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 下的文章

Linux 与 Mac 用户至少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不太喜欢用 Windows。但除了这点外,二者再也无法达成其他共识,只得分道扬镳。为什么 Mac 用户不选择 Linux 呢?是什么因素致使 Mac 用户做出了这种选择的?

Datamation 就此问题做了一番调查,并试图进行解答。Datamation 的结论是,所有原因都只归结于众多应用及工作流程,而非操作系统的关系:

…某些事例表明,尝试用新应用代替现有应用,并不是很实际 - 对工作流程和整体实用性来说都是如此。但不幸的是,苹果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好。因此,在几乎不可能改变这些事实的情况下,想要拉拢那些 Mac 忠实用户实在是很大的挑战。

不过老实来说,除了 Web 开发者,我还没见过 Mac 用户仅仅为了避免升级到 OS X Yosemite 而 “ en masse”(法语:共同,一起) 尝试变更他们的工作流程。诚然,经历过 Yosemite 更新后 - 考虑过权限的用户应该会发现这方面已经变得非常令人讨厌。并且,OS X 除了在 UI 方面的微小变化,几乎没有改变,针对现有 Mac 用户的核心工作流程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样。

但,我相信 Linux 在未来将会继续保持多样化特点。Linux 会继续成长,但绝不是经过精确计量般得一成不变。

我大体上同意 Datamation 关于应用和工作流程重要性的结论,在选择操作系统时这两方面是必须要考虑顾及的。但我认为对 Mac 用户来说,选择 Mac 有比这两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我相信是不同的心态造就了 Linux 和 Mac 用户,并且我认为这才是为什么 Mac 用户不选择 Linux 的真实原因。

控制权才是 Linux 用户最看重的地方

Linux 用户倾向于控制电脑上的所有细节,他们试图作出一切能做的努力使操作系统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 OS X 以及其他任何苹果的产品。如果你使用了苹果的产品,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只能按照苹果预先设定的模式来使用它们。

对 Mac(以及 iOS)用户来说这没什么,因为他们似乎并不在乎生活在苹果那围墙高筑的花园里,仅仅使用那些苹果给予他们的标准和选择。但这对绝大多数 Linux 用户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Linux 的新用户通常来自 Windows,正是从那里,他们开始厌恶那些告诉他们什么才叫操作系统,并试图限制操作系统权限的东西。

自从他们尝到使用自由的 Linux 系统所带来的甜头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回到苹果或者微软的监牢里去了。即使在他们死后,把 Linux 从他们那冰冷僵硬的手指中撬出来,他们也不会接受苹果和微软为他们定制的操作系统。

但绝大部分 Mac 用户不会有这样的意志和决心。对他们来说当苹果升级 OS X 时放弃他们现有的习惯方式是非常容易的。在苹果那围墙高筑的花园里,即使他们不满意苹果的变化,他们也会迅速地接受。

因此,对控制权的渴望是 Mac 用户与 Linux 用户的最大不同。但我并未把它视为一个问题,尽管这反映出使用电脑的两类用户截然不同的态度。

Mac 用户离不开苹果的技术支持

Linux 用户与 Mac 用户的区别也体现在 Linux 用户并不介意亲自维护自己的电脑。虽然维护电脑及控制操作系统都是很大的责任,但 Linux 用户还是愿意独自承担,愿意通过自己的力量使他们的系统工作得更棒更有效率,并且深入了解操作系统是每一位 Linux 用户都乐衷的事情。

当 Linux 用户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迅速地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如果这不奏效的话,他们会在网上搜索其他Linux用户的解决方案,并不断进行尝试,直到问题解决。

但 Mac 用户却不大会这样。这也许是为什么苹果零售店如此火爆、为什么如此多的 Mac 用户在拿到新 Mac 的时候会选择购买苹果维护服务的原因。Mac 用户会很轻易得带着 TA 的电脑去苹果零售店,走进天才吧并要求苹果的工作人员为其查看和修复电脑。

绝大多数 Linux 用户连想都不会想这种事情。谁会愿意让一个你都不认识的家伙碰你的电脑并维修它呢?

因此对 Mac 用户来说,很难抛弃过去可以从苹果那里得到的技术支持,转而使用 Linux。这种选择会令某些 Mac 用户觉得自己的电脑将变得非常脆弱、容易被攻击,他们如同离开母亲怀抱的婴儿般充满了无助感。

Mac 用户喜爱苹果的硬件

Datamation 发表的文章中主要研究了软件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硬件因素同样对 Mac 用户有很大影响。绝大部分 Mac 用户非常喜爱苹果的硬件。TA 们购买 Mac 并不仅仅是为了 OS X。苹果那精美的工艺设计也是 Mac 用户购买时着重考虑的一点。Mac 用户愿意支付高价购买电脑,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绝对是物有所值的。

另一方面,Linux 用户似乎并不会考虑这些东西。我认为他们更关注电脑的花费,而不太在意电脑的外观和设计。对他们来说,花费最少的金钱来获取尽可能好的硬件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并不像 Mac 用户一样热衷于电脑的外观,因此这一点并不是他们在购买电脑时考虑的地方。

我认为对于硬件的两种不同观点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这仅仅和用户的不同需求有关,仅仅会在他们购买电脑时影响他们,或者对某些 Linux 用户来说只是因为他们想要自己组装电脑而已。两种观点只是因为出发点不同、对于电脑的真正价值体现所在之处的理解不同罢了。

当然在 Mac 上运行 Linux 是可能的,直接运行或者间接地通过虚拟机运行。因此真心喜欢苹果硬件的 Mac 用户是可以选择在 Mac 上安装 Linux 的。

Linux 发行版太多了不知道选哪个?

