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桌面应用 下的文章

这周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使用Linux命令行管理和组织信息。在命令行中管理你的个人花费后,我建议你在命令行中管理你的笔记,特别是当你用Evernote记录笔记时。要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它,Evernote 专门有一个用户友好的在线服务可以在不同的设备间同步笔记。除了提供花哨的基于Web的API,Evernote还发布了在Windows、Mac、Android和iOS上的客户端。然而至今还没有官方的Linux客户端可用。老实说在众多的非官方Linux客户端中,有一个程序一出现就吸引了所有的命令行爱好者,它就是Geeknote

Geeknote 的安装

Geeknote是使用Python开发的。因此,在开始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安装了Python(最好是2.7的版本)和git。

在 Debian、 Ubuntu 和 Linux Mint 中

$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2.7 git python-setuptools
$ git clone git://github.com/VitaliyRodnenko/geeknote.git
$ cd geeknote
$ sudo python2.7 setup.py install 

在 Fedora 或者 CentOS/RHEL 中

$ sudo yum install git
$ git clone git://github.com/VitaliyRodnenko/geeknote.git
$ cd geeknote
$ sudo python setup.py install 

在 Arch Linux 中

对于ArchLinux用户,只需要使用AUR中的包。

Geeknote 的基本使用

一旦你安装完Geeknote后,你应该将Geeknote与你的Evernote账号关联:

$ geeknote login 

接着输入你的email地址、密码和你的二步验证码。如果你没有后者的话,忽略它并按下回车。

显然你需要一个Evernote账号来完成这些,因此先去注册吧。

完成这些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创建新的笔记并编辑它们了。

不过首先,你还需要设置你最喜欢的文本编辑器:

$ geeknote settings --editor vim 

然后,一般创建一条新笔记的语法是:

$ geeknote create --title [title of the new note] (--content [content] --tags [comma-separated tags] --notebook [comma-separated notebooks]) 

上面的命令中,只有‘title’是必须的,它会与一条新笔记的标题相关联。其他的标注可以为笔记添加额外的元数据:添加标签来与你的笔记关联、指定放在那个笔记本里。同样,如果你的标题或者内容中有空格,不要忘记将它们放在引号中。

比如:

$ geeknote create --title "My note" --content "This is a test note" --tags "finance, business, important" --notebook "Family" 

然后,你可以编辑你的笔记。语法很相似:

$ geeknote edit --note [title of the note to edit] (--title [new title] --tags [new tags] --notebook [new notebooks]) 

注意可选的参数如新的标题、标签和笔记本,用来修改笔记的元数据。你也可以用下面的命令重命名笔记:

$ geeknote edit --note [old title] --title [new title] 

现在基本的创建和编辑已经完成了,更高级的特性是搜索和删除。你可以下面的语法搜索你的笔记:

$ geeknote find --search [text-to-search] --tags [comma-separated tags] --notebook [comma-separated notebooks] --date [date-or-date-range] --content-search 

默认地上面的命令会通过标题搜索笔记。 用"--content-search"选项,就可以按内容搜索。

比如:

$ geeknote find --search "*restaurant" --notebooks "Family" --date 31.03.2014-31.08.2014 

显示指定标题的笔记:

$ geeknote show [title] 

我最喜欢使用的一个技巧是使用:

$ geeknote show "*" 

这会显示所有的笔记并允许你在这中选择一个。

删除一条笔记:

$ geeknote remove --note [title] 

小心这是真正的删除。它会从云存储中删除这条笔记。

最后有很多的选项来管理标签和笔记本。我想最有用的就是显示笔记本列表。

$ geeknote notebook-list 

下面的命令非常相像。你可以猜到,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列出所有的标签:

$ geeknote tag-list 

创建一个笔记本:

$ geeknote notebook-create --title [notebook title] 

创建一个标签:

$ geeknote tag-create --title [tag title] 

