来深入的了解下每一项内容。

自动测试

“有一位客户即将进行第二轮融资,但是他们没办法在短期内招聘到足够的人才。我们帮助他们引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框架,这让他们的团队在 3 个月的时间内工作效率翻了一倍,”Goulets 说。“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他们的投资人面前自豪的说,‘我们一个精英团队完成的任务比两个普通的团队要多。’”

自动化测试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单个测试的组合,就是可以再次检查某一行代码的单元测试。可以使用集成测试来确保系统的不同部分都正常运行。还可以使用验收性测试来检验系统的功能特性是否跟你想像的一样。当你把这些测试写成测试脚本后,你只需要简单地用鼠标点一下按钮就可以让系统自行检验了,而不用手工的去梳理并检查每一项功能。

在产品市场尚未打开之前就来制定自动化测试机制有些言之过早。但是一旦你有一款感到满意,并且客户也很依赖的产品,就应该把这件事付诸实施了。

持续交付

这是与自动化交付相关的工作,过去是需要人工完成。目的是当系统部分修改完成时可以迅速进行部署,并且短期内得到反馈。这使公司在其它竞争对手面前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客户服务行业。

“比如说你每次部署系统时环境都很复杂。熵值无法有效控制,”Goulets 说。“我们曾经见过花 12 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部署一个很大的集群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会愿意频繁部署了。因为太折腾人了,你还会推迟系统功能上线的时间。这样,你将落后于其它公司并失去竞争力。”

在持续性改进的过程中常见的其它自动化任务包括:

  • 在提交完成之后检查构建中断部分。
  • 在出现故障时进行回滚操作。
  • 自动化审查代码的质量。
  • 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服务器硬件资源。
  • 让开发、测试及生产环境配置简单易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客户提交了一个系统 Bug 报告。开发团队越高效解决并修复那个 Bug 越好。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修复 Bug 的挑战根本不是个事儿,这本来也是他们的强项,主要是系统设置上不够完善导致他们浪费太多的时间去处理 bug 以外的其它问题。

使用持续改进的方式时,你要严肃地决定决定哪些工作应该让机器去做,哪些交给研发去完成更好。如果机器更擅长,那就使其自动化完成。这样也能让研发愉快地去解决其它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客户也会很高兴地看到他们报怨的问题被快速处理了。你的待修复的未完成任务数减少了,之后你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运用新的方法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上了。这是创造科技财富的一种转变。因为开发人员可以修复 bug 后立即发布新代码,这样他们就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多事。

“你必须时刻问自己,‘我应该如何为我们的客户改善产品功能?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让产品运行更高效?’不过还要不止于此。”Goulets 说。“一旦你回答完这些问题后,你就得询问下自己,如何自动去完成那些需要改善的功能。”

文化提升

Corgibytes 公司每天都会看到同样的问题:一家创业公司建立了一个对开发团队毫无推动的文化环境。公司 CEO 抱着双臂思考着为什么这样的环境对员工没多少改变。然而事实却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工作并不利。为了激励工程师,你必须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

为了证明这一点,Goulet 引用了作者 Robert Henry 说过的一段话:

目的不是创造艺术,而是在最美妙的状态下让艺术应运而生。

“你们也要开始这样思考一下你们的软件,”她说。“你们的企业文件就类似那个状态。你们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让艺术品应运而生的环境,这件艺术品就是你们公司的代码、一流的售后服务、充满幸福感的开发者、良好的市场预期、盈利能力等等。这些都息息相关。”

优先考虑解决公司的技术债务和遗留代码也是一种文化。那是真正为开发团队清除障碍,以制造影响的方法。同时,这也会让你将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更重要的工作。如果你不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企业文化环境,你就不可能重构公司产品。改变对产品维护及现代化的投资的态度是开始实施变革的第一步,最理想情况是从公司的 CEO 开始自顶向下转变。

以下是 Goulet 关于建立那种流态文化方面提出的建议:

  • 反对公司嘉奖那些加班到深夜的“英雄”。提倡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 了解协同开发技术,比如 Woody Zuill 提出的 合作编程 Mob Programming 模式。
  • 遵从 4 个现代敏捷开发原则:用户至上、实践及快速学习、把安全放在首位、持续交付价值。
  • 每周为研发人员提供项目外的职业发展时间。
  • 日工作记录作为一种驱动开发团队主动解决问题的方式。
  • 把同情心放在第一位。Corgibytes 公司让员工参加 Brene Brown 勇气工厂的培训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公司高管和投资者不支持这种升级方式,你得从客户服务的角度去说服他们,”Goulet 说,“告诉他们通过这次调整后,最终产品将如何给公司的大多数客户提高更好的体验。这是你能做的一个很有力的论点。”

寻找最具天才的代码重构者

整个行业都认为顶尖的工程师不愿意干修复遗留代码的工作。他们只想着去开发新的东西。大家都说把他们留在维护部门真是太浪费人才了。

其实这些都是误解。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和如何找工程师,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你就可以找到技术非常精湛的工程师,来帮你解决那些最棘手的技术债务问题。

“每次在会议上,我们都会问现场的同事‘谁喜欢去在遗留代码上工作?’每次只有不到 10% 的与会者会举手。”Goulet 说。“但是我跟这些人交流后,我发现这些工程师恰好是喜欢最具挑战性工作的人才。”

有一位客户来寻求她的帮助,他们使用国产的数据库,没有任何相关文档,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弄清楚他们公司的产品架构。她称修理这种情况的一类工程师为“修正者”。在 Corgibytes 公司,她有一支这样的修正者团队由她支配,热衷于通过研究二进制代码来解决技术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些技术人才呢? Goulet 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有一些方法还是富有成效的。

她创办了一个社区网站 legacycode.rocks 并且在招聘启示上写道:“长期招聘那些喜欢重构遗留代码的另类开发人员...如果你以从事处理遗留代码的工作为自豪,欢迎加入!”

“我开始收到很多人发来邮件说,‘噢,天呐,我也属于这样的开发人员!’”她说。“只需要发布这条信息,并且告诉他们这份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吸引了合适的人才。”

在招聘的过程中,她也会使用持续性交付的经验来回答那些另类开发者想知道的信息:包括详细的工作内容以及明确的要求。“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我讨厌重复性工作。如果我收到多封邮件来咨询同一个问题,我会把答案发布在网上,我感觉自己更像是在写说明文档一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可以重新定义招聘流程来帮助她识别出更出色的候选人。比如说,她在应聘要求中写道,“公司 CEO 将会重新审查你的简历,因此请确保求职信中致意时不用写明性别。所有以‘尊敬的先生’或‘先生’开头的信件将会被当垃圾处理掉”。这些只是她的招聘初期策略。

“我开始这么做是因为很多申请人把我当成男性,因为我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男性 CEO,我必须是男性!?”Goulet 说。“所以,有一天我想我应该它当作应聘要求放到网上,看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令我惊讶的是,这让我过滤掉一些不太严谨的申请人。还突显出了很多擅于从事遗留代码方面工作的人。”

Goulet 想起一个应聘者发邮件给我说,“我查看了你们网站的代码(我喜欢这个网站,这也是我的工作)。你们的网站架构很奇特,好像是用 PHP 写的,但是你们却运行在用 Ruby 语言写的 Jekyll 下。我真的很好奇那是什么呢。”

Goulet 从她的设计师那里得知,原来,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文件中有一个未使用的 PHP 类名,她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机会。Goulet 的回复是:“你正在找工作吗?”

另外一名候选人注意到她曾经在一篇说明文档中使用 CTO 这个词,但是她的团队里并没有这个头衔(她的合作伙伴是 Chief Code Whisperer)。这些注重细节、充满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候选者更能引起她的注意。

代码修正者不仅需要注重细节,而且这也是他们必备的品质。

让人吃惊的是,Goulet 从来没有为招募最优秀的代码修正者而感到厌烦过。“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我们的网站直接投递简历,但是当我们想扩大招聘范围的时候,我们会通过 PowerToFlyWeWorkRemotely 网站进行招聘。我现在确实不需要招募新人马了。他们需要经历一段很艰难的时期才能理解代码修正者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他们通过首轮面试,Goulet 将会让候选者阅读一篇 Arlo Belshee 写的文章“ 命名是一个过程 Naming is a Process ”。它讲的是非常详细的处理遗留代码的的过程。她最经典的指导方法是:“阅读完这段代码并且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的。”

