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 下的文章

近来我一直在与某资深开源开发团队中的多个成员缠斗,尽管密切关注我的人们会在读完本文后猜到是哪个组织,但我不会在这里说出这个组织的名字。

怎么让某些人进入 21 世纪就这么难呢?真是的...

我快 56 岁了,也就是大部分年轻人会以为的我将时不时朝他们发出诸如“滚出我的草坪”之类歇斯底里咆哮的年龄。但事实并非如此 —— 我发现,尤其是在技术背景之下,我变得与我的年龄非常不相称。

在我这个年龄的大部分人确实变成了爱发牢骚、墨守成规的老顽固。并且,尴尬的是,偶尔我会成为那个打断谈话的人,我会指出他们某个在 1995 年(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1985 年)时很适合的方法... 几十年后的今天就不再是好方法了。

为什么是我?因为年轻人在我的同龄人中很难有什么说服力。如果有人想让那帮老头改变主意,首先他得是自己同龄人中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佼佼者。即便如此,在与习惯做斗争的过程中,我也比看起来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年轻人犯下无知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他们还年轻。年轻意味着缺乏经验,缺乏经验通常会导致片面的判断。我很难原谅那些经历了足够多本该有经验的人,却被长期的固化思维蒙蔽,无法发觉近在咫尺的东西。

(补充一下:我真的不是保守党拥护者。那些和我争论政治的,无论保守党还是非保守党都没有注意到这点,我觉得这颇有点嘲讽的意味。)

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下 GNU 更新日志文件(ChangeLog)这件事。在 1985 年的时候,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甚至可以说是必须的。当时的想法是用单独的更新日志条目来记录多个相关文件的变更情况。用这种方式来对那些存在版本缺失或者非常原始的版本进行版本控制确实不错。当时我也在场,所以我知道这些。

不过即使到了 1995 年,甚至 21 世纪早期,许多版本控制系统仍然没有太大改进。也就是说,这些版本控制系统并非对批量文件的变化进行分组再保存到一条记录上,而是对每个变化的文件分别进行记录并保存到不同的地方。CVS,当时被广泛使用的版本控制系统,仅仅是模拟日志变更 —— 并且在这方面表现得很糟糕,导致大多数人不再依赖这个功能。即便如此,更新日志文件的出现依然是必要的。

但随后,版本控制系统 Subversion 于 2003 年发布 beta 版,并于 2004 年发布 1.0 正式版,Subversion 真正实现了更新日志记录功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它与一年后兴起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Distributed Version Control System,DVCS)共同引发了主流世界的激烈争论。因为如果你在项目上同时使用了分布式版本控制与更新日志文件记录的功能,它们将会因为争夺相同元数据的控制权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冲突。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折衷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继续将更新日志作为代码变更的授权记录。这样一来,你基本上只能得到简陋的、形式上的提交评论数据。

另一种方法是对提交的评论日志进行授权。如果你这样做了,不久后你就会开始思忖为什么自己仍然对所有的日志更新条目进行记录。提交元数据与变化的代码具有更好的相容性,毕竟这才是当初设计它的目的。

(现在,试想有这样一个项目,同样本着把项目做得最好的想法,但两拨人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因此你必须同时阅读更新日志和评论日志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好在矛盾激化前把问题解决....)

第三种办法是尝试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方法 —— 在更新日志条目中,以稍微变化后的的格式复制一份评论数据,将其作为评论提交的一部分。这会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不符合“真理的单点性(single point of truth)”原理;只要其中有拷贝文件损坏,或者日志文件条目被修改,这就不再是同步时数据匹配的问题,它将导致在其后参与进来的人试图搞清人们是怎么想的时候变得非常困惑。(LCTT 译注:《程序员修炼之道》(The Pragmatic Programmer):任何一个知识点在系统内都应当有一个唯一、明确、权威的表述。根据Brian Kernighan的建议,把这个原则称为“真理的单点性(Single Point of Truth)”或者SPOT原则。)

或者,正如这个我就不说出具体名字的特定项目所做的,它的高层开发人员在电子邮件中最近声明说,提交可以包含多个更新日志条目,并且提交的元数据与更新日志是无关的。这导致我们直到现在还得不断进行记录。

当时我读到邮件的时候都要吐了。什么样的傻瓜才会意识不到这是自找麻烦 —— 事实上,在 DVCS 中针对可靠的提交日志有很好的浏览工具,围绕更新日志文件的整个定制措施只会成为负担和拖累。

