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系统运维 下的文章

对于SSH服务的常见的攻击就是暴力破解攻击——远程攻击者通过不同的密码来无限次地进行登录尝试。当然SSH可以设置使用非密码验证验证方式来对抗这种攻击,例如公钥验证或者双重验证。将不同的验证方法的优劣处先放在一边,如果我们必须使用密码验证方式怎么办?你是如何保护你的 SSH 服务器免遭暴力破解攻击的呢?

fail2ban 是 Linux 上的一个著名的入侵保护的开源框架,它会监控多个系统的日志文件(例如:/var/log/auth.log 或者 /var/log/secure)并根据检测到的任何可疑的行为自动触发不同的防御动作。事实上,fail2ban 在防御对SSH服务器的暴力密码破解上非常有用。

在这篇指导教程中,我会演示如何安装并配置 fail2ban 来保护 SSH 服务器以避免来自远程IP地址的暴力攻击

在linux上安装Fail2ban

为了在CentOS 或 RHEL上安装fail2ban,首先设置EPEL仓库,然后运行以下命令。

$ sudo yum install fail2ban

在Fedora上安装fail2ban,简单地运行以下命令:

$ sudo yum install fail2ban

在ubuntu,Debian 或 Linux Mint上安装fail2ban:

$ sudo apt-get install fail2ban

为SSH服务器配置Fail2ban

现在你已经准备好了通过配置 fail2ban 来加强你的SSH服务器。你需要编辑其配置文件 /etc/fail2ban/jail.conf。 在配置文件的“[DEFAULT]”区,你可以在此定义所有受监控的服务的默认参数,另外在特定服务的配置部分,你可以为每个服务(例如SSH,Apache等)设置特定的配置来覆盖默认的参数配置。

在针对服务的监狱区(在[DEFAULT]区后面的地方),你需要定义一个[ssh-iptables]区,这里用来定义SSH相关的监狱配置。真正的禁止IP地址的操作是通过iptables完成的。

下面是一个包含“ssh-iptables”监狱配置的/etc/fail2ban/jail.conf的文件样例。当然根据你的需要,你也可以指定其他的应用监狱。

$ sudo vi /etc/fail2ban/jail.local
[DEFAULT]
# 以空格分隔的列表,可以是 IP 地址、CIDR 前缀或者 DNS 主机名
# 用于指定哪些地址可以忽略 fail2ban 防御
ignoreip = 127.0.0.1 172.31.0.0/24 10.10.0.0/24 192.168.0.0/24

# 客户端主机被禁止的时长(秒)
bantime = 86400

# 客户端主机被禁止前允许失败的次数 
maxretry = 5

# 查找失败次数的时长(秒)
findtime = 600

mta = sendmail

[ssh-iptables]
enabled = true
filter = sshd
action = iptables[name=SSH, port=ssh, protocol=tcp]
sendmail-whois[name=SSH,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Debian 系的发行版 
logpath = /var/log/auth.log
# Red Hat 系的发行版
logpath = /var/log/secure
# ssh 服务的最大尝试次数 
maxretry = 3

根据上述配置,fail2ban会自动禁止在最近10分钟内有超过3次访问尝试失败的任意IP地址。一旦被禁,这个IP地址将会在24小时内一直被禁止访问 SSH 服务。这个事件也会通过sendemail发送邮件通知。

一旦配置文件准备就绪,按照以下方式重启fail2ban服务。

在 Debian, Ubuntu 或 CentOS/RHEL 6:

$ sudo service fail2ban restart

在 Fedora 或 CentOS/RHEL 7: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fail2ban

为了验证fail2ban成功运行,使用参数'ping'来运行fail2ban-client 命令。 如果fail2ban服务正常运行,你可以看到“pong(嘭)”作为响应。

$ sudo fail2ban-client ping
Server replied: pong

测试 fail2ban 保护SSH免遭暴力破解攻击

为了测试fail2ban是否能正常工作,尝试通过使用错误的密码来用SSH连接到服务器模拟一个暴力破解攻击。与此同时,监控 /var/log/fail2ban.log,该文件记录在fail2ban中发生的任何敏感事件。

$ sudo tail -f /var/log/fail2ban.log

根据上述的日志文件,Fail2ban通过检测IP地址的多次失败登录尝试,禁止了一个IP地址192.168.1.8。

检查fail2ban状态并解禁被锁住的IP地址

由于fail2ban的“ssh-iptables”监狱使用iptables来阻塞问题IP地址,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测当前iptables来验证禁止规则。

