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技术 下的文章

无论你在linux上娱乐还是工作,这对你而言都是一个使用python来编程的很好的机会。回到大学我希望他们教我的是Python而不是Java,这学起来很有趣且在实际的应用如yum包管理器中很有用。

本篇教程中我会带你使用python和一个称为flask的微型框架来构建一个简单的应用,来显示诸如每个进程的内存使用,CPU百分比之类有用的信息。

前置需求

Python基础、列表、类、函数、模块。HTML/CSS (基础)。

学习这篇教程你不必是一个python高级开发者,但是首先我建议你阅读 https://wiki.python.org/moin/BeginnersGuide/NonProgrammers

在Linux上安装Python 3

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上Python是默认安装的。下面的你命令可以让你看到安装的版本。

[root@linux-vps ~]# python -V
Python 2.7.5

我们会使用3.x的版本来构建我们的app。根据Python.org所说,现在只对这个版本进行改进,而且不向后兼容Python 2。

注意: 在开始之前,我强烈建议你在虚拟机中尝试这个教程,因为Python是许多Linux发行版的核心组件,任何意外都可能会损坏你的系统。

以下步骤是基于红帽的版本如CentOS(6和7),基于Debian的版本如UbuntuMint和Resbian可以跳过这步,Pythonn 3应该默认已经安装了。如果没有安装,请用apt-get而不是yum来安装下面相应的包。

[leo@linux-vps] yum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leo@linux-vps] yum install -y zlib-dev openssl-devel sqlite-devel bzip2-devel
[leo@linux-vps] wget https://www.python.org/ftp/python/3.4.2/Python-3.4.2.tgz
[leo@linux-vps] tar -xvzf Python-3.4.2.tgz
[leo@linux-vps] cd Python-3.4.2
[leo@linux-vps] ./configure
[leo@linux-vps] make
# 推荐使用 make altinstall 以覆盖当前的 python 库
[leo@linux-vps]   make altinstall

成功安装后,你应该可以用下面的命令进入Python3.4的shell了。

[leo@linux-vps]# python3.4
Python 3.4.2 (default, Dec 12 2014, 08:01:15)
[GCC 4.8.2 20140120 (Red Hat 4.8.2-16)] on linux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exit ()

使用pip来安装包

Python有它自己的包管理去,与yum和apt-get相似。你将需要它来下载、安装和卸载包。

[leo@linux-vps] pip3.4 install "packagename"    
[leo@linux-vps] pip3.4 list
[leo@linux-vps] pip3.4 uninstall "packagename"

Python虚拟环境

在Python中虚拟环境是一个放置你的项目的依赖环境的目录。这是一个将带有不同的依赖环境的项目隔离的好办法。它可以让你不用sudo命令就能安装包。

[leo@linux-vps] mkdir python3.4-flask
[leo@linux-vps] cd python3.4-flask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pyvenv-3.4 venv

要创建虚拟环境你需要使用“pyvenv-3.4”命令。上述命令会在venv文件夹的内部创建一个名为lib的目录,这里会安装项目所依赖的包。这里同样会创建一个bin文件夹容纳该环境下的pip和python可执行文件。

为我们的Linux系统信息项目激活虚拟环境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source venv/bin/activate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which pip3.4
~/python3.4-flask/venv/bin/pip3.4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which python3.4
~/python3.4-flask/venv/bin/python3.4

使用pip安装flask

让我们继续安装第一个模块flask框架,它可以处理访问路由和渲染显示我们app的模板。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pip3.4 install flask

在flask中创建第一个应用

第一步:创建你app的目录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mkdir  app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mkdir app/static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mkdir app/templates

在python3.4-flask文件夹中创建一个名为app的文件夹,它包含了两个子文件夹“static”和“templates”。我们的Python脚本会放在app文件夹,像css/js这类文件会在static文件夹,template文件夹会包含我们的html模板。

第二步:在app文件夹内部创建一个初始化文件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vim app/_init_.py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from app import index

这个文件会创建一个Flask的新的实例,并加载我们存储在index.py文件中的python程序——这个文件我们之后会创建。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vim app/index.py
from app import app

@app.route('/')
def index():
 import subprocess
 cmd = subprocess.Popen(['ps_mem'],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out,error = cmd.communicate()
 memory = out.splitlines()    

    return 

flask中的访问路由通过“路由装饰器”处理。它用于将一个 URL 绑定到函数。

@app.route('/')
@app.route('/index') 