一旦你了解了窍门,很明显这些语法是非常自然明确的。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不要忘记查看官方文档

福利

作为福利,Geeknote自带的gnsync工具可以让你在Evernote和本地计算机之间同步。不过,我发现它的语法有点枯燥:

$ gnsync --path [where to sync] (--mask [what kind of file to sync] --format [in which format] --logpath [where to write the log] --notebook [which notebook to use]) 

下面是这些参数的意义。

  • --path /home/adrien/Documents/notes/: 与Evernote同步笔记的位置。
  • --mask "*.txt": 只同步纯文本文件。默认gnsync会尝试同步所有文件。
  • --format markdown: 你希望它们是纯文本或者markdown格式(默认是纯文本)。
  • --logpath /home/adrien/gnsync.log: 同步日志的位置。为防出错,gnsync会在那里写入日志信息。
  • --notebook "Family": 同步哪个笔记本中的笔记。如果留空,程序会创建一个以你同步文件夹命令的笔记本。

总的来说,Geeknote是一款漂亮的Evernote的命令行客户端。我个人不常使用Evernote,但它仍然很漂亮和有用。命令行一方面让它变得很极客且很容易与shell脚本结合。此外,在Git上还有Geeknote的一个分支项目,在ArchLinux AUR上称为geeknote-improved-git,貌似它有更多的特性和比其他分支更积极的开发。我觉得值得去看看。

你认为Geeknote怎么样? 有什么你想用的么?或者你更喜欢使用传统的程序?在评论区中让我们知道。


via: http://xmodulo.com/evernote-command-line-linux.html

作者:Adrien Brochard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想知道在Linux中你正在使用的网卡是什么吗? 在Linux中很容易就找出网卡的生产商。打开一个终端并输入下面的额命令:

sudo lshw -C network

如果上面的命令不能在sudo下使用,那就别用 sudo 的特权模式。它的输出看上去有点奇怪但是很有用。

*-network
    description: Wireless interface
    product: BCM4360 802.11ac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vendor: Broadcom Corporation
    physical id: 0
    bus info: pci@0000:03:00.0
    logical name: wlan0
    version: 03
    serial: 9c:f3:87:c1:5d:6a
    width: 64 bits
    clock: 33MHz
    capabilities: busmaster caplist ethernet physical wireless
    configuration: broadcast=yes driver=wl0 driverversion=6.30.223.248 (r487574) ip=192.168.1.23 latency=0 multicast=yes wireless=IEEE 802.11abg
    resources: irq:18 memory:b0600000-b0607fff memory:b0400000-b05fffff

如你所见,我Macbook Air上的无线网卡是BCM4360,这是一款在Ubuntu下面很容易出现无法检测无线网络问题的网卡。

lshw 命令实际上是用来列出硬件的,因此命令的名字是lshw。带上网络的选项后,就会只过滤出网络硬件了。

了解网卡的其他方法

另外你还可以使用lspci命令来显示PCI总线上的信息。你应该使用普通用户来运行这个命令。只需要在命令行下输入:

lspci

命令的输出看上去想这样:

00:00.0 Host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Haswell-ULT DRAM Controller (rev 09)
00:02.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Haswell-ULT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rev 09)
00:03.0 Audio device: Intel Corporation Haswell-ULT HD Audio Controller (rev 09)
00:14.0 USB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USB xHCI HC (rev 04)
00:16.0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HECI #0 (rev 04)
00:1b.0 Audio devic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HD Audio Controller (rev 04)
00:1c.0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1 (rev e4)
00:1c.1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2 (rev e4)
00:1c.2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3 (rev e4)
00:1c.4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5 (rev e4)
00:1c.5 PCI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PCI Express Root Port 6 (rev e4)
00:1f.0 ISA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LPC Controller (rev 04)
00:1f.3 SMBus: Intel Corporation 8 Series SMBus Controller (rev 04)
02:00.0 Multimedia controller: Broadcom Corporation Device 1570
03:00.0 Network controller: Broadcom Corporation BCM4360 802.11ac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rev 03)
04:00.0 SATA controller: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88SS9183 PCIe SSD Controller (rev 14)