另一个让 Mac 用户无法选择 Linux 的原因是:要从众多 Linux 发行版当中选择一个实在是太困难了。在大多数 Linuxer 并不抗拒的多元化发行版时代,没有相关知识的 Mac 用户会对如何选择感到十分困惑。

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Mac 用户可以学习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发行版。但在短时间内,尤其是长时期得使用 OS X 之后,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不认为这个问题是无法克服的,但却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

当然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资源,推荐参考 DistroWatch 还有我们的博客 Desktop Linux Reviews,这都有助于 Mac 用户找到适合的 Linux 发行版。再说一条,网上有很多诸如“最好的 Linux 发行版”等类似的文章,当 Mac 用户想要寻找适合自己使用的发行版时可以参考一下。

但有苹果顾客购买 Mac 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苹果硬件软件协调统一起来的简便性和易用性。所以我不确定有多少 Mac 用户愿意花费时间找出适合自己的 Linux 发行版。也许是否要使用 Linux 确实会令TA们考虑一阵子了。

Mac 用户是苹果,Linux 用户是橘子

Mac 用户与 Linux 用户分道扬镳我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妥。我认为我们只是在谈论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群,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两类人群都在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使用操作系统和软件。让 Mac 用户和 Linux 用户各自沉浸在 OS X 和 Linux 中吧,希望他们都能高兴,都能对自己的电脑满意。

也许 Mac 用户会偶然走入 Linux 的世界并开始转向 Linux,但我认为绝大多数时候,两类人都愿意呆在不同的世界并不与对方接触。通常来说我并不会随意比较二者,尤其是你已经自己拿定主意的时候,况且这只不过是选苹果还是选橘子的问题罢了。


via: http://jimlynch.com/linux-articles/why-mac-users-dont-switch-to-linux/

作者:Jim Lynch 译者:Stevearzh 校对:Caroline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Docker - 迄今为止发生的那些事情

Docker 是一个专为 Linux 容器而设计的工具集,用于‘构建、交付和运行’分布式应用。它最初是 DotCloud 的一个开源项目,于2013年3月发布。这个项目越来越受欢迎,以至于 DotCloud 公司都更名为 Docker 公司(并最终出售了原有的 PaaS 业务)。Docker 1.0是在2014年6月发布的,而且延续了之前每月更新一个版本的传统。

Docker 1.0版本的发布标志着 Docker 公司认为该平台已经充分成熟,足以用于生产环境中(由该公司与合作伙伴提供付费支持选择)。每个月发布的更新表明该项目正在迅速发展,比如增添一些新特性、解决一些他们发现的问题。该项目已经成功地分离了‘运行’和‘交付’两件事,所以来自任何版本的 Docker 镜像源都可以与其它版本共同使用(具备向前和向后兼容的特性),这为 Docker 应对快速变化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Docker 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之一可能会被很多人看做是炒作,但是也是由其坚实的基础所决定的。Docker 的影响力已经得到整个行业许多大企业的支持,包括亚马逊, Canonical 公司, CenturyLink, 谷歌, IBM, 微软, New Relic, Pivotal, 红帽和 VMware。这使得只要有 Linux 的地方,Docker 就可以无处不在。除了这些鼎鼎有名的大公司以外,许多初创公司也在围绕着 Docker 发展,或者改变他们的发展方向来与 Docker 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些合作伙伴们(无论大或小)都将帮助推动 Docker 核心项目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快速发展。

Docker 技术简要综述

Docker 利用 Linux 的一些内核机制例如 cGroups、命名空间和 SElinux 来实现容器之间的隔离。起初 Docker 只是 LXC 容器管理器子系统的前端,但是在 0.9 版本中引入了 libcontainer,这是一个原生的 go 语言库,提供了用户空间和内核之间的接口。

容器是基于 AUFS 这样的联合文件系统的,它允许跨多个容器共享组件,如操作系统镜像和已安装的相关库。这种文件系统的分层方法也被 Dockerfile 的 DevOps 工具所利用,这些工具能够缓存成功完成的操作。这就省下了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依赖包的时间,极大地加速测试周期。另外,在容器之间的共享库也能够减少内存的占用。

一个容器是从一个镜像开始运行的,它可以来自本地创建,本地缓存,或者从一个注册库(registry)下载。Docker 公司运营的 Docker Hub 公有注册库,为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提供了官方仓库存储。各个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在 docker Hub 上发布的镜像的公有库,也可以注册成私有仓库。由于上传的镜像可以包含几乎任何内容,所以 Docker 提供了一种自动构建工具(以往称为“可信构建”),镜像可以从一种称之为 Dockerfile 的镜像内容清单构建而成。

容器 vs. 虚拟机

容器会比虚拟机更高效,因为它们能够分享一个内核和分享应用程序库。相比虚拟机系统,这也将使得 Docker 使用的内存更小,即便虚拟机利用了内存超量使用的技术。部署容器时共享底层的镜像层也可以减少存储占用。IBM 的 Boden Russel 已经做了一些基准测试来说明两者之间的不同。

相比虚拟机系统,容器具有较低系统开销的优势,所以在容器中,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将会等效于在同样的应用程序在虚拟机中运行,甚至效果更佳。IBM 的一个研究团队已经发表了一本名为[虚拟机与 Linux 容器的性能比较]的文章11