要在python中运行shell命令,你可以使用Subprocess模块中的Popen类。

subprocess.Popen(['ps_mem'],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这个类会使用一个列表作为参数,列表的第一项默认是可执行的程序,下一项会是参数,这里是个另外一个例子。

subprocess.Popen(['ls', ‘-l’],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和stderr会相应地存储命令的输出和错误。你可以使用Popen的communicate方法来访问输出。

out,error = cmd.communicate()

要更好地用html模板显示输出,我会使用splitlines()方法,

memory = out.splitlines()

关于subprocess模块更多的信息会在教程的最后给出。

第三步:创建一个html模板来显示我们命令的输出。

要做到这个我们使用flask中的Jinja2模板引擎来为我们渲染。

最后你的index.py文件应该看起来像这样:

from flask import render_template
from app import app

def index():
 import subprocess
 cmd = subprocess.Popen(['ps_mem'],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out,error = cmd.communicate()
 memory = out.splitlines()     

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l', memory=memory)

现在在你的模板目录下创建一个index.html模板,flask会自动搜索这个目录下的模板。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vim app/templates/index.html


Memory usage per process

{% for line in memory %}
    {{ line.decode('utf-8') }} 

   {% endfor %}

Jinja2模板引擎允许你使用“{{ … }}”分隔符来输出结果,{% … %}来做循环和赋值。我使用“decode()”方法来格式化。

第四步:运行app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vim run.py
from app import app
app.debug = True
app.run(host='174.140.165.231', port=80)

上面的代码会在debug模式下运行app。如果你不指定 IP 地址和端口,默认则是localhost:5000。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chmod +x run.py
[leo@linux-vps python3.4-flask] python3.4 run.py

我已经加了更多的代码来显示CPU、I/O和平均负载。

你可以在这里浏览完整的代码。

这是一个对flask的简短教程,我建议你阅读下面的教程和文档来更深入地了解。

http://flask.pocoo.org/docs/0.10/quickstart/

https://docs.python.org/3.4/library/subprocess.html#popen-constructor

http://blog.miguelgrinberg.com/post/the-flask-mega-tutorial-part-i-hello-world


via: http://techarena51.com/index.php/how-to-install-python-3-and-flask-on-linux/

作者:Leo G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syslog服务器可以用作一个网络中的日志监控中心,所有能够通过网络来发送日志的设施(包含了Linux或Window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其他主机)都可以把日志发送给它。 通过设置一个syslog服务器,可以将不同设施/主机发送的日志,过滤和合并到一个独立的位置,这样使得你更容易地查看和获取重要的日志消息。

rsyslog 作为标准的syslog守护进程,预装在了大多数的Linux发行版中。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配置下,rsyslog同时扮演了两种角色:1.作为一个syslog服务器,rsyslog可以收集来自其他设施的日志信息;2.作为一个syslog客户端,rsyslog可以将其内部的日志信息传输到远程的syslog服务器。

在此,我们演示了在linux上如何通过rsyslog来配置一个中心化syslog服务器。 在进入详解之前,先温习一下syslog标准。

syslog标准基础

当通过syslog机制来收集日志时,有3个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事情:

  • 设施层级: 监听何种类型的进程
  • 严重性 (优先) 级别: 收集何种级别的日志消息
  • 目标: 发送或记录日志消息到何处

现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配置是如何定义的。

设施层级定义了一种用来对内部系统进程进行分类的方法,linux中的一些常见的设施包括:

  • auth: 身份验证相关的消息(登录时)
  • cron: 进程或应用调度相关的消息
  • daemon: 守护进程相关的消息(内部服务器)
  • kernel: 内核相关的消息
  • mail: 内部邮件服务器相关的消息
  • syslog: syslog 守护进程本身相关的消息
  • lpr: 打印服务相关的消息
  • local0 - local7: 用户自定义的消息 (local7 通常被Cisco 和 Windows 服务器 使用)

严重性(优先)级别有固定的标准缩写和指代的值,其中的数字7具有最高的级别,这些级别包含了:

  • emerg: Emergency(紧急)- 0
  • alert: Alerts (报警)- 1
  • crit: Critical (关键)- 2
  • err: Errors (错误)- 3
  • warn: Warnings (警告)- 4
  • notice: Notification (通知)- 5
  • info: Information (消息)- 6
  • debug: Debugging (调试)- 7

