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老王 发布的文章

Vim 9.0 发布,带来了百倍速度新脚本语言

Vim 迎来了两年来的首个重大更新,在这个版本中除了若干变化外,还带来了一个新的脚本语言 Vim9 脚本。Vim9 脚本的目标是极大地提升性能,可带来一到两个数量级(10~100 倍)的执行速度提升;其次是避免 Vim 特有的结构,使之更接近于常用的编程语言,如 JavaScript、TypeScript 和 Java 等。不过,虽然 Vim9 和 Vim 之前支持的脚本语言存在一些不兼容,但旧的脚本仍然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像 Python 2 那样。

消息来源:Vim
老王点评:虽然是非常古老甚至古怪的编辑器,但是可喜的是 Vim 依然与时俱进,甚至还可能发展出一门通用的脚本语言来!

有人正在使用深度伪造来申请远程工作

美国联邦调查局表示已收到多起投诉,称有人利用窃取的信息和深度伪造的视频和语音来申请远程技术工作。这些视频、图像或录音被篡改成看起来和听起来像别人的,这些伪造者还使用偷来的他人身份信息来申请 IT、编程、数据库和软件公司的工作。不过,一些比较业余的深度伪造技术没有能及时跟上伪造者的咳嗽和打喷嚏,因而出现了一些穿帮镜头。目前还不清楚在这些虚假的工作尝试中,有多少是成功的,有多少是被发现并被举报的。

消息来源:gizmodo
老王点评:这真是新技术的“新用途”,这些远程工作者盯上的不只是公司的薪水,可能还有公司的机密信息。

Asahi Linux 开始着手为 M2 带来 Linux 支持

Asahi Linux 一直在努力将“苹果硅”芯片支持拉入 Linux 生态。最近他们收到了一台 13 英寸的 2022 款 MacBook Pro,开始着手为 M2 带来 Linux 支持。幸运的是,为 M1 编写的大部分 Linux 代码,都可在 M2 上无缝运行。当然,要让 M2 Mac 完美运行 Linux,还得再编写一些新的驱动程序。

消息来源:Phoronix
老王点评:光靠着开源社区反向工程做到这个程度已属难得,而这个过程中,苹果公司就静静的看着。

首颗树莓派卫星完成了创纪录的飞行

第一颗使用树莓派 Zero W 作为飞行计算机的迷你卫星于 5 月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在太空中完成了创纪录的 117 天。这颗卫星于 2022 年 1 月从国际空间站部署,是由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大学生们开发的。它是一个立方体模块,尺寸只有 10 厘米见方,使用现成的组件建造。这颗卫星 80% 以上的软件是用 Python 编写的,并且有个装置检查其“心跳”,如果出现问题就重启解决,事实证明“重启试试”在太空同样有效。其主要目的是测试一个实验性的充气稳定系统,成功地证明了小型航天器可以在轨道上自我稳定。

消息来源:ZDNet
老王点评:看来放个卫星也没什么难的,希望以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上也可以让同学们制造卫星放出去。

微软的内部 Linux 发行版支持内核实时补丁

上个月,微软发布了 CBL-Mariner 2.0 的第一个生产版本,这个微软内部的 Linux 发行版,用于支持从微软 Azure 到 WSL 用例等服务。CBL-Mariner 2.0 上周末进行了一次相当大的月度更新,增加了 Kpatch 以支持内核补丁,以及为内核启用实时补丁。

消息来源:Phoronix
老王点评:我感觉微软的这个内部发行版不声不响的也发展的挺快,真有一天抢了后 CentOS 市场,我觉得也不会太吃惊。

刚刚发布的 OpenSSL 3.0.4 可能存在一个比心脏流血更严重的漏洞

6 月 21 日发布的 OpenSSL 3.0.4 是为了解决一个命令注入漏洞,该漏洞在之前的补丁中没有完全解决。但这个版本本身需要进一步修复,安全研究人员称,它“容易受到远程内存损坏的影响,攻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触发它”,可以被利用来在其中一台设备上运行任意的恶意代码。如果这个缺陷可以被远程利用(现在还不确定),它可能比心脏流血漏洞更严重。好消息是这个漏洞只影响英特尔 2016 年至 2022 年初发布的带有 AVX512 的某些 x64 芯片。

消息来源:The Register
老王点评:虽然可能影响面有限,但是一旦发布新的版本就赶快升级吧。

互联网之父想要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但不要区块链

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他赞同 Web3 所宣称的“将数据从大科技公司转移到用户手中”的使命,但他采取了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他的 Solid 是用标准的网络工具和开放规范建立的。私人信息存储在被称为“豆荚”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中,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托管,可以选择哪些应用程序可以访问他们的数据。但他不认同区块链,“当你试图在区块链上建立这些东西时,根本不行。”虽然,他通过将其开发的第一个互联网网站做成 NFT 赚了 540 万美元。