容器只是在隔离特性上要比虚拟机逊色。虚拟机可以利用如 Intel 的 VT-d 和 VT-x 技术的 ring-1 硬件隔离技术。这种隔离可以防止虚拟机突破和彼此交互。而容器至今还没有任何形式的硬件隔离,这使它容易受到攻击。一个称为 Shocker 的概念攻击验证表明,在 Docker 1.0 之前的版本是存在这种脆弱性的。尽管 Docker 1.0 修复了许多由 Shocker 漏洞带来的较为严重的问题,Docker 的 CTO Solomon Hykes 仍然,“当我们可以放心宣称 Docker 的开箱即用是安全的,即便是不可信的 uid0 程序(超级用户权限程序),我们将会很明确地告诉大家。”Hykes 的声明承认,其漏洞及相关的风险依旧存在,所以在容器成为受信任的工具之前将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对于许多用户案例而言,在容器和虚拟机之间二者选择其一是种错误的二分法。Docker 同样可以在虚拟机中工作的很好,这让它可以用在现有的虚拟基础措施、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中。同样也可以在容器里跑虚拟机,这也类似于谷歌在其云平台的使用方式。像 IaaS 服务这样普遍可用的基础设施,能够即时提供所需的虚拟机,可以预期容器与虚拟机一起使用的情景将会在数年后出现。容器管理和虚拟机技术也有可能被集成到一起提供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这样,一个硬件信任锚微虚拟化所支撑的 libcontainer 容器,可与前端 Docker 工具链和生态系统整合,而使用提供更好隔离性的不同后端。微虚拟化(例如 Bromium 的 vSentry 和 VMware 的 Project Fargo)已经用于在桌面环境中以提供基于硬件的应用程序隔离,所以类似的方法也可以用于 libcontainer,作为 Linux内核中的容器机制的替代技术。

‘容器化’ 的应用程序

几乎所有 Linux 应用程序都可以在 Docker 容器中运行,并没有编程语言或框架的限制。唯一的实际限制是以操作系统的角度来允许容器做什么。即使如此,也可以在特权模式下运行容器,从而大大减少了限制(与之对应的是容器中的应用程序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损坏主机操作系统)。

容器都是从镜像开始运行的,而镜像也可以从运行中的容器获取。本质上说,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应用程序放到容器中,分别是手动构建和 Dockerfile。

手动构建

手动构建从启动一个基础的操作系统镜像开始,然后在交互式终端中用你所选的 Linux 提供的包管理器安装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Zef Hemel 在‘使用 Linux 容器来支持便携式应用程序部署’的文章中讲述了他部署的过程。一旦应用程序被安装之后,容器就可以被推送至注册库(例如Docker Hub)或者导出为一个tar文件。

Dockerfile

Dockerfile 是一个用于构建 Docker 容器的脚本化系统。每一个 Dockerfile 定义了开始的基础镜像,以及一系列在容器中运行的命令或者一些被添加到容器中的文件。Dockerfile 也可以指定对外的端口和当前工作目录,以及容器启动时默认执行的命令。用 Dockerfile 构建的容器可以像手工构建的镜像一样推送或导出。Dockerfile 也可以用于 Docker Hub 的自动构建系统,即在 Docker 公司的控制下从头构建,并且该镜像的源代码是任何需要使用它的人可见的。

单进程?

无论镜像是手动构建还是通过 Dockerfile 构建,有一个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当容器启动时仅启动一个进程。对于一个单一用途的容器,例如运行一个应用服务器,运行一个单一的进程不是一个问题(有些关于容器应该只有一个单独的进程的争议)。对于一些容器需要启动多个进程的情况,必须先启动 supervisor 进程,才能生成其它内部所需的进程。由于容器内没有初始化系统,所以任何依赖于 systemd、upstart 或类似初始化系统的东西不修改是无法工作的。

容器和微服务

全面介绍使用微服务结构体系的原理和好处已经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范畴(在 InfoQ eMag: Microservices 有全面阐述)。然而容器是绑定和部署微服务实例的捷径。

大规模微服务部署的多数案例都是部署在虚拟机上,容器只是用于较小规模的部署上。容器具有共享操作系统和公用库的的内存和硬盘存储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它可以非常有效的并行部署多个版本的服务。

连接容器

一些小的应用程序适合放在单独的容器中,但在许多案例中应用程序需要分布在多个容器中。Docker 的成功包括催生了一连串新的应用程序组合工具、编制工具及平台作为服务(PaaS)的实现。在这些努力的背后,是希望简化从一组相互连接的容器来创建应用的过程。很多工具也在扩展、容错、性能管理以及对已部署资产进行版本控制方面提供了帮助。

连通性

Docker 的网络功能是相当原始的。在同一主机,容器内的服务可以互相访问,而且 Docker 也可以通过端口映射到主机操作系统,使服务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官方支持的提供连接能力的库叫做 libchan,这是一个提供给 Go 语言的网络服务库,类似于channels。在 libchan 找到进入应用的方法之前,第三方应用仍然有很大空间可提供配套的网络服务。例如,Flocker 已经采取了基于代理的方法使服务实现跨主机(以及底层存储)的移植。

合成

Docker 本身拥有把容器连接在一起的机制,与元数据相关的依赖项可以被传递到相依赖的容器中,并用于环境变量和主机入口。如 Figgeard 这样的应用合成工具可以在单一文件中展示出这种依赖关系图,这样多个容器就可以汇聚成一个连贯的系统。CenturyLink 公司的 Panamax 合成工具类似 Fig 和 geard 的底层实现方法,但新增了一些基于 web 的用户接口,并直接与 GitHub 相结合,以便于应用程序分享。

编制

Decking、New Relic 公司的 Centurion 和谷歌公司的 Kubernetes 这样的编制系统都是旨在协助容器的部署和管理其生命周期系统。也有许多 Apache Mesos (特别是 [Marathon(马拉松式)持续运行很久的框架])的案例(例如Mesosphere)已经被用于配合 Docker 一起使用。通过为应用程序与底层基础架构之间(例如传递 CPU 核数和内存的需求)提供一个抽象的模型,编制工具提供了两者的解耦,简化了应用程序开发和数据中心操作。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编制系统,因为许多来自内部系统的以前开发的用于大规模容器部署的工具浮现出来了;如 Kubernetes 是基于谷歌的 Omega 系统的,Omega 是用于管理遍布谷歌云环境中容器的系统。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成工具和编制工具的功能存在重叠,但这也是它们之间互补的一种方式。例如 Fig 可以被用于描述容器间如何实现功能交互,而 Kubernetes pods(容器组)可用于提供监控和扩展。