唉,这是比较特殊的笨蛋:变老的并且思维僵化了的黑客。所有的合理化改革他都会极力反对。他所遵循的行事方法在几十年前是有效的,但现在只能适得其反。如果你试图向他解释这些不仅仅和 git 的摘要信息有关,同时还为了正确适应当前的工具集,以便实现更新日志的去条目化... 呵呵,那你就准备好迎接无法忍受、无法想象的疯狂对话吧。

的确,它成功激怒了我。这样那样的胡言乱语使这个项目变成了很难完成的工作。而且,同样的糟糕还体现在他们吸引年轻开发者的过程中,我认为这是真正的问题。相关 Google+ 社区的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 4 位数,他们大部分都是孩子,还没有成长起来。显然外界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信息:这个项目的开发者都是部落中地位根深蒂固的崇高首领,最好的崇拜方式就是远远的景仰着他们。

这件事给我的最大触动就是每当我要和这些部落首领较量时,我都会想:有一天我也会这样吗?或者更糟的是,我看到的只是如同镜子一般对我自己的真实写照,而我自己却浑然不觉?我的意思是,我所得到的印象来自于他的网站,这个特殊的笨蛋要比我年轻。年轻至少 15 岁呢。

我总是认为自己的思路很清晰。当我和那些比我聪明的人打交道时我不会受挫,我只会因为那些思路跟不上我、看不清事实的人而沮丧。但这种自信也许只是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eger effect)在我身上的消极影响,我并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很少有什么事情会让我感到害怕;而这件事在让我害怕的事情名单上是名列前茅的。

另一件让人不安的事是当我逐渐变老的时候,这样的矛盾发生得越来越频繁。不知怎的,我希望我的黑客同行们能以更加优雅的姿态老去,即使身体老去也应该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灵。有些人确实是这样;但可惜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真令人悲哀。

我不确定我的职业生涯会不会完美收场。假如我最后成功避免了思维僵化(注意我说的是假如),我想我一定知道其中的部分原因,但我不确定这种模式是否可以被复制 —— 为了达成目的也许得在你的头脑中发生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尽管如此,无论对错,请听听我给年轻黑客以及其他有志青年的建议。

你们——对的,也包括你——一定无法在你中年老年的时候保持不错的心灵,除非你能很好的控制这点。你必须不断地去磨练你的内心、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完成自己的种种心愿,你必须把这些行为养成一种习惯直到你老去。

有种说法是中年人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机是 30 岁以前。我以为同样的方法,坚持我以上所说的习惯能让你在 56 岁,甚至 65 岁的时候仍然保持灵活的头脑。挑战你的极限,使不断地挑战自己成为一种习惯。立刻离开安乐窝,由此当你以后真正需要它的时候你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安乐窝。

你必须要清楚的了解这点;还有一个可选择的挑战是你选择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这个月我要学习 Go 语言。不是指围棋,我早就玩儿过了(虽然玩儿的不是太好)。并不是因为工作需要,而是因为我觉得是时候来扩展下我自己了。(LCTT 译注:围棋的英文也是“Go”)

保持这个习惯。永远不要放弃。


via: http://esr.ibiblio.org/?p=6485

作者:Eric Raymond 译者:Stevearzh 校对:Mr小眼儿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 ChromeOS 和 Linux 的斗争过程中,两个桌面环境都有强有弱,这两者到底怎样呢?

只要稍加留意,任何人都会相信,Google 在桌面领域绝不是“玩玩而已”。在近几年,我们见到的 ChromeOS 制造的 Google Chromebook 相当的轰动。和同期人气火爆的 Amazon 一样,ChromeOS 似乎势不可挡。

在本文中,我们要了解的是 ChromeOS 的概念市场,ChromeOS 怎么影响着Linux 的份额,整个 ChromeOS 对于Linux 社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另外,我将会谈到一些重大问题,以及为什么没人针对这些问题做点什么。

ChromeOS 并非真正的Linux

每当有朋友问我说 ChromeOS 是否是 Linux 的一个发行版时,我都会这样回答:ChromeOS 之于 Linux 就如同 OS X 之于 BSD。换句话说,我认为,ChromeOS 是 Linux 的一个派生操作系统,运行于 Linux 内核的引擎之下。而这个操作系统的大部分由 Google 的专利代码及软件组成。