消息来源:The Next Web
老王点评:我认为理想化的想将数据从互联网商业巨头手中拿回来,那是不行的,即便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也不可行。我看好区块链的是地方是,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分配模型,一种新的生产力关系。

Rust 连续第七年成为开发者最喜欢的编程语言

Stack Overflow 发布了 2022 年的年度开发者调查报告,180 个国家的逾 7.3 万名开发者参与了调查。JavaScript 仍然是最常用的语言,其次是 HTML/CSS;Rust 连续第七年成为开发者最喜欢的编程语言;最喜欢的数据库是 PostgreSQL 和 Redis;开发者最常用的操作系统是 Windows,WSL 使用率从 2021 年的 3% 增加到了 14%;Neovim 和 VSCode 是最喜欢的 IDE;Git 是最常用的版本控制系统,占 93.87%;

消息来源:Stack Overflow
老王点评:虽然年年都有很多机构在发布各种程序员调查,但是仔细看看这份调查结果,你就会发现世界上的程序员们正在学习和使用什么,这对于国内程序员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指引。

一些互联网史前遗迹仍然活着

根据一份研究数据,超过 1700 万美国人经常使用 MapQuest,这是最早的数字地图网站之一,它早就被谷歌和苹果超越了。而 Ask Jeeves,一个在谷歌之前就开始运行的网络搜索引擎,仍然有粉丝和人们在谷歌搜索中输入 “Ask Jeeves a question”。以及 AOL,仍然是美国前 50 个最受欢迎的网站。

消息来源:纽约时报
老王点评:不过似乎中国的互联网遗迹们所剩不多了。有谁还记得四通利方、瀛海威?如今全不见踪影了。

NetHack 被列入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品

NetHack 被列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它被建筑和设计馆选定为其小型电子游戏收藏品,并作为今年秋天的“永不孤独”展览的一部分展出。NetHack 最初是 1982 年的地下城探索游戏“Hack”(它基于 1980 年的游戏 Rogue)的一个复刻版本,它影响了日后的《暗黑破坏神》和《火炬之光》。它是仍在活动的最古老的开源项目之一,实际上比“开源”一词(当时叫“自由软件”),甚至 GPL 都早了几年。它也是最早的,甚至是第一个完全通过互联网,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团队开发的软件项目之一(“NetHack”中的“Net”因此而来)。

消息来源:Linkedin
老王点评:“上古时代”的网游,这是真正的老游戏和开源鼻祖。它也有很多衍生版本,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Linus Torvalds 反对用 -O3 优化编译内核

之前我们 报道 过,有开发者提出了补丁,可以在所有 CPU 架构上启用 -O3 的优化参数来编译内核,而之前该 Kconfig 参数只在 ARC 架构上可用。Linus Torvalds 对此的看法是,他实际上反对有这样一个 Kconfig 选项。他需要被一些真实的、现实世界的数据所说服,以显示其好处。当然,感兴趣的人即便没有这个 Kconfig 选项,也可以为编译器添加类似选项而做到 -O3 优化。但 Linus 也指出,“在生成糟糕的代码方面,-O3 有更多的黑历史。最好干脆移除这个选项。”

消息来源:Phoronix
老王点评:过度优化显然是个错误,Linus 和内核社区还是一如既往的保守持重。不过我觉得,作为实验性的选项,完全可以更开放一些,或许真的能对内核和编译器优化有所改进。

Fedora CoreOS 有望提升为官方版本

Fedora CoreOS 是一个自动更新、最小化的操作系统,用于容器工作负载,其目标是结合 CoreOS Container Linux 和 Fedora Atomic Host 的最佳特性。早在 Fedora 34 开发周期中,Fedora CoreOS 的开发者希望能够晋升为官方版本。现在反馈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有望在 Fedora 37 中升级为和工作站、服务器和 IoT 构建并列的官方版本。

消息来源:Phoronix
老王点评:再加上这个容器版本,Fedora 的各个官方产品线就齐全了。

火星快车号上 Windows 98 时期的软件得到了更新

欧洲航天局于 2003 年发射的火星快车号已经运行了近 20 年,火星快车号包括两个部份:火星快车号卫星与小猎犬 2 号登陆器,不过小猎犬 2 号后来失去联系。卫星上的火星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高级雷达(MARSIS)是 2018 年在火星上发现巨大的地下液态水层的关键,该软件使用的是基于 Windows 98 的开发环境。欧洲航天局正在升级该软件,新的软件将使 MARSIS 开启的时间延长五倍,并在每次通过时探索更大的区域。这就像是“发射近 20 年后,火星快车号上有了一个全新的仪器一样。”

消息来源:The Verge
老王点评:看来 Windows 98 一直运行的也挺好。那么,微软为啥让大家一直升级呢?