平台(即服务)

有一些 Docker 原生的 PaaS 服务实现,例如 DeisFlynn 已经显现出 Linux 容器在开发上的的灵活性(而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给出一套语言和框架)。其它平台,例如 CloudFoundry、OpenShift 和 Apcera Continuum 都已经采取将 Docker 基础功能融入其现有的系统的技术路线,这样基于 Docker 镜像(或者基于 Dockerfile)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与之前用支持的语言和框架的开发的应用一同部署和管理。

所有的云

由于 Docker 能够运行在任何正常更新内核的 Linux 虚拟机中,它几乎可以用在所有提供 IaaS 服务的云上。大多数的主流云厂商已经宣布提供对 Docker 及其生态系统的支持。

亚马逊已经把 Docker 引入它们的 Elastic Beanstalk 系统(这是在底层 IaaS 上的一个编制系统)。谷歌使 Docker 成为了“可管理的 VM”,它提供了GAE PaaS 和GCE IaaS 之间的中转站。微软和 IBM 也都已经宣布了基于 Kubernetes 的服务,这样可以在它们的云上部署和管理多容器应用程序。

为了给现有种类繁多的后端提供可用的一致接口,Docker 团队已经引进 libswarm, 它可以集成于众多的云和资源管理系统。Libswarm 所阐明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切换服务来源避免被特定供应商套牢”。这是通过呈现一组一致的服务(与API相关联的)来完成的,该服务会通过特定的后端服务所实现。例如 Docker 服务器将支持本地 Docker 命令行工具的 Docker 远程 API 调用,这样就可以管理一组服务供应商的容器了。

基于 Docker 的新服务类型仍在起步阶段。总部位于伦敦的 Orchard 实验室提供了 Docker 的托管服务,但是 Docker 公司表示,收购 Orchard 后,其相关服务不会置于优先位置。Docker 公司也出售了之前 DotCloud 的PaaS 业务给 cloudControl。基于更早的容器管理系统的服务例如 OpenVZ 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Docker 需要向主机托管商们证明其价值。

Docker 及其发行版

Docker 已经成为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例如 Ubuntu、Red Hat 企业版(RHEL)和 CentOS 的一个标准功能。遗憾的是这些发行版的步调和 Docker 项目并不一致,所以在发布版中找到的版本总是远远落后于最新版本。例如 Ubuntu 14.04 版本中的版本是 Docker 0.9.1,而当 Ubuntu 升级至 14.04.1 时 Docker 版本并没有随之升级(此时 Docker 已经升至 1.1.2 版本)。在发行版的软件仓库中还有一个名字空间的冲突,因为 “Docker” 也是 KDE 系统托盘的名字;所以在 Ubuntu 14.04 版本中相关安装包的名字和命令行工具都是使用“Docker.io”的名字。

在企业级 Linux 的世界中,情况也并没有因此而不同。CentOS 7 中的 Docker 版本是 0.11.1,这是 Docker 公司宣布准备发行 Docker 1.0 产品版本之前的开发版。Linux 发行版用户如果希望使用最新版本以保障其稳定、性能和安全,那么最好地按照 Docker 的安装说明进行,使用 Docker 公司的所提供的软件库而不是采用发行版的。

Docker 的到来也催生了新的 Linux 发行版,如 CoreOS 和红帽的 Project Atomic,它们被设计为能运行容器的最小环境。这些发布版相比传统的发行版,带着更新的内核及 Docker 版本,对内存的使用和硬盘占用率也更低。新发行版也配备了用于大型部署的新工具,例如 fleet(一个分布式初始化系统)和etcd(用于元数据管理)。这些发行版也有新的自我更新机制,以便可以使用最新的内核和 Docker。这也意味着使用 Docker 的影响之一是它抛开了对发行版和相关的包管理解决方案的关注,而对 Linux 内核(及使用它的 Docker 子系统)更加关注。

这些新发行版也许是运行 Docker 的最好方式,但是传统的发行版和它们的包管理器对容器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Docker Hub 托管的官方镜像有 Debian、Ubuntu 和 CentOS,以及一个‘半官方’的 Fedora 镜像库。RHEL 镜像在Docker Hub 中不可用,因为它是 Red Hat 直接发布的。这意味着在 Docker Hub 的自动构建机制仅仅用于那些纯开源发行版下(并愿意信任那些源于 Docker 公司团队提供的基础镜像)。

Docker Hub 集成了如 Git Hub 和 Bitbucket 这样源代码控制系统来自动构建包管理器,用于管理构建过程中创建的构建规范(在Dockerfile中)和生成的镜像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过程的不确定结果并非是 Docker 的特定问题——而与软件包管理器如何工作有关。今天构建完成的是一个版本,明天构建的可能就是更新的版本,这就是为什么软件包管理器需要升级的原因。容器抽象(较少关注容器中的内容)以及容器扩展(因为轻量级资源利用率)有可能让这种不确定性成为 Docker 的痛点。

Docker 的未来

Docker 公司对核心功能(libcontainer),跨服务管理(libswarm) 和容器间的信息传递(libchan)的发展上提出了明确的路线。与此同时,该公司已经表明愿意收购 Orchard 实验室,将其纳入自身生态系统。然而 Docker 不仅仅是 Docker 公司的,这个项目的贡献者也来自许多大牌贡献者,其中不乏像谷歌、IBM 和 Red Hat 这样的大公司。在仁慈独裁者、CTO Solomon Hykes 掌舵的形势下,为公司和项目明确了技术领导关系。在前18个月的项目中通过成果输出展现了其快速行动的能力,而且这种趋势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许多投资者正在寻找10年前 VMware 公司的 ESX/vSphere 平台的特征矩阵,并试图找出虚拟机的普及而带动的企业预期和当前 Docker 生态系统两者的距离(和机会)。目前 Docker 生态系统正缺乏类似网络、存储和(对于容器的内容的)细粒度版本管理,这些都为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虚拟机和容器(Docker 的“运行”部分)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而关注点将会转移到“构建”和“交付”方面。这些变化将会使“Docker发生什么?”变得不如“Docker将会给IT产业带来什么?”那么重要了。


via: http://www.infoq.com/articles/docker-future

作者:Chris Swan 译者:disylee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在 2014 年的完胜后,接下来会如何?