尽管 ChromeOS 是利用了 Linux 的内核引擎,但是和现在流行的 Linux 分支版本相比,它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ChromeOS 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的原因,是在于它给终端用户提供的包括 Web 应用在内的 app。因为ChromeOS 的每一个操作都是开始于浏览器窗口,这对于 Linux 用户来说,可能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但是,对于没有 Linux 经验的用户来说,这与他们使用的旧电脑并没有什么不同。

比方说,每一个以“依赖 Google 产品”为生活方式的人来说,在 ChromeOS 上的感觉将会非常良好,就好像是回家一样,特别是这个人已经接受了 Chrome 浏览器、Google Drive 云存储和Gmail 的话。久而久之,他们使用ChromeOS 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因为他们很容易接受使用早已习惯的 Chrome 浏览器。

然而,对于 Linux 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约束就立即带来了不适应。因为软件的选择是被限制、被禁锢的,再加上要想玩游戏和 VoIP 是完全不可能的。对不起,因为 GooglePlus Hangouts 是代替不了VoIP 软件的。甚至这种情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ChromeOS 还是 Linux 桌面

有人断言,ChromeOS 要是想在桌面系统的浪潮中对 Linux 产生影响,只有在 Linux 停下来浮出水面喘气的时候,或者是满足某个非技术用户的时候。

是的,桌面 Linux 对于大多数休闲型的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东西。然而,它必须有专人帮助你安装操作系统,并且提供“维修”服务,就如同我们在 Windows 和 OS X 阵营看到的一样。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美国, Linux 恰恰在这个方面很缺乏。所以,我们看到,ChromeOS 正慢慢的走入我们的视线。

我发现 Linux 桌面系统最适合那些能够提供在线技术支持的环境中。比如说:可以在家里操作和处理更新的高级用户、政府和学校的 IT 部门等等。这些环境中,Linux 桌面系统可以被配置给任何技能水平和背景的人使用。

相比之下,ChromeOS 是建立在完全免维护的初衷之下的,因此,不需要第三者的帮忙,你只需要允许更新,然后让他静默完成即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 ChromeOS 是为某些特定的硬件结构设计的,这与苹果开发自己的PC 电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 Google 的 ChromeOS 伴随着其硬件一起提供,大部分情况下都无需担心错误的驱动、适配什么的问题。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太好了。

然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过滑稽的是,对 ChomeOS 来说,这些人压根就不在它的目标市场里。简言之,这只是一些狂热的 Linux 爱好者在对 ChomeOS 鸡蛋里挑骨头罢了。要我说,还是停止这些没必要的批评吧。

问题的关键在于:ChromeOS 的市场份额和 Linux 桌面系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同的。这个局面可能会在将来被打破,然而在现在,仍然会是两军对峙的局面。

ChromeOS 的使用率正在增长

不管你对ChromeOS 有怎么样的看法,事实是,ChromeOS 的使用率正在增长。专门针对 ChromeOS 的电脑也一直有发布。最近,戴尔(Dell)也发布了一款针对 ChromeOS 的电脑。命名为 Dell Chromebox,这款 ChromeOS 设备将会是对传统设备的又一次冲击。它没有软件光驱,没有反病毒软件,能够提供无缝的幕后自动更新。对于一般的用户,Chromebox 和 Chromebook 正逐渐成为那些工作在 Web 浏览器上的人们的一个可靠选择。

尽管增长速度很快,ChromeOS 设备仍然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 存储。受限于有限的硬盘大小和严重依赖于云存储,ChromeOS 对于那些需要使用基本的浏览器功能之外的人们来说还不够用。

ChromeOS 和 Linux 的异同点

以前,我注意到 ChromeOS 和 Linux 桌面系统分别占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源于 Linux 社区在线下的桌面支持上一直都有着极其糟糕的表现。

是的,偶然的,有些人可能会第一时间发现这个“Linux特点”。但是,并没有一个人接着跟进这些问题,确保得到问题的答案,以让他们得到 Linux 方面更多的帮助。

事实上,线下问题的出现可能是这样的:

  • 有些用户偶然的在当地的 Linux 活动中发现了 Linux。
  • 他们带回了 DVD/USB 设备,并尝试安装这个操作系统。
  • 当然,有些人很幸运的成功完成了安装过程,但是,据我所知大多数的人并没有那么幸运。
  • 令人失望的是,这些人只能寄希望于在网上论坛里搜索帮助。他们很难通过主流的计算机网络经验或视频教程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人受够了。后来有很多失望的用户拿着他们的电脑到 Windows 商店来“维修”。除了重装一个 Windows 操作系统,他们很多时候都会听到一句话,“Linux 并不适合你们”,应该尽量避免。

有些人肯定会说,上面的举例肯定夸大其词了。让我来告诉你: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而且是经常发生。醒醒吧,Linux 社区的人们,我们的推广模式早已过期无力了。

伟大的平台,糟糕的营销和最终结论

如果非要找一个 ChromeOS 和 Linux 桌面系统的共同点,除了它们都使用了 Linux 内核,那就是它们都是伟大的产品却拥有极其差劲的市场营销。对此,Google 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它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网上构建大面积存储空间。

Google 相信他们拥有“网上的优势”,而线下的问题不是很重要。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目光短浅,这也成了Google 最严重的失误之一。而当地的 Linux 零售商则坚信,对于不怎么上网的人,自然不必担心他们会受到 Google巨大的在线存储的诱惑。

我的建议是:Linux 可以通过线下的努力,提供桌面系统,渗透 ChromeOS 市场。这就意味着 Linux 社区需要在节假日筹集资金来出席博览会、商场展览,并且在社区中进行免费的教学课程。这会立即使 Linux 桌面系统走入人们的视线,否则,最终将会是一个 ChromeOS 设备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如果说本地的线下市场并没有像我说的这样,别担心。Linux 桌面系统的市场仍然会像 ChromeOS 一样增长。最坏也能保持现在这种两军对峙的市场局面。


via: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chromeos-vs-linux-the-good-the-bad-and-the-ugly-1.html

作者:Matt Hartley 译者:barney-ro 校对:Mr小眼儿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苹果借助‘Apple Watch’的发布,证实了其进军穿戴式电子设备市场的长期传言

Ubuntu Smartwatch – good idea?

Ubuntu智能手表 - 好主意?

拥有一系列稳定功能、硬件解决方案和应用合作伙伴关系的支持,手腕穿戴设备被许多公司预示为“人与技术关系的新篇章”。

它的到来,以及用户兴趣的提升,有可能意味着Ubuntu需要跟进一个为智能手表定制的Ubuntu版本。

大的方面还是成功的

苹果在正确的时间加入了快速发展的智能手表行列。手腕穿戴设备功能的界限并不是一成不变。失败的设计、简陋的用户界面以及主流用户使用穿戴技术功能的弱定制化,这些都见证了硬件类产品仍然很脆弱 - 这一因素使得Cupertino把时间花费在Apple Watch上。

‘分析师说:超过2200万的智能手表将在今年销售’

去年全球范围内可穿戴设备的销售数量(包括健身追踪器)仅仅1000万。今年,分析师希望设备的销量可以超过2200万 - 不包括苹果手表,因为其直到2015年初才开始零售。

其实,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增长的来源。今年九月初柏林举办的IFA 2014展览会,展示了一系列来自主要制造商们的可穿戴设备,包括索尼和华硕。大多数搭载着Google最新发布的安卓穿戴平台。

更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安卓穿戴设备打破了与形式因素保持一致的新奇争论,进而呈现出一致且令人信服的用户方案。和新的苹果手表一样,它紧密地连接在一个现存的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上。

但Ubuntu手腕穿戴系统是否能与之匹配,成为一个实用案例,目前还不清楚。

目前还没有Ubuntu智能手表的计划

Ubuntu操作系统的通用性将多种设备的严格标准与统一的未来目标联合在一起,Canonical已经将目标指向了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公司自家的显示服务Mir,甚至被用来为所有尺寸的屏幕提供驱动接口(虽然不是公认1.5"的)。

今年年初,Canonical社区负责人Jono Bacon被问到是否有制作Ubuntu智能手表的打算。Bacon提供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为[Ubuntu触摸设备]路线增加额外的形式因素只会减缓现有的进度”。

在Ubuntu手机发布两周年之际,我们还是挺赞同他的想法的。

除了A面还有B面!