这些命令会同时列出有线和无线的网卡。你应该注意到上面的输出中显示我的系统中没有有线网卡。因为我使用的是Macbook Air,它没有以太网端口

我希望这边文章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系统中的网卡。欢迎提出问题和建议。


via: http://itsfoss.com/find-network-adapter-ubuntu-linux/

作者:Abhishek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如果你的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各种不同编码格式的图像、音频和视频,那么你很有可能正在使用多个工具来转换这些多种多样的媒体格式。如果存在一个能够处理所有图像/音频/视频格式的多合一转换工具,那就太好了。

Format Junkie 就是这样一个多合一的媒体转换工具,它有着极其友好的用户界面。更棒的是它是一个免费软件。你可以使用 Format Junkie 来转换几乎所有的流行格式的图像、音频、视频和归档文件(或称压缩文件),所有这些只需要简单地点击几下鼠标而已。

在Ubuntu 12.04, 12.10 和 13.04 上安装 Format Junkie

Format Junkie 可以通过 Ubuntu PPA format-junkie-team 进行安装。这个PPA支持Ubuntu 12.04, 12.10 和 13.04。在以上任意一种Ubuntu版本中安装Format Junkie的话,简单的执行以下命令即可: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format-junkie-team/release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formatjunkie
$ sudo ln -s /opt/extras.ubuntu.com/formatjunkie/formatjunkie /usr/bin/formatjunkie

将 Format Junkie 安装到 Ubuntu 13.10

如果你正在运行Ubuntu 13.10 (Saucy Salamander),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下载 .deb 安装包来进行安装。由于Format Junkie 的 .deb 安装包只有很少的依赖包,所以使用 gdebi deb installer 来安装它。

在32位版Ubuntu 13.10上:

$ wget https://launchpad.net/~format-junkie-team/+archive/release/+files/formatjunkie_1.07-1~raring0.2_i386.deb
$ sudo gdebi formatjunkie_1.07-1~raring0.2_i386.deb
$ sudo ln -s /opt/extras.ubuntu.com/formatjunkie/formatjunkie /usr/bin/formatjunkie 

在32位版Ubuntu 13.10上:

$ wget https://launchpad.net/~format-junkie-team/+archive/release/+files/formatjunkie_1.07-1~raring0.2_amd64.deb
$ sudo gdebi formatjunkie_1.07-1~raring0.2_amd64.deb
$ sudo ln -s /opt/extras.ubuntu.com/formatjunkie/formatjunkie /usr/bin/formatjunkie 

将 Format Junkie 安装到 Ubuntu 14.04 或之后版本

现有可供使用的官方 Format Junkie .deb 文件需要 libavcodec-extra-53,不过它从Ubuntu 14.04开始就已经过时了。所以如果你想在Ubuntu 14.04或之后版本上安装Format Junkie,可以使用以下的第三方PPA来代替。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jon-severinsson/ffmpeg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noobslab/apps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formatjunkie 

如何使用 Format Junkie

安装完成后,只需运行以下命令即可启动 Format Junkie:

$ formatjunkie 

使用 Format Junkie 来转换音频、视频、图像和归档格式

就像下方展示的一样,Format Junkie 的用户界面简单而且直观。在顶部的音频、视频、图像和iso媒体四个标签当中点击你需要的那个。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任意数量的文件用于批量转换。添加文件后,选择输出格式,直接点击 "Start Converting" 按钮进行转换。

Format Junkie支持以下媒体格式间的转换:

  • Audio: mp3, wav, ogg, wma, flac, m4r, aac, m4a, mp2.
  • Video: avi, ogv, vob, mp4, 3gp, wmv, mkv, mpg, mov, flv, webm.
  • Image: jpg, png, ico, bmp, svg, tif, pcx, pdf, tga, pnm.
  • Archive: iso, cso.