$ sudo iptables --list -n
Chain IN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fail2ban-SSH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2

Chain FORWARD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ACCEPT)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fail2ban-SSH (1 references)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DROP       all  --  192.168.1.8          0.0.0.0/0
RETURN     all  --  0.0.0.0/0            0.0.0.0/0

如果你想要从fail2ban中解锁某个IP地址,你可以使用iptables命令:

$ sudo iptables -D fail2ban-SSH -s 192.168.1.8 -j DROP

当然你可以使用上述的iptables命令手动地检验和管理fail2ban的IP阻塞列表,但实际上有一个适当的方法就是使用fail2ban-client命令行工具。这个命令不仅允许你对"ssh-iptables"监狱进行管理,同时也是一个标准的命令行接口,可以管理其他类型的fail2ban监狱。

为了检验fail2ban状态(会显示出当前活动的监狱列表):

$ sudo fail2ban-client status

为了检验一个特定监狱的状态(例如ssh-iptables):

$ sudo fail2ban-client status ssh-iptables

上面的命令会显示出被禁止IP地址列表。

为了解锁特定的IP地址:

$ sudo fail2ban-client set ssh-iptables unbanip 192.168.1.8

注意,如果你停止了Fail2ban 服务,那么所有的IP地址都会被解锁。当你重启 Fail2ban,它会从/etc/log/secure(或 /var/log/auth.log)中找到异常的IP地址列表,如果这些异常地址的发生时间仍然在禁止时间内,那么Fail2ban会重新将这些IP地址禁止。

设置 Fail2ban 自动启动

一旦你成功地测试了fail2ban之后,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在你的服务器上让其在开机时自动启动。在基于Debian的发行版中,fail2ban已经默认让自动启动生效。在基于Red-Hat的发行版中,按照下面的方式让自动启动生效。

在 CentOS/RHEL 6中:

$ sudo chkconfig fail2ban on

在 Fedora 或 CentOS/RHEL 7:

$ sudo systemctl enable fail2ban

总结

在该教程中,我演示了如何安装并配置fail2ban来保护一个SSH服务器。当然fail2ban可以缓解暴力密码攻击,但是请注意,这并不能保护SSH服务器避免来自复杂的分布式暴力破解组织,这些攻击者通过使用成千上万个机器控制的IP地址来绕过fail2ban的防御机制。


via: http://xmodulo.com/how-to-protect-ssh-server-from-brute-force-attacks-using-fail2ban.html

作者:Dan Nanni 译者:theo-l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提问: 我想要知道运行中脚本子shell的进程id。我该如何在shell脚本中得到PID。

当我在执行shell脚本时,它会启动一个叫子shell的进程。作为主shell的子进程,子shell将shell脚本中的命令作为批处理运行(因此称为“批处理进程”)。

在某些情况下,你也许想要知道运行中的子shell的PID。这个PID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比如,你可以使用shell脚本的PID在/tmp下创建一个唯一的临时文件。有时侯脚本需要检测所有运行的进程,它可以从进程列表中排除自身的子shell。

在bash中,子shell进程的PID存储在一个特殊的变量‘$$’中。这个变量只读,你不可以在脚本中修改它。比如:

#!/bin/bash

echo "PID of this script: $$"

上面的脚本会得到下面的输出:

PID of this script: 6583

除了$$, bash shell还会导出其他的只读变量。比如,PPID存储子shell父进程的ID(也就是主shell)。UID存储了执行这个脚本的当前用户ID。比如:

#!/bin/bash

echo "PID of this script: $$"
echo "PPID of this script: $PPID"
echo "UID of this script: $UID"

输出是:

PID of this script: 6686
PPID of this script: 4656
UID of this script: 1000

上面输出中,PID每次执行都会变化。这个因为每次运行都会创建一个新的shell。另一方面,PPID每次都会一样只要你在同一个shell中运行。

对于所有bash内置变量列表,参考man页。

$ man bash

via: http://ask.xmodulo.com/process-id-pid-shell-script.html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syslog服务器可以用作一个网络中的日志监控中心,所有能够通过网络来发送日志的设施(包含了Linux或Window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其他主机)都可以把日志发送给它。 通过设置一个syslog服务器,可以将不同设施/主机发送的日志,过滤和合并到一个独立的位置,这样使得你更容易地查看和获取重要的日志消息。

rsyslog 作为标准的syslog守护进程,预装在了大多数的Linux发行版中。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配置下,rsyslog同时扮演了两种角色:1.作为一个syslog服务器,rsyslog可以收集来自其他设施的日志信息;2.作为一个syslog客户端,rsyslog可以将其内部的日志信息传输到远程的syslog服务器。