但是并不是没有希望的。在几个月之后的一次电话采访中,Ubuntu创始人Mark Shuttleworth提到,可穿戴技术和智能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一样,都在公司计划当中。

“Ubuntu因其在电话中的完美设计变得独一无二,但同时它的设计也能够满足其他生态系统,从穿戴设备到PC机。”

然而这还没得到具体的证实,它更像一个指针,在某个方向给我们提供一个乐观的指引。

不大可能 — 但这就是原因所在

Canonical并不反对利用牢固的专利进军市场。事实上,它恰恰是公司DNA基因的一部分 — 犹如服务器端的RHEL,桌面端的Windows,智能手机上的安卓...

设备上的Ubuntu系统被制作成可以在更小的屏幕上扩展和适配运行,甚至在小如手表一样的屏幕上。当普通的代码基础已经在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和TV上准备就绪,在同样的方向上,如果看不到社区的努力是十分令人吃惊的。

但是我之所以不认为它会从Canonical发生,至少目前还没有,是基于今年早些时候Jono Bacon的个人思想得出的结论:时间和努力。

Tim Cook在他的主题演讲中说道:“我们并没有追随iPhone,也没有缩水用户界面,将其强硬捆绑在你的手腕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陈述。为如此小的屏幕设计UI和UX模型、通过交互原则工作、对硬件和输入模式的推崇,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可穿戴技术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这个阶段,Canonical可能会在探寻的过程中浪费一些发展、设计和商业上的机会。如果在一些更为紧迫的领域落后了,造成的后果远比眼前利益的损失更严重。

打一场持久战,耐心等待,看哪些努力成功哪些会失败,这是一条更难的路线,但是却更适合Ubuntu,就如同今天它做的一样。在新产品出现之前,Canonical把力量用在现存的产品上是更好的选择(这是一些已经来迟的理论)

想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Ubuntu智能手表,点击下面的视频,里面展示了一个交互的Unity主题皮肤Tizen(它已经支持Samsung Galaxy Gear智能手表)。


via: http://www.omgubuntu.co.uk/2014/09/ubuntu-smartwatch-apple-iwatch

作者:Joey-Elijah Sneddon 译者:su-kaiyao 校对:Mr小眼儿

本文由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Is something watching you?

译注:原文标题中Tuxpocalypse是作者造的词,由Tux和apocalypse组合而来。Tux是Linux的LOGO中那只企鹅的名字,apocalypse意为末世、大灾变,这里翻译成企鹅的末日。

你被监视了吗?

带上一箱罐头,挖一个深坑碉堡,准备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吧:一个强大的木马已经在Linux中被发现

没错,迄今为止最牢不可破的计算机世外桃源已经被攻破了,安全专家们都已成惊弓之鸟。

关掉电脑,拔掉键盘,然后再买只猫(忘掉YouTube吧)。企鹅末日已经降临,我们的日子不多了。

我去?这是真的吗?依我看,不一定吧~

一次可怕的异常事件!

先声明,我并没有刻意轻视此次威胁(人们给这个木马起名为‘Turla’)的严重性,为了避免质疑,我要强调的是,作为Linux用户,我们不应该为此次事件过分担心。

此次发现的木马能够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Linux系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实上,它的主要工作是搜寻并向外发送各种类型的敏感信息,这一点同样令人感到恐惧。据了解,它已经存在至少4年时间,而且无需root权限就能完成这些工作。呃,这是要把人吓尿的节奏吗?

But - 但是 - 新闻稿里常常这个时候该出现‘but’了 - 要说恐慌正在横扫桌面Linux的粉丝,那就有点断章取义、甚至不着边际了。

对我们中的有些人来说,计算机安全隐患的确是一种新鲜事物,然而我们应该对其审慎对待:对桌面用户来说,Linux仍然是一个天生安全的操作系统。一次瑕疵不应该否定它的一切,我们没有必要慌忙地割断网线。

国家资助,目标政府

Is a penguin snake a ‘Penguake’ or a ‘Snaguin’?

企鹅和蛇的组合该叫‘企蛇’还是‘蛇鹅’?

