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Griffith 发布的文章

用户体验和最后想法

当 Gnome 2.x 和 KDE 4.x 要正面交锋时……我在它们之间左右逢源。我对它们爱恨交织,但总的来说它们使用起来还算是一种乐趣。然后 Gnome 3.x 来了,带着一场 Gnome Shell 的戏剧。那时我就放弃了 Gnome,我尽我所能的避开它。当时它对用户是不友好的,而且不直观,它打破了原有的设计典范,只为平板的统治世界做准备……而根据平板下跌的销量来看,这样的未来不可能实现。

在 Gnome 3 后续发布了八个版本后,奇迹发生了。Gnome 变得对对用户友好了,变得直观了。它完美吗?当然不。我还是很讨厌它想推动的那种设计范例,我讨厌它总想给我强加一种工作流(work flow),但是在付出时间和耐心后,这两都能被接受。只要你能够回头去看看 Gnome Shell 那外星人一样的界面,然后开始跟 Gnome 的其它部分(特别是控制中心)互动,你就能发现 Gnome 绝对做对了:细节,对细节的关注!

人们能适应新的界面设计范例,能适应新的工作流—— iPhone 和 iPad 都证明了这一点——但真正让他们操心的一直是“纸割”——那些不完美的细节。

它带出了 KDE 和 Gnome 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区别。Gnome 感觉像一个产品,像一种非凡的体验。你用它的时候,觉得它是完整的,你要的东西都触手可及。它让人感觉就像是一个拥有 Windows 或者 OS X 那样桌面体验的 Linux 桌面版:你要的都在里面,而且它是被同一个目标一致的团队中的同一个人写出来的。天,即使是一个应用程序发出的 sudo 请求都感觉是 Gnome 下的一个特意设计的部分,就像在 Windows 下的一样。而在 KDE 下感觉就是随便一个应用程序都能创建的那种各种外观的弹窗。它不像是以系统本身这样的正式身份停下来说“嘿,有个东西要请求管理员权限!你要给它吗?”。

KDE 让人体验不到有凝聚力的体验。KDE 像是在没有方向地打转,感觉没有完整的体验。它就像是一堆东西往不同的的方向移动,只不过恰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享有的工具包而已。如果开发者对此很开心,那么好吧,他们开心就好,但是如果他们想提供最好体验的话,那么就需要多关注那些小地方了。用户体验跟直观应当做为每一个应用程序的设计中心,应当有一个视野,知道 KDE 要提供什么——并且——知道它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有什么原因阻止我在 KDE 下使用 Gnome 磁盘管理? Rhythmbox 呢? Evolution 呢? 没有,没有,没有。但是这样说又错过了关键。Gnome 和 KDE 都称它们自己为“桌面环境”。那么它们就应该是完整的环境,这意味着他们的各个部件应该汇集并紧密结合在一起,意味着你应该使用它们环境下的工具,因为它们说“您在一个完整的桌面中需要的任何东西,我们都支持。”说真的?只有 Gnome 看起来能符合完整的要求。KDE 在“汇集在一起”这一方面感觉就像个半成品,更不用说提供“完整体验”中你所需要的东西。Gnome 磁盘管理没有相应的对手—— kpartionmanage 要求 ROOT 权限。KDE 不运行“首次用户注册”的过程(原文:No 'First Time User' run through。可能是指系统安装过程中KDE没有创建新用户的过程,译注) ,现在也不过是在 Kubuntu 下引入了一个用户管理器。老天,Gnome 甚至提供了地图、笔记、日历和时钟应用。这些应用都是百分百要紧的吗?不,当然不了。但是正是这些应用帮助 Gnome 推动“Gnome 是一种完整丰富的体验”的想法。