用 Format Junkie 进行字幕编码

除了媒体转换,Format Junkie 可提供了字幕编码的图形界面。实际的字幕编码是由MEncoder来完成的。为了使用Format Junkie的字幕编码接口,首先你需要安装MEencoder。

$ sudo apt-get install mencoder

然后点击Format Junkie 中的 "Advanced"标签。选择 AVI/subtitle 文件来进行编码,如下所示:

总而言之,Format Junkie 是一个非常易于使用和多才多艺的媒体转换工具。但也有一个缺陷,它不允许对转换进行任何定制化(例如:比特率,帧率,采样频率,图像质量,尺寸)。所以这个工具推荐给正在寻找一个简单易用的媒体转换工具的新手使用。

喜欢这篇文章吗?请在下面发表评论吧。多谢!


via: http://xmodulo.com/how-to-convert-image-audio-and-video-formats-on-ubuntu.html

作者:Dan Nanni 译者:Ping 校对:Caroline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介绍

也许还有不少人不知道MultiSystem,它是一个用来在Linux系统中创建多启动usb盘的小型的开源软件。使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在USB中创建任意多的可启动Linux发行版。你所需要的只是网络链接(只在MultiSystem安装的时候需要),以及一个足够大的USB盘,这取决于你想在USB盘中放入发行版的数量。

在 Ubuntu 14.10/14.04 安装MultiSystem

手动安装:

下载 MultiSystem脚本,并解压到任意地方。进入解压的地址,使用下面的命令运行脚本。

sudo ./install-depot-multisystem.sh

使用 PPA 安装:

当然,你也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更简单地使用PPA来安装MultiSystem。

sudo apt-add-repository 'deb http://liveusb.info/multisystem/depot all main'
wget -q -O - http://liveusb.info/multisystem/depot/multisystem.asc | sudo apt-key add -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multisystem

安装完之后,它会自动打开MultiSystem。只要点击关闭按钮退出。

安装之后

MultiSystem 安装完成后,可以插入你的USB,并通过Unity Dash或者菜单运行MultiSystem。

第一次启动时,MultiSystem界面看起来会像下面这样。

选择USB设备,点击确认按钮。如果你看到下面的错误窗口,不必担心,它说的是USB设备没有标签。点击OK让MultiSystem自动设置标签。

那么,拔出/重新插入USB,再次运行MultiSystem。选择USB盘,再次点击确认。现在,你被要求确认在USB中安装Grub2.点击OK继续。

最终,你会高兴地看到MultiSystem的界面。现在,时候创建多启动USB盘。

使用

MultiSystem非常容易使用。将ISO文件拖入MultiSystem窗口中。如果不行的话,点击底部的cd 按钮来选择ISO文件。

现在,MultiSystem会从ISO中拷贝文件,并让USB可启动。

相似地,你可以在你的USB中加入任意多的发行版。我这次加入了两个Linux发行版:CentOS 6.5和Android。

加完ISO文件后,你会在MultiSystem的主窗口中看到可启动的发行版列表了。

就是这样。我们的多启动USB盘就可以使用了。重启系统,并在BIOS中设置USB优先启动。选择你想要安装的发行版并开始安装系统。

此外,MultiSystem含有一些其它的选项:

  • Grub 设置
  • Grub 和 Burg 的bootloader更新
  • 下载 LiveCD
  • VirtualBox 安装
  • 格式化USB盘
  • 还有更多选项

这些额外选项可以在MultiSystem的菜单标签里面看到。

同样,你也可以在Ubuntu中使用QEMU或者Oracle VirtualBox测试多启动USB盘。

MultiSystem工具是我测试到现在最棒和最有用的一款工具。这款工具对那些想要在他们的机器上安装多个系统的人是非常有用的。在你外出的时候,你不必再携带CD/DVD袋了。只要买一个16GB或者32GB的USB就行,并下载所有你想要的系统,随心所欲的安装系统即可。

并且,一个对于Windows系统用户的好消息是它也支持Windows系统。我在Windows 7上测试过,它可以工作!