在此,我们演示了在linux上如何通过rsyslog来配置一个中心化syslog服务器。 在进入详解之前,先温习一下syslog标准。

syslog标准基础

当通过syslog机制来收集日志时,有3个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事情:

  • 设施层级: 监听何种类型的进程
  • 严重性 (优先) 级别: 收集何种级别的日志消息
  • 目标: 发送或记录日志消息到何处

现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配置是如何定义的。

设施层级定义了一种用来对内部系统进程进行分类的方法,linux中的一些常见的设施包括:

  • auth: 身份验证相关的消息(登录时)
  • cron: 进程或应用调度相关的消息
  • daemon: 守护进程相关的消息(内部服务器)
  • kernel: 内核相关的消息
  • mail: 内部邮件服务器相关的消息
  • syslog: syslog 守护进程本身相关的消息
  • lpr: 打印服务相关的消息
  • local0 - local7: 用户自定义的消息 (local7 通常被Cisco 和 Windows 服务器 使用)

严重性(优先)级别有固定的标准缩写和指代的值,其中的数字7具有最高的级别,这些级别包含了:

  • emerg: Emergency(紧急)- 0
  • alert: Alerts (报警)- 1
  • crit: Critical (关键)- 2
  • err: Errors (错误)- 3
  • warn: Warnings (警告)- 4
  • notice: Notification (通知)- 5
  • info: Information (消息)- 6
  • debug: Debugging (调试)- 7

最后,目标语句会让一个syslog客户端来执行以下三个任务之一:

  1. 保存日志消息到一个本地文件;
  2. 通过TCP/UDP将消息路由到远程的syslog服务器中;
  3. 将其发送到一个标准输出中,例如控制台。

在 rsyslog里, syslog的配置是基于以下模式进行结构化的。

[facility-level].[severity-level]  [destination]

在Linux中配置Rsyslog

在我们理解syslog之后,现在可以通过rsyslog来将一个Linux服务器配置为一个中心syslog服务器了,另外我们也将看到如何在一个Windows的系统上配置一个syslog客户端来发送内部日志到该syslog服务器中。

第1步: 初始化系统需求

要将linux主机设置为一个中央日志服务器,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分离的 /var 分区,并分配足够大的磁盘空间或者创建一个特殊的LVM卷组。这样就会使得syslog服务器能够承担在日积月累收集日志所带来的潜在增长。

第2步: 让rsyslog 后台进程生效

rsyslog守护进程来自于当前的linux发布版本的预装模块,但是默认并没有启动。为了能够让rsyslog守护进程能够接受外部的消息,需要编辑其配置文件/etc/rsyslog.conf.

打开文件进行编辑,查找到下面的两行所在的位置,通过删除其行首的#字符来取消注释。

$ModLoad imudp
$UDPServerRun 514

这会使得rsysolog守护进程能够在UDP端口514上接受日志消息了---UDP是一种比TCP速度快,但是并不具有TCP一样的数据流的可靠性。所以如果你需要使用可靠的传送机制,就可以通过取消以下行的注释。

$ModLoad imtcp
$InputTCPServerRun 514 

需要注意的是,TCP和UDP可以被同时生效来监听TCP/UDP 连接。

第3步:创建日志接收模板

接下来的这步,需要我们来为远程消息创建模板,并告知rsyslog守护进程如何记录从其他客户端机器所接受到的消息。

使用文本编辑器来打开 /etc/rsyslog.conf,然后在GLOBAL DIRECTIVE块前追加以下的模板。

$template RemoteLogs,"/var/log/%HOSTNAME%/%PROGRAMNAME%.log" *
*.*  ?RemoteLogs
& ~

在此对该模板进行简单解释,$template RemoteLogs(这里“RemoteLogs” 字符串可以为任何其他的描述性的名称)指令使rsyslog后台进程将日志消息写到/var/log下的单独的本地日志文件中,其中日志文件的名称是基于远程日志发送机器的主机名以及生成该日志的应用程序名进行定义的。其中第二行暗示了我们将RemoteLogs模板应用到所有接收到的日志上。