ARM 最初的操作系统 35 年后仍在更新

1987 年 6 月,Acron 推出了起价 800 英镑的 Archimedes A305 / A310 计算机。在那个年代,其产品性能设计相当先进,且提供了当时名为 Arthur 的新操作系统。两年后,它被更名为 RISC OS。如今,RISC OS 的一个分支,仍然支持 Acron 时代独特的 26 位模式,当然,目前只能运行在模拟器中。另一个分支是为 32 位的 ARM 芯片设计的,并于 2018 年开源。如今,它还在继续维护更新,近日发布了一个源自 OpenBSD 的新 TCP/IP 栈,带来了对 IPv6 的支持。但它目前还不支持 Wi-Fi,以及不支持多核处理器技术 SMP。

消息来源:The Register
老王点评:这么古老的操作系统,是操作系统发展历史上一块块纪念碑,更多只是回味。

“首个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 openKylin 发布

昨日,麒麟软件联合普华、中科方德、麒麟信安、中兴新支点、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等发起了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 openKylin 社区。所谓根社区,是指基于 Linux 内核和其他开源组件而构建,不依赖上游发行版的社区。在视频发布会上,邀请了若干院士发表了致辞,并呼吁更多的行业伙伴加入,携手打造“产业主导、平台自主、技术先进、生态丰富”的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

消息来源:openKylin
老王点评:看来国产根社区的春天到了,这又是一家。似乎“根社区”这个说法是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始出现的?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接触过 Linux 的人都听说过深度操作系统(即 Deepin OS),甚至不少人还使用过它,并一直在使用它。因此,当深度华丽转身为统信,并打出了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组合拳时:推出 UOS、加入了欧拉生态,同华为等欧拉伙伴们一同打造了欧拉根社区等等,让关注深度、关注国产操作系统和信创的人们开始探究这一切背后的动因,以及接下来的发展。

作为多年来一直关注开源技术发展的开源人,我约了统信的任紫东先生聊了聊,希望将从深度到统信,再到加入欧拉生态的背后的脉络展示给大家。

从桌面到服务器,从深度到统信

作为最著名的国产 Linux 操作系统之一,深度操作系统(Deepin OS)在国内外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用户和支持者,其代表性桌面环境深度桌面(DDE)也被移植到多个 Linux 发行版之上。可能是由于深度操作系统太过成功,以至于在很多人印象中,深度只是一家桌面 Linux 操作系统供应商。

在 2019 年,统信成立并推出了 UOS,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服务器、云计算等领域。无独有偶的是,同样的趋势我们也能在 Ubuntu 背后的发行商 Canonical 上、以及其它的 Linux 发行版厂商上发现。这让我们开始产生一个问题,是桌面操作系统不再重要,已经不能代表现代企业计算的主要需求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任紫东的看法是,“桌面和服务器端一样重要”。一方面,虽然深度操作系统在国产 Linux 桌面操作系统中占据了较大份额,但整个 Linux 桌面只占有了近 5% 的国内桌面市场份额,可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一方面,在 Linux 用户群体方面,往往其桌面环境和服务器环境都采用了 Linux,这种环境的协调一致,有利于他们的工作,比如开发、运维、测试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要在 Windows 中加入 WSL 来弥合开发人群的日用和目标操作系统的间隙的原因。所以,对于统信,乃至其它 Linux 发行版厂商来说,服务器和桌面市场同样重要。

从深度到统信,在我看来,这代表了从桌面系统到服务器系统的延伸。但是,客观的讲,从桌面操作系统到服务器系统,其开发、维护和支持,从技术栈、发展方向、团队构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同,因而,在这一过程中,统信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任紫东表示,虽然桌面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和突破更加复杂一些,包括桌面操作系统的生态发散,用户的个性化使用习惯等,建设一套能满足广泛人群需求的桌面操作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很大。而相比之下,服务器操作系统是面向企业需求的,更多关注的是可靠稳定、性能优越、长期支持等等。

当然,建设服务器操作系统及其生态也有难度。这二者的受众、用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为此,在桌面操作系统产线之外,统信组建了数百人的独立服务器操作系统产线,分别在内核、系统、安全、云原生等方面投入了重兵,并在国内的三大研发中心中协同开发。