新年伊始,习惯上都是回顾已经走过的一年。但只要一直关注我们,就会很容易获得过去一年的总结:开源已经全胜。让我们从头开始说起吧:

超级计算机: Linux 在超级计算机系统 500 强的名单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本身就令其它操作系统很尴尬。2014年11月的数据显示前500系统中的485个系统都在运行着 Linux 的发布系统,而仅仅只有一台运行着 Windows 系统。如果您看看所用的处理器数量,这数据更是让人惊叹。截止到目前,运行 Linux 系统的处理器有 22,851,693 个之多,而 windows 系统仅仅只有 30,720。这意味着什么?Linux 不仅仅是占据主导地位,在大型系统中已经是绝对的霸主了。

云计算: 去年, Linux 基金会撰写了一个有趣的报告,是关于大公司在云端使用 Linux 的情况的。它发现 75% 的大公司在使用 Linux 系统作为他们的主要平台,相对的使用 Windows 系统的只占 23%。因为需要考虑云端和非云端的因素,它们已经混淆在一起了,所以很难把这比例对应到真实的市场份额里。但是,鉴于当前云计算的流行度,可以很确定的说明 Linux 使用的高速增长。事实上,同样的调查发现,在云端的 Linux 部署率已经从 45% 增长到 79%,而对于 Windows 来说已经从 45% 下降到 36%。当然了,某些人可能认为 Linux 基金会在这块上并不是完全公正无私的,但即使是有私心或是因统计的不确定性而有失公允,事情也正朝着预料的正确方向迈进。

Web 服务器: 开源已经统治这个行业近20年 - 取得了一份很惊人的成绩。然而,最近在市场份额上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动:一点就是,在 Web 服务器的总计数上,微软的 IIS 服务已经超越了 Apache 服务。但正如 Netcraft 公司其最近的分析解释所说的那样,这儿还有很多令人大饱眼福的地方呢:

这是网站总数持续大幅回落以来的第二个月,从一月份以来,本月达到了最低点。与十一月份情况一样,损失的仅仅只是集中在一小部分的主机提供商中,只占了5200万主机名数的十大点。这点损失相比于激活的站点和网站来说不是一个数据级的,所以造不成什么影响,但激活的这些站点大部分都是广告类的链接页面池,基本上没有原创的内容。大多数这些站点都是运行在微软的 IIS 服务器上的,所以在2014年7月份的调查中 IIS 的使用数就超过了 Apache。然而,近期跌势已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到 29.8%,现在已经低于Apache 10个百分点了。

这表明,微软的所谓“激增”更多的是表象,而事实并非如此,它的大多数增加都是基于没什么有用内容的链接页面池。事实上,Netcraft公司的关于活动网站的数据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的图表:Apache 拥有 50.57% 的市场份额,nginx 的是 14.73% 位居第二;微软的 IIS 很无力,占到了相当微弱的 11.72%。这意味着在活跃 Web 服务器市场上开源大约有65%的份额 - 虽然没有超级计算机那么高的水平,但也还不错。

移动设备系统. 目前,开源的大军主要是 Andriod 为基础在不断高歌猛进。最新数据表明,在2014年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Andriod 设备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 81.4% 上升到了 83.6%。苹果的从去年同期的 13.4% 下降到 12.3%。对于平板电脑来说,Android 平板遵循同样的轨迹:在2014年第二季度,Android 平板的占有率达到全球平板电脑的销量的75%左右,而苹果的只有25%。

嵌入式系统: 虽然很难量化 Linux 在的重要的嵌入式系统市场的市场份额,但来一个自 2013 年的研究数字表明,按规划,大约一半的嵌入式系统将会采用 Linux。

物联网: 在很多方面上可以把它们简单的认为是嵌入式系统的另外一个化身,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被设计为一直在线的。虽然现在谈论它的市场份额还有点为时过早,但如我在讨论栏目里说的,AllSeen 的物联网开源框架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他们所缺少的也最引入注目的事情只是还没有任何可信任的闭源项目对手。因此,很有可能物联网将会通过开源的方式来达到 Linux 在超级计算机中的占有率这样的水平。

当然了,这个阶段的成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将何去何从?鉴于开源将会使很多成功的行业达到饱和点,想必唯一的办法就是下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建议浏览下 Christopher Kelty 于2013年写的一篇供同行参阅、发人深省的文章,有个耐人寻味的标题“天下没有免费的软件”。下面是他的开头段:

自由软件并不存在。在我写了一整本书后,我莫名的忧伤。但这也是我写进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由软件和与它一体两面的开源正在不断的变化着。它并不是一直持续不变的,不稳定、不固定、不持久,这正是它的特色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无论2014年带给我们多少惊人的免费软件,我们也确信2015年会更多更丰富,因为进化是永无止境的。


via: http://www.computerworlduk.com/blogs/open-enterprise/open-source-has-won-3592314/

作者:lyn Moody 译者:runningwater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最近使用Docker下载“官方”容器镜像的时候,我发现这样一句话:

ubuntu:14.04: The image you are pulling has been verified (您所拉取的镜像已经经过验证)