符号"& ~"表示了一个重定向规则,被用来告知rsyslog守护进程停止对日志消息的进一步处理,并且不要在本地写入。如果没有使用该重定向规则,那么所有的远程消息都会在写入上述描述的日志文件之外同时被写入到本地日志文件,这就意味着日志消息实际上被写了两次。使用该规则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syslog服务器本身的日志消息只会被以该机器主机名命名的专有文件中。

如果你想要的话,也可以使用下面的模式对特定的设备或严重性级别使用新的模板直接来记录日志消息。

[facility-level].[severity-level]    ?RemoteLogs

例如:

将全部优先级别的所有内部用户验证消息指定为RemoteLogs模板:

authpriv.*   ?RemoteLogs 

将所有系统进程中除开mail、用户验证和cron消息之外的进程产生的消息级别的日志指定为RemoteLogs模板: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RemoteLogs

如果我们想要将所有从远程客户端接受到的消息写入到一个以它们的IP地址命名的单个文件中,可以使用以下的模板。在此我们为该模板赋予了“IpTemplate”名称。

$template IpTemplate,"/var/log/%FROMHOST-IP%.log" 
*.*  ?IpTemplate 
& ~ 

在我们启用rsyslog守护进程并编辑好配置文件之后,需要重启该守护进程。

在 Debian,Ubuntu 或 CentOS/RHEL 6中:

$ sudo service rsyslog restart 

在 Fedora 或 CentOS/RHEL 7中: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 

我们可以通过netstat命令来验证rsyslog守护进程是否正常工作。

 $ sudo netstat -tulpn | grep rsyslog 

在UDP监听端口下工作的rsyslog守护进程会有类似下面的输出。

udp     0 0    0.0.0.0:514    0.0.0.0:*      551/rsyslogd 
udp6    0 0    :::514         :::*           551/rsyslogd 

如果rsyslog守护进程被设置在TCP连接端口,那么应该有类似下面所示的输出。

tcp     0 0     0.0.0.0:514   0.0.0.0:*     LISTEN    1891/rsyslogd 
tcp6    0 0     :::514        :::*          LISTEN    1891/rsyslogd

发送Windows日志到一个远程的rsyslog服务器

要将一个Windows客户端的日志消息转发到我们的rsyslog服务器,需要一个安装 Windows syslog 代理。当然,有许多的syslog代理可以在windows上运行,在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自由软件程序 Datagram SyslogAgent.

在下载安装该syslog代理后,需要将其配置为作为服务运行。指定使用何种协议来发送数据,以及远程rsyslog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最后指定应该传输的事件日志类型,如下所示。

在我们完成所有的这些配置之后,我们就可以启动该服务并且在中央rsyslog服务器中使用命令行工具tail -f来查看日志文件了。

总结

通过创建一个可以收集本地和远程主机的中央rsyslog服务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在这些系统内部究竟发生着什么,而且可以更加容易地调试它们的问题,是否在它们之间有任何延迟或崩溃存在。


via: http://xmodulo.com/configure-syslog-server-linux.html

作者:Caezsar M 译者:theo-l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问题:我想要在MySQL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新的用户帐号,并且赋予他适当的权限和资源限制。如何通过命令行的方式来创建并且设置一个MySQL用户呢?

要访问一个MySQL服务器,你需要使用一个用户帐号登录其中方可进行。每个MySQL用户帐号都有许多与之相关连的属性,例如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和资源限制。"权限"定义了特定用户能够在MySQL服务器中做什么,而"资源限制"为用户设置了一系列服务器资源的使用许可。创建或更新一个用户涉及到了对用户帐号所有属性的管理。

下面展示了如何在Linux中创建和设置一个MySQL用户。

首先以root身份登录到MySQL服务器中。

$ mysql -u root -p

当验证提示出现的时候,输入MySQL的root帐号的密码。

创建一个MySQL用户

使用如下命令创建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分别为"myuser"和"mypassword"的用户。

mysql> CREATE USER 'my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mypassword';

一旦用户被创建后,包括加密的密码、权限和资源限制在内的所有帐号细节都会被存储在一个名为user的表中,这个表则存在于mysql这个特殊的数据库里。

运行下列命令,验证帐号是否创建成功

mysql> SELECT host, user, password FROM mysql.user WHERE user='myuser';