‘Turla’木马是一个复杂、高级的持续威胁,四年多来,它以政府、大使馆以及制药公司的系统为目标,其使用的攻击方式所基于的代码至少在14年前就已存在了。

在Windows系统中,安全研究领域来自赛门铁克和卡巴斯基实验室的超级英雄们首先发现了这条黏黏的蛇,他们发现Turla及其组件已经感染了45个国家的数百台个人电脑,其中许多都是通过未打补丁的0day漏洞感染的。

微软,干得漂亮。

经过卡巴斯基实验室的进一步努力,他们发现,同样的木马出现在了Linux上。

这款木马无需高权限就可以“拦截传入的数据包,在系统中执行传入的命令”,但是它的触角到底有多深,有多少Linux系统被感染,它的完整功能都有哪些,这些目前都暂时还不明朗。

根据它选定的目标,我们推断“Turla”(及其变种)是由某些民族的国家资助的。美国和英国的读者不要想当然以为这些国家就是“那些国家”。不要忘了我们自己的政府也很乐于趟这摊浑水。

观点 与 责任

这次的发现从情感上、技术上、伦理上,都是一次严重的失利,但它远没有达到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病毒和恶意软件针对桌面自由肆虐的时代。

Turla 并不是那种用户关注的“我想要你的信用卡”病毒,那些病毒往往绑定在一个伪造的软件下载链接中。Turla是一种复杂的、经过巧妙处理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威胁,它时刻都具有着特定的目标(因此它绝不仅仅满足于搜集一些卖萌少女的网站账户密码,sorry 绿茶婊们!)。

卡巴斯基实验室是这样介绍的:

“Linux上的Turla模块是一个链接多个静态库的C/C++可执行文件,这大大增加了它的文件体积。但它并没有着重减小自身的文件体积,而是剥离了自身的符号信息,这样就增加了对它逆向分析的难度。它的功能主要包括隐藏网络通信、远程执行任意命令以及远程管理等等。它的大部分代码都基于公开源码。”

不管它的影响和感染率如何,它的技术优势都将不断给那些号称聪明的专家们留下一个又一个问题,就让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追踪、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吧。

我不是一个计算机安全专家,但我是一个理智的网络脑残粉,要我说,这次事件应该被看做是一个通(jing)报(gao),而并非有些网站所标榜的洪(shi)水(jie)猛(mo)兽(ri)。

在更多细节披露之前,我们都不必恐慌。只需继续计算机领域的安全实践,避免从不信任的网站或PPA源下载运行脚本、app或二进制文件,更不要冒险进入web网络的黑暗领域。

如果你仍然十分担心,你可以前往卡巴斯基的博客查看更多细节,以确定自己是否感染。


via: http://www.omgubuntu.co.uk/2014/12/government-spying-turla-linux-trojan-found

作者:Joey-Elijah Sneddon 译者:Mr小眼儿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过去的十年间,IPv6 本来应该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事实上这种好事并没有降临。由此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大部分人都不了解 IPv6 的一些知识:它是什么,怎么使用,以及,为什么它会存在?

IPv4 and IPv6 Comparison

IPv4 和 IPv6 的区别

IPv4 做错了什么?

自从1981年发布了 RFC 791 标准以来我们就一直在使用 IPv4。在那个时候,电脑又大又贵还不多见,而 IPv4 号称能提供40亿条 IP 地址,在当时看来,这个数字好大好大。不幸的是,这么多的 IP 地址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地址与地址之间存在间隙。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可能有254(2 8-2)条地址,但只使用其中的25条,剩下的229条被空占着,以备将来之需。于是这些空闲着的地址不能服务于真正需要它们的用户,原因就是网络路由规则的限制。最终的结果是在1981年看起来那个好大好大的数字,在2014年看起来变得好小好小。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90年代初指出了这个问题,并提供了两套解决方案:无类型域间选路(CIDR)以及私有IP地址。在 CIDR 出现之前,你只能选择三种网络地址长度:24 位 (共16,777,214个可用地址), 20位 (共1,048,574个可用地址)以及16位 (共65,534个可用地址)。CIDR 出现之后,你可以将一个网络再划分成多个子网。

举个例子,如果你需要5个 IP 地址,你的 ISP 会为你提供一个子网,里面的主机地址长度为3位,也就是说你最多能得到6个地址(LCTT:抛开子网的网络号,3位主机地址长度可以表示0~7共8个地址,但第0个和第7个有特殊用途,不能被用户使用,所以你最多能得到6个地址)。这种方法让 ISP 能尽最大效率分配 IP 地址。“私有地址”这套解决方案的效果是,你可以自己创建一个网络,里面的主机可以访问外网的主机,但外网的主机很难访问到你创建的那个网络上的主机,因为你的网络是私有的、别人不可见的。你可以创建一个非常大的网络,因为你可以使用16,777,214个主机地址,并且你可以将这个网络分割成更小的子网,方便自己管理。