她将找出对问题的理解很深刻并且也愿意接受文章里提出的观点的候选者。这对于区分有深刻理解的候选者和仅仅想获得工作的候选者来说,是极其有用的办法。她强烈要求候选者找出一段与他操作相关的代码,来证明他是充满激情的、有主见的及善于分析问题的人。

最后,她会让候选者跟公司里当前的团队成员一起使用 Exercism.io 工具进行编程。这是一个开源项目,它允许开发者学习如何在不同的编程语言环境下使用一系列的测试驱动开发的练习进行编程。结对编程课程的第一部分允许候选者选择其中一种语言来使用。下一个练习中,面试官可以选择一种语言进行编程。他们总能看到那些人处理异常的方法、随机应便的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承认某些自己不了解的技术。

“当一个人真正的从执业者转变为大师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东西,”Goulet说。

让他们使用自己不熟悉的编程语言来写代码,也能衡量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想听到某个人说,‘我会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直到彻底解决它。’也许第二天他们仍然会跑过来跟我们说,‘我会一直留着这个问题直到我找到答案为止。’那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修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

产品开发人员在我们这个行业很受追捧,因此很多公司也想让他们来做维护工作。这是一个误解。最优秀的维护修正者并不是最好的产品开发工程师。

如果一个有天赋的修正者在眼前,Goulet 懂得如何让他走向成功。下面是如何让这种类型的开发者感到幸福及高效工作的一些方式:

  • 给他们高度的自主权。把问题解释清楚,然后安排他们去完成,但是永不命令他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
  • 如果他们要求升级他们的电脑配置和相关工具,尽管去满足他们。他们明白什么样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 帮助他们避免分心。他们喜欢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个任务直至完成。

总之,这些方法已经帮助 Corgibytes 公司培养出二十几位对遗留代码充满激情的专业开发者。

稳定期没什么不好

大多数创业公司都都不想跳过他们的成长期。一些公司甚至认为成长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而且,他们觉得也没这个必要跳过成长期,即便他们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稳定期。完全进入到稳定期意味着你拥有人力资源及管理方法来创造技术财富,同时根据优先权适当支出。

“在成长期和稳定期之间有个转折点,就是维护人员必须要足够壮大,并且相对于专注新功能的产品开发人员,你开始更公平的对待维护人员,”Goulet 说。“你们公司的产品开发完成了。现在你得让他们更加稳定地运行。”

这就意味着要把公司更多的预算分配到产品维护及现代化方面。“你不应该把产品维护当作是一个不值得关注的项目,”她说。“这必须成为你们公司固有的一种企业文化 —— 这将帮助你们公司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终,你通过这些努力创建的技术财富,将会为你的团队带来一大批全新的开发者:他们就像侦查兵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去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客户资源并且给公司创造更多的机遇。当你们在新的市场领域做得更广泛并且不断取得进展 —— 那么你们公司已经真正地进入到繁荣发展的状态了。


via: http://firstround.com/review/forget-technical-debt-heres-how-to-build-technical-wealth/

作者:http://firstround.com/ 译者: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大家都说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经历两年、七年甚至十年的磨砺。我忘了是谁说的这句话,但肯定有人在几年前这么跟我说过。

下周是我来悉尼两周年,所以我想现在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好时候。

去年五月份参加 I/O 年会的时候,我遇到了亚斯曼女士,她十分漂亮。她向我询问我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安卓开发者的,当我说完我的经历时,她认为我应该写个博客记下来。所以亚斯曼,如你所愿,虽然迟了点,但好过没做。;)

故事的开始

如果有件事我可能希望你知道,那就是我发现自己有选择困难症。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你应该给你的玩具熊猫命名吗?我连这些问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所以你可以想象到,16 岁的、即将高中毕业的我对于专业选择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那我最初申请的大学是?在交表给注册员前,我在她面前逐字掂量着写下这个打算申请的专业(商业经济学)。

可我最后去了另外一间学校,就读电子与通信工程。大一时我有一门计算机编程课程。但我很讨厌编程,十分地讨厌。关于编程的一切我都一无所知。我曾发誓再也不要写代码了。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英特尔做产品工程师并在那呆了两年。我很迷茫,无所适从,整天长时间工作。这在我意料之中,身为成年人难道不该努力工作吗?可之后菲律宾的半导体行业开始呈现颓势,大批工厂纷纷倒闭,以前由我们维护一些产品被转移到其他分公司。我便决定去找另一份工作而不是等着被裁员,因为被裁员后我都不知道自己多久才能找到另一份工作。

现在呢?