我吐槽的 KDE 问题并非不可能解决,决对不是这样的!但是它需要人去关心它。它需要开发者为他们的作品感到自豪,而不仅仅是为它们实现的功能而感到自豪——组织的价值可大了去了。别夺走用户设置选项的能力—— GNOME 3.x 就是因为缺乏配置选项的能力而为我所诟病,但别把“好吧,你想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作为借口而不提供任何理智的默认设置。默认设置是用户将看到的东西,它们是用户从打开软件的第一刻开始进行评判的关键。给用户留个好印象吧。

我知道 KDE 开发者们知道设计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VDG(Visual Design Group 视觉设计组)存在的原因,但是感觉好像他们没有让 VDG 充分发挥,所以 KDE 里存在组织上的缺陷。不是 KDE 没办法完整,不是它没办法汇集整合在一起然后解决衰败问题,只是开发者们没做到。他们瞄准了靶心……但是偏了。

还有,在任何人说这句话之前……千万别说“欢迎给我们提交补丁啊"。因为当我开心的为某个人提交补丁时,只要开发者坚持以他们喜欢的却不直观的方式干事,更多这样的烦人事就会不断发生。这不关 Muon 有没有中心对齐。也不关 Amarok 的界面太丑。也不关每次我敲下快捷键后,弹出的音量和亮度调节窗口占用了我一大块的屏幕“地皮”(说真的,有人会把这些东西缩小)。

这跟心态的冷漠有关,跟开发者们在为他们的应用设计 UI 时根本就不多加思考有关。KDE 团队做的东西都工作得很好。Amarok 能播放音乐。Dragon 能播放视频。Kwin 或 Qt 和 kdelibs 似乎比 Mutter/gtk 更有力更效率(仅根据我的电池电量消耗计算。非科学性测试)。这些都很好,很重要……但是它们呈现的方式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呈现方式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用户看到的并与之交互的东西。

KDE 应用开发者们……让 VDG 参与进来吧。让 VDG 审查并核准每一个“核心”应用,让一个 VDG 的 UI/UX 专家来设计应用的使用模式和使用流程,以此保证其直观性。真见鬼,不管你们在开发的是啥应用,仅仅把它的模型发到 VDG 论坛寻求反馈甚至都可能都能得到一些非常好的指点跟反馈。你有这么好的资源在这,现在赶紧用吧。

我不想说得好像我一点都不懂感恩。我爱 KDE,我爱那些志愿者们为了给 Linux 用户一个可视化的桌面而付出的工作与努力,也爱可供选择的 Gnome。正是因为我关心我才写这篇文章。因为我想看到更好的 KDE,我想看到它走得比以前更加遥远。而这样做需要每个人继续努力,并且需要人们不再躲避批评。它需要人们对系统互动及系统崩溃的地方都保持诚实。如果我们不能直言批评,如果我们不说“这真垃圾!”,那么情况永远不会变好。

这周后我会继续使用 Gnome 吗?可能不。应该不。Gnome 还在试着强迫我接受其工作流,而我不想追随,也不想遵循,因为我在使用它的时候感觉变得不够高效,因为它并不遵循我的思维模式。可是对于我的朋友们,当他们问我“我该用哪种桌面环境?”我可能会推荐 Gnome,特别是那些不大懂技术,只要求“能工作”就行的朋友。根据目前 KDE 的形势来看,这可能是我能说出的最狠毒的评估了。


via: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gnome-week-editorial&num=5

作者:Eric Griffith 译者:XLCYun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设置

在这我要挑一挑几个特定 KDE 控制模块的毛病,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相比它们的对手GNOME来说,糟糕得太可笑,实话说,真是悲哀。

第一个接招的?打印机。

Gnome 和 KDE 的打印机设置

GNOME 在左,KDE 在右。你知道左边跟右边的打印程序有什么区别吗?当我在 GNOME 控制中心打开“打印机”时,程序窗口弹出来了,然后这样就可以使用了。而当我在 KDE 系统设置打开“打印机”时,我得到了一条密码提示。甚至我都没能看一眼打印机呢,我就必须先交出 ROOT 密码。