也许你现在正在使用私有地址。看看你自己的 IP 地址,如果这个地址在这些范围内:10.0.0.0 – 10.255.255.255172.16.0.0 – 172.31.255.255192.168.0.0 – 192.168.255.255,就说明你在使用私有地址。这两套方案有效地将“IP 地址用尽”这个灾难延迟了好长时间,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现在我们正面临最终的审判。

IPv4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协议的消息头长度可变。如果数据的路由通过软件来实现,这个问题还好说。但现在路由器功能都是由硬件提供的,处理变长消息头对硬件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个大的路由器需要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数据包,这个时候路由器的负载是非常大的。所以很明显,我们需要固定消息头的长度。

在分配 IP 地址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因特网是美国人发明的(LCTT: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占用了大量 IP 地址)。其他国家只得到了 IP 地址的碎片。我们需要重新定制一个架构,让连续的 IP 地址能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分布,这样一来路由表可以做的更小(LCTT:想想吧,网速肯定更快)。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你听起来可能还不大相信,就是 IPv4 配置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还不好改变。你可能不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你的路由器为你做了这些事情,不用你去操心。但是你的 ISP 对此一直是很头疼的。

下一代因特网需要考虑上述的所有问题。

IPv6 和它的优点

IETF 在1995年12月公布了下一代 IP 地址标准,名字叫 IPv6,为什么不是 IPv5?→\_→ 因为某个错误原因,“版本5”这个编号被其他项目用去了。IPv6 的优点如下:

  • 128位地址长度(共有3.402823669×10³⁸个地址)
  • 其架构下的地址在逻辑上聚合
  • 消息头长度固定
  • 支持自动配置和修改你的网络。

我们一项一项地分析这些特点:

地址

人们谈到 IPv6 时,第一件注意到的事情就是它的地址好多好多。为什么要这么多?因为设计者考虑到地址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必须提供足够多的地址,让用户去挥霍,从而达到一些特殊目的。所以如果你想架设自己的 IPv6 网络,你的 ISP 可以给你分配拥有64位主机地址长度的网络(可以分配1.844674407×10¹⁹台主机),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聚合

有这么多的地址,这些地址可以被稀稀拉拉地分配给主机,从而更高效地路由数据包。算一笔帐啊,你的 ISP 拿到一个80位地址长度的网络空间,其中16位是 ISP 的子网地址,剩下64位分给你作为主机地址。这样一来,你的 ISP 可以分配65,534个子网。

然而,这些地址分配不是一成不变地,如果 ISP 想拥有更多的小子网,完全可以做到(当然,土豪 ISP 可能会要求再来一个80位网络空间)。最高的48位地址是相互独立地,也就是说 ISP 与 ISP 之间虽然可能分到相同地80位网络空间,但是这两个空间是相互隔离的,好处就是一个网络空间里面的地址会聚合在一起。

固定的消息头长度

IPv4 消息头长度可变,但 IPv6 消息头长度被固定为40字节。IPv4 会由于额外的参数导致消息头变长,IPv6 中,如果有额外参数,这些信息会被放到一个紧挨着消息头的地方,不会被路由器处理,当消息到达目的地时,这些额外参数会被软件提取出来。

IPv6 消息头有一个部分叫“flow”,是一个20位伪随机数,用于简化路由器对数据包的路由过程。如果一个数据包存在“flow”,路由器就可以根据这个值作为索引查找路由表,不必慢吞吞地遍历整张路由表来查询路由路径。这个优点使 IPv6 更容易被路由。

自动配置

IPv6 中,当主机开机时,会检查本地网络,看看有没有其他主机使用了自己的 IP 地址。如果地址没有被使用,就接着查询本地的 IPv6 路由器,找到后就向它请求一个 IPv6 地址。然后这台主机就可以连上互联网了 —— 它有自己的 IP 地址,和自己的默认路由器。

如果这台默认路由器宕机,主机就会接着找其他路由器,作为备用路由器。这个功能在 IPv4 协议里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同样地,假如路由器想改变自己的地址,自己改掉就好了。主机会自动搜索路由器,并自动更新路由器地址。路由器会同时保存新老地址,直到所有主机都把自己地路由器地址更新成新地址。