起初我以为这条信息引自Docker大力推广的镜像签名系统,因此也就没有继续跟进。后来,研究加密摘要系统的时候——Docker用这套系统来对镜像进行安全加固——我才有机会更深入的发现,逻辑上整个与镜像安全相关的部分具有一系列系统性问题。

Docker所报告的,一个已下载的镜像经过“验证”,它基于的仅仅是一个标记清单(signed manifest),而Docker却从未据此清单对镜像的校验和进行验证。一名攻击者以此可以提供任意所谓具有标记清单的镜像。一系列严重漏洞的大门就此敞开。

镜像经由HTTPS服务器下载后,通过一个未加密的管道流进入Docker守护进程:

[decompress] -> [tarsum] -> [unpack]

这条管道的性能没有问题,但是却完全没有经过加密。不可信的输入在签名验证之前是不应当进入管道的。不幸的是,Docker在上面处理镜像的三个步骤中,都没有对校验和进行验证。

然而,不论Docker如何声明,实际上镜像的校验和(Checksum)从未经过校验。下面是Docker与镜像校验和的验证相关的代码片段,即使我提交了校验和不匹配的镜像,都无法触发警告信息。

if img.Checksum != "" && img.Checksum != checksum {
  log.Warnf("image layer checksum mismatch: computed %q,
             expected %q", checksum, img.Checksum)
}

不安全的处理管道

解压缩

Docker支持三种压缩算法:gzip、bzip2和xz。前两种使用Go的标准库实现,是内存安全(memory-safe)的,因此这里我预计的攻击类型应该是拒绝服务类的攻击,包括CPU和内存使用上的当机或过载等等。

第三种压缩算法,xz,比较有意思。因为没有现成的Go实现,Docker 通过执行(exec)xz二进制命令来实现解压缩。

xz二进制程序来自于XZ Utils项目,由大概2万行C代码生成而来。而C语言不是一门内存安全的语言。这意味着C程序的恶意输入,在这里也就是Docker镜像的XZ Utils解包程序,潜在地存在可能会执行任意代码的风险。

Docker以root权限运行 xz 命令,更加恶化了这一潜在威胁。这意味着如果在xz中出现了一个漏洞,对docker pull命令的调用就会导致用户整个系统的完全沦陷。

Tarsum

对tarsum的使用,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是最大的败笔。为了得到任意一个加密tar文件的准确校验和,Docker先对tar文件进行解密,然后求出特定部分的哈希值,同时排除剩余的部分,而这些步骤的顺序都是固定的

由于其生成校验和的步骤固定,它解码不可信数据的过程就有可能被设计成攻破tarsum的代码。这里潜在的攻击既包括拒绝服务攻击,还有逻辑上的漏洞攻击,可能导致文件被感染、忽略、进程被篡改、植入等等,这一切攻击的同时,校验和可能都是不变的。

解包

解包的过程包括tar解码和生成硬盘上的文件。这一过程尤其危险,因为在解包写入硬盘的过程中有另外三个已报告的漏洞

任何情形下未经验证的数据都不应当解包后直接写入硬盘。

libtrust

Docker的工具包libtrust,号称“通过一个分布式的信任图表进行认证和访问控制”。很不幸,对此官方没有任何具体的说明,看起来它好像是实现了一些javascript对象标记和加密规格以及其他一些未说明的算法。

使用libtrust下载一个清单经过签名和认证的镜像,就可以触发下面这条不准确的信息(说不准确,是因为事实上它验证的只是清单,并非真正的镜像):

ubuntu:14.04: The image you are pulling has been verified(您所拉取的镜像已经经过验证)

目前只有Docker公司“官方”发布的镜像清单使用了这套签名系统,但是上次我参加Docker管理咨询委员会的会议讨论时,我所理解的是,Docker公司正计划在未来扩大部署这套系统。他们的目标是以Docker公司为中心,控制一个认证授权机构,对镜像进行签名和(或)客户认证。

我试图从Docker的代码中找到签名秘钥,但是没找到。好像它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把密钥嵌在二进制代码中,而是在每次镜像下载前,由Docker守护进程通过HTTPS从CDN远程获取。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方案,有无数种攻击手段可能会将可信密钥替换成恶意密钥。这些攻击包括但不限于:CDN供应商出问题、CDN初始密钥出现问题、客户端下载时的中间人攻击等等。

补救

研究结束前,我报告了一些在tarsum系统中发现的问题,但是截至目前我报告的这些问题仍然没有修复。

要改进Docker镜像下载系统的安全问题,我认为应当有以下措施:

摒弃tarsum并且真正对镜像本身进行验证

出于安全原因tarsum应当被摒弃,同时,镜像在完整下载后、其他步骤开始前,就对镜像的加密签名进行验证。

添加权限隔离

镜像的处理过程中涉及到解压缩或解包的步骤必须在隔离的进程(容器?)中进行,即只给予其操作所需的最小权限。任何场景下都不应当使用root运行xz这样的解压缩工具。

替换 libtrust

应当用更新框架(The Update Framework)替换掉libtrust,这是专门设计用来解决软件二进制签名此类实际问题的。其威胁模型非常全方位,能够解决libtrust中未曾考虑到的诸多问题,目前已经有了完整的说明文档。除了已有的Python实现,我已经开始着手用Go语言实现的工作,也欢迎大家的贡献。

作为将更新框架加入Docker的一部分,还应当加入一个本地密钥存储池,将root密钥与registry的地址进行映射,这样用户就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签名密钥,而不必使用Docker公司的了。