让我再重复一遍。在今天这个有了 PolicyKit 和 Logind 的日子里,对一个应该是 sudo 的操作,我依然被询问要求 ROOT 的密码。我安装系统的时候甚至都没设置 root 密码。所以我必须跑到 Konsole 去,接着运行 'sudo passwd root' 命令,这样我才能给 root 设一个密码,然后我才能回到系统设置中的打印程序,再交出 root 密码,然后仅仅是看一看哪些打印机可用。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当我点击“添加打印机”时,我再次得到请求 ROOT 密码的提示,当我解决了它后再选择一个打印机和驱动时,我再次得到请求 ROOT 密码的提示。仅仅是为了添加一个打印机到系统我就收到三次密码请求!

而在 GNOME 下添加打印机,在点击打印机程序中的“解锁”之前,我没有得到任何请求 SUDO 密码的提示。整个过程我只被请求过一次,仅此而已。KDE,求你了……采用 GNOME 的“解锁”模式吧。不到一定需要的时候不要发出提示。还有,不管是哪个库,只要它允许 KDE 应用程序绕过 PolicyKit/Logind(如果有的话)并直接请求 ROOT 权限……那就把它封进箱里吧。如果这是个多用户系统,那我要么必须交出 ROOT 密码,要么我必须时时刻刻待命,以免有一个用户需要升级、更改或添加一个新的打印机。而这两种情况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有还一件事……

Gnome 和 KDE 的添加打印机

Gnome 和 KDE 添加第二个打印机

这个问题问大家:怎么样看起来更简洁?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意识到:当有任何附加的打印机准备好时,Gnome 打印机程序会把过程做得非常简洁,它们在左边上放了一个竖直栏来列出这些打印机。而我在 KDE 中添加第二台打印机时,它突然增加出一个左边栏来。而在添加之前,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它会像图片文件夹显示预览图一样直接在界面里插入另外一个图标。我很高兴也很惊讶的看到我是错的。但是事实是它直接“长出”另外一个从未存在的竖直栏,彻底改变了它的界面布局,而这样也称不上“好”。终究还是一种令人困惑,奇怪而又不直观的设计。

打印机说得够多了……下一个接受我公开石刑的 KDE 系统设置是?多媒体,即 Phonon。

Gnome 和 KDE 的音量控制

一如既往,GNOME 在左边,KDE 在右边。让我们先看看 GNOME 的系统设置先……眼睛移动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对吧?来吧,就这样做。首先:音量控制滑条。滑条中的蓝色条与空条百分百清晰地消除了哪边是“音量增加”的困惑。在音量控制条后马上就是一个 On/Off 开关,用来开关静音功能。Gnome 的再次得分在于静音后能记住当前设置的音量,而在点击音量增加按钮取消静音后能回到原来设置的音量中来。Kmixer,你个健忘的垃圾,我真的希望我能多讨论你一下。

继续!输入输出和应用程序的标签选项?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音量随时可控?Gnome,每过一秒,我爱你越深。音量均衡选项、声音配置、和清晰地标上标志的“测试麦克风”选项。

我不清楚它能否以一种更干净更简洁的设计实现。是的,它只是一个 Gnome 化的 Pavucontrol,但我想这就是重要的地方。Pavucontrol 在这方面几乎完全做对了,Gnome 控制中心中的“声音”应用程序的改善使它向完美更进了一步。

Phonon,该你上了。但开始前我想说:我 TM 看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看到的是音频设备的优先级列表,但是它呈现的方式有点太坑。还有,那些用户可能关心的那些东西哪去了?拥有一个优先级列表当然很好,它也应该存在,但问题是优先级列表属于那种用户乱搞一两次之后就不会再碰的东西。它还不够重要,或者说不够常用到可以直接放在正中间位置的程度。音量控制滑块呢?对每个应用程序的音量控制功能呢?那些用户使用最频繁的东西呢?好吧,它们在 Kmix 中,一个分离的程序,拥有它自己的配置选项……而不是在系统设置下……这样真的让“系统设置”这个词变得有点用词不当。