最后,目标语句会让一个syslog客户端来执行以下三个任务之一:

  1. 保存日志消息到一个本地文件;
  2. 通过TCP/UDP将消息路由到远程的syslog服务器中;
  3. 将其发送到一个标准输出中,例如控制台。

在 rsyslog里, syslog的配置是基于以下模式进行结构化的。

[facility-level].[severity-level]  [destination]

在Linux中配置Rsyslog

在我们理解syslog之后,现在可以通过rsyslog来将一个Linux服务器配置为一个中心syslog服务器了,另外我们也将看到如何在一个Windows的系统上配置一个syslog客户端来发送内部日志到该syslog服务器中。

第1步: 初始化系统需求

要将linux主机设置为一个中央日志服务器,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分离的 /var 分区,并分配足够大的磁盘空间或者创建一个特殊的LVM卷组。这样就会使得syslog服务器能够承担在日积月累收集日志所带来的潜在增长。

第2步: 让rsyslog 后台进程生效

rsyslog守护进程来自于当前的linux发布版本的预装模块,但是默认并没有启动。为了能够让rsyslog守护进程能够接受外部的消息,需要编辑其配置文件/etc/rsyslog.conf.

打开文件进行编辑,查找到下面的两行所在的位置,通过删除其行首的#字符来取消注释。

$ModLoad imudp
$UDPServerRun 514

这会使得rsysolog守护进程能够在UDP端口514上接受日志消息了---UDP是一种比TCP速度快,但是并不具有TCP一样的数据流的可靠性。所以如果你需要使用可靠的传送机制,就可以通过取消以下行的注释。

$ModLoad imtcp
$InputTCPServerRun 514 

需要注意的是,TCP和UDP可以被同时生效来监听TCP/UDP 连接。

第3步:创建日志接收模板

接下来的这步,需要我们来为远程消息创建模板,并告知rsyslog守护进程如何记录从其他客户端机器所接受到的消息。

使用文本编辑器来打开 /etc/rsyslog.conf,然后在GLOBAL DIRECTIVE块前追加以下的模板。

$template RemoteLogs,"/var/log/%HOSTNAME%/%PROGRAMNAME%.log" *
*.*  ?RemoteLogs
& ~

在此对该模板进行简单解释,$template RemoteLogs(这里“RemoteLogs” 字符串可以为任何其他的描述性的名称)指令使rsyslog后台进程将日志消息写到/var/log下的单独的本地日志文件中,其中日志文件的名称是基于远程日志发送机器的主机名以及生成该日志的应用程序名进行定义的。其中第二行暗示了我们将RemoteLogs模板应用到所有接收到的日志上。

符号"& ~"表示了一个重定向规则,被用来告知rsyslog守护进程停止对日志消息的进一步处理,并且不要在本地写入。如果没有使用该重定向规则,那么所有的远程消息都会在写入上述描述的日志文件之外同时被写入到本地日志文件,这就意味着日志消息实际上被写了两次。使用该规则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syslog服务器本身的日志消息只会被以该机器主机名命名的专有文件中。

如果你想要的话,也可以使用下面的模式对特定的设备或严重性级别使用新的模板直接来记录日志消息。

[facility-level].[severity-level]    ?RemoteLogs

例如:

将全部优先级别的所有内部用户验证消息指定为RemoteLogs模板:

authpriv.*   ?RemoteLogs 

将所有系统进程中除开mail、用户验证和cron消息之外的进程产生的消息级别的日志指定为RemoteLogs模板:

*.info,mail.none,authpriv.none,cron.none    ?RemoteLogs

如果我们想要将所有从远程客户端接受到的消息写入到一个以它们的IP地址命名的单个文件中,可以使用以下的模板。在此我们为该模板赋予了“IpTemplate”名称。

$template IpTemplate,"/var/log/%FROMHOST-IP%.log" 
*.*  ?IpTemplate 
& ~ 

在我们启用rsyslog守护进程并编辑好配置文件之后,需要重启该守护进程。

在 Debian,Ubuntu 或 CentOS/RHEL 6中:

$ sudo service rsyslog restart 

在 Fedora 或 CentOS/RHEL 7中: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rsyslog 

我们可以通过netstat命令来验证rsyslog守护进程是否正常工作。

 $ sudo netstat -tulpn | grep rsyslog 

在UDP监听端口下工作的rsyslog守护进程会有类似下面的输出。

udp     0 0    0.0.0.0:514    0.0.0.0:*      551/rsyslogd 
udp6    0 0    :::514         :::*           551/rsyslogd 