赋予MySQL用户权限

一个新建的MySQL用户没有任何访问权限,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在MySQL数据库中进行任何操作。你得赋予用户必要的权限。以下是一些可用的权限:

  • ALL: 所有可用的权限
  • CREATE: 创建库、表和索引
  • LOCK\_TABLES: 锁定表
  • ALTER: 修改表
  • DELETE: 删除表
  • INSERT: 插入表或列
  • SELECT: 检索表或列的数据
  • CREATE\_VIEW: 创建视图
  • SHOW\_DATABASES: 列出数据库
  • DROP: 删除库、表和视图

运行以下命令赋予"myuser"用户特定权限。

mysql> GRANT <privileges> ON <database>.<table> TO 'myuser'@'localhost';

以上命令中, 代表着用逗号分隔的权限列表。如果你想要将权限赋予任意数据库(或表),那么使用星号(*)来代替数据库(或表)的名字。

例如,为所有数据库/表赋予 CREATE 和 INSERT 权限:

mysql> GRANT CREATE, INSERT ON *.* TO 'myuser'@'localhost';

验证给用户赋予的全权限:

mysql> SHOW GRANTS FOR 'myuser'@'localhost';

将全部的权限赋予所有数据库/表:

mysql> GRANT ALL ON *.* TO 'myuser'@'localhost';

你也可以将用户现有的权限删除。使用以下命令废除"myuser"帐号的现有权限:

mysql> REVOKE <privileges> ON <database>.<table> FROM 'myuser'@'localhost';

为用户添加资源限制

在MySQL中,你可以为单独的用户设置MySQL的资源使用限制。可用的资源限制如下:

使用以下命令为"myuser"帐号增加一个资源限制:

mysql> GRANT USAGE ON <database>.<table> TO 'myuser'@'localhost' WITH <resource-limits>;

中你可以指定多个使用空格分隔开的资源限制。

例如,增加 MAXQUERIESPERHOUR 和 MAXCONNECTIONSPERHOUR 资源限制:

mysql> GRANT USAGE ON *.* TO 'myuser'@'localhost' WITH MAX_QUERIES_PER_HOUR 30 MAX_CONNECTIONS_PER_HOUR 6;

验证用户的资源限制:

mysql> SHOW GRANTS FOR 'myuser'@'localhost;

创建和设置一个MySQL用户最后的一个重要步骤: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如此一来更改便生效了。现在MySQL用户帐号就可以使用了。


via: http://ask.xmodulo.com/create-configure-mysql-user-command-line.html

译者:Ping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iSCSI 发起程序是一种用于同 iSCSI 目标器认证并访问服务器上共享的LUN的客户端。我们可以在本地挂载的硬盘上部署任何操作系统,只需要安装一个包来与目标器验证。

Client Initiator Setup

初始器客户端设置

功能

  • 可以处理本地挂载磁盘上的任意文件系统
  • 在使用fdisk命令分区后不需要重启系统

前置阅读

我的客户端设置

  • 操作系统 – CentOS 6.5 (Final)
  • iSCSI 目标器 IP – 192.168.0.50
  • 使用的端口 : TCP 3260

警告:永远不要在LUN还挂载在客户端(发起程序)时停止服务。

客户端设置

1. 在客户端,我们需要安装包‘iSCSI-initiator-utils’,用下面的命令搜索包。

# yum search iscsi

示例输出

============================= N/S Matched: iscsi ================================
iscsi-initiator-utils.x86_64 : iSCSI daemon and utility programs
iscsi-initiator-utils-devel.x86_64 : Development files for iscsi-initiator-utils

2. 找到了包,就用下面的yum命令安装初始化包。

# yum install iscsi-initiator-utils.x86_64

3. 安装完毕后,我们需要发现目标器上的共享。客户端的命令有点难记,因此我们使用man找到需要运行的命令列表。

# man iscsiadm

man iscsiadm

man iscsiadm

4. 按下SHIFT+G 进入man页的底部并且稍微向上滚动找到示例的登录命令。下面的发现命令中,需要用我们的服务器IP地址来替换。

# iscsiadm --mode discoverydb --type sendtargets --portal 192.168.0.200 --discover

5. 这里我们从下面的命令输出中找到了iSCSI的限定名(iqn)。

192.168.0.200:3260,1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Discover Target

发现服务器

6. 要登录就用下面的命令来连接一台LUN到我们本地系统中,这会与服务器验证并允许我们登录LUN。

# iscsiadm --mode node --targetname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portal 192.168.0.200:3260 --login