我想留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工作,但我不想呆在正在没落的半导体行业里了。但话说回来,我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对了,我可是拿了毕业证书的工程师,所以从技术上来说我可以在电信运营商或电视台找到工作。可这种时候,如果想入职电信运营商,我应该在大学毕业之际就去他们那实习,这样更容易被录用。可惜我没有,所以我放弃了这个想法。虽然有很多软件开发人员的招聘信息,但我讨厌编程,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接下来是我第一个幸运的机遇,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信任我的上司,我也和她坦诚了我什么都不会。之后我不得不边工作边学习,一开始这个过程很漫长。无需多言,我在这份工作上学到了很多,也结识了很多很好的人,与我一起的是一群很厉害的同事(我们曾开发出安装在 SIM 卡上的 APP)。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踏上了软件开发的征途。

最后我做得更多是一些公司的琐事(十分无聊)直到项目完结。换句话说,我总在是在办公室里闲逛并坐等发薪。之后我发现这确实是在浪费时间,2009 年的时候,我不停地接触到关于谷歌的新系统 Android 的消息,并得知它的 SDK 已经公布!是时候尝试一波了。于是我安装了所有相关软件并着手 Android 开发。

事情变得有趣了

所以现在我能够构建一个在运行在仿真器的 Hello World 应用,在我看来意味着我有胜任安卓开发工作的能力。我加入了一个创业公司,并且再次坦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只是接触过一些;但如果你们愿意付薪水给我继续尝试,我们就可以成为朋友。然后我很幸运地遇到另一个机遇。

那时成为开发者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StackOverflow 上的 Android 开发社区非常小,我们都在相互交流学习,说真的,我认为里面的所有人都很友好、很豪迈(注 1)!

我最后去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移动开发团队在马尼拉、悉尼、纽约都设有办公地点。而我是马尼拉办公地点的第一个安卓开发人员,但那时我很习惯,并没有在意。

在那里我认识了最后令我永远感激的引荐我参与 Domain 项目的人。Domain 项目不管在个人或职业上对我来说都意味深重。我和一支很有才华的团队一起共事,也从没见过一个公司能如此执着于一款产品。Domain 让我实现了参加 I/O 年会的梦。与他们共事后我懂得了很多之前没想到的可爱特性(注 2)。这是又一个幸运的机遇,我是说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然后呢?

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年都在晃荡,但至少我很诚实,对吧?如上就是我所学到的全部东西。说一句「我不懂」没什么可怕的。有时候我们是该装懂,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坦诚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还不懂。

别害怕尝试新事物,不管它让你感觉多害怕。我知道说比做简单。但总有一些东西能让你鼓起勇气动手去尝试的(注3)。Lundagin mo, baby!(LCTT 译注:一首歌名)

注 1: 我翻阅着以前在 StackOverflow 提的问题,认真想想,如果现在我问他们这些,估计会收到很多「你是谁啊,傻瓜」的评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老了,而且有些愤世妒俗。但关键是,我们有缘在同一个社区中,所以大家相互之间友善些,好吗?

注 2: 这一点写在另一篇文章里了。

注 3: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申请 Android 开发职位的情形:我写完求职信后又通读了一遍,提交前鼠标在发送按钮上不断徘徊,深呼吸之后我趁改变主意之前把它发出去了。


via: http://www.zdominguez.com/2016/08/winging-it-how-i-got-to-be-android-dev.html

作者:Zarah Dominguez 译者:JianhuanZhuo 校对:PurlingNayuki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Andreia Gaita 在 OSCON 开源大会上发表了一个题为跨平台开发者的自白的演讲。她长期从事于开源工作,并且为 Mono 工程(LCTT 译注:一个致力于开创 .NET 在 Linux 上使用的开源工程)做着贡献,主要以 C#/C++ 开发。Andreia 任职于 GitHub,她的工作是专注构建 Visual Studio 的 GitHub 扩展管理器。

我在她发表演讲前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问她一些关于跨平台开发的事,问问她作为一名跨平台开发者在这 16 年之中学习到了什么。

在你开发跨平台代码中,你使用过的最简单的和最难的代码语言是什么?