如果rsyslog守护进程被设置在TCP连接端口,那么应该有类似下面所示的输出。

tcp     0 0     0.0.0.0:514   0.0.0.0:*     LISTEN    1891/rsyslogd 
tcp6    0 0     :::514        :::*          LISTEN    1891/rsyslogd

发送Windows日志到一个远程的rsyslog服务器

要将一个Windows客户端的日志消息转发到我们的rsyslog服务器,需要一个安装 Windows syslog 代理。当然,有许多的syslog代理可以在windows上运行,在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自由软件程序 Datagram SyslogAgent.

在下载安装该syslog代理后,需要将其配置为作为服务运行。指定使用何种协议来发送数据,以及远程rsyslog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最后指定应该传输的事件日志类型,如下所示。

在我们完成所有的这些配置之后,我们就可以启动该服务并且在中央rsyslog服务器中使用命令行工具tail -f来查看日志文件了。

总结

通过创建一个可以收集本地和远程主机的中央rsyslog服务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在这些系统内部究竟发生着什么,而且可以更加容易地调试它们的问题,是否在它们之间有任何延迟或崩溃存在。


via: http://xmodulo.com/configure-syslog-server-linux.html

作者:Caezsar M 译者:theo-l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问题:我想要在MySQL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新的用户帐号,并且赋予他适当的权限和资源限制。如何通过命令行的方式来创建并且设置一个MySQL用户呢?

要访问一个MySQL服务器,你需要使用一个用户帐号登录其中方可进行。每个MySQL用户帐号都有许多与之相关连的属性,例如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和资源限制。"权限"定义了特定用户能够在MySQL服务器中做什么,而"资源限制"为用户设置了一系列服务器资源的使用许可。创建或更新一个用户涉及到了对用户帐号所有属性的管理。

下面展示了如何在Linux中创建和设置一个MySQL用户。

首先以root身份登录到MySQL服务器中。

$ mysql -u root -p

当验证提示出现的时候,输入MySQL的root帐号的密码。

创建一个MySQL用户

使用如下命令创建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分别为"myuser"和"mypassword"的用户。

mysql> CREATE USER 'my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mypassword';

一旦用户被创建后,包括加密的密码、权限和资源限制在内的所有帐号细节都会被存储在一个名为user的表中,这个表则存在于mysql这个特殊的数据库里。

运行下列命令,验证帐号是否创建成功

mysql> SELECT host, user, password FROM mysql.user WHERE user='myuser';

赋予MySQL用户权限

一个新建的MySQL用户没有任何访问权限,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在MySQL数据库中进行任何操作。你得赋予用户必要的权限。以下是一些可用的权限:

  • ALL: 所有可用的权限
  • CREATE: 创建库、表和索引
  • LOCK\_TABLES: 锁定表
  • ALTER: 修改表
  • DELETE: 删除表
  • INSERT: 插入表或列
  • SELECT: 检索表或列的数据
  • CREATE\_VIEW: 创建视图
  • SHOW\_DATABASES: 列出数据库
  • DROP: 删除库、表和视图

运行以下命令赋予"myuser"用户特定权限。

mysql> GRANT <privileges> ON <database>.<table> TO 'myuser'@'localhost';

以上命令中, 代表着用逗号分隔的权限列表。如果你想要将权限赋予任意数据库(或表),那么使用星号(*)来代替数据库(或表)的名字。

例如,为所有数据库/表赋予 CREATE 和 INSERT 权限:

mysql> GRANT CREATE, INSERT ON *.* TO 'myuser'@'localhost';

验证给用户赋予的全权限:

mysql> SHOW GRANTS FOR 'myuser'@'localhost';

将全部的权限赋予所有数据库/表:

mysql> GRANT ALL ON *.* TO 'myuser'@'localhost';

你也可以将用户现有的权限删除。使用以下命令废除"myuser"帐号的现有权限:

mysql> REVOKE <privileges> ON <database>.<table> FROM 'myuser'@'localhost';

为用户添加资源限制

在MySQL中,你可以为单独的用户设置MySQL的资源使用限制。可用的资源限制如下:

使用以下命令为"myuser"帐号增加一个资源限制:

mysql> GRANT USAGE ON <database>.<table> TO 'myuser'@'localhost' WITH <resource-limits>;