Login To Target Server

登录到服务器

注意:登出使用登录命令并在命令的最后使用logout来替换。

# iscsiadm --mode node --targetname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portal 192.168.0.200:3260 --logout

Logout from Target Server

登出服务器

7. 登录服务器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列出节点的记录行。

# iscsiadm --mode node

List Node

列出节点

8. 显示特定节点的所有数据

# iscsiadm --mode node --targetname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portal 192.168.0.200:3260

示例输出

# BEGIN RECORD 6.2.0-873.10.el6
node.name =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node.tpgt = 1
node.startup = automatic
node.leading_login = No
iface.hwaddress = <empty>
iface.ipaddress = <empty>
iface.iscsi_ifacename = default
iface.net_ifacename = <empty>
iface.transport_name = tcp
iface.initiatorname = <empty>
iface.bootproto = <empty>
iface.subnet_mask = <empty>
iface.gateway = <empty>
iface.ipv6_autocfg = <empty>
iface.linklocal_autocfg = <empty>
....

9. 接着列出使用的磁盘,fdisk会列出所有的登录认证过的磁盘。

# fdisk -l /dev/sda

List Disks

列出磁盘

10. 运行fdisk命令来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 fdisk -cu /dev/sda

Create New Partition

创建新分区

注意:在使用fdisk创建新分区之后,我们无需重启,就像使用我们本地的文件系统一样就行。因为这个将远程共享存储挂载到本地了。

11. 格式化新创建的分区

# mkfs.ext4 /dev/sda1

Format New Partition

格式化新分区

12. 创建一个目录来挂载新创建的分区

# mkdir /mnt/iscsi_share
# mount /dev/sda1 /mnt/iscsi_share/
# ls -l /mnt/iscsi_share/

Mount New Partition

挂载新分区

13. 列出挂载点

# df -Th
  • -T – 输出文件系统类型
  • -h – 以易读的方式显示大小

List New Partition

列出新分区

14. 如果需要永久挂载,使用fstab文件

# vim /etc/fstab

15.在fstab后追加下面行

/dev/sda1  /mnt/iscsi_share/   ext4    defaults,_netdev   0 0

注意: 在fstab中使用\_netdev,说明这是一个网络设备。

Auto Mount Partition

自动挂载分区

16. 最后检查我们fstab文件是否有错误。

# mount -av
  • -a – 所有挂载点
  • -v – 冗余模式

Verify fstab Entries

验证fstab文件

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我们的客户端配置。现在让我们像本地磁盘一样使用它吧。


via: http://www.tecmint.com/iscsi-initiator-client-setup/

作者:Babin Lonston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LUN是逻辑单元号,它与iSCSI存储服务器共享。iSCSI 目标器通过TCP/IP网络共享它的物理驱动器给发起程序(initiator)。这些来自一个大型存储(SAN:Storage Area Network)的驱动器集合称作LUN。在真实环境中LUN是在LVM中定义的,因为它可以按需扩展。

Create LUNS using LVM in Target Server

在目标器中使用 LVM 创建 LUN

为什么使用LUN?

LUN用于存储,SAN存储大多数由LUN的集群来组成存储池,LUN由目标器的几块物理驱动器组成。我们可以使用LUN作为系统物理驱动器来安装操作系统,LUN可以用在集群、虚拟服务器、SAN中。在虚拟服务器中使用LUN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操作系统的存储。LUN的性能和可靠性根据在创建目标存储服务器时所使用的驱动器决定。

前置阅读

要了解创建iSCSI 目标器,点击下面的链接。

主服务器设置

系统信息和网络设置部分与前文的iSCSI 目标器相同 - 我们在相同的服务器上定义LUN。

  • 操作系统 – CentOS 6.5 (Final)
  • iSCSI 目标器 IP – 192.168.0.200
  • 使用的端口 : TCP 860, 3260
  • 配置文件 : /etc/tgt/targets.conf

在iSCSI 目标器使用LVM创建LUN

首先,用fdisk -l命令找出驱动器的列表,这会列出系统中所有分区的列表。

# fdisk -l

上面的命令只会给出基本系统的驱动器信息。为了得到存储设备的信息,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得到存储设备的列表。