我注意到使用非Docker公司官方的第三方仓库往往会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用户体验。Docker也会将第三方的仓库内容降为二等地位来看待,即使不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问题,还是一个终端用户的安全问题。针对第三方仓库的全方位、去中心化的安全模型既必须又迫切。我希望Docker公司在重新设计他们的安全模型和镜像认证系统时能采纳这一点。

结论

Docker用户应当意识到负责下载镜像的代码是非常不安全的。用户们应当只下载那些出处没有问题的镜像。目前,这里的“没有问题”并包括Docker公司的“可信(trusted)”镜像,例如官方的Ubuntu和其他基础镜像。

最好的选择就是在本地屏蔽 index.docker.io,然后使用docker load命令在导入Docker之前手动下载镜像并对其进行验证。Red Hat的安全博客有一篇很好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感谢Lewis Marshall指出tarsum从未真正验证。

参考


via: https://titanous.com/posts/docker-insecurity

作者:titanous 译者:Mr小眼儿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2014年已经过去,现在正是盘点2014年Linux大事件的时候。整整一年,我们关注了有关Linux和开源的一些好事,坏事和丑事。让我们来快速回顾一下2014对于Linux是怎样的一年。

好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在2014年对于Linux爱好者发生了什么有积极意义的事。

Linux上的Netflix

从使用Wine到使用Chrome的测试功能,为了能让Netflix能在Linux上工作,Linux用户曾尝试了各种方法。好消息是Netflix终于在2014年带来了Linux的本地支持。这让所有能使用Netflix的地区的Linux用户的脸上浮现出了微笑。不过,想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使用Netflix(或其他官方授权使用Netflix的国家之外)的人还是得靠其他的方法。

欧洲国家采用开源/Linux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归功于经济滑坡,但是Linux和开源的采用已经俘虏了欧洲各大城市。我说的可不是个人用户,而是政府和各个官方机构。一整年我们都在听到这样的消息:法国意大利各大城市如何通过改用Linux和开源办公软件节省了数百万欧元。而且这个趋势并没有仅限于意大利和法国,在西班牙、瑞士德国也能见到。

Windows 10从Linux获得灵感

即将发行的微软的旗舰操作系统Windows,将被称为Windows 10(没有Windows 9)。并且Windows 10将拥有一大堆的新特性。但是这些“新特性”只在微软的世界里是新的,而且大多是这些新特性已经在Linux的世界里存在了数年。看看这些Windows 10从Linux复制的特性

坏事

Linux在2014年并不是一帆风顺。某些事件的发生败坏了Linux/开源的形象。

Heartbleed 心血漏洞

在今年的四月份,检测到OpenSSL有一个缺陷。这个漏洞被命名为Heartbleed心血漏洞。他影响了包括Facebook和Google在内的50多万个“安全”网站。这项漏洞可以真正的允许任何人读取系统的内存,并能因此给予用于加密数据流的密匙的访问权限。xkcd上的漫画以更简单的方式解释了心血漏洞。自然,这个漏洞在OpenSSL的更新中被修复了。

Shellshock 破壳漏洞

好像有个心血漏洞还不够似的,在Bash里的一个缺陷更严重的震撼了Linux世界。这个漏洞被命名为Shellshock 破壳漏洞。这个漏洞把Linux往远程攻击的危险深渊又推了一把。这项漏洞是通过黑客的DDoS攻击暴露出来的。升级一下Bash版本应该能修复这个问题。

Ubuntu Phone和Steam控制台

一个又一个的承诺,一次又一次的期望。但是即使在2014年也没人看见Ubuntu Phone或是Steam游戏控制台。围绕Ubuntu Phone产生了很多激烈的讨论。从2014年二月发行推到九月又推到十二月,(谢天谢地)终于有可能在2015年二月发行。但是Steam控制台还是没有消息。想了解更多请读Ubuntu Phone说明书,价格和发行日期

丑事

是否采用 systemd 的争论变得让人羞耻。

systemd大论战

用init还是systemd的争吵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在2014年当systemd准备在包括Debian, Ubuntu, OpenSUSE, Arch Linux 和 Fedora几个主流Linux分布中替代init时,事情变得不知廉耻了起来。它是如此的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它已经不限于boycottsystemd.org这类网站了。Lennart Poettering(systemd的首席开发人员及作者)在一条Google Plus状态上声明,说那些反对systemd的人在“收集比特币来雇杀手杀他”。Lennart还声称开源社区“是个恶心得不能待的地方”。人们吵得越来越离谱以至于把Debian分裂成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称为Devuan

还有诡异的事

伴随着好事、坏事和丑事而来得是诡异的事,而且没谁能比微软更诡异。

微软爱Linux

是的,你没看错。微软爱Linux。同为微软CEO,Steve Ballmer曾说Linux是毒瘤。当新CEO,Satya Nadella宣称微软爱Linux时,我们透过微软向Linux和开源的靠近,看到了领导层的改变。这份对Linux的爱实际上是微软试图让Azure成为更好的云平台。为了达成这项目标,需要虚拟化Hyper-V(Azure核心),以便同Linux一起运行。这个绝境让微软成为Linux内核的第五大贡献者


via: http://itsfoss.com/biggest-linux-stories-2014/

作者:Abhishek 译者:H-mudcup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Linux用户不了解一点开源硬件制造相关的事情,他们就会经常陷入失望的情绪中。

商业软件和自由软件已经互相纠缠很多年了,但是这俩经常误解对方。这并不奇怪 -- 对一方来说是生意,而另一方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这种误解会给人带来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值得花精力去揭露这里面的内幕。

一个逐渐普遍的现象:对开源硬件的不断尝试,不管是Canonical,Jolla,MakePlayLive,或者其他公司。无论是评论员或是终端用户,通常自由软件用户都会为新的硬件平台发布表现出过分的狂热,然后因为不断延期有所醒悟,直到最终放弃整个产品。