我很少讨论某种语言的好坏,更多是讨论是那些语言有哪些库和工具。语言的编译器、解释器以及构建系统决定了用它们做跨平台开发的难易程度(或者它们是否可能做跨平台开发),可用的 UI 库和对本地系统的访问能力决定了与该操作系统集成的紧密程度。按照我的观点,我认为 C# 最适合完成跨平台开发工作。这种语言自身包括了允许快速的本地调用和精确的内存映射的功能,如果你希望你的代码能够与系统和本地函数库进行交互就需要这些功能。而当我需要非常特殊的系统功能时,我就会切换到 C 或者 C++。

你使用的跨平台开发工具或者抽象层有哪些?

我的大部分跨平台工作都是为其它需要开发跨平台应用的人开发工具、库和 绑定 binding ,一般是用 MONO/C# 和 C/C++。在抽象的层面我用的不多,更多是在 glib 库和 友元 friends 方面。大多数时候,我用 Mono 去完成各种跨平台应用的,包括 UI,或者偶然在游戏开发中用到 Unity3D 的部分。我经常使用 Electron(LCTT 译注:Atom 编辑器的兄弟项目,可以用 Electron 开发桌面应用)。

你接触过哪些构建系统?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由于语言还是平台的不同?

我试着选择适合我使用的语言的构建系统。那样,就会很少遇到让我头疼的问题(希望如此)。它需要支持平台和体系结构间的选择、构建输出结果位置可以智能些(多个并行构建),以及易配置性等。大多数时候,我的项目会结合使用 C/C++ 和 C#,我要从同一源代码同时构建不同的配置环境(调试、发布、Windows、OSX、Linux、Android、iOS 等等),这通常需要为每个构建的输出结果选择带有不同参数的不同编译器。构建系统可以帮我做到这一切而不用让我(太)费心。我时常尝试着用不同的构建系统,看看有些什么新的变化,但是最终,我还是回到了使用 makefile 的情况,并结合使用 shell 和批处理脚本或 Perl 脚本来完成工作(因为如果我希望用户来构建我的软件,我还是最好选择一种到处都可以用的命令行脚本语言)。

你怎样平衡在这种使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原生的外观和体验的需求呢?

跨平台的用户界面的实现很困难。在过去几年中我已经使用了一些跨平台 GUI,并且我认为这些事情上并没有最优解。基本上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一个跨平台工具去做一个并不是完全适合你所有支持的平台的 UI,但是代码库比较小,维护成本比较低。或者你可以选择去开发针对平台的 UI,那样看起来更原生,集成的也更好,但是需要更大的代码库和更高的维护成本。这种决定完全取决于 APP 的类型、它有多少功能、你有多少资源,以及你要把它运行在多少平台上?

最后,我认为用户比较接受这种“一个 UI 打通关”了,就比如 Electron 框架。我有个 Chromium + C + C# 的框架侧项目,有一天我希望可以用 C# 构建 Electron 型的 app,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了。

构建/打包系统的依赖性对你有影响吗 ?

我依赖的使用方面很保守,我被崩溃的 ABI(LCTT 译注: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冲突的符号、以及丢失的包等问题困扰了太多次。我决定我要针对的操作系统版本,并选择最低的公有部分来使问题最小化。通常这就意味着有五种不同的 Xcode 和 OSX 框架库,要在同样的机器上相应安装五种不同的 Visual Studio 版本,多种 clang(LCTT 译注:C语言、C++、Object-C、C++ 语言的轻量级编译器)和 gcc 版本,一系列的运行着各种发行版的虚拟机。如果我不能确定我要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包的状态,我有时就会静态连接库,有时会子模块化依赖以确保它们一直可用。大多时候,我会避免这些很棘手的问题,除非我非常需要使用他们。

你使用持续集成(CI)、代码审查以及相关的工具吗?