中你可以指定多个使用空格分隔开的资源限制。

例如,增加 MAXQUERIESPERHOUR 和 MAXCONNECTIONSPERHOUR 资源限制:

mysql> GRANT USAGE ON *.* TO 'myuser'@'localhost' WITH MAX_QUERIES_PER_HOUR 30 MAX_CONNECTIONS_PER_HOUR 6;

验证用户的资源限制:

mysql> SHOW GRANTS FOR 'myuser'@'localhost;

创建和设置一个MySQL用户最后的一个重要步骤: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如此一来更改便生效了。现在MySQL用户帐号就可以使用了。


via: http://ask.xmodulo.com/create-configure-mysql-user-command-line.html

译者:Ping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问题:我需要为我的Debian或Ubuntu下载并安装完整树结构的内核源码以供编译一个定制的内核。那么在Debian或Ubuntu上有什么可行的方法来下载完整的内核源码呢?

在给你的Linux安装完整内核源码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样做。如果你仅仅是尝试去编译一个内核模块或是为内核定制驱动,你并不需要完整的内核源码树。你只需要安装一些与内核对应的头文件,这样就足够了。

只有在你需要生成一个定制的内核,而且内核源码中的一些内核默认设置要被你调整了的情况下,你才需要完整的内核源码树。

这里将会解答如何在Debian或Ubuntu的库中下载并安装完整树结构的内核源码。你可以在https://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下载官方的内核源码,不过使用发行版软件仓库可以允许你下载包含补丁的内核源码。

在Debian上安装完整的内核源码

在下载内核源码之前,先安装dpkg-dev,其中包含你在Debian上生成源代码时需要的开发工具套件。不仅如此,dpkg-dev中还包含在用来解压Debian源码包并自动打补丁的工具dpgk-source。

$ sudo apt-get install dpkg-dev 

然后,运行以下命令下载完整的内核源码。

$ apt-get source linux-image-$(uname -r) 

伴随着完整内核源码(linux\_X.X.XX.orig.tar.xz)的还有一些可用的内核补丁(linux\_X.X.X+XXX.debian.tar.xz)和源码控制文件(linux\_XXXX.dsc),这些都将被下载并存储到当前目录。在.dsc文件中会指出如何给内核源码打补丁。

当下载完成,以上的命令将会自动调用工具dpkg-source将下载的内核源码解压到当前的目录中,与此同时根据.dsc文件来下补丁。

最终完整的内核源码树将会以"linux-X.X.XX"的形式呈现在当前目录中。

在Ubuntu上安装完整内核源码

如果你想安装完整内核源码的话,以上在Debian上的那一套做法在Ubuntu上仍然奏效。

在Ubuntu上还有另一套方法安装完整内核源码。事实上,你可以查一下由Canonical为Ubuntu不同发行版维护的内核源码树。

$ sudo apt-get install git
$ git clone git://kernel.ubuntu.com/ubuntu/ubuntu-$(lsb_release --codename | cut -f2).git

举个例子,如果你使用的是Ubuntu 14.04,以上的命令将会查看Git的"ubuntu-trusty"仓库中的代码。

一旦在你对Git仓库的查询结束后,使用以下的命令来安装用来访问生成内核源码树所需依赖的重要开发包。

$ sudo apt-get build-dep linux-image-$(uname -r) 

via: http://ask.xmodulo.com/install-full-kernel-source-debian-ubuntu.html

作者:Dan Nanni 译者:martin qi 校对:Caroline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简介

对我们来说,磁盘被装满是棘手问题之一。无论我们如何小心谨慎,我们总可能将相同的文件复制到多个不同的地方,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重复下载了同一个文件。因此,迟早你会看到“磁盘已满”的错误提示,若此时我们确实需要一些磁盘空间来存储重要数据,以上情形无疑是最糟糕的。假如你确信自己的系统中有重复文件,那么 dupeGuru 可能会帮助到你。

dupeGuru 团队也开发了名为 dupeGuru 音乐版 的应用来移除重复的音乐文件,和名为 dupeGuru 图片版 的应用来移除重复的图片文件。

1. dupeGuru (标准版)