一般而言,作为面向企业、云计算行业的产品,要求提供更长的支持时间。往往我们能见到,很多企业用户还在使用一些老版本产品,只要稳定可靠,提供支持,就不会将升级作为急迫事件,长周期的商业支持就是刚需。据了解,统信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支持,从原先提供的 5 + 3 + 2 的支持,即五年的基础支持、三年的延长支持、两年的特别支持承诺,已经改为提供 5 + 5 + 3 的支持,即总共 13 年的支持服务。企业级的需求只有得到长期的服务,才能使产品信誉和产品能力得到用户的认可。任紫东称,统信这两年在服务器领域的成长速度非常快,是国内在通用服务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厂家之一。

从服务器系统社区共建到统信商业版

作为最早的欧拉社区成员之一,统信不但基于欧拉操作系统开发了商业版,也为欧拉生态带来了包括深度桌面(DDE)、迁移工具等产品。国内的很多企业级用户都是采用 CentOS/RHEL 系统作为其基础设施,因此在面临 CentOS 断服的时候,企业需要有一个安全可靠、便捷易用的工具来将其原有基础设施迁移至新的操作系统。统信贡献的迁移工具可以很好的完成此任务,它已经成为欧拉社区中的重要工具。

之前,国内很多面向服务器的商业操作系统公司,都是基于 CentOS 来衍生开发的,其特性、支持状况也延续了 CentOS 的方式。但由于这些下游发行版不能更早的参与进入上游生态的开发当中,因此在产品的迭代上存在较长的时间差。任紫东说,“统信一直在期待根社区的出现,而欧拉社区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加入欧拉社区的统信软件,与其它社区成员一同共建上游根社区,合力打造了各种组件,基于社区版本二次开发并发行商业版本,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了长周期的支持和版本升级保障。

统信服务器商业版汲取了欧拉和其它社区的经验和精华而打造,并将重点关注到垂直行业应用,以企业用户为导向,结合社区版本来形成自己的商业版本。

对于这种基于上游发行版而产生了多个下游发行版的情况,开源社区中一些人认为,发行版太多了,大家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因而很难打败其它操作系统。就此问题,我也和任紫东进行了讨论,是否欧拉生态也会出现碎片化呢,这是否会影响欧拉及其商业版的发展?他说,虽然欧拉有着诸多的商业发行版,但是由于欧拉是社区成员合力打造的根社区,其所基于的技术都是属于 Linux 和开源的领域,因此,各个商业版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也具有相同的主干,这种主干是大家基于生态需求共识的标准,从而有效的避免的生态碎片化的情况。枝繁叶茂,在主干下的发展,不但不会破坏欧拉的生态,反而会给欧拉带来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可能性。

从社区到商业,从商业到社区

前面说过,统信商业版实际上是来自于深度社区的拓展,是立足于开源社区之上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统信还是深度,都向社区贡献了大量代码,包括最知名的深度桌面环境(DDE)及其底层开发框架、各种本地化应用等等。因此,在统信的开发中,社区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里面不仅仅有来自于欧拉社区的其它成员的贡献,也有来自国内外个人贡献者的积极支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拉社区中有大量的 SIG 存在。近些年来,在开源社区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各种 SIG 的消息。SIG 是“特别利益小组”或“特别兴趣小组”的缩写,这是一种灵活的蜂群式开源协作模式,专门针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方向,而凝聚一群人来为之努力。在欧拉生态中有多达上百个 SIG,而统信领导了其中十个 SIG,参与了五十余个 SIG 的开发。

而另外一方面,统信投入大量人力为商业版所提供的各种产品、特性和改进,也都会回哺到社区,以在社区大生态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基于统信的商业需求和商业机会而产生的,所以统信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参与和推动它的发展。同时,这些 SIG 所产生的成果最终会转化为欧拉这棵大树上的累累盛果,成为整个根社区的共同收益

统信的未来,欧拉的未来

从上面的访谈可以看到,统信及更多欧拉生态伙伴在打造中国根社区方面踌躇满志,也积极看好中国底层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在谈及统信将来的技术和商业发展方向,任紫东说,统信将更多地向垂直领域进行拓展。基于统信打造的平台性产品,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步向电信、能源、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学习行业知识,与上下游适配,并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而作为共同的根社区,欧拉社区现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从操作系统迈向更广阔的物联网、云原生领域,而且也得到更多来自全球开源领域的合作和机会。

(文中插图均来自深度操作系统壁纸)