基本每天都用。这是保持高效的唯一方式。我在一个项目中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配置跨平台构建脚本,保证每件事尽可能自动化完成。当你面向多平台开发的时候,持续集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能在一个机器上构建各种平台的不同组合,并且一旦你的构建过程没有包含所有的平台,你就不会注意到你搞砸的事情。在一个共享式的多平台代码库中,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平台和功能,所以保证质量的唯一的方法是跨团队代码审查结合持续集成和其他分析工具。这不同于其他的软件项目,如果不使用相关的工具就会面临失败。

你依赖于自动构建测试,或者倾向于在每个平台上构建并且进行本地测试吗?

对于不包括 UI 的工具和库,我通常使用自动构建测试。如果有 UI,两种方法我都会用到——针对已有的 GUI 工具的可靠的、可脚本化的 UI 自动化少到几乎没有,所以我要么我去针对我要跨我所支持的平台创建 UI 自动化工具,要么手动进行测试。如果一个项目使用了定制的 UI 库(比如说一个类似 Unity3D 的 OpenGL UI),开发可编程的自动化工具并自动化大多数工作就相当容易。不过,没有什么东西会像人一样双击就测试出问题。

如果你要做跨平台开发,你喜欢用跨编辑器的构建系统,比如在 Windows 上使用 Visual Studio,在 Linux 上使用 Qt Creator,在 Mac 上使用 XCode 吗?还是你更趋向于使用 Eclipse 这样的可以在所有平台上使用的单一平台?

我喜欢使用跨编辑器的构建系统。我更喜欢在不同的IDE上保存项目文件(这样可以使增加 IDE 变得更容易),通过使用构建脚本让 IDE 在它们支持的平台上去构建。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说编辑器是最重要的工具,学习它们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而它们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我有我自己喜欢的编辑器和工具,每个人也可以使用他们最喜爱的工具。

在跨平台开发的时候,你更喜欢使用什么样的编辑器、开发环境和 IDE 呢?

跨平台开发者被限制在只能选择可以在多数平台上工作的所共有的不多选择之一。我爱用 Visual Studio,但是我不能依赖它完成除 Windows 平台之外的工作(你可能不想让 Windows 成为你的主要的交叉编译平台),所以我不会使用它作为我的主要 IDE。即使可以,跨平台开发者的核心技能也是尽可能的了解和使用大量的平台。这就意味着必须很熟悉它们——使用该平台上的编辑器和库,了解这种操作系统及其适用场景、运行方式以及它的局限性等。做这些事情就需要头脑清醒(我的捷径是加强记忆),我必须依赖跨平台的编辑器。所以我使用 Emacs 和 Sublime。

你之前和现在最喜欢的跨平台项目是什么?

我一直很喜欢 Mono,并且得心应手,其它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以某种方式围绕着它进行的。Gluezilla 是我在多年前开发的一个 Mozilla 绑定 binding ,可以把 C# 开发的应用嵌入到 Web 浏览器页面中,并且看起来很有特色。我开发过一个 Winform 应用,它是在 linux 上开发的,它可以在 Windows 上运行在一个 Mozilla 浏览器页面里嵌入的 GTK 视图中。CppSharp 项目(以前叫做 Cxxi,更早时叫做 CppInterop)是一个我开始为 C++ 库生成 C# 绑定 binding 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在 C# 中调用、创建实例、子类化 C++ 类。这样,它在运行的时候就能够检测到所使用的平台,以及用来创建本地运行库的是什么编译器,并为它生成正确的 C# 绑定 binding 。这多么有趣啊。

你怎样看跨平台开发的未来趋势呢?