IPv6 自动配置还不是一个完整地解决方案。想要有效地使用互联网,一台主机还需要另外的东西:域名服务器、时间同步服务器、或者还需要一台文件服务器。于是 dhcp6 出现了,提供与 dhcp 一样的服务,唯一的区别是 dhcp6 的机器可以在可路由的状态下启动,一个 dhcp 进程可以为大量网络提供服务。

唯一的大问题

如果 IPv6 真的比 IPv4 好那么多,为什么它还没有被广泛使用起来(Google 在2014年5月份估计 IPv6 的市场占有率为4%)?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服务商想让自己的服务器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提供服务,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部署一个 IPv4 地址。

当然,他们可以同时使用 IPv4 和 IPv6 两套地址,但很少有客户会用到 IPv6,并且你还需要对你的软件做一些小修改来适应 IPv6。另外比较头疼的一点是,很多家庭的路由器压根不支持 IPv6。还有就是 ISP 也不愿意支持 IPv6,我问过我的 ISP 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只有客户明确指出要部署这个时,他们才会用 IPv6。然后我问了现在有多少人有这个需求,答案是:包括我在内,共有1个。

与这种现实状况呈明显对比的是,所有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OS X、Linux 都默认支持 IPv6 好多年了。这些操作系统甚至提供软件让 IPv6 的数据包披上 IPv4 的皮来骗过那些会丢弃 IPv6 数据包的主机,从而达到传输数据的目的。

总结

IPv4 已经为我们服务了好长时间。但是它的缺陷会在不远的将来遭遇不可克服的困难。IPv6 通过改变地址分配规则、简化数据包路由过程、简化首次加入网络时的配置过程等策略,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是,大众在接受和使用 IPv6 的过程中进展缓慢,因为改变代价太大了。好消息是所有操作系统都支持 IPv6,所以当你有一天想做出改变,你的电脑只需要改变一点点东西,就能转到全新的架构体系中去。


via: http://www.tecmint.com/ipv4-and-ipv6-comparison/

作者:Jeff Silverman 译者:bazz2 校对:Mr小眼儿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Linux桌面现在终于发出最强音!

看来Linux在2014年有很多改变,许多用户都表示今年Linux的确有进步,但是仅凭这个就能断定2014年就是"Linux桌面年"吗?

"Linux桌面年"这句话,在过去几年就被传诵得像句颂歌一样,可以说是在试图用一种比较有意义的方式来标记它的发展进程。此类事情目前还没有发生过,在我们的见证下也从无先例,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Linux用户会用这个角度去看待这句话。

大多数软件和硬件领域不太会有这种快速的进步,都以较慢的速度发展,但是对于那些在工业领域有更好眼光的人来说,事情就会变得疯狂。即使有可能,针对某一时刻或某一事件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Linux在几年的过程中还是以指数方式迅速发展成长。

Linux桌面年这句话不可轻言

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人和机构能判定Linux桌面年已经到来或者已经过去,所以我们只能尝试根据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和用户所反映的去推断。有一些人比较保守,改变对他们影响不大,还有一些人则比较激进,永远不知满足。这真的要取决于你的见解了。

点燃这一切的火花似乎就是Linux上的Steam平台,尽管在这变成现实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Linux游戏已经开始有重要的动作了。在任何情况下,Valve都可能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系列复苏事件的催化剂。

在过去的十年里,Linux桌面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在发展,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改变。创新肯定是有的,但是市场份额几乎还是保持不变。无论桌面变得多么酷或Linux相比之前的任何一版多出了多少特点,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原地踏步,包括那些开发商业软件的公司,他们的参与度一直很小,基本上就忽略掉了Linux。

现在,相比过去的十年里,更多的公司表现出了对Linux平台的浓厚兴趣。或许这是一种自然地演变,Valve并没有做什么,但是Linux最终还是达到了一个能被普通用户接受并理解的水平,并不只是因为令人着迷的开源技术。

驱动程序能力强了,游戏工作室就会定期移植游戏,在Linux中我们前所未见的应用和中间件就会开始出现。Linux内核发展达到了难以置信的速度,大多数发行版的安装过程通常都不怎么难,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当有人问你2014年是不是Linux桌面年时,你可以说“是的!”,因为Linux桌面完全统治了2014年。


via: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Was-2014-The-Year-of-Linux-Desktop-467036.shtml

作者:Silviu Stahie 译者:ZTinoZ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