# fdisk -l /dev/vda && fdisk -l /dev/sda

List Storage Drives

列出存储设备

注意:这里vda是虚拟机硬盘,因为我使用的是虚拟机来用于演示,/dev/sda 是额外加入的存储。

第一步: 创建用于LUN的LVM驱动器

我们使用/dev/sda驱动器来创建LVM。

# fdisk -l /dev/sda

List LVM Drive

列出LVM驱动器

现在让我们使用如下fdisk命令列出驱动器分区。

# fdisk -cu /dev/sda
  • 选项 ‘-c’ 关闭DOS兼容模式。
  • 选项 ‘-u’ 用于列出分区表时给出扇区而不是柱面的大小。

使用n创建新的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使用p创建主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给我们创建的分区一个分区号。

Partition number (1-4): 1

到这里,我们就要设置LVM驱动器了。因此,我们需要使用默认的设置来使用整个驱动器。

First sector (2048-37748735, default 2048): 
Using default value 20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37748735, default 37748735): 
Using default value 37748735

选择分区的类型,这里我们要设置LVM,因此使用8e。使用l列出所有的类型。

Command (m for help): t

选择想要改变类型的分区。

Selected partition 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e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8e (Linux LVM)

在改变完类型之后,通过打印(p)选项来列出分区表。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a: 19.3 GB, 19327352832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349 cylinders, total 37748736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9fae99c8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2048    37748735    18873344   8e  Linux LVM

使用w写入设置并退出fdisk工具,重启系统使设置生效。

作为参考,我下面附上了截图来给你在创建LVM驱动器时一个明确的指导。

Create LVM Partition

创建LVM分区

系统重启后,使用fdisk命令列出分区表。

# fdisk -l /dev/sda

Verify LVM Partition

验证LVM分区

第二步: 为LUN创建逻辑卷

现在我们使用‘pvcreate’命令创建物理卷。

# pvcreate /dev/sda1

用iSCSI的名字创建卷组来区分这个卷组。

# vgcreate vg_iscsi /dev/sda1

这里我定义了4个逻辑卷,因此在我的iSCSI target上就会有4个LUN。

# lvcreate -L 4G -n lv_iscsi vg_iscsi
# lvcreate -L 4G -n lv_iscsi-1 vg_iscsi
# lvcreate -L 4G -n lv_iscsi-2 vg_iscsi
# lvcreate -L 4G -n lv_iscsi-3 vg_iscsi

列出物理卷、卷组和逻辑卷确定。

# pvs && vgs && lvs
# lvs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面的命令,我在下面包含了截图作为参考。

Creating LVM Logical Volumes

创建LVM逻辑卷

Verify LVM Logical Volumes

验证LVM逻辑卷

第三步: 在目标器中定义LUN

我们已经创建了逻辑卷并准备使用LUN,现在我们在目标器配置中定义LUN,只有这样做它才能用在客户机中(发起程序)。

用你选择的编辑器打开位于‘/etc/tgt/targets.conf’的目标器配置文件。

# vim /etc/tgt/targets.conf

追加下面的target配置文件中的定义。保存并关闭文件。

<target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backing-store /dev/vg_iscsi/lv_iscsi
</target>
<target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backing-store /dev/vg_iscsi/lv_iscsi-1
</target>
<target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backing-store /dev/vg_iscsi/lv_iscsi-2
</target>
<target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backing-store /dev/vg_iscsi/lv_iscsi-3
</target

Configure LUNs in Target Server

在target中配置LUN

上图的解释:

  1. iSCSI 采取限定名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2. 名称随便你
  3. 用于确定目标名, 这是这台服务器中的第一个目标
  4. LVM共享特定的LUN。

接下来使用下面的命令重载tgd服务配置。

# /etc/init.d/tgtd reload

Reload Configuration

重载配置

接下来使用下面的命令验证可用的LUN。

# tgtadm --mode target --op show

List Available LUNs

列出可用LUN

LUNs Information

LUN信息

上面的命令会列出可用LUN的下面这些信息

  1. iSCSI 限定名
  2. iSCSI 已经准备好
  3. 默认LUN 0被控制器所保留
  4. LUN 1是我们定义的目标器
  5. 这里我为每个LUN都定义了4GB
  6. 在线: 是的,这就是可以使用的LUN

现在我们已经使用LVM为目标器定义了LUN,这可扩展并且支持很多特性,如快照。我们将会在第三部分了解如何用目标器授权,并且本地挂载远程存储。


via: http://www.tecmint.com/create-luns-using-lvm-in-iscsi-target/

作者:Babin Lonston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