Gnome 的网络设置

上面展示的 Gnome 的网络设置。KDE 的没有展示,原因就是我接下来要吐槽的内容了。如果你进入 KDE 的系统设置里,然后点击“网络”区域中三个选项中的任何一个,你会得到一大堆的选项:蓝牙设置、Samba 分享的默认用户名和密码(说真的,“连通性(Connectivity)”下面只有两个选项:SMB 的用户名和密码。TMD 怎么就配得上“连通性”这么大的词?),浏览器身份验证控制(只有 Konqueror 能用……一个已经倒闭的项目),代理设置,等等……我的 wifi 设置哪去了?它们没在这。哪去了?好吧,它们在网络应用程序的设置里面……而不是在网络设置里……

KDE,你这是要杀了我啊,你有“系统设置”当凶器,拿着它动手吧!


via: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gnome-week-editorial&num=4

作者:Eric Griffith 译者:XLCYun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应用

KDE 的 Dragon 播放器

这是一个基本扯平的方面。每一个桌面环境都有一些非常好的应用,也有一些不怎么样的。再次强调,Gnome 把那些 KDE 完全错失的小细节给做对了。我不是想说 KDE 中有哪些应用不好。他们都能工作,但仅此而已。也就是说:它们合格了,但确实还没有达到甚至接近100分。

Gnome 在左边,KDE 在右边。KDE 的 Dragon 播放器运行得很好,清晰的标出了播放文件、URL或和光盘的按钮,正如你在 Gnome Videos 中能做到的一样……但是在便利的文件名和用户的友好度方面,Gnome 多走了一小步。它默认显示了在你的电脑上检测到的所有影像文件,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KDE 有 [Baloo][](正如之前的 Nepomuk,LCTT 译注:这是 KDE 中一种文件索引服务框架)为什么不使用它们?它们能列出可读取的影像文件……但却没被使用。

下一步……音乐播放器

Gnome 的 Rhythmbox 播放器

KDE 的 Amarok 播放器

这两个应用,左边的是 Rhythmbox ,右边的是 Amarok,都是打开后没有做任何修改直接截屏的。看到差别了吗?Rhythmbox 看起来像个音乐播放器,直接了当,排序文件的方法也很清晰,它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它的工作是什么:就是播放音乐。

Amarok 感觉就像是某个人为了展示而把所有的扩展和选项都尽可能地塞进一个应用程序中去,而做出来的一个技术演示产品(tech demos),或者一个库演示产品(library demos)——而这些是不应该做为产品装进去的,它只应该展示其中一点东西。而 Amarok 给人的感觉却是这样的:好像是某个人想把每一个感觉可能很酷的东西都塞进一个媒体播放器里,甚至都不停下来想“我想写啥来着?一个播放音乐的应用?”

看看默认布局就行了。前面和中心都呈现了什么?一个可视化工具和集成了维基百科——占了整个页面最大和最显眼的区域。第二大的呢?播放列表。第三大,同时也是最小的呢?真正的音乐列表。这种默认设置对于一个核心应用来说,怎么可能称得上理智?

软件管理器!它在最近几年当中有很大的进步,而且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很可能只能看到它更大的进步。不幸的是,这是另一个 KDE 做得差一点点就能……但还是在终点线前以脸戗地了。

Gnome 软件中心

KDE apper

KDE Muon

Gnome 软件中心可能是我的新的最爱的软件中心,先放下牢骚等下再发。Muon, 我想爱上你,真的。但你就是个设计上的梦魇。当 VDG 给你画设计草稿时(草图如下),你看起来真漂亮。白色空间用得很好,设计简洁,类别列表也很好,你的整个“不要分开做成两个应用程序”的设计都很不错。