需要告诉那些不熟悉 dupeGuru 的人,它是一个免费、开源、跨平台的应用,其用途是在系统中查找和移除重复文件。它可以在 Linux, Windows, 和 Mac OS X 等平台下使用。通过使用一个快速的模糊匹配算法,它可以在几分钟内找到重复文件。同时,你还可以调整 dupeGuru 使它去精确查找特定文件类型的重复文件,以及从你想删除的文件中,清除某种文件。它支持英语、 法语、 德语、 中文 (简体)、 捷克语、 意大利语、亚美尼亚语、俄语、乌克兰语、巴西语和越南语。

在 Ubuntu 14.10/14.04/13.10/13.04/12.04 中安装 dupeGuru

dupeGuru 开发者已经构建了一个 Ubuntu PPA (Personal Package Archives)来简化安装过程。想要安装 dupeGuru,依次在终端中键入以下命令: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hsoft/ppa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dupeguru-se

使用

使用非常简单,可从 Unity 面板或菜单中启动 dupeGuru。

点击位于底部的 + 按钮来添加你想扫描的文件目录。点击 扫描 按钮开始查找重复文件。

一旦所选目录中含有重复文件,那么它将在窗口中展示重复文件。正如你所看到的,在下面的截图中,我的下载目录中有一个重复文件。

现在,你可以决定下一步如何操作。你可以删除这个重复的文件,或者对它进行重命名,抑或是 复制/移动 到另一个位置。为此,选定该重复文件,或在菜单栏中选定写有“仅显示重复”选项 ,如果你选择了“仅显示重复”选项,则只有重复文件在窗口中可见,这样你便可以轻松选择并删除这些文件。点击“操作”下拉菜单,最后选择你将执行的操作。在这里,我只想删除重复文件,所以我选择了“移动标记文件到垃圾箱”这个选项。

接着,点击“继续”选项来移除重复文件。

2. dupeGuru 音乐版

dupeGuru 音乐版 或简称 dupeGuru ME,它的功能与 dupeGuru 类似。它拥有 dupeGuru 的所有功能,但它包含更多的信息列 (如比特率,持续时间,标签等)和更多的扫描类型(如带有字段的文件名,标签以及音频内容)。和 dupeGuru 一样,dupeGuru ME 也运行在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中。

它支持众多的格式,诸如 MP3、WMA、AAC (iTunes 格式)、OGG、FLAC,以及失真率较少的 AAC 和 WMA 格式等。

在 Ubuntu 14.10/14.04/13.10/13.04/12.04 中安装 dupeGuru ME

现在,我们不必再添加任何 PPA,因为在前面的步骤中,我们已经进行了添加。所以在终端中键入以下命令来安装它:

sudo apt-get install dupeguru-me

使用

你可以从 Unity 面板或菜单中启动它。dupeGuru ME 的使用方法、操作界面以及外观和正常的 dupeGuru 类似。添加你想扫描的目录并选择你想执行的操作。重复的音乐文件就会被删除。

3. dupeGuru 图片版

dupeGuru 图片版,或简称为 duepGuru PE,是一个在你的电脑中查找重复图片的工具。它和 dupeGuru 类似,但独具匹配重复图片的功能。dupeGuru PE 可运行在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X 中。

dupeGuru PE 支持 JPG、PNG、TIFF、GIF 和 BMP 等图片格式。所有的这些格式可以被同时比较。Mac OS X 版的 dupeGuru PE 还支持 PSD 和 RAW (CR2 和 NEF) 格式。

在 Ubuntu 14.10/14.04/13.10/13.04/12.04 中安装 dupeGuru PE

由于我们已经添加了 PPA,我们也不必为 dupeGuru PE 再次添加。只需运行如下命令来安装它。

sudo apt-get install dupeguru-pe

使用

就使用方法,操作界面和外观而言,它与 dupeGuru,dupeGuru ME 类似。我就纳闷为什么开发者为不同的类别开发了不同的版本。我想如果开发一个结合以上三个版本功能的应用,或许会更好。

启动它,添加你想扫描的目录,并选择你想执行的操作。就这样,你的重复文件将被清除。

如果因为任何的安全问题而不能移除某些重复文件,请记下这些文件的位置,通过终端或文件管理器来手动删除它们。

欢呼吧!


via: http://www.unixmen.com/dupeguru-find-remove-duplicate-files-instantly-hard-drive/

作者:SK 译者:FSSlc 校对:Caroline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iSCSI 发起程序是一种用于同 iSCSI 目标器认证并访问服务器上共享的LUN的客户端。我们可以在本地挂载的硬盘上部署任何操作系统,只需要安装一个包来与目标器验证。