享受吧!


via: http://www.unixmen.com/create-multiboot-usb-ubuntu-using-multisystem/

作者:SK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如果你想要使用多个Linux发行版,你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你要么安装到你的物理机或虚拟机中,要么以live模式从ISO文件启动。第二个选择,对硬盘空间需求较小,只是有点麻烦,因为你需要将ISO文件写入到U盘或CD/DVD中来启动。不过,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可选的折中方案:把ISO镜像放在硬盘中,然后以live模式来启动。该方案比完全安装更省空间,而且功能也完备,这对于缓慢的虚拟机而言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下面我将介绍怎样使用流行的Grub启动加载器来实现该方案。

很明显,你将需要使用到Grub,这是几乎所有现代Linux发行版都使用的。你也需要你所想用的Linux版本的ISO文件,将它下载到本地磁盘。最后,你需要知道启动分区在哪里,并怎样在Grub中描述。对于此,请使用以下命令:

# fdisk -l 

带有‘*’的就是启动分区。对于我,就是/dev/sda1,用Grub语言描述就是(hd0,1)。

作为参考,sda2就是(hd0,2),sdb1就是(hd1,1),以此类推。(你明白了吧。)

我们需要编辑什么?

首先,打开/etc/default/grub并检查以下行:

#GRUB_HIDDEN_TIMEOUT=0

需要在此行前添加‘#’进行注释。

保存,然后打开/etc/grub.d/40\_custom。

在该文件中,你将添加启动到ISO的参数。结构如下:

menuentry "[Entry's title in the grub screen]" { 
set isofile="[path to ISO file]" 
loopback loop [boot partition in Grub language]$isofile 
[some specific] arguments
}

例如,如果你想要从ISO文件启动Ubuntu,那么你就是想要添加如下行到40\_custom文件:

menuentry "Ubuntu 14.04 (LTS) Live Desktop amd64" { 
set isofile="/boot/ubuntu-14.04-desktop-amd64.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inux (loop)/casper/vmlinuz.efi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isofile} quiet splash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 
}

如果你想要启动Gparted:

menuentry "GParted Live amd64" { 
set isofile="/boot/gparted-live-0.18.0-2-amd64.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oopback loop $isofile 
linux (loop)/live/vmlinuz boot=live config union=aufs noswap noprompt ip=frommedia toram=filesystem.squashfs findiso=${isofile} 
initrd (loop)/live/initrd.img 
}

或者甚至是Fedora:

menuentry "Fedora 20 Live Desktop x86_64" { 
set isofile="/boot/Fedora-Live-Desktop-x86_64-20-1.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oopback loop $isofile 
linux (loop)/isolinux/vmlinuz0 root=live:CDLABEL=Fedora-Live-Desktop-x86_64-20-1 rootfstype=auto ro rd.live.image quiet rhgb rd.luks=0 rd.md=0 rd.dm=0 iso-scan/filename=${isofile} 
initrd (loop)/isolinux/initrd0.img 
}

注意,参数可根据发行版进行修改。幸运的是,有许多地方你可以查阅到。我喜欢这个发行版,但是还有很多其它的发行版你可以启动。同时,请注意你放置ISO文件的地方。如果你的家目录被加密或者无法被访问到,你可能更喜欢将这些文件放到像例子中的启动分区。但是,请首先确保启动分区有足够的空间。

最后,不要忘了保存40\_custom文件并使用以下命令来更新grub:

# sudo update-grub 

以便在下次启动时看到修改。

接下来做什么?