KDE Muon 草图

接着就有人为你写代码,实现真正的UI,但是,我猜这些家伙当时一定是喝醉了。

我们来看看 Gnome 软件中心。正中间是什么?软件,软件截图和软件描述等等。Muon 的正中心是什么?白白浪费的大块白色空间。Gnome 软件中心还有一个贴心便利特点,那就是放了一个“运行”的按钮在那儿,以防你已经安装了这个软件。便利性和易用性很重要啊,大哥。说实话,仅仅让 Muon 把东西都居中对齐了可能看起来的效果都要好得多。

Gnome 软件中心沿着顶部的东西是什么,像个标签列表?所有软件,已安装软件,软件升级。语言简洁,直接,直指要点。Muon,好吧,我们有个“发现”,这个语言表达上还算差强人意,然后我们又有一个“已安装软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软件升级哪去了?

好吧……开发者决定把升级独立分开成一个应用程序,这样你就得打开两个应用程序才能管理你的软件——一个用来安装,一个用来升级——自从有了新立得图形软件包管理器以来,首次有这种破天荒的设计,与任何已存的软件中心的设计范例相违背。

我不想贴上截图给你们看,因为我不想等下还得清理我的电脑,如果你进入 Muon 安装了什么,那么它就会在屏幕下方根据安装的应用名创建一个标签,所以如果你一次性安装很多软件的话,那么下面的标签数量就会慢慢的增长,然后你就不得不手动检查清除它们,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当标签增长到超过屏幕显示时,你就不得不一个个找过去来才能找到最近正在安装的软件。想想:在火狐浏览器中打开50个标签是什么感受。太烦人,太不方便!

我说过我会给 Gnome 一点打击,我是认真的。Muon 有一点做得比 Gnome 软件中心做得好。在 Muon 的设置栏下面有个“显示技术包”,即:编辑器,软件库,非图形应用程序,无 AppData 的应用等等(LCTT 译注:AppData 是软件包中的一个特殊文件,用于专门存储软件的信息)。Gnome 则没有。如果你想安装其中任何一项你必须跑到终端操作。我想这是他们做得不对的一点。我完全理解他们推行 AppData 的心情,但我想他们太急了(LCTT 译注:推行所有软件包带有 AppData 是 Gnome 软件中心的目标之一)。我是在想安装 PowerTop,而 Gnome 不显示这个软件时我才发现这点的——因为它没有 AppData,也没有“显示技术包”设置。

更不幸的事实是,如果你在 KDE 下你不能说“用 Apper 就行了”,因为……

Apper 对安装本地软件包的支持大约在 Fedora 19 时就中止了,几乎两年了。我喜欢关注细节与质量。


via: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gnome-week-editorial&num=3

作者:Eric Griffith 译者:XLCYun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桌面

在我这一周的前五天中,我都是直接手动登录进 Gnome 的——没有打开自动登录功能。在第五天的晚上,每一次都要手动登录让我觉得很厌烦,所以我就到用户管理器中打开了自动登录功能。下一次我登录的时候收到了一个提示:“你的密钥链(keychain)未解锁,请输入你的密码解锁”。在这时我才意识到了什么……Gnome 以前一直都在自动解锁我的密钥链(KDE 中叫做我的钱包),每当我通过 GDM 登录时 !当我绕开 GDM 的登录程序时,Gnome 才不得不介入让我手动解锁。

现在,鄙人的陋见是如果你打开了自动登录功能,那么你的密钥链也应当自动解锁——否则,这功能还有何用?无论如何,你还是需要输入你的密码,况且在 GDM 登录界面你还有机会选择要登录的会话,如果你想换的话。

但是,这点且不提,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要让这桌面感觉就像它在和我一起工作一样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当我通过 SDDM 登录 KDE 时?甚至连启动界面都还没加载完成,就有一个窗口弹出来遮挡了启动动画(因此启动动画也就被破坏了),它提示我解锁我的 KDE 钱包或 GPG 钥匙环。