Client Initiator Setup

初始器客户端设置

功能

  • 可以处理本地挂载磁盘上的任意文件系统
  • 在使用fdisk命令分区后不需要重启系统

前置阅读

我的客户端设置

  • 操作系统 – CentOS 6.5 (Final)
  • iSCSI 目标器 IP – 192.168.0.50
  • 使用的端口 : TCP 3260

警告:永远不要在LUN还挂载在客户端(发起程序)时停止服务。

客户端设置

1. 在客户端,我们需要安装包‘iSCSI-initiator-utils’,用下面的命令搜索包。

# yum search iscsi

示例输出

============================= N/S Matched: iscsi ================================
iscsi-initiator-utils.x86_64 : iSCSI daemon and utility programs
iscsi-initiator-utils-devel.x86_64 : Development files for iscsi-initiator-utils

2. 找到了包,就用下面的yum命令安装初始化包。

# yum install iscsi-initiator-utils.x86_64

3. 安装完毕后,我们需要发现目标器上的共享。客户端的命令有点难记,因此我们使用man找到需要运行的命令列表。

# man iscsiadm

man iscsiadm

man iscsiadm

4. 按下SHIFT+G 进入man页的底部并且稍微向上滚动找到示例的登录命令。下面的发现命令中,需要用我们的服务器IP地址来替换。

# iscsiadm --mode discoverydb --type sendtargets --portal 192.168.0.200 --discover

5. 这里我们从下面的命令输出中找到了iSCSI的限定名(iqn)。

192.168.0.200:3260,1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Discover Target

发现服务器

6. 要登录就用下面的命令来连接一台LUN到我们本地系统中,这会与服务器验证并允许我们登录LUN。

# iscsiadm --mode node --targetname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portal 192.168.0.200:3260 --login

Login To Target Server

登录到服务器

注意:登出使用登录命令并在命令的最后使用logout来替换。

# iscsiadm --mode node --targetname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portal 192.168.0.200:3260 --logout

Logout from Target Server

登出服务器

7. 登录服务器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列出节点的记录行。

# iscsiadm --mode node

List Node

列出节点

8. 显示特定节点的所有数据

# iscsiadm --mode node --targetname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portal 192.168.0.200:3260

示例输出

# BEGIN RECORD 6.2.0-873.10.el6
node.name = iqn.2014-07.com.tecmint:tgt1
node.tpgt = 1
node.startup = automatic
node.leading_login = No
iface.hwaddress = <empty>
iface.ipaddress = <empty>
iface.iscsi_ifacename = default
iface.net_ifacename = <empty>
iface.transport_name = tcp
iface.initiatorname = <empty>
iface.bootproto = <empty>
iface.subnet_mask = <empty>
iface.gateway = <empty>
iface.ipv6_autocfg = <empty>
iface.linklocal_autocfg = <empty>
....

9. 接着列出使用的磁盘,fdisk会列出所有的登录认证过的磁盘。

# fdisk -l /dev/sda

List Disks

列出磁盘

10. 运行fdisk命令来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 fdisk -cu /dev/sda

Create New Partition

创建新分区

注意:在使用fdisk创建新分区之后,我们无需重启,就像使用我们本地的文件系统一样就行。因为这个将远程共享存储挂载到本地了。

11. 格式化新创建的分区

# mkfs.ext4 /dev/sda1

Format New Partition

格式化新分区

12. 创建一个目录来挂载新创建的分区

# mkdir /mnt/iscsi_share
# mount /dev/sda1 /mnt/iscsi_share/
# ls -l /mnt/iscsi_share/

Mount New Partition

挂载新分区

13. 列出挂载点

# df -Th
  • -T – 输出文件系统类型
  • -h – 以易读的方式显示大小

List New Partition

列出新分区

14. 如果需要永久挂载,使用fstab文件

# vim /etc/fstab

15.在fstab后追加下面行

/dev/sda1  /mnt/iscsi_share/   ext4    defaults,_netdev   0 0

注意: 在fstab中使用\_netdev,说明这是一个网络设备。

Auto Mount Partition

自动挂载分区

16. 最后检查我们fstab文件是否有错误。

# mount -av
  • -a – 所有挂载点
  • -v – 冗余模式

Verify fstab Entries

验证fstab文件

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我们的客户端配置。现在让我们像本地磁盘一样使用它吧。


via: http://www.tecmint.com/iscsi-initiator-client-setup/

作者:Babin Lonston 译者:geekpi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