想要更多东西?好吧,那就修改下参数来玩玩。你可以启动一个ISO文件,并让它持续做一些事情。例如,如果你是个彻头彻尾的妄想症患者,想要有个可以快速清除硬盘的选项,那么可以使用DBAN来进行一些设置。现在,真的要当心啊,因为此设置会清除你的硬盘,而且在启动时也没有恢复选项:

menuentry "Darik's Boot and Nuke" { 
set isofile="/boot/dban.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inux (loop)/dban.bzi nuke="dwipe" silent 
}

另外一个选择

menuentry "Darik's Boot and Nuke" {
set isofile="/boot/dban.iso"
loopback loop (hd0,1)$isofile
linux (loop)/dban.bzi
}

可以显示DBAN选项,让你选择清除驱动器。当心,因为它仍然十分危险

小结一下,对于ISO文件和Grub有很多事情可做:从快速live会话到一键毁灭,都可以满足你。之后,你也可以试试启动一些针对隐私方面的发行版,如Tails

你认为从Grub启动一个ISO这个主意怎样?这是不是你想要做的呢?为什么呢?请在下面留言。


via: http://xmodulo.com/boot-iso-image-from-grub.html

作者:Adrien Brochard 译者:GOLinux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如果我的关于这个话题的最新帖子没有提醒到你的话,那我明确地说,我是一个 Vim 的粉丝。所以在你们中的某些人向我扔石头之前,我先向你们展示一系列“鲜为人知的 Vim 命令”。我的意思是,一些你可能以前没有碰到过的命令,但可能对你来说很有用。作为第二免责声明,我不知道哪些命令是你可能知道的,以及哪些是对你来说有用的。因此这些命令实际上是一些相对少见,但很可能很有用的 Vim 命令。

保存文件并退出

说起来有些惭愧,我也是最近才学到这个命令

:x

和下面的命令是等价的:

:wq

都是保存当前文件并退出。

(译者注:这两个命令实际上并不完全等价,当文件被修改时两个命令时相同的。但如果未被修改,使用 :x 不会更改文件的修改时间,而使用 :wq 会改变文件的修改时间。)

基本计算器

在插入模式下,你可以使用 Ctrl+r 键然后输入 =,再输入一个简单的算式。按 Enter 键,计算结果就会插入到文件中。例如,尝试输入:

Ctrl+r '=2+2' ENTER

然后计算结果“4 ”会被插入到文件中。

查找重复的连续的单词

当你很快地打字时,很有可能会连续输入同一个单词两次,就像 this this。这种错误可能骗过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你自己重新阅读一遍也不可避免。幸运的是,有一个简单的正则表达式可以用来预防这个错误。使用搜索命令(默认时 /)然后输入:

\(\<\w\+\>\)\_s*\1

这会显示所有重复的单词。要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要忘记把下面的命令:

set hlsearch

放到你的 .vimrc 文件中高亮所有的匹配。

缩写

一个很可能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窍门是你可以在 Vim 中定义缩写,它可以实时地把你输入的东西替换为另外的东西。语法格式如下:

:ab [缩写] [要替换的文字]

一个通用的例子是:

:ab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

会把你输入的 “asap” 替换为 “as soon as possible”。

在你忘记用 root 方式打开文件时的文件保存

这可能是一个在论坛中一直受欢迎的命令。每当你打开一个你没有写入权限的文件(比如系统配置文件)并做了一些修改,Vim 无法通过普通的 “:w” 命令来保存。

你不需要重新以 root 方式打开文件再进行修改,只需要运行:

:w !sudo tee %

这会直接以 root 方式保存。

实时加密文本

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看懂你的屏幕上的内容,你可以使用一个内置的选项,通过下面的命令使用 ROT13 来对文本进行编码:

ggVGg?

gg 把光标移动到 Vim 缓冲区的第一行,V 进入可视模式,G 把光标移动到缓冲区的最后一行。因此,ggVG 使可视模式覆盖这个当前缓冲区。最后 g? 使用 ROT13 对整个区域进行编码。