如果当前还没有钱包,你就会收到一个创建钱包的提醒——就不能在创建用户的时候同时为我创建一个吗?接着它又让你在两种加密模式中选择一种,甚至还暗示我们其中一种(Blowfish)是不安全的,既然是为了安全,为什么还要我选择一个不安全的东西?作者声明:如果你安装了真正的 KDE spin 版本而不是仅仅安装了被 KDE 搞过的版本,那么在创建用户时,它就会为你创建一个钱包。但很不幸的是,它不会帮你自动解锁,并且它似乎还使用了更老的 Blowfish 加密模式,而不是更新而且更安全的 GPG 模式。

如果你选择了那个安全的加密模式(GPG),那么它会尝试加载 GPG 密钥……我希望你已经创建过一个了,因为如果你没有,那么你可又要被指责一番了。怎么样才能创建一个?额……它不帮你创建一个……也不告诉你怎么创建……假如你真的搞明白了你应该使用 KGpg 来创建一个密钥,接着在你就会遇到一层层的菜单和一个个的提示,而这些菜单和提示只能让新手感到困惑。为什么你要问我 GPG 的二进制文件在哪?天知道在哪!如果不止一个,你就不能为我选择一个最新的吗?如果只有一个,我再问一次,为什么你还要问我?

为什么你要问我要使用多大的密钥大小和加密算法?你既然默认选择了 2048 和 RSA/RSA,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如果你想让这些选项能够被修改,那就把它们扔在下面的“Expert mode(专家模式)” 按钮里去。这里不仅仅是说让配置可被用户修改的问题,而是说根本不需要默认把多余的东西扔在了用户面前。这种问题将会成为这篇文章剩下的主要内容之一……KDE 需要更理智的默认配置。配置是好的,我很喜欢在使用 KDE 时的配置,但它还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什么时候不应该去提示用户。而且它还需要知道“嗯,它是可配置的”不能做为默认配置做得不好的借口。用户最先接触到的就是默认配置,不好的默认配置注定要失去用户。

让我们抛开密钥链的问题,因为我想我已经表达出了我的想法。


via: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gnome-week-editorial&num=2

作者:Eric Griffith 译者:XLCYun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

作者声明: 如果你是因为某种神迹而在没看标题的情况下点开了这篇文章,那么我想再重申一些东西……这是一篇评论文章,文中的观点都是我自己的,不代表 Phoronix 网站和 Michael 的观点。它们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

另外,没错……这可能是一篇引战的文章。我希望 KDE 和 Gnome 社团变得更好一些,因为我想发起一个讨论并反馈给他们。为此,当我想指出(我所看到的)一个瑕疵时,我会尽量地做到具体而直接。这样,相关的讨论也能做到同样的具体和直接。再次声明:本文另一可选标题为“死于成千上万的纸割”(LCTT 译注:paper cuts——纸割,被纸片割伤——指易修复但烦人的缺陷。Ubuntu 从 9.10 开始,发起了 One Hundred Papercuts 项目,用于修复那些小而烦人的易用性问题)。

现在,重申完毕……文章开始。

当我把《评价 Fedora 22 KDE 》一文发给 Michael 时,感觉很不是滋味。不是因为我不喜欢 KDE,或者不待见 Fedora,远非如此。事实上,我刚开始想把我的 T450s 的系统换为 Arch Linux 时,马上又决定放弃了,因为我很享受 fedora 在很多方面所带来的便捷性。

我感觉很不是滋味的原因是 Fedora 的开发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的“工作站”产品上,但是我却一点也没看到。在使用 Fedora 时,我并没用采用那些主要开发者希望用户采用的那种使用方式,因此我也就体验不到所谓的“ Fedora 体验”。它感觉就像一个人评价 Ubuntu 时用的却是 Kubuntu,评价 OS X 时用的却是 Hackintosh,或者评价 Gentoo 时用的却是 Sabayon。根据论坛里大量读者对 Michael 的说法,他们在评价各种发行版时都是使用的默认设置——我也不例外。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些评价应该在“真实”配置下完成,当然我也知道在给定的情况下评论某些东西也的确是有价值的——无论是好是坏。