这是一个没有人获益的怪圈,而且常常滋生出不信任 - 都是因为一般的Linux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些新闻背后发生的事情。

我个人对于把产品推向市场的经验很有限。但是,我还没听说谁能有所突破。推出一个开源硬件或其他产品到市场仍然不仅仅是个残酷的生意,而且严重不利于新进厂商。

寻找合作伙伴

不管是数码产品的生产还是分销都被相对较少的一些公司控制着,有时需要数月的预订。利润率也会很低,所以就像那些购买古老情景喜剧的电影工作室一样,生产商一般也希望复制当前热销产品的成功。像Aaron Seigo在谈到他花精力开发Vivaldi平板时告诉我的,生产商更希望能由其他人去承担开发新产品的风险。

不仅如此,他们更希望和那些有现成销售记录的有可能带来长期客户生意的人合作。

而且,一般新加入的厂商所关心的产品只有几千的量。芯片制造商更愿意和苹果或三星这样的公司合作,因为它们的订单很可能是几十上百万的量。

面对这种情形,开源硬件制造者们可能会发现他们在工厂的列表中被淹没了,除非能找到二线或三线厂愿意尝试一下小批量生产新产品。

他们也许还会沦为采购成品组件再自己组装,就像Seigo尝试Vivaldi时那样做的。或者,他们也许可以像Canonical那样做,寻找一些愿意为这个产业冒险的合作伙伴。而就算他们成功了,一般也会比最初天真的预期延迟数个月。

磕磕碰碰走向市场

然而,寻找生产商只是第一关。根据树莓派项目的经验,就算开源硬件制造者们只想在他们的产品上运行自由软件,生产商们很可能会以保护商业机密的名义坚持使用专有固件或驱动。

这样必然会引起潜在用户的批评,但是开源硬件制造者没得选,只能折中他们的愿景。寻找其他生产商也不能解决问题,有一个原因是这样做意味着更多延迟,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完全免授权费的硬件是不存在的。像三星这样的业内巨头对免费硬件没有任何兴趣,而作为新人,开源硬件制造者也没有影响力去要求什么。

更何况,就算有免费硬件,生产商也不能保证会用在下一批生产中。制造者们会轻易地发现他们每次需要生产的时候都要重打一次一模一样的仗。

这些都还不够,这个时候开源硬件制造者们也许已经花了6-12个月时间来讨价还价。等机会终于来了,产业标准却已经变更,于是他们可能为了升级产品规格又要从头来过。

短暂而且残忍的货架期

尽管面对这么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开放的硬件也终于推出了。还记得寻找生产商时的挑战吗?对于分销商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 还不只是一次,而是每个地区都要解决。

通常,分销商和生成商一样保守,对于和新人或新点子打交道也很谨慎。就算他们同意一个产品上架,他们也轻易能够决定不鼓励自己的销售代表们做推广,这意味着这个产品会在几个月后很有效率地下架。

当然,在线销售也是可以的。但是同时,硬件还是需要被存放在某个地方,这也会增加成本。而按需生产就算可能的话也将非常昂贵,而且没有组装的元件也需要存放。

衡量整件怪事

在这里我只是粗略地概括了一下,但是任何涉足过制造的人会认同我形容为行业标准的东西。而更糟糕的是,开源硬件制造者们通常只有在亲身经历过后才会有所觉悟。不可避免,他们也会犯错,从而带来更多的延迟。

但重点是,一旦你对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你对另一个开源硬件进行尝试的新闻的反应就会改变。这个过程意味着,除非哪家公司处于严格的保密模式,对于产品将于六个月内发布的声明会很快会被证实是过期的推测。很可能是12-18个月,而且面对之前提过的那些困难很可能意味着这个产品永远都不会真正发布。

举个例子,就像我写的,人们等待第一代Steam Machines面世,它是一台基于Linux的游戏主机。他们相信Steam Machines能彻底改变Linux和游戏。

作为一个市场分类,Steam Machines也许比其他新产品更有优势,因为参与开发的人员至少有开发软件产品的经验。然而,整整一年过去了Steam Machines的开发成果都还只有原型机,而且直到2015年中都不一定能买到。面对硬件生产的实际情况,就算有一半能见到阳光都是很幸运了。而实际上,能发布2-4台也许更实际。

我做出这个预测并没有考虑个体努力。但是,对硬件生产的理解,比起那些Linux和游戏的黄金年代之类的预言,我估计这个更靠谱。如果我错了也会很开心,但是事实不会改变:让人吃惊的不是如此多的Linux相关硬件产品失败了,而是那些虽然短暂但却成功的产品。

注:本文翻译和校对时,误将“free software”翻译成了“免费软件”,得 @比尔盖子V 的指正,应该翻译为“自由软件”。有关“免费软件”和“自由软件”的辨析,可以参考如下:

自由软件的英文为“free software”。“free”在英文中有“自由”(freedom)、“免费”(free of charge)的双重含义,因此![]()自由软件要如何分辨“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和“免费软件”(freeware)呢?

自由软件运动的创始人——理查德·斯托曼提供了以下的定义:

“free software” is a matter of liberty, not price.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you should think of “free” as in “free speech,” not as in “free beer”,中文译文:自由软件的重点在于自由权,而非价格。要了解其所代表的概念:你应该将“free”想成是“free spech”(言论自由)中的“free”(自由),而不是“free beer”(免费啤酒)中的“free”(免费)。

更精确的说,自由软件代表电脑使用者拥有选择和任何人合作之自由、拥有掌控他们所用的软件之自由。在GNU宣言(GNU Manifesto)中包含了斯托曼在一开始对自由软件使用定义的混淆。——来自百度百科


via: http://www.datamation.com/open-source/what-linux-users-should-know-about-open-hardware-1.html

作者:Bruce Byfield 译者:zpl1025 校对:Mr小眼儿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