注意它可以被映射到一个最常使用的键。它对字母符号也可以很好地工作。要对它进行撤销,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撤销命令:u。

自动补全

这是另外一个令我感到惭愧的功能,但我发现周围很多人并不知道。Vim 默认有自动补全的功能。的确这个功能是很基本的,并且可以通过插件来增强,但它也很有帮助。方法很简单。Vim 尝试通过已经输入的单词来预测单词的结尾。比如当你在同一个文件中第二次输入 “compiler” 时,仅仅输入 “com” 然后保持在插入模式,按 Ctrl+n 键就可以看到 Vim 为你补全了单词。很简单,但也很有用。

比较两个文件的不同

你们中的大多数很可能都知道 vimdiff 命令,它可以使用分离模式打开 Vim 并比较两个文件的不同。语法如下:

$ vimdiff [文件1] [文件2]

但同样的结果也可以通过下面的 Vim 命令来获得:

:diffthis

首先在 Vim 中打开原始文件。然后使用分离模式带来第二个文件:

:vsp [文件2]

最后在第一个缓冲区里输入:

:diffthis

通过 Ctrl+w 来切换缓冲区并再次输入:

:diffthis

这样两个文件中不同的部分就会被高亮。

(译者注:可以直接在一个缓冲区里使用命令 :windo diffthis,而不用输入 :diffthis 两次)

要停止比较,使用:

:diffoff

按时间回退文件

Vim 会记录文件的更改,你很容易可以回退到之前某个时间。该命令是相当直观的。比如:

:earlier 1m

会把文件回退到 1 分钟以前的状态。

注意,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进行相反的转换:

:later

删除标记内部的文字

当我开始使用 Vim 时,一件我总是想很方便做的事情是如何轻松的删除方括号或圆括号里的内容。转到开始的标记,然后使用下面的语法:

di[标记]

比如,把光标放在开始的圆括号上,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删除圆括号内的文字:

di(

如果是方括号或者是引号,则使用:

di{

和:

di"

删除指定标记前的内容

和删除标记内部有些相似,但目的不同。命令如下:

dt[标记]

会删除所有光标和标记之间的内容(保持标记不动),如果在同一行有这个标记的话。例如

dt.

会删除至句子的末尾,但保持 ‘.’ 不动。

把 Vim 变为十六进制编辑器

这不是我最喜欢的窍门,但有时会很有趣。你可以把 Vim 和 xxd 功能连起来来把文件转换为十六进制模式。命令如下:

:%!xxd

类似的,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恢复原来的状态:

:%!xxd -r

把光标下的文字置于屏幕中央

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如标题所示。如果你想强制滚动屏幕来把光标下的文字置于屏幕的中央,在可视模式中使用命令(译者注:在普通模式中也可以):

zz

跳到上一个/下一个位置

当你编辑一个很大的文件时,经常要做的事是在某处进行修改,然后跳到另外一处。如果你想跳回之前修改的地方,使用命令:

Ctrl+o

来回到之前修改的地方

类似的:

Ctrl+i

会回退上面的跳动。

把当前文件转化为网页

这会生成一个 HTML 文件来显示文本,并在分开的窗口显示源代码:

:%TOhtml

(译者注:原文是 :%Tohtml,但在我的电脑上是 :%TOhtml)

很基本但很不错。

总的来说,这一系列命令是在我读了许多论坛主题和 Vim Tips wiki(如果你想学习更多关于编辑器的知识,我非常推荐这篇文章) 之后收集起来的。

如果你还知道哪些非常有用但你认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命令,可以随意在评论中分享出来。就像引言中所说的,一个“鲜为人知但很有用的”命令也许只是你自己的看法,但分享出来总是好的。


via: http://xmodulo.com/useful-vim-commands.html

作者:Adrien Brochard 译者:wangjiezhe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