正是在怀着这种态度的情况下,我决定跳到 Gnome 这个水坑里来泡泡澡。

但是,我还要在此多加一个声明……我在这里所看到的 KDE 和 Gnome 都是打包在 Fedora 中的。OpenSUSE、 Kubuntu、 Arch等发行版的各个桌面可能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使得我这里所说的具体的“痛点”跟你所用的发行版有所不同。还有,虽然用了这个标题,但这篇文章将会是一篇“很 KDE”的重量级文章。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我在“使用” Gnome 之后,才知道 KDE 的“纸割”到底有多么的多。

登录界面

Gnome GDM

我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介意发行版带着它们自己的特别主题,因为一般情况下桌面看起来会更好看。可我今天可算是找到了一个例外。

第一印象很重要,对吧?那么,GDM(LCTT 译注: Gnome Display Manage:Gnome 显示管理器。)绝对干得漂亮。它的登录界面看起来极度简洁,每一部分都应用了一致的设计风格。使用通用图标而不是文本框为它的简洁加了分。

KDE SDDM

这并不是说 Fedora 22 KDE ——现在已经是 SDDM 而不是 KDM 了——的登录界面不好看,但是看起来绝对没有它这样和谐。

问题到底出来在哪?顶部栏。看看 Gnome 的截图——你选择一个用户,然后用一个很小的齿轮简单地选择想登入哪个会话。设计很简洁,一点都不碍事,实话讲,如果你没注意的话可能完全会看不到它。现在看看那蓝色( LCTT 译注:blue,有忧郁之意,一语双关)的 KDE 截图,顶部栏看起来甚至不像是用同一个工具渲染出来的,它的整个位置的安排好像是某人想着:“哎哟妈呀,我们需要把这个选项扔在哪个地方……”之后决定下来的。

对于右上角的重启和关机选项也一样。为什么不单单用一个电源按钮,点击后会下拉出一个菜单,里面包括重启,关机,挂起的功能?按钮的颜色跟背景色不同肯定会让它更加突兀和显眼……但我可不觉得这样子有多好。同样,这看起来可真像“苦思”后的决定。

从实用观点来看,GDM 还要远远实用的多,再看看顶部一栏。时间被列了出来,还有一个音量控制按钮,如果你想保持周围安静,你甚至可以在登录前设置静音,还有一个可用性按钮来实现高对比度、缩放、语音转文字等功能,所有可用的功能通过简单的一个开关按钮就能得到。

KDE Breeve 主题

切换到上游(KDE 自带)的 Breeve 主题……突然间,我抱怨的大部分问题都被解决了。通用图标,所有东西都放在了屏幕中央,但不是那么重要的被放到了一边。因为屏幕顶部和底部都是同样的空白,在中间也就酝酿出了一种美好的和谐。还是有一个文本框来切换会话,但既然电源按钮被做成了通用图标,那么这点还算可以原谅。当前时间以一种漂亮的感觉呈现,旁边还有电量指示器。当然 gnome 还是有一些很好的附加物,例如音量小程序和可用性按钮,但 Breeze 总归要比 Fedora 的 KDE 主题进步。

到 Windows(Windows 8和10之前)或者 OS X 中去,你会看到类似的东西——非常简洁的,“不碍事”的锁屏与登录界面,它们都没有文本框或者其它分散视觉的小工具。这是一种有效的不分散人注意力的设计。Fedora……默认带有 Breeze 主题。VDG 在 Breeze 主题设计上干得不错。可别糟蹋了它。


via: http://www.phoronix.com/scan.php?page=article&item=gnome-week-editorial&num=1

作者:Eric Griffith 译者:XLCYun 校对:wxy

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