我们构建本地应用程序的方式已经改变了,我感觉在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明显差异在慢慢变得模糊;所以构建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将会更加容易,而且对系统的集成也不需要完全本地化。不好的是,这可能意味着应用程序易用性更糟,并且在发挥操作系统特性方面所能做的更少。库、工具以及运行环境的跨平台开发是一种我们知道怎样做的更好,但是跨平台应用程序的开发仍然需要我们的努力。


via: 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5/oscon-interview-andreia-gaita

作者:Marcus D. Hanwell 译者:vim-kakal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没有调试器的情况下编写程序时最糟糕的状况是什么?编译时跪着祈祷不要出错?用血祭召唤恶魔帮你运行程序?或者在每一行代码间添加printf("test")语句来定位错误点?如你所知,编写程序时不使用调试器的话是不方便的。幸好,linux下调试还是很方便的。大多数人使用的IDE都集成了调试器,但 linux 最著名的调试器是命令行形式的C/C++调试器GDB。然而,与其他命令行工具一致,DGB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完全掌握。这里,我会告诉你GDB的基本情况及使用方法。

安装GDB

大多数的发行版仓库中都有GDB

Debian 或 Ubuntu

$ sudo apt-get install gdb

Arch Linux

$ sudo pacman -S gdb

Fedora,CentOS 或 RHEL:

$sudo yum install gdb

如果在仓库中找不到的话,可以从官网中下载

示例代码

当学习GDB时,最好有一份代码,动手试验。下列代码是我编写的简单例子,它可以很好的体现GDB的特性。将它拷贝下来并且进行实验——这是最好的方法。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int a=0, b=0, c=0;
    double d;
    for (i=0; i<100; i++)
    {
        a++;
        if (i>97)
            d = i / 2.0;
        b++;
    }
    return 0;
}

GDB的使用

首先最重要的,你需要使用编译器的 “-g“选项来编译程序,这样可执行程序才能通过GDB来运行。通过下列语句开始调试:

$ gdb -tui [可执行程序名]

使用”-tui“选项可以将代码显示在一个漂亮的交互式窗口内(所以被称为“文本用户界面 TUI”),在这个窗口内可以使用光标来操控,同时在下面的GDB shell中输入命令。

现在我们可以在程序的任何地方设置断点。你可以通过下列命令来为当前源文件的某一行设置断点。

break [行号]

或者为一个特定的函数设置断点:

break [函数名]

甚至可以设置条件断点

break [行号] if [条件]

例如,在我们的示例代码中,可以设置如下:

break 11 if i > 97

这样,程序循环97次之后停留在“a++”语句上。这样是非常方便的,避免了我们需要手动循环97次。

最后但也是很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观察断点”,当这个被观察的变量发生变化时,程序会被停止。

watch [变量]

这里我们可以设置如下:

watch d

当d的值发生变化时程序会停止运行(例如,当i>97为真时)。

当设置断点后,使用"run"命令开始运行程序,或按如下所示:

r [程序的输入参数(如果有的话)]

gdb中,大多数的命令单词都可以简写为一个字母。

不出意外,程序会停留在11行。这里,我们可以做些有趣的事情。下列命令:

bt

回溯功能(backtrace)可以让我们知道程序如何到达这条语句的。

info locals

这条语句会显示所有的局部变量以及它们的值(你可以看到,我没有为d设置初始值,所以它现在的值是任意值)。

当然:

p [变量]

这个命令可以显示特定变量的值,而更进一步:

ptype [变量]

可以显示变量的类型。所以这里可以确定d是double型。

既然已经到这一步了,我么不妨这么做:

set var [变量] = [新的值]

这样会覆盖变量的值。不过需要注意,你不能创建一个新的变量或改变变量的类型。我们可以这样做:

set var a = 0

如其他优秀的调试器一样,我们可以单步调试:

step

使用如上命令,运行到下一条语句,有可能进入到一个函数里面。或者使用:

next

这可以直接运行下一条语句,而不进入子函数内部。

结束测试后,删除断点:

delete [行号]

从当前断点继续运行程序:

continue

退出GDB:

quit

总之,有了GDB,编译时不用祈祷上帝了,运行时不用血祭了,再也不用printf(“test“)了。当然,这里所讲的并不完整,而且GDB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此。所以我强烈建议你自己更加深入的学习它。我现在感兴趣的是将GDB整合到Vim中。同时,这里有一个备忘录记录了GDB所有的命令行,以供查阅。

你对GDB有什么看法?你会将它与图形调试器对比吗,它有什么优势呢?对于将GDB集成到Vim有什么看法呢?将你的想法写到评论里。


via: http://xmodulo.com/gdb-command-line-debugger.html

作者:Adrien Brochard 译